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农村老汉学菩提(一)【缘起和佛教简介】 -- 学菩提
对于中国人,特别是中国农村人,除了佛陀之外的佛教人物,最熟悉的应该就是唐僧了。所以我学佛的开端,不意外地缘起于他。
唐僧,即玄奘法师,俗姓陈,名祎。是我国法相唯识宗的奠基人。他少年学佛,因为于当时中国佛法不同学术派别间对一些概念解释差别的困惑,而西行天竺。在经历各种苦难后,到达摩揭陀国王舍城的那烂陀寺(灵山附近)。这一段经历被后人演绎成对我个人影响最大的一部文学作品:《西游记》。相信大部分中国人对此都很熟悉。
在那烂陀寺,玄奘向住持戒贤学习《瑜伽师地论》来解决自己的疑惑。戒贤是护法的徒弟,护法又是陈那的徒弟,而陈那是世亲的徒弟。世亲和哥哥无著就是唯识学派的共同创始人。该派别的中心长期就在那烂陀寺。因此说,玄奘算是得到了唯识的真传。除了从戒贤学习外,他也在印度游学多年,深入理解了经典后,还创立了自己的见解。在一次曲女城举行的大辩论会上,他写出自己见解,并寻求其他各派别的僧人挑战。结果连续十八天没有等到对手,不战而胜。此举导致他名声大振,同时被当时佛教大小乘各分支所敬仰。
之后玄奘回国,翻译了大量佛教经典,同时也培养了大量的佛教人才。
唯识是大乘佛教的两个主要派别之一。而大乘佛教又是佛教两大分支之一。下面说说佛教的分类。
从传统上说,如今佛教有汉传佛教,南传佛教,藏传佛教三大传播源流。分别指流行于中国内地、中国台湾、日本列岛、朝鲜半岛及越南的佛教;从斯里兰卡到东南亚诸国(及中国西南边疆部分地区)流传的佛教;以及在中国西藏和新疆、满蒙等游牧地区流传的佛教。
而从教义上说,如今盛行的则主要有大乘佛教和上座部佛教两个主要分支。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都是以大乘佛教为主,而南传佛教以上座部佛教为主。
释迦摩尼创立了佛教。他涅槃后,他的弟子们在王舍城进行了第一次结集,通过复述和相互确认,记录了主要的经典、戒律等等。后在佛灭约百年后,佛教信徒因为一些对戒律的分歧,进行了第二次集结。此后佛教发生了分裂,即上座部和大众部。如今大众部算是已经衰微了。
大乘佛教,主要有别于于其他的佛教部派的地方在于,成佛须经菩萨阶段。即要通过利他才能利己。因此自称大乘,普渡众生的意思。有点类似于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自己】。因此他们把其他派别称作小乘佛教,这是一种贬低。
而后者往往自称上座部佛教。他们略像马克思主义中【社会主义可以首先在一国实现胜利】的说法。
至于大乘佛教起源,没有形成统一。有的说起源于大众部佛教;有的说起源于苦修者;也有的说居士起源;乃至膜拜典籍起源等等。这种起源的混乱常常被上座部佛教作为抨击大乘佛教的理由,说其非佛法。而大乘佛教则往往攻击上座部佛教信徒是【自了汉】。
在大乘佛教内部,教义又有两个主要派别。一个是中观,一个是唯识。
中观,又称空宗、(法)性宗。是大乘佛教初盛时龙叔、提婆奠基的。主要观点是通过各种辩驳排除法,来强调各种物质(法),没有实在的自体。
唯识,又称有宗,(法)相宗。如前所述,是无著、世亲所创立。他们强调的是,空并不是绝对的不存在,而是无自性。相依因缘而生,即所谓缘起性空。
如今,主流的观点认为,中观和唯识并无根本不同,只是强调不同侧面而已。虽然如此,但在实际认识的细节上,不仅两个派别之间,即使派别内部,也有相当大的差异。这个我们后面学习中再细细分别。
而显宗、密宗的概念,不是教义的差别,只是佛法修行的方式差别。后者是指佛法【须在师徒间一对一秘密传授】,又称金刚乘。
我这样的农村老汉,虽然钱不算多,但小时候穷怕了,守财之心甚重。因为出门少也没啥阅历,天天就怕被人骗了。因此别说本身就不大有机会见到什么高僧,万一见到了,也未必信他不是骗钱的,所以对密宗这一系向来不大感冒,就不赘述了。不过在西藏之外,据说日本和西方,密宗还是挺流行的。甚至连北京朝阳区,都号称有三十万散养的仁波切。
唯识学在南北朝时代,即已传入中国。如前所述,因为教义上的争议,玄奘大师才求学于天竺,得到嫡传。其脉络为:【无著、世亲】-【陈那】-【护法】-【戒贤】-(前印度,后中国)-【玄奘】-【窥基、圆测】-【慧沼】-【智周】... 其中窥基(名将尉迟恭侄,又称慈恩法师)、圆测(高丽王族)算是玄奘的弟子,后面慧沼是窥基的弟子,智周是慧沼的弟子。
可惜【唐武宗灭佛】后,唯识传承在中国几乎灭绝。幸好因为唐代窥基的大量著作曾传播于日本,得以保留。直到清末民初,游历日本的中国学者带回这些著作,使得唯识才重新成为研究热潮。著名人物有创办支那内学院的【欧阳渐(竟无)】及弟子【吕澂】,创立三时学会的【韩清净】,以及武昌佛学院的【太虚】大师等。
学习唯识的主要文本,有所谓的五经十一部论:《解深密经》、《华严经》、《楞伽经》、《密严经》、《阿毗达磨大乘经》和《如来出现功德庄严经》;《瑜伽师地论》、《摄大乘论》、《辩中边论》、《唯识三十论》、《唯识二十论》、《显扬圣教论》、《大乘庄严经论》、《集量论》、《十地经论》、《分别瑜伽论》和《观所缘缘论》。经,一般指释迦摩尼本人所作论述结集;而论,一般指对佛教经义的注解、衍义等。
除以上印度传承的经典外,还有后人,特别是汉地僧人的大量论著、注疏等。如玄奘的《成唯识论》;窥基的《瑜伽论略纂》、《成唯识论述记》;圆测的《解深密经疏》;等等不一而足。
直到这里,都算是铺垫,后面才开始正式进入我的学习内容的介绍。总以唯识的学习为主。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2
🙂【原创】农村老汉学菩提(一)【缘起和佛教简介】 14 学菩提 字2981 2023-11-14 10:59:09
🙂【原创】农村老汉学菩提(二)【唯识与佛教的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