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职业化到底有没有害了足球 -- Swell

共:💬66 🌺224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横向和篮球排球比一比

当足球开始改革是,恰逢大环境是大搞市场经济。所以其他球类也纷纷想着改头换面,咱们也来搞职业联赛。别的不说了,就说说篮球和排球。这个当年统称三大球。虽然在世界范围内,足球的普及远强于另外两个,但是在中国可以说基础差不多。 特别是篮球,因为深得军队,学校青睐,所以其实普及程度都更好一些。从国家队成绩上说,男篮是亚洲霸主,男排是亚洲四强常客,世界上也是一档到二档之间。所以回旋余地,社会压力都小很多。

基于此,当时的改革采取的办法被称为是“稳健型”的。抛去套话,官话,直接说就是:体协依然保留球队所有权,人事权。给企业开放冠名权,赞助权。换句话说权利我还都留着,钱你可以出。 这也没什么,亚运会奥运会都是这个模式。当时也觉得这样做可以横跨两个系统,各取所长,应该错不了。

事实呢?首先我们看到的就是人事权对联赛的阻碍。比赛要有悬念,队伍需要水平相当。如果弱者恒弱那就没大意思了。当时的八一号称8大国手,替补上去都把人家主力揍趴下。特别是控球后卫,3个国手。当时是能进国家队但是在八一打不上球。 但是人家是军人,没法转会。而八一想多给球员点钱,开始还好,偷偷以奖金形式发。后来人家别人都水涨船高,百万起步,你再跟跟不起了。于是那批人的余晖一过,八一几乎是再也培养不出来哪怕一个国手了。 因为有天赋的孩子从小就开始避开你了。简单的说,篮球排球开始的那些年在转会的问题上,比足球生涩得多,人员缺乏必要的流动。影响了资本渴望通过砸钱搞轰动效应的欲望。篮球比较知名的例子就是当年的几个中锋,巴特尔,唐正东都经历了转会风波。原来的东家即想留人,又不想匹配高工资。搞的最后大巴都是出去拿一个总冠军戒指洗白一下再回来去了新疆。 另一个例子就是恒大当年也想着炒女排来着,找来郎平。靠着朗导的金面到处去找人。即使这样,也没挖到真正的大咖。要是没有朗导,人家可能连面都不愿意见你。相对而言,足球是远远走在了前头。有纠纷一般也是培养了的年轻人。成年球员要么给钱,要么转会走人。

其次呢,职业话,到底什么叫职业化。我的理解就是把体育变成一个工业。 这个工厂有很多后台的操作,但是最终的产品是每个赛季的比赛。你的比赛必须既有数量,又有质量。所以说是工业化嘛。光强调质量那是手工业。 但是退一步说, 即使你质量上不去,那你数量是必须保证的。谁家工厂老板也不能接受只给发工资,但是不生产产品不是?

但恰恰是脚踩两条船的行为,让体协们并不真心实意的尊重联赛。一到奥运年就大规模缩短联赛的赛程;把赛程随意调整的七零八落用来搞长期集训; 排协还搞过奇葩的:如果一个队进了4强,可以从别的队借人借着打。我的妈呀,皇马进了欧冠决赛,决定向巴塞借来梅西,去打拜仁。 这听着就可笑的事情坚持了好多年。

这里再引用一个新闻,中国男排,因为交不起钱,所以放弃参加世界排球联赛了。那些认为祖国爸爸有的是钱,我们就不缺钱的可以参考一下这个新闻。爸爸的孩子很多,你不一定是那个值得花钱的那个。中国足球,正是有了职业化之后,有钱去青训,打友谊赛挣很多钱,还有钱去资助女足。给你钱的是你的恩人,不是你的仇人。

最后,这里也要代表足球爱好者感谢一下一尊。他老人家一句话,握握手,足球这个项目就火了10年。人家一句话,就是比你奋斗十年有用。金元啊, 贪腐啊,长期的损害啊,这是未来要承受的。但是对于郑智,郜林,武磊这批人,钱挣到手了,自己年轻时的努力得到回报了。未来的事情于他们何干? 在这个激烈竞争内卷的年代,能在市场上吸引眼球是一个多么大的deal。成名要趁早。足球早年浪费的钱,但是买来的知名度。未来任何运动想要取得,那必然花费都是指数级的。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