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个人关于近现代中印边界史的笔记提纲 -- GourdWang

共:💬8 🌺96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五)锡金段与东段的早期划界尝试

(五)锡金段与东段的早期划界尝试

《中英烟台条约》《中英会议藏印条约》(加尔各答条约)、第一次侵藏战争

在对华扩张影响力的过程中,英国不断试图开辟长江和沿海地区以外的通道。1874年,英国派出探险家从缅甸出发,试图打通从缅甸到云南的陆路通道。1875年,英国探险队在云南芒允一带与少数民族发生冲突,英国公使馆翻译马嘉理等人被打死。英国时任公使威妥玛向清政府提出,允许英属印度政府自行派探险队再赴云南。

1876年,李鸿章与威妥玛签订了《中英烟台条约》,其专条规定,英国可以派员从京师出发,勘察甘肃、青海、由川入藏,直抵印度。而英国官员也可以从印藏交界处派员进藏,中国方面要行文驻藏大臣妥为照料、还要由总理衙门发给护照。

为准备从锡金方向进藏,1873年英属印度用补助金换取锡金同意在境内筑路,终点是西藏境内的春丕河谷,这条公路1879年修到了锡金和西藏边界。1881年,西里古里到大吉岭的窄轨铁路通车(现在仍在运行)。1884年,孟加拉省财政秘书科尔曼·马克雷(Colman Macaulay)奉命筹办入藏考察通商,他从印度事务大臣伦道夫·丘吉尔(温斯顿丘吉尔他爹)那里得到了许可,老丘吉尔向中国驻英公使曾纪泽递交了文件,提出派员入藏考察通商。1885年,马克雷赴北京办理护照,总理衙门提出不与西藏地方政府私自缔约、不以任何形式向西藏传教为前提,向马克雷颁发护照,并要求他回印度等西藏地方政府批准后入藏。

马克雷回印度后组织了大批随行人员和数百名武装卫队,远超此前报告的16名卫队、58名民夫规模。1886年,考察团在大吉岭集结,计划4月入春后进藏。马克雷还扬言,如果被西藏地方政府阻拦,将率人马武装闯关。西藏地方政府充分吸取了英属印度在各邻邦的扩张教训,指出通商只是开端,其根本目的是割地和兼并,因此坚决拒绝考察团进藏。

1886年,英国在第三次英缅战争中灭亡雍笈牙王朝。为了换取中国承认英国彻底兼并缅甸,英国方面提出可以停止马克雷入藏。1886年7月,《缅甸专条》签字,1887年8月以换文方式正式批准生效。《缅甸专条》规定,“烟台条约另议专条派员入藏一事,现因中国察看情形,诸多窒碍,英国允即停止。至英国欲在藏印边界议办通商,应由中国体察情形,设法劝导。振兴商务如果可行,再行妥议章程;倘多窒碍难行,英国也不催问。”但英印政府很快撕毁了上述承诺。

为防止马克雷武装独走,1886年7月,西藏地方政府命令藏军在隆吐山设卡筑垒并通知了当时住在春丕谷躲避英国人的锡金国王(哲孟雄部长)。按驻藏大臣文硕的记载,锡金国王明确表示绝不脱离中国和西藏的荫庇。

在《缅甸专条》生效后,英国方面不再担心中国出兵缅甸。英属印度政府和英国驻华公使开始用武力威胁清政府撤回隆吐山的藏军。总理衙门和英方协商后,将撤军期限定为1888年3月15日。西藏地方政府指出隆吐山属于西藏属地,位于哲孟雄(锡金)、布鲁克巴(不丹)域外,英属印度毫无立场要求西藏撤军。驻藏大臣文硕也因为替西藏地方政府申辩而被撤职,另委任长庚为驻藏大臣,到任前由帮办大臣升泰代理。但西藏地方政府顶住了清政府的压力,坚持驻兵。

1888年初,英属印度以托马斯·格拉汉姆准将为指挥官,调兵2000余人集结于边境一线。3月20日,英印军炮击隆吐山哨卡。数日后,隆吐山失守。4月,英军占领隆吐山后又进驻纳塘。藏军在则里拉山口以南的捻纳山、都纳山据守,并多次发动反击,试图收复隆吐山。9月,英军进至捻纳、都纳山并发动总攻,连克则里拉、亚东等地。此时,已经就任的升泰要求藏军后撤到帕里,并将各地民兵纷纷遣散,同时令江孜守备肖占先率部插入英藏两军之间的仁青冈,阻隔双方交战。

12月,升泰到纳塘和英国代表开始谈判,第一次侵藏战争结束。1890年3月17日,双方在加尔各答签署了《中英会议藏印条约》,规定西藏和哲孟雄(锡金)的边界为提斯塔河和莫竹河的分水岭、哲孟雄由英国独自保护、关于西藏的通商游历和官员交涉问题待议。

点看全图

外交部关于锡金段边界的立场,注意——“1890年,中国和英国签订《中英会议藏印条约》,划定了中国西藏地方和锡金之间的边界。”

《中英会议藏印条款》(大吉岭条约)与1895年藏哲勘界

1891年,英印政府催促清政府讨论所谓容后再议的问题,于是升泰派出两名代表和翻译赫政(总税务司赫德的弟弟)到大吉岭与英国驻锡金政务官保罗谈判。英方提出印度和西藏互免关税、开帕里为自由市场、允许英国商民往来于莫竹河上、保护在西藏的英国商民生命和财产、英印政府派官员常驻帕里、英国商民有权在帕里购地建房等,实际上是将西藏开辟为英国的倾销市场。升泰的反提议是,双方政府有权自行决定贸易范围,开亚东为市场,但不许英国方面租赁和购买土地、建设房屋,英国商民不得向北越过亚东。

1892年9月,升泰死于仁青冈。1893年11月,清政府令新任驻藏大臣奎焕赴大吉岭谈判。同年12月双方签订了《中英藏印续约》(《中英会议藏印条款》),规定亚东为通商口岸,英国商民可以自由贸易,五年内免征进出口税,允许英国商人在亚东租赁房屋和货栈,两国商民的诉讼由双方共同办理。

不过,西藏地方政府对于相关条约并不买账,在帕里继续对货物征收关税,并按照乾隆时期设立的鄂博位置,在分水岭以南继续驻军。英国方面对此提出抗议,这引起了1895年的藏哲勘界。

1895年2月,英印政府派驻锡金的政务官惠德到亚东准备谈判。但奎焕的代表、勘界委员独锡勋收到噶厦的阻挠未能成行。4月,英国驻亚东海关税务司戴乐尔(Taylor)对亚东的噶厦政府官员说,如果还坚持旧鄂博边界,必然会“激怒邻邦“。5月1日,惠德带队离开冈托克开始勘界。5月9日,戴乐尔才和独锡勋见面,后者表示噶厦政府拒绝向驻藏大臣和勘界委员提供乌拉(藏民的劳役)。5月14日,奎焕致信惠德,请求暂缓设碑。18日,独锡勋在则里拉和惠德见面,确定了则里拉界碑的位置,并提出推迟勘界,被惠德拒绝。惠德的说法是,自1890年条约签署以来,清政府有五年时间可以和西藏方面协商,但都没有成功。他要求中方人员6月1日到多卡拉山口会谈,如果再不来人的话,英方将自行设立界碑。

然而5月19日,则里拉新界碑即被藏民拆毁。21日,亚东海关税务司戴乐尔致电奎焕,要求敦促西藏噶厦配合勘界。22日,奎焕遭到了噶厦政府的拒绝。他回函戴乐尔,请他居中调处。同时,奎焕还承诺6月1日到多卡拉山口来见面。但西藏噶厦政府一直拒绝为奎焕一行提供乌拉劳役,这使得他对噶厦政府毫无控制力的境况被英国人看穿。印度总督额尔金伯爵认为奎焕已经尽力协调噶厦政府,所以不准备将英国单方面树立的界碑被毁的责任归于清政府。

这段时间,英方的勘界队伍一直在边境前沿驻扎,孟加拉省督7月对英印政府说,锡金无法继续承担由于勘界延误而产生的费用,但一旦回到冈托克,就意味着勘界失败了。他提出三策:第一是放弃勘界,撤回人员;第二是单方面勘界并树立界桩;第三是武装讨伐西藏噶厦政府。

农历8月8日,十三世达赖亲政,结果与奎焕形成了尖锐对立。1896年,奎焕卸任回京,勘界不了了之。到1904年的第二次侵藏战争后,英国在江孜和亚东均派驻了代表、设立驿站并驻军,西藏噶厦政府无力再抵制分水岭划线。1890年协议线就此成为了边界线。

达旺地带

如前文所说,1872年有四名西藏方面的僧官前来监督英国人的标界工作。而这次标界的方案明显是将山麓一线划为边界。英印军参谋部1912年的一份文件说:“现在边界是在达旺以南,沿乌达古里附近的山麓向西行到不丹南部边境。”显然,直到此时,英印政府清楚达旺地带的印藏边界在山麓一线。

部落地带

前文提过,英国人将阿萨姆改为英属印度的一个省后,对藏南地区的部落民长期维持一手波萨贡金、一手武装讨伐的政策,对部落民地带不多加干涉。英国人在19世纪对部落地带搞过几次探险,但都不是很深入。

1873年,英属印度建立了“内线”制度,规定印度居民没有特别许可证不得越线向北。这条线的直接目的是防止印度居民在割树胶、扩大茶园、打猎的时候与部落民发生摩擦,从而减少讨伐的强度、控制军费开支、降低统治成本。同时,英印政府对线北地区不收税。不过内线完全是一条行政边界,它并不是国界,国界是所谓的“外线”。

英印政府在1875-1876年为阿萨姆省的达让县和拉金普尔县规定了内线的位置并予以公布,内线始于不丹边境,随后沿山麓一直到丹巴河下游的尼扎木哈特为止。英印政府在尼扎木哈特以东没有划定内线。同时英印政府还单方面标定了一部分外线,但并未对外公开,外线的起始点是从不丹边境到东经93°20′左右的布来河,布来河以东没有明确标定外线,不过英印政府做出了口头规定,说外线沿山麓地带一条可以辨认的线,直到尼扎木哈特,在此与内线相连。从不丹边境到尼扎木哈特的内外线距离基本不超过15公里。

英属印度对这一段边界的立场可以参考1909年版《艾奇逊条约集》第二卷的《东孟加拉及阿萨姆省地图》,其中在不丹到布来河一线标为国际边界,从布来河到尼扎木哈特换了一种符号标示,而在尼扎木哈特以东又换了一种符号。

西方探险家在部落区域基本都发现,哪怕藏南地区最南端的部落也会使用藏刀、中国内地或西藏生产的佛珠和饰品,但这些南方部落并没有人曾经翻过雪山。这带来了一种推论:藏南各部落出现了某种东西向的分层排列,不同层的部落之间只有商品贸易而没有大规模人员流动,更不要说跨层的人员长途往来,一般认为这种分层是出于垄断贸易的需要。兰姆认为这种分层排列就同时戳破了中印双方关于曾经在整个部落地带实施有效行政管辖的断言。因为西藏噶厦政府和波密的半独立势力最多不过和北侧的几层部落往来,而英属印度的阿萨姆省最多也是和南侧的一两层部落接触罢了。

察隅地带

西藏噶厦政府在藏南除了达旺之外,在察隅方向的控制力也明显较强。英属印度的政府和商人在阿萨姆东部的集市上同察隅方向的密闪密人交流时得知,经过密闪密人区域以后就可以到达西藏噶厦政府的控制区。所以对于某些热衷于开发新商路的“商业先驱”看来,从察隅河(印度称洛希特河)一线探险是有盈利前景的。于是许多探险家从19世纪初英属印度兼并阿萨姆开始就不断试图沿察隅河上溯。到1885年左右,尼达姆等人(尼达姆1882年起担任萨迪亚的助理政务官,负责处理当地边境事务)已经走到了察隅(日马)以南不远处。这些冒险家基本都认为西藏噶厦政府的控制区最远抵达瓦弄。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