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经济,管理和发展 -- 曾自洲

共:💬18 🌺169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10 社会运行的矛盾之处

1 由于技术的进步导致成本降低而使得货币通缩成为大趋势,但是提高效率又必须要投资,而为了鼓励投资又必须要保持温和的通胀。其实如果政府的管理水平很高的话,完全可以通过政府进行投资,从而避免投资不足的问题。可是政府并没有如此高的管理水平。现在从中国政府的管理能力看,好像由政府主导投资已经越来越多了,市政,军事和基础科技的投资基本是政府在主导,生产的投资政府也管了差不多40%。而房地产金融投资基本以民间为主,但是其实兜底的还是政府,基本处在一抓就死,一放就乱的状态,主要是社会的管理水平有限。同时政府对自己的管理信心也不足,造成政府这个最后兜底人的权利比较小,对乱投资的管理严重不足。以后的大方向应该是适当扩大政府的投资范围,降低社会的运营成本,提高社会运营的效率。

2 小集团的运作推动力是利润,而国家这种整体性的集团的推动力是提高效率。但是在两种方式的转化非常不容易。赚取利润很难,但是提高国家的整体效率更难,而人总是喜欢干相对容易的事情。同时小集团和国家的边线很难把握。企业都是小集团,但是超大型企业其实就带有了一些国家的性质。比如大型互联网公司,要以提高效率为主,不能只惦记赚钱。大型的石油公司,零售企业等等,几乎大型公司都是如此,但是大公司权力也大,总有一种冲动,就是把权力兑现成货币,总觉得更容易更没有风险。但是从中长期看,这么干往往是在累计风险。

另外作为国家的掌控机构的政府是分级的,比如中国,村集体,镇政府,无疑小集团对属性更多一些,而县政府就已经是有一些整体属性了,而省政府的整体性属性就更多了(中国一半多的省级单位的规模已经超过世界上绝大多数的国家了,从规模上讲应该是整体性属性占绝对主导地位。)到中央的基本上就只有整体性属性了。那么整体性属性越多越要以提高效率为主。那么政府的管理怎么完成从小集团到整体性集团的过渡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有人说那我们全部遵守以赚钱为主,这个历史已经证明这条路是走不通的,无数巨大的帝国就在不断赚钱的过程中走向衰退,甚至最终灭亡了。

而都强调整体性,由于管理水平不行,当一个单位管理的范围足够小而其外部环境足够大的情况下,小集团的属性是一种自然属性。不提高实际的管理能力而是用所谓一味强调的制度体系管理,就像用马车运粮食一样,运个几十公里还行,非要运个一两千公里,结果就是路上吃掉的粮食远远多于运到的粮食。为了一两个项目,偶尔干干还行,天天干社会就被拖垮了。

所以向中国这种规模的政府,要认识到地方基层政府和中央政府的区别,又要不断的主动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这种提高的阻力会非常大,有时候与之作对的可能是整个行政管理团队,所以这种提高只能是小步快跑。那么小步快跑就意味着管理提高是长期性连续性的,不是一两次一锤子买卖就可以一蹴而就的,而是要有几十年上百年的决心和毅力,这实际上对社会管理提出了极高的要求。)而现在地方基层政府和中央政府的目的性区别的矛盾体现在省级单位的小集团属性过多,整体性属性提现不足。甚至从省级政府就对抗对管理水平的提高的要求。

为保证社会的不断发展,这种矛盾如何处理,怎么引导,真的是考验一个国家的治理水平。而这种矛盾会长期存在。这是在国家层面认识到要追求提高整体性效率,才会认识到这些矛盾。要认识不到要追求提高整体性效率,国家就会逐渐走向衰退,甚至科技水平越高走向衰退的速度越快。英国从干掉拿破仑,到退出苏伊士运河,150年。苏联从45年赢得小半个世界,到91年解体只有46年。美国从91年赢得冷战,到现在只有30多年。

而小集团是以赚钱为主的,虽然提高效率也可以赚钱,但是赚钱的方法绝不只有提高效率这一种。因为赚钱其实就是购买者的心理预期价值和产品成本的差值。差值越大,赚钱越多。从短期运行的角度可以很容易得出结论就是产品成本的降低是有限的,而心理预期价值的提高可能是无限的。所以企业对客户心理预期价值的管理往往是企业运营的重中之重。这种对客户心理预期价值的运营,有一部分是必要的、合理的,但是超出一定范围又会是无效的。但是这个度非常不容易把握。就像品牌管理,都看到欧洲的奢侈品利润高,但是这条路非常难走,不要说中国和第三世界国家的企业做不到,就是日本美国的企业也没几家做到,比较成功好像就是苹果。一度以为日本的电子产品有走向奢侈品的趋势,但是最后基本全部被后浪拍死在沙滩上了。所以大部分企业的品牌管理最终还是要走向成本管理提高效率提高质量,靠忽悠洗脑走不远。

通宝推:小泽珍珠,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