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你們如何看澶渊之盟 -- 匿名

共:💬236 🌺796 🌵38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西周早期,大多数诸侯国很小

西周的基本国策,是分封诸侯。

诸侯的名字,看起来好听,其实,那个时代的诸侯,人口规模不大,很可能没有今天的一个乡大。

后世对诸侯国的印象,是春秋五霸、战国七雄造成,这时西周秩序已经衰败。

可以简单算算账。

西周时的人口,往高估算,可能不到2000万,甚至不到1000万。(西汉鼎盛期才6000万,一则技术进步带来人口增长;二则战国时把野人纳入国家,人口规模增长;这样,倒推西周早期,西周的人口数量不多)。

西周分封的诸侯国,有人说数百,有人说过千。按照一个中间数字,500诸侯。

平均下来,每个诸侯4万人。

考虑到数学分布,应该是80%的诸侯,人口在4万以下,甚至更少。——这个与今天的乡规模相当。

这样,数量众多的诸侯国,构成了实际上的基层组织。

-----------------------------

《左传·宣公十二年》中有句话:“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这句话的各种解读,先不管,我想,这句话能说明的有两点:(1)早期诸侯开国,很艰辛。(2)当时主流的舆论,对于这种艰辛,是持正面的态度。这与后世“唯有读书高”完全不同。

诸侯各国,各有各的艰辛。

比如楚国,从中原南迁到南方,那个时代的南方,是原始森林,还有巨大的云梦泽。楚国最著名的是“不服周”,要与西周打仗。所以,楚国有楚国的策略。

比如齐国,属于西周势力的边缘地带,需要征服不同的势力。要“尊贤上功”,才能稳住局面。而紧邻鲁国,治国思想与齐不一样。

比如秦国,早期没有秦国,只有一个养马的“弼马温”。

各国都有各国的难题,在解决各国难题的过程,也体现不同的特点。

实质上,就是自发形成的自组织。

-----------------------

还有一个“人与人”关系的问题,与后世也大不同。

庄子的书中,讲了庄子与惠子之间的争论。

与前面的类似,撇开学术问题,再考虑到庄子门徒美化庄子的因素,这里起码说明一个问题:就是庄子与惠子,是真的在讨论学术。

惠子是国相,起码相当于今天的省长;而庄子则是一个漆园小吏。那个时代,他们能就学术问题讨论学术。

假如是今天,一个“漆园小吏”级别的小官,见到省级官员,只怕是“战战兢兢,汗不敢出”。然后说,“官大的说了算”。

可笑吗?

自宋以来,以官僚的权力,操纵学术,简直不要太多了。

我们长期被文人洗脑,被官僚奴役,诸多不正常的事,被视为正常。——这是悲剧。

而真正的悲剧,是不知道什么是正常,什么是不正常,甚至去维护那种损害自己利益的体制,在悲剧中沉沦,永世不得翻身。

通宝推:桥上,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