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西西河沉沦记 -- 给我打钱87405

共:💬206 🌺327 🌵12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陶渊明真的可以不为五斗米折腰吗?

众所周知,陶渊明有个美名,就是不为五斗米折腰。事情大致经过就是,有个叫刘远的,他是寻阳郡的督邮,要来彭泽县令视察工作。督邮就是太守的秘书,太守就是市长(省辖市)。而陶渊明当时是彭泽县县令,县令相当于今天的县长或者是县级市市长。有人告诉陶渊明,刘远这位市长秘书大人很是贪婪,不论去(辖区内)哪个地方视察工作,地方官就得准备好吃好喝的,还得备一些特土产。陶渊明听了之后很是生气,扔下一句狠话,辞职不干了。

这事记录在《晋书》当中,《晋书》其实是是唐朝人写的。准确的说,我们今天看到的《晋书》是唐朝人以南朝齐人臧荣绪所写的《晋书》为蓝本,又综合参考了其它诸家晋史编撰而成的。换言之,所谓的陶渊明自己说的“不为五斗米折腰”,是不是真的是陶渊明自己说的,这事不好说。后人往往关心的是陶渊明一个月到底拿多少俸禄,有人说“五斗米”是日薪,有人说是月薪,可是这事目前并没有个结论,因为东晋官员到底一个月多少工资,目前无据可查,只知道,当时的制度是半钱半谷。

我关心的则是,陶渊明真的可以“外面的世界很大,我想出去走一走”这么轻易的辞官吗?今天的人往往以为古代跟现代一样“自由”,公务员不想干了交份辞职报告就OK,其实不然。在古代,辞官往往只有两种正当理由,其一是守制。就是父母去世了,要去守孝。守孝一般也就3年,但有些人辞了就不做官了。另一个理由叫乞骸骨,意思就是说,臣老了或者体弱多病,皇帝你可怜可怜我吧,给我放长假,让我得个全尸吧。没有正当理由,是不能随意辞官的,因为这是犯上欺君。东晋虽然很是混乱,但是从我所阅读的资料来看,也没有随意到想辞官就能辞官的程度。所以说,我有理由认为陶渊明辞官这件事跟“五斗米”关系不大。另外,陶渊明在他的《归去来兮辞》中说,他干了80多天,早就不想干了,赶上他的妹夫又去世了,他就干脆辞了官,遂了自己的心愿。妹夫去世能作为辞官的正当理由吗?这是一个疑点。总之,对于“不为五斗米折腰”这码子事,我的态度就是不知为不知。

咱就不提“五斗米”这码子事了吧,反正呢,从《归去来兮辞》来看,陶渊明没打算活多久,他看中精神享受,崇尚自由。大家看,他是这么写的:

……

我要跟凡尘俗世一刀两断,这世上的一切都跟我的志趣不合。

(归去来兮,请息交以绝游。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

……

拉倒吧,我还要在这副臭皮囊里呆多久,死就死了呗。

(已矣乎!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

像不像今天一些率性的人?“我不干了,我穷死算了,我向往的是自由,我可以为自由而死”。这个人早就不想活了,死前跑到山林里去快活几天就很是满足了,这跟什么“五斗米”关系真的不大。

介绍介绍陶渊明的生平吧。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他的曾祖父是陶侃,横跨西晋和东晋两个时代,做的最大的官是大司马。大司马是什么官职?总司令,朱德就是总司令。不过陶侃这个大司马是他死了之后赠送的,这就好比你退休前是一个科长,退休之后给你一个到副处级待遇,他退休时的官职是太尉(相当于副总司令)。陶侃有一个美名,就是没事搬砖“玩”,从家里搬出去一百口砖,又给搬回来。

陶渊明的爷爷叫陶茂,曾任武昌太守。陶渊明的爸爸叫陶逸——你说这个谐音他不太好听,是吧——曾任安城太守,但死得早,死的时候陶渊明才8岁。

陶渊明有一篇自传叫《五柳先生传》,他在文中自称洒脱、率性,酷爱喝酒,但又因为家里穷老是没酒喝。陶渊明又说,“得亏有朋友请客,所以我每到一处必定要喝痛快了,不喝醉那是不走的,喝醉我就回家去了。”陶渊明还说,“我家里光光的,家徒四壁,穿的是粗布,吃的是粗粮,就这,还经常断炊,但我依旧坦然,不为所动。我还有一个爱好就是写文章,自娱自乐。”这就是《五柳先生传》的大致内容,当时的人说,陶公确实如此。

《晋书.陶潜传》中说,陶渊明后来因为家里穷就出来做官了,州祭酒。祭酒是个什么官呢?参谋长,是州牧的属官。州牧就不是小官了,相当于又是省长又是省委书记又是省军区司令员,省级党政军一把手。所以陶渊明的第一份工作,州祭酒,还是相当体面的,但后来没干了,回家去了。但是我比较怀疑这并不是辞了官,而是闹脾气,因为没多久州里又给他换了一份差事,主簿。主簿个什么官呢?秘书。可陶渊明并没有到任。后来他又当过镇军、建威参军,但这两种官职是个啥我就不清楚了。陶渊明跟朋友说,“我想弄份差事,聊欲弦歌,为我将来的隐居生活攒点积蓄”,这话传到上司耳朵里后,就让他去当彭泽县县令。“聊欲弦歌”是啥意思?字面的意思 是弹弹琴唱唱歌。啊?这也叫当官吗?所以依我看“聊欲弦歌”的真实内涵 就是活少钱多,跟直接问人要钱也差不太多了。

大家看到这,是不是开始感慨“祖上毕竟阔过”了?人家陶渊明的曾祖父那可是曾经的副总司令啊,不是一般人呐。

陶渊明在彭泽县当县令时,曾经下令公田全部种秫谷,秫谷是专门用来酿酒的作物。他说,(酿出来的酒)能让我经常喝醉就好了啦。在陶妻的坚决要求之下,才拨出来1/4的田种上了能吃饱肚子的(粳)稻米。我不知道女性朋友读到这是什么感受,另外,这里的“公田”到底是个啥概念,我也不清楚。

后来就发生了“五斗米”事件,陶渊明也就归隐山林了。再后来,有个叫王弘的(刺史)很是仰慕陶渊明,想找他聊聊天。一开始陶渊明说自己生病了,不见,王弘就命人准备好酒在半路上侯着他。这一看到酒,陶渊明还能把持得住?立马就找了座野亭子喝了起来,王弘这才转出身来。于是两人就成了酒友,经常在一块喝。王弘除了给陶渊明酒喝,还让人给他做鞋子,还命人抬着他到州里。陶渊明缺个啥短个啥的,王弘也时常派人馈赠。王弘是谁?他可是个牛逼人,刘宋开国皇帝刘裕的得力干将。王弘为啥给陶渊明送吃送喝的呢?你猜,我就不说话了。

大概齐,《陶潜传》就记录了这么多。哦,差点忘了,陶渊明素来不懂音乐,但他有一张古琴,上面既没有琴柱也没有琴弦,每每次喝高兴了,他就把古琴抱出来“弹奏”,还说: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我咋感觉这有点像皇帝新装里的两个骗子呢?或许是我过于粗鄙,无法领略人家这种高雅吧。

总的来说,陶渊明基本不干活,除了喝酒还是喝酒,就这样,到63岁的时候,他终于扔掉了那具令他厌烦的臭皮囊,驾鹤西去了。

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讲,我只能说,这世上啥样的人都有,别的就不多说了。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