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求助】向河友们求助:什么是效率? -- 审度

共:💬168 🌺54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70年代的中国经济远比人们以为的精彩

所谓靠人靠关系,改成市场经济下的用词“人脉”,是不是就高大上了?

既然有大量的计划外需求,就必然会有大量的计划外的供给,否则那些计划外的需求是怎么满足的呢?需求超出供给,除了要砍掉一部分需求,但也会刺激出更多的供给,这不就是市场经济的一个基本作用?

计划外的需求和供给,意味着没有上级的指令,供给或者需求都要自己去找,什么是找?就是信息的收集、整理和挖掘,找到供给方和需求方做对双方都有利的自由交易。

这其实就是计划经济之外的市场经济成分。比如通过需求方与潜在供给方的充分的信息交换,供给方极大地调动了自己的积极性,使得自己未被利用的资源得以开发利用,同时满足了需求方的利益。江苏到煤的产地山西协调煤炭,除一小部分是统配煤以外,绝大部分是由地、县小煤矿生产的非统配煤,还有些林场的等外木材,以及交通不便的深山老林中的木材,由于这些计划外交易调动了地方的积极性,使得这些资源都得以开发利用。这就是市场经济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

这种计划外的交易几乎是完全市场化的,因为交易双方是对等的,而且是互利的,比如江苏去山西协作煤炭,你这个县不给我,我就找另一个县,因为地方有发展经济的主体性和积极性,使得计划外的煤炭供给并不存在垄断者,供方与需方都有众多的、平等的交易主体,而且又由于交易是在国家计划之外的,所以交易,包括交易的数量、交期乃至价格等,都可以双方平等协商直至达成交易。

70年代的中国经济,早已不是苏联式的计划经济,而是一种混合型经济,传统的计划经济仍占主体地位,但市场经济成分从萌芽开始,发展很快,比重越来越高。

我在下面这个帖子里曾经写过这个主题——

为什么中国始终存在着市场经济?

通宝推:陈王奋起,西安笨老虎,青青的蓝,ccceee,桥上,广宽,落木千山,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