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经济,管理和发展 -- 曾自洲

共:💬18 🌺169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13 经济发展的前景

我们现在的产品的成本主要就是各种能源的叠加,再加上各种人工成本(工人,企业管理人员,社会管理人员),再加上各种地租的叠加。而对各种消费品,半成品,产生工具而言,地租其实就是运输成本的叠加。

现在可以看到的经济相关的重大技术变革是:人工智能加各种自动化,太阳能、风能加各种蓄能再加上智能电网。

太阳能、风能加各种蓄能再加上智能电网可以实现对能源价格的不断向下的迭代。因为绿色能源减少能源的运输和开采,会随着绿色能源的展开,使得能源的运行成本不断下降。现在中国已经能够实现用绿色能源来实现太阳能的全链条生产,这其实就是开始了能源的向下迭代,随着不断的绿色能源的渗透率的提高,各种由绿色能源生产出的产品和工具的替代,绿色能源的价格会越来越低。

而人工智能和自动化的结合,会使得人工成本从生产,运输的过程中抽离,从而极大的甚至是完全将人工成本从产品的成本抽离。而正是当产品成本中包含的人工劳动越来越少时,生产成本才能不断地向下迭代。否则,当生产成本中包含大量人工劳动时,生产成本的下降就意味着行业内的就业人员的收入也在不断下降,这样就变成了经济循环中的悖论了。会导致经济循环出现无法解决的问题。而当产品成本脱离了人工劳动时,人的收入也就和产品成本脱钩了,那么人就可以享受到人的生活,工作中所涉及的产品成本的下降带来的好处,这样人就可以相对提高自己的福利。

至于地租,在交通成本下降的总体趋势下,地租成本必然是逐步下降的。

但是现在有一个问题,就是当年无论是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以及资本主义社会的早期,都是一个有足够大地理空间可以扩张的,也就是说随着他们成本下降,效率提高都可以通过扩张来保证经济循环,而扩大的经济循环规模也可以完成行业,或国家的扩张。也就是说,以前的社会形态,扩张是全方面的,不但是发生变革的企业,还有发生变革的行业,以及发生变革的国家,等等一系列扩张。这是一个皆大欢喜的过程。比方说,当年福特发明的流水线,福特扩张了,汽车工业扩张了,乃至美国也扩张了,甚至世界经济都扩张了。但是现在却是另外一个景象了。

还是以汽车工业为例,现在比亚迪开发出质量好,省油,便宜的新车,那么比亚迪可以大规模扩张,用三年时间从40万辆/年,到现在要400万辆/年,以后可能5年左右能做到1500万辆/年。但是汽车工业经过100多年的发展,产量好像到头了,这受到城市容量,道路建设水平,地缘政治,燃油供应水平等等因素的影响,这么多年来汽车全球的产量好像就这么多了。虽然新能源车会减少燃油的需求,但是其他的约束条件都不是汽车行业能够自己解决的问题。如果要解决这些问题,所作的投入可能要数以万亿计,汽车工业根本无法支撑这样的投入。现在全球汽车行业每年的产量是8000万 ~ 9000万之间,以后车便宜了,产量可能最多就到1亿5000万了。但是现在车价下降了2~3倍,以前20,30万的车现在只有10万了,也就是说汽车行业的市场价值变小了,或者说价值收缩了。所以现在一堆各种各样的车企喊疼,中国的,外国的,一般车的,豪华车的,都喊疼。因为以比亚迪为代表的新的高效车企的的确确会导致整个汽车行业的价值收缩,会导致整个行业挣钱少了。

但是其实每个行业都是如此的,都是经过诞生,扩张,收缩,乃至死亡的过程。这是行业发展的一般规律。比如说那天3D打印技术发展了,所有的产品都可以3D打印出来,当能源极为便宜的时候,大规模生产和小规模生产的成本差异就会变得很小。那么到那天可能所有的大规模生产行业都要消失了。而且社会发展正是通过旧有的行业的价值收缩,从而释放出一部分社会资源,使得大家可以将一部分社会资源投资在新的产业当中,这样社会才能得到发展。

所以我觉得比亚迪的发展方向是对的,汽车行业的收缩是可以接受的,也是必然的。换句话说,如果汽车行业只能扩张,那么我们的社会发展就被汽车行业锁死了,就会被不断扩张的汽车行业拖垮,最后汽车行业也会受损。而汽车行业省出来的资源,有可能改善城市容量、道路建设水平、地缘政治,从而汽车行业获得了进一步增长的空间。

所以像汽车行业这种规模巨大的行业,比如金融、能源、IT、房地产等等这些行业都是如此。由于行业如此巨大,在资本主义国家非常容易产生控制政治,直接影响经济环境的力量。而用这种力量扩大行业价值,导致绑架经济,毒化经济环境,这是一种自然而然的冲动,同时也是一种慢性自杀的行为。因为行业规模巨大,导致必须融入一个巨大的经济体,一个健康的经济环境,行业才能生存。降低经济环境的效率必然导致行业本身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最后会出现行业的整体性问题,然后就是积重难返。

对于行业的发展有一个基本判断方法就是看单价的增长率。越是规模巨大的行业,单价的增长就意味着行业的发展方向有问题。除非行业的基本单位能够提供的功能也有巨大的增长。所以将行业的基本单位拆解成最基本的单位基本就能看出行业发展的趋势。比如,能源的基本单位就是kwh,电商平台的基本单位就是单次访问的价格,成交费用和销售额的比率,通讯行业就是单字节的输送费用,银行业应该是每放一元的贷款的费用,每转移一元钱的费用等等。而汽车行业就是基本单位就是每辆车。现在BYD降低了普通车的费用,华为降低了豪车的费用,现在这两个都有美好的未来,不过从长远看(大概3,40年),华为如果要长期在汽车行业里干的话,最终还是要走BYD的路。因为豪车最终是一个伪命题。

现在中国的发展有几件事要做:

第一,国家应该每年拿出1000亿以上来研究,常温超导和高能储能材料。最好常温超导可以干到200℃,这样自然环境内基本就可以无视环境而实现超导了。高能储能材料的储能密度最好能和柴油相当,这样船,飞机都可以彻底普及电动力了。这两项研究是生产成本向下迭代的重要节点,没有这两项研究,我估计能源的销售价格迭代到0.20元/度就差不多,那么很多社会的发展都会有问题。甚至当销售价格逼近到0.20元,直接就会导致社会发展出现问题。因为经济就是这样,最宝贵的经济环境就是空间。而以美国的能源利益集团的控盘能力,美国是不会把这两个研究干出来的。其他国家没有能力。这种研究只有中国要干出来,也只有中国才能干出来,同时也是中国必须干出来的。

现在的研究现状和这两个目标差距甚远,需要对基础理论,对实验条件,甚至科研的组织方法进行全新的组合,而这也是对科研改革的一个契机。

第二,应该全面提高中国质量的国家标准,产品的精度要求,材料的纯度要求,材料的耐久度要求等等。这就是中国质量的绿水青山。绿水青山是非常成功的国家战略,提高了生产的水平,降低了社会的消耗,扭转的劣币驱逐良币的趋势,同时绿水青山对全民最平等的福利发放。我们应该把绿水青山的思路推广到其他行业,这样生产设备的维护成本降低,社会的运行成本降低,这样整个社会的运行成本才能不断地向下迭代。当然这种质量标准不是说国家一颁了之的。应该是国家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发现那些标准的可以提高的,那些标准是需要大量的科研才能进一步提高的。对需要研究的,国家或给政策鼓励相关科研,或给钱买相关科研,或直接组织科研。反正中国发展到现在的阶段需要大量的科研,对当前工业,商业,政府效率的研究,对那些是效率的瓶颈的研究,对如何解决瓶颈的研究,以及解决瓶颈的具体方法的研究,这需要对科研的全方位,全层次的重新的构建。

第二,就是要把金融业的社会责任减少,国家要通过对社会管理的升级把这些责任承担起来。因为无论金融业怎么胡干,最后托底的都是国家,而且无论是什么样的社会管理模式,都是这个鬼样子。从正反面将,中国没有比美国强到那去,在中国其他行业突飞猛进的情况,金融业不说是原地踏步的话,基本就是龟速行进,时不时向前都不好说。归根到底,就是金融业的目标太多,导致自视甚高,而这些目标前后矛盾,导致寻租空间太大。比如对货币总量的控制,应该把关键变量或最后的调整放在财政,而不是放到金融控制的货币里。因为金融业下面全都是企业,天生以赚钱为己任的小集团,管理这些整体性的指标,说好听点叫管理错位,说直白一点就是南辕北辙。比如说现在金融的管理升级的当务之急是落实数字人民币落地。但是现在不说数字人民币的便利性应该比支付宝方便吧,也最起码是差不多吧,而实际是便利性与支付宝,微信相差甚远。难道是国家的政策资源,管理银行的能力,国家控制的财力不如阿里和腾讯吗?我都怀疑这是中国金融界的共谋,毕竟货币流向透明了,就意味着金融界将失去自己的特权。

总的来说,经济发展前景有点模糊不清,发展要解决的问题都是前所未有的难,但是经济发展就是不进则退,以中国现在的经济规模,乃至地球的经济规模,如果发生整体性的经济倒退,一定是惊天动地,对我们的损伤一定的前所未有的痛。所以我们没有退路,只能不断地向前,不断地克服前所未有的困难,解决前所未有的问题,砥砺前行了。

通宝推:史料推理,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