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长沙岳麓山禹碑蝌蚪文解读 -- 张新泉

共:💬47 🌺82 🌵4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四、浅析"洪范九畴"

四、浅析《尚书洪范》文中洪范九畴的内涵

一、初析

《洪范》目前已可确定是西周时文献(当然,也有一些争议)。其开篇序文讲叙背景的段落,有很高历史研究价值,信息量很大。

与《洪范》文本对应的禹碑蝌蚪文符被解读后,很有必要重新译注解读这段序文,能获取一些重要发现。

因为有了新的方向后,再研究其中那些"残缺"历史信息,就可能得出一些更具合理性的推断,补全其中的"残缺"也有相当程度的可行性可靠性。

比如,《洪范》序文中提到的"洪范九畴",过去历代儒家学者和近现代研究者大多注疏译解为"治国理政九条大法"之类的文句。

点看全图

然而,从上下文的"(尧帝)不畀(鲧)洪范九畴"、"(舜帝)锡禹洪范九畴"而论,洪范九畴应解读为:以蝌蚪文符形式记载了"代天牧民首领必须知晓的九大领域最重要纲领″的金册玉牒。

这件名称即为"洪范九畴″的传位宝器、信物凭证,意义相当于后世玉玺王印、传位诏书、王冠权杖等等的集合。

点看全图

尧鲧舜禹时代,既无国,亦无法。治国、大法也就都无从谈起。

从《洪范》文本序文后面具体文章内容而论,开篇洪范五行,水木火金土,讲的是世界观,形而上哲学。

其次则是帝王敬天祭祀时应该注意的仪态,貌、视、言、听、思。

再次才是政治行政方面的内容,所谓洪范八政的"食货祀司空宾师徒"。

食,农业。货,商贸。祀,文化、知识、意识、宗教,后来士之来源。司空,公共事务管理,土木工程、治水土、冶炼等等,也是"工"之起源。

食货祀司(空),亦即农商士工,所谓四民。

点看全图

有意思的是,这其中的司空职司,为颛顼高阳氏→鲧→禹这一黄帝血脉支系世代所沿袭。

最后,颛顼"绝地天通"政教分离,鲧筑城廓,禹治水划九州铸鼎,启建国称王,开启家天下王政时代。

夏,是搞城建冶炼土木工程起家的,四百年。

商,是搞商贸尚武军事征伐的。赫赫大商,征伐四方。帝国商队、利益在哪里,武士就去哪里。六百年。

周,是种田起家的,与天粪斗与地粪斗与人粪斗。八百年。

点看全图

夏商周,颛顼"绝地天通",把"祀"单列踢出、剥夺世俗权力争位资格。之后,是按工→商→农来顺序更替地,而并非依"食→货→司空"排序。

从更宏观角度观察,粗线条宏观上规划好山川江河,建起城廓;然后就要发展交通商贸往来,搞好外交,布置完军事防务;搞完了,也就是剩下精耕细作,种田积累了。

夏商周,恰好是循此粗线条的文明发展路径,展开了华夏文明的历史画卷。

回到《洪范》文本,后面还有天文历数、医学、社会民俗、地理气候等等。

……

总之,《洪范》文本内容包罗甚广,远非治国理政政治内容一个范畴。涉及哲学、宗教、经济、政治、社会民俗、医学、地理气候、天文历数、伦理等等领域,是一篇文明文化总结性质的百科全书纲要。

所以,洪范九畴,其实就是镌刻了至今存世的禹碑上那些(或部分)蝌蚪文符的金册玉牒,是这件特殊宝物的名称。

同时,洪范九畴金册玉牒上的蝌蚪文符,也极可能是华夏文明最早的文字系统,这些文符也构成了华夏文明第一部字典、政典、百科全书纲目。

当然,与《洪范》文本中的箕子关联甚大的朝鲜《大韩平水土赞碑》,以及与殷商关联莫明紧密的赵宋皇室后裔族居地福建漳浦赵家堡《禹碑》,从这两块碑上的蝌蚪文符数目来看,似乎都在四十五个字符左右(前者四十八个,后者四十二个)。它们大体上与《洛书》点线数字之总和相同。而且这两块碑形制也与其它禹碑不同,都明确采用册页式形制。

也许,"金册玉牒"上蝌蚪文符数目,原本应该就是只有四十五个。它们按《洛书》上数列分布形状,分别镌刻于九片狭长玉牒上,再编织成册页形制镶裹于薄金片上。

点看全图

这也许就是上古或颛顼"绝地天通"后至尧舜禹时,作为帝位传承信物的最早期金册玉牒原始形制形状。

二、再析

在蝌蚪文符被复制临摹刻录到汉代、宋代以来的禹碑之前,甚至在它有可能被镌刻、铸范于夏鼎之前或同时期,它就极可能是被刻在被称作"洪范九畴"的金册玉牒上了。

"洪范"标示了其内容与《洪范》文本有关,也指示了其时代背景与制作工艺。"九"则表明了其构件数目,也指明其内容涵盖九大领域。只有这个"畴″字,似乎有作进一步更仔细推敲的必要。

如果是"筹",则可直接标示其九个构件的形状,"玉筹"也就可让人一目了然。但用的却是"畴"字,怎么理解呢?

点看全图

与殷商及箕子家族似有密切联系的福建漳浦赵家堡《禹碑》、《大韩平水土赞碑》,它们的形制为方正册页形状,字符数为四十五个字符左右(前者四十二、后者四十八)。它们的字符数量、排版与其它禹碑大不相同。它们的字符数量,更符合《洪范》文本内容涉及的九大领域关键字眼数目所呈现的"一、二、……八、九"数列之总和,与《洛书》点线图形数目和也一致。

而《洛书》点线图形正是方形,布局更近乎"畴″字之示意。

点看全图

综上,或可推断蝌蚪文符金册玉牒上九片玉牒为长短不一的狭长玉片(甚至或有圆形玉片),各玉牒上所镌刻的蝌蚪文字数目,分别为一个、二个……八个、九个。

九片玉牒按《洛书》点线数目布局图形陈列,整体上组成《洛书》的正方形图案,镶裹于方形黄金薄片。

这样一种组合布局形制,似乎才更贴近"畴″字之意涵。

以上推断,将《洛书》图形、《洪范》文本、蝌蚪文字金册玉牒实物三者密切联系起来,把各种信息串成一条完整线条,比较合理。

但是否属实,尚有待相关文字、文物考古新发现。

点看全图

书法家谢云老先生前不久去世了,他生前自创了鸟篆体书法,别具一格,据说就有参考禹碑的蝌蚪文字等因素。

谢老先生的鸟篆或许有借鉴蝌蚪文符外形之处,但与禹碑文字其实关联不大。因为谢老之鸟篆书法,其实有自己的造型规则。其规则可以断言与禹碑蝌蚪文字造字规则完全无关。

谢老先生之鸟篆,是对现有成熟汉字给予外观上求奇求新美术化之书写方式上的变异。

用知识产权术语来套用,它并不是发明创造了某个新汉字(发明专利),而是汉字的实用新型、外观变化(实用新型、外观专利)。

禹碑蝌蚪文字则不然,它很可能是最早期的汉字。

它是早期人类刚刚直接脱胎于象形绘画表意,初步用更抽象化的简化符号来代替象形绘画表意。它就是原始造字时代的"发明专利"。

当然,考虑金册玉牒的特定作用、意义时,也要参考后世同类器物如玉玺王印之类。它们上面篆刻的文字,对于当时常用文字而言,一般都有美术化加工,以增加仿制难度加强保密功能、强化独特性权威性。

所以,金册玉牒上的蝌蚪文符,既是汉字最早期的起源性文字,是"发明专利"版的最早汉字。同时,它们又可能还是早期常用起源文字的美术化"艺术化"加工、变体,它们也是当时独一无二的"实用新型专利、外观专利"版的最早汉字。

因为金册玉牒具有类似玉玺王印特殊性质,其持有者地位特殊、使用场合特殊。

点看全图

蝌蚪文字从被创造出来开始,就是一定要有难以"辨别、模仿″的硬性规定、要求,以便具有保密特性,保有独一无二的特性。千年来、两千年来,蝌蚪文字之所以难认,也有这一"先天″因素使然。

从这个角度而论,谢云老先生在现有汉字基础上创造的鸟篆,或许借鉴了禹碑蝌蚪文字当时的"实用新型专利、外观专利″技巧。但它绝对没有禹碑的造字规则内涵,也与禹碑造字规则毫无关联。

蝌蚪文字这种早期文字发明专利、外观专利二合一情形,大大增加了解析其成字造字规则难度。从这个角度而言,谢云老先生的鸟篆也是极好的提醒:想要完全解析蝌蚪文字造字成字规则,也许首先需要褪去其"外观专利"之扭曲掩饰,还其本来。

当然,《尚书洪范》文本中,对于关健字眼、句眼,也往往有扩充解释、转注、附会。

比如,第一段落的五行,关于"水、火、木、金、土"五个字,就有一大段扩充解释、转注类比附会。它既可能是讲这五个字的内涵,但也可能是解释这五个字为什么是那个样子。

也就是说,禹碑上的这五个蝌蚪文符的水、火、木、金、土,之所以造型古怪,与正常的字符差异较大,是因为它们还包含有这些扩充解释、转注类比附会。

点看全图

《洪范》中对于"水火木金土"的解释有:

水,润下、咸;火,炎上、苦:木,曲直、酸;金,从革、辛;土,爰稼穑、甘。

对应字符来看,第一个字符里面,既有古文"水"字的形状,似乎也有润下、咸字的形象、形似。火、木、土亦然。也就是金字,从革、辛,无论是古文字还是古义,似乎都比较难以附会。

点看全图

三、综论

禹碑蝌蚪文符被解读后,可以发现蝌蚪文符内容是与《尚书》尤其是与《洪范》文本直接关联。

蝌蚪文符是从大夏玉册符文摹刻到禹碑,且禹碑、蝌蚪文符、金册玉牒、禹帝、治水事功,史料中的这些信息向来是相关联的,大体上也就可以推断出蝌蚪文符的最早载体为金册玉牒。

点看全图

《洪范》文本中"不畀(鲧)洪范九畴"、"锡禹洪范九畴″文句,与许多文史资料中"帝锡禹金册玉牒"等文字相对应,可以推断出"洪范九畴″就是对金册玉牒名称、蝌蚪文符内容的共同概括。它既可以是指蝌蚪文符内容,也可以是指金册玉牒这个载体。

由此,金册玉牒上的文符是简化了《洪范》文本内容概括了其纲目。而从尧帝″不畀鲧″与舜帝″锡禹"的一系列对应举措中,也可以彰显出它类似于玉玺王印、传位诏书等等象征天命所在、合法性正统性信物凭证集合特征。

那么,"洪范九畴"指的就是金册玉牒与玉牒上的字符内容吗?

这个答案其实并不令人信服、满意。

金册玉牒即便确实有类似玉玺王印的帝位传承信物特征,但在被发覆考证推断前,它与它的这个特征,自秦汉以来其实已属末知历史,仅存残缺信息。

夏商周时期,除金册玉牒外,还有另一件具有相同功能特征的类似宝物,即夏禹九鼎。

点看全图

夏九鼎的传国宝鼎特征与金册玉牒相同,甚至即便宝鼎已失落二千载,其功能特征也仍为世人所共知。

而金册玉牒,至少到宋代虽然可能仍有副本、复制本"大夏玉册",但却已无人知晓其真实由来、本质意义了。

从《洪范》文本中所记录的商周鼎革时期姬发、箕子两人对话内容看,这两件宝物,在夏商周三代统治者那里,其相同本质特征是历代相传并共同知悉、认同,也都给予了重视地。

虽然从《洪范》文本中箕子讲述的"洪范九畴"上下文来看,它既是蝌蚪文字内容的总称,也是承载蝌蚪文字的金册玉牒的名称。

而且,尧帝不畀鲧、舜帝锡禹"洪范九畴"时,还没有禹铸九鼎。

单从洪范九畴在箕子口中讲述的上下文去推断,他讲的发生在尧鲧舜禹之间关于"洪范九畴"的转让与否,那就只可能是金册玉牒,而不可能是尧舜禹相互禅让时还没有的禹九鼎。

但是,单从"洪范九畴"字面含义而论,它毫无疑问更切合直接指向范铸了蝌蚪文符的夏禹九鼎!

这也正是推断出"洪范九畴″是金册玉牒后,仍难让人信服、满意的原因:它不太合适,夏禹九鼎才更合适。

无论是洪、或是范、或是九、或是畴,无不与夏禹九鼎各种特征重合。

洪标示了时代(洪水时代)与时代主角(夏禹),范标示了铸鼎工艺,洪范相连甚至也直接可代指夏禹鼎。

点看全图

箕子与周武王问答讲解时,是没有什么《洪范》文本可据的。

传承至今的《洪范》,本来就反而是后世孔子或其它人给予箕子武王谈话记录冠上的篇目名称。孔子或后来的其它人,他们也不知道镌刻在金册玉牒上的、范铸在夏鼎上的符文,会被后世称为蝌蚪文字。

而极可能身为商王朝世代主持祭天祭社稷典礼的商王宗室家族族长箕子,他当时口中的"洪范",甚至可以直接断定就是特指摆在商王朝社稷坛上、姬发与箕子谈话时眼前所见的范铸在夏九鼎上的符文——即后世所谓蝌蚪文。

同时,他口中的"洪范"也可同义代指镌刻、范铸了这些符文的金册玉牒、夏鼎。

九与夏鼎的个数相合,也与夏鼎代表的禹定水土后划定天下九州之数相同。甚至夏商王朝社稷坛上的九鼎,本来就是分立在代表九州土地、九块缩微地图五色土之类所组成的高坛上。

点看全图

河南偃师二里头夏代遗址上的井字道路区域,甚至极可能就是夏禹九鼎最早的安放之地。

九畴也就是九州、是夏商王朝社稷坛上九块立有九鼎的九州缩微地图土地总称。

由此,"洪范九畴",在武王箕子谈话特定的背景下,其实就是夏商社稷坛上的夏禹九鼎。

全面还原《洪范》序文的背景,应该如此:

武王伐纣,纣焚鹿台。姬发立纣王子武庚,大体安定了殷商遗民后,前往存放夏禹九鼎的殷商社稷坛。

他召见了世代主持殷商社稷祭祀的箕子家族当代族长箕子,两人围绕传国重宝金册玉牒、夏鼎谈到了上面符文的内容意义。这篇谈话,就是《洪范》。

解读了禹碑蝌蚪文字后,知道了蝌蚪文字与《洪范》文本之关系,再从禹碑、蝌蚪文、金册玉牒,和《洪范》文本序文中的有关信息,可推断出"洪范九畴"就是蝌蚪文金册玉牒。

这个结论虽然比较合理,但让人感觉仍然别扭,因为还有比"它"更合理的进一步推断结论:

"洪范九畴"就是当时姬发与箕子眼前的,立于殷商社稷坛上,夏商两代已传承千年的范铸了蝌蚪文字的夏九鼎(及其符文)。

点看全图

在《洪范》文本中,箕子口中的"洪范九畴"只发生于尧鲧舜禹之间,似乎与那时根本没有的夏鼎无关。

那不过是因为古人记事,收入《尚书》里的文字都极其节约,一字一词往往包罗几个层面。让信息大量缺失的后人、今人读来,倍觉其"佶屈聱牙"。

在姬发、箕子及《洪范》文本记录者这些当时人看来,"洪范九畴"既指眼前社稷坛上禹铸九鼎,也指其上范铸的蝌蚪文符及其内容,还可代指镌刻同样文符的金册玉牒。

在他们眼中,这些都是一目了然不言而喻地。

但在历史信息大量残缺,社稷坛、禹鼎、金册玉牒都早已无存,蝌蚪文字也已是两千年后宋人刻到南岳山上、已无人能辨识,汉宋明儒及现代人当然都再也无法一目了然不言而喻了。

点看全图

洪范九畴既指范铸了蝌蚪文字的夏禹九鼎,甚至可还原出其立于殷商的"社稷坛″上,并由"九畴"还原出"社稷坛"大致形制,还原出武王"访箕子,作《洪范》"六个字后面的影视剧本场景。

洪范九畴还指镌刻了蝌蚪文符的金册玉牒,甚至也可以还原出金册玉牒本来安置在殷商王朝祭天的"天坛"上。

甚至可以还原出箕子让族人秘密携带其远走东北殷商故土后,安坐于社稷坛等候武王。

他以一付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姿态,引导胜利者周人的视野心神,使之完全注目聚集于仓促间无法挪移、也难以如甲骨那样及时匆匆掩埋的夏鼎上。

事后,他谦卑请求远放殷商故土(红山牛河梁祭祀地?)守护祖先灵墓,获得允准,最后被封于朝鲜。

换言之,《洪范》文本记录里,当时侃侃而谈的箕子口中,"洪范九畴″在他意识中既指蝌蚪文符之内容、更特指眼前的夏鼎,也还指已被带走的金册玉牒(所以口中才会有尧"不畀"、舜"锡"之说)。

但在姬发及当时周人意识中,"洪范九畴"就只是眼前社稷坛上禹九鼎及其符文了,不包括金册玉牒(或被箕子说作已都被焚于鹿台)了。

当时的真实历史情况如何?已经完全难以知晓。

只能从与箕子、殷商关系渊源颇深的后世《大韩平水土赞碑》、赵家堡《禹碑》的独具一格特征,及两千年来殷商后裔孔子儒家在禹碑、洪范、蝌蚪文字相关事件上的各种诡谲表现,从蛛丝马迹中作出一点合理化推断。

四、重读禹碑,再解蝌蚪文符

把金册玉牒、夏鼎、洪范文本纳入禹碑蝌蚪文符研究视野后,尤其是失踪已久的夏鼎纳入研究范围,反过来,又再重读禹碑再解蝌蚪文,就显得很有必要了。

原因很简单,夏鼎虽失踪两千多年了,但它的信息并不少。尤其是它与它象征的九州,也有详细的《尚书》相关文本信息留存至今,即《禹贡》。

点看全图

在初步解读禹碑,发现禹碑与《洪范》文本关联,尤其是禹碑九行九列(左第1列只有五行)排版,正好对应《洪范》内容涉及九大范畴领域后,潜意识里就会把禹碑蝌蚪文符与《洪范》文本划等号。

本相只在此中寻,无须他处再求真。

然而,禹碑77个字符九行九列布局与《洪范》文本九大领域的对应常有错位,又让人迷惑。

尤其是排在左起第一列的洪范五行边上,第二列的九个符号,根本就不是《洪范》文本紧跟在五行内容后的五事、八政。

点看全图

五事、八政(前四个)甚至是77个符号里相对最易辨认的九个符号,但却排到第三列去了。

而第二列九个符号,却又成了九列符号中,从《洪范》文本中最难找到对应关键字眼的一列。

这是解析了禹碑蝌蚪文字识读规则后,最让人迷惑之处。在不知道夏鼎《禹贡》与蝌蚪文字关联之前,第二列九个符号甚至让人束手无策,各种尝试皆难以满意。

现在一旦清楚夏鼎、禹贡与蝌蚪文符之密切关系,这个问题甚至立刻也可以找到思路。

第二列九个字符,极可能就是"冀、青、兖、豫、徐、荆、雍、扬、梁"。它们是夏鼎上禹贡九州的最早夏代文字版本。

点看全图

如果此说经文字考古实物及相关文字演化研究可证实、成立,则禹碑蝌蚪文字,夏鼎、夏代文字,《禹贡》、《洪范》及《尚书》文本,夏商周历史研究,都可前进一大步。其意义、影响之重大,已无庸多言。

现在看来,似乎很大概率是成立地。

当然,此说成立后,最早的金册玉牒形制,基本上也就可以确定。

即,它上面应该只有《洪范》文本中最关键四十五个(或五十五个)字符,与《洛书》有明确对应关联。

此说成立后,禹碑、蝌蚪文符的来历也更清晰了。

它至少揉合了《洪范》文本与《禹贡》文本。按日本国内的那些所谓禹碑禹迹而论,也许还有《大禹谟》乃至《伏羲八卦》的内容。

点看全图

它应该是以殷商后裔(箕子家族、孔子家族乃至赵宋家族?)秘藏秘传的金册玉牒蝌蚪文符为母本,创制形成于秦汉之后的概率更大。

由此,金册玉牒的传承秘密、禹碑《尚书》文本孔子儒家之间的种种诡异,也都可获得一些更合理解读。

张新泉

甲辰立秋修订于龙江虎林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