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你們如何看澶渊之盟 -- 匿名

共:💬236 🌺796 🌵38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于谦是大奸大恶之徒,张居正则有大功于国家百姓 -- 有补充

白银以自然属性成为中国社会的上币,是自五代、宋、元、明、清的千年间开始、发展。一直到中国在两次鸦片战争战败,导致以品质重量为衡量的白银银锭,逐步退出中国社会,被银元和纸币所取代。这个千年过程,恰好与士大夫阶级在中国社会中的地位相同步。

在明代建立后,朱元璋、朱棣二代皇帝的货币政策,是禁止白银作为货币,而是以铜钱+大明宝钞作为中国、东亚、以及郑和下西洋沿途地区的货币。这几年在非洲都出土过明代铜钱,我相信未来也会在阿拉伯、伊朗、东南亚地区发现大明宝钞实物。

而士大夫阶级,则是终明一朝,不断在推动白银(银锭)货币化。除了废止郑和下西洋、放弃马六甲海峡(旧港)、安南等海外贸易重要据点外。特别显著的一步,就是创立“金花银”,以收取白银代替收取实物税收。这个是在明英宗刚刚即位(当时只有七岁),三杨团伙大权在握时,搞出的收取白银为税赋的方案。这个比张居正一条鞭法涉及的缴税折银,早了一百多年。三杨的理由十分奇葩:说是朱棣迁都到北京,百官的俸禄米仍然在南京发放,为了北京百官的方便,所要发白银。白银哪里来?即以全国几个缴实物税不方便的地区,改为缴白银。他们这个理由才真叫人听了肝儿疼!缴实物税、也就是粮食农产品运输不方便的地区,难道是地里会长出银子?

明代的皇帝倒是不断强调要用大明宝钞,直到天启皇帝在位时,还不断拿宝钞赏赐给文臣武将。

三杨于谦团伙倒是也不傻,知道不能收上白银全部给文官自己,不能吃独食,那样‘不安全’。所以金花银一部分给皇帝内库,一部分给文官治下的武将。

在成化年间,一个叫邱睿的大臣就上书给皇帝,劝皇帝批准白银货币化,他写的东西叫《大学衍义补》。而《大学衍义》正是南宋时期程朱理学的作品。由此可见这个邱睿就是明代的程朱理学之徒。

在张居正之前,高拱也尝试过推进白银进一步合法化。张居正搞的折银,正是在这样一种背景之下——即士大夫阶级极度希望白银货币合法化的背景——起初张居正的改革,看起来是顺应了士大夫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实际上也得到了官员的某种程度的配合。

考成法,难点不在于某一地收税的数量,而是税赋对底层百姓不公平造成的:士大夫阶级隐田太多,纳税人口甚至在某些地区都不到当地人丁的一半,而这些人确实太穷,缴不起税。要根本解决这个问题,必须要清查田亩,在查清楚所有田地的情况下,再进行税赋均分。清朝的康熙雍正乾隆,其实正是在张居正清查田亩的基础上,加之八旗骑兵的武力,才做到某种程度的“官绅一体纳税”。在这个问题上,的确是“改革中发现的遇到的问题,要继续深化改革才能(找到办法)解决”。

一条鞭法也不是张居正的首创,而是早已在南方某些地区实施了的,被证明可以为百姓降低税赋(运输花费大大节省)、便利的办法。张居正实现了的改革,就是把一条鞭法在全国推广,利用士大夫阶级急于白银合法化的动机,以考成法来实现了全国范围的田亩清查——查田使户部的纳税田亩增加了36%-40%。也使明朝中央首次掌握了600万两的白银库存储备。

这些就是张居正改革的全部计划?显然不是,因为张在盛年突然就被一次痔疮手术搞死了,手术者是徐阶的家庭私人医生。而张居正死后,不仅被抄家。有关他改革的幕僚、计划,也全部消失了——一场涉及全国范围的改革,不可能没有一帮人帮助张居正——胡宗宪的三年抗倭,其幕府中有名有姓的人物就有上百人。而张居正的幕僚似乎都消失不见了。

元代发行纸币,最初就是以白银储备为锚。即使现在找不到张居正有什么继续改革的方案资料,我们设想他会以白银储备为锚,重塑大明宝钞的信誉,这是完全符合逻辑的。

以徐阶为代表江南士大夫商人团伙——明代东林党,应该是深知这一点,才会下手暗杀掉这个当初被徐阶一手提拔的、看起来是士大夫阶级利益的维护者的张首辅。这就类似只有金国才知道岳飞的份量、只有凯申公才视教员为TG之首。——敌人才是最知道谁是他们最危险的对手。

明天再继续。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更正:《大学衍义补》的作者是邱浚,误写成“邱睿”了 -- 补充帖

南宋的《大学衍义》作者是真德秀,公认的程朱理学派。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