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如果没有156项工程,建立独立工业体系有可能比真实历史更快。 -- 乾道学派

共:💬264 🌺624 🌵24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美国的转移主要是在大萧条之后

但和德国的合作更早,而且层次更高,属于“全面的技术合作”。

一次大战末期,德国就开始资助布尔什维克,当然德国的主要目的是给作为对手的俄国添乱。这个目的最后达到了,俄国在1917年10月革命后退出了战争。但结果德国还是战败了,但双方的关系此后一直良好,苏俄的战时经济,计委等等都有德国一战里战时管理制度的影子。苏联成立不久双方就建立了外交关系,并签订了《拉巴洛条约》。为了突破《凡尔赛条约》的限制,德国和苏联签订了一个秘密军事协定:德国向苏俄提供成套武器制造生产线,帮助苏俄红军建立现代化参谋指挥和训练体制,苏俄则向德国开放基地和工厂,德国能够在那里不受干扰地训练装甲兵、飞行员及其他军事人员,研制凡尔赛和约严禁的武器。

更令人吃惊的是,俄罗斯军事博物馆现存资料显示,整个20世纪20年代,德国派遣了60名一战期间的王牌飞行员到苏联利佩茨克基地,专门协助训练全由日尔曼人组成的苏联空军飞行大队。这其中包括后来成为纳粹空军元帅的戈林,他在利佩茨克待了一年半的光阴,并与一位苏联姑娘产生深厚的感情。与戈林的浪漫经历不同,德国“空降兵之父”斯图登特在20世纪20年代经常在德苏之间往返,帮助苏联人在梁赞建立了伞兵基地,与苏军共同探讨利用滑翔机实施空降作战的可能性,他为此还在一次滑翔机训练中把头骨撞裂。除此之外,1926~1927年有德国装甲兵之父之称的古德里安将伪装成“农用拖拉机”的德国第一代坦克运到苏联喀山,进行了各种环境下的机械化行军及遭遇战演习,他的闪电战理论在苏联得到完整示范,并最终发展成型。1926年苏联红军在第聂伯河举行代号为“西方”的大规模合成演习,古德里安居然被邀请参与编写演习大纲,这中间就包含了他对闪电战战术的设想。

苏联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刚刚开始不久,1929年经济危机就爆发了。苏联利用这个机会大规模向资本主义采购设备和技术,甚至直接雇用人才,最多时达超过2万,其中德国人又是最多的,超过1/3,其次才是美国人。这个期间美国转让的规模是最大的,但德国仍然占了相当大一部分,比如当时苏联最大的项目第聂伯河水电站,虽然主体是美国人建的,但里面的主要设备却是德国西门子的。

希特勒上台后双方关系才变坏的(苏联还进行了大清洗),此后德国的一些天顶星科技如火箭、喷气机等才并没有出现在苏联,苏联自己也出现了大纵深作战理念等,双方的差异此后才越来越大。但很难说苏联的喀秋莎火箭炮里有没有德国人的贡献。

但即使是这时双方的关系也没有完全断绝:

以此为契机,1933年8月1日,联共(布)中央政治局批准苏联政府向德国订购武器的动议。1936年,苏联制订了一个宏伟的海军建设计划,这个计划实现的首要前提就是德国提供帮助。苏联造船人民委员捷沃相回忆,他每次向德国提出订货的论证和清单都要先交斯大林审定,可见其手重视的程度。这一时期,苏联驻德大使馆商务代表康杰亿马克的贷款时,提出要用贷款的一半订购德国的军工产品,特别是军舰、潜艇和飞机,谈判差点获得成功,只因希特勒被苏联人的庞大胃口吓坏了,所以才叫停。

1938年底,希特勒开始具体计划发动大战,为避免德国重蹈两线作战的覆辙,德国突然率先提出加强苏德军事合作问题,提出用苏联原料换德国武器的方案。斯大林求之不得。1939年1月,他命令所有与军事工业相关的人民委员15天内提出A、B两份向德国订货的清单。据统计,从1939年8月《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定到1941年6月22日苏联遭受德国全面进攻,苏方提供了石油、棉花、磷酸盐、铁矿石、鉻矿石、锰矿石、有色金属等价值4.7亿马克的战略物资,德方提供了未建成的“吕措”号重型巡洋舰及建造该舰所需的设备、舰炮、水雷、鱼雷、潜望镜、最新型号的飞机样品、火炮样品、坦克、通讯设备、300多种机床和机械样品,发动机、气轮机等。为了保证德国供货的质量和期限,苏联政府令捷沃相率一个委员会常驻德国,该委员会及其麾下专家在1941年上半年竟达700人之多。捷沃相对德国官员说:“我们的任务是从德国得到最新最完善的军工设备样品。我们不购买老式军品……只要我们不那准这一点,我们不可能同意这样的订货。”

从执行协议的态度看,双方是守信义的。1941年上半年,即德国陈兵400万于苏联西部边界直至进攻苏联的前一天,德国一直按照协议供给苏联货物,其数量超过了1940年的总供货量。苏联一直按协议忠实供给德国货物,直到1941年6月22日的前一天,整列整烈火车的货物仍停在边境,待发西送的。

其实,希特勒只想把红火的苏德军事合作当作战略欺骗的工具。希特勒在1941年初指示与苏联有关的军事订货必须绝对地履行,德国企业都得到按时完成苏联订货的指令,甚至在需要时不惜损害本国军队的订货。为了欺骗苏联,德国抓紧向苏联供货,临近战争的4-6月,德国的供货量甚至超过了苏联同期的供货量。这一切使斯大林不相信希特勒的进攻就在眼前,待到1941年6月22日德军开始炮击边境时,斯大林恼怒地骂了一句“这个混蛋!”从这一天开始,苏德长达20余年的军事合作被硝烟和鲜血所埋葬。

.

德国的怎么说啊,一些高技术不够吧,二战时期,苏联没有表现出这些啊。只是血条高啊。

这里实际上体现的还有双方的发展思路不同,德国由于国内资源限制喜欢单体能力强的武器,但苏联没这个限制所以更喜欢量大管饱的类型。双方曾共同研制的坦克TG-1最后没有量产的主要原因就是苏联认为太贵。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