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中日友好医院和日本的关系 -- woyan

共:💬38 🌺138 🌵10新 💬38 🌺19 待认可4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中日友好医院和日本的关系

刷到一条“中日友好医院是日本人建的"是谣言的新闻,还有人抨击为什么要有”中日友好“的字样等等,想不到现在网上的狂热反日情绪已经到这个地步了。

说起来中日友好医院还是我的定点医院,我小时候就住在这医院附近,我的孩子也是在这所医院里诞生的,许多儿时伙伴的家长就在这所医院里工作,所以说我对这所医院还有所了解,就说说这所医院和日本的渊源。主要的数据和内容来源于国内早年间卫生系统内部出版的一部纪念中日友好医院第一任院长辛育龄的怀念文集。

中日友好医院 (英语:China-Japan Friendship Hospital),简称中日医院,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樱花园东街2号,是一所由日本政府无偿捐助并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日本国政府合作建设的医院,是卫健委直属医院,在1993年被评为三级甲等医院,2001年被列为中央保健基地医院[,承担多个国家、地区的涉外医疗和中央干部保健任务。

中日友好医院是中国在改革开放后首批国外无偿援助项目,是当时中国最富于国际色彩、设施最为先进的现代化医院。正是由于日本政府的无偿援建,所以中日友好医院的标志是长城和富士山,下面的波浪代表中日两国一衣带水。

点看全图

中日友好医院的起源来自于1979年12月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来华访问。在访问中,大平正芳在出席中日科学技术合作协定签字仪式的讲话中表示,对中国为实现现代化所做的努力,日本“将不惜一切给予积极的合作”,日方愿意在北京援建一所最现代化的医院。

在日方表态后就由中国卫生部负责和日方对接关于该医院的援建事宜,最初日方表示是提供无息长期贷款来建设该医院,但卫生部与北京相关部门沟通后,向日方表示中国的公立医院都是对人民群众服务的非盈利机构,根本不赚钱所以无力偿还贷款。当时任卫生部部长的钱信忠特别以中国医学会会长的名义出面与日本医学会谈判,希望对方以在日本医务界的权威地位对日本政府施加影响,出于中日关系的大局考虑改为无偿援建。最终日本政府同意无偿援建该医院。

1981年中日两国政府签署了援建协议,由日方赠款165亿日元(按当时汇率约合人民币2.8亿元),在北京修建一所集医疗、教学与科研为一体的现代化国际医院,定名为“中日友好医院”。根据协议,要在医院内明显位置注明”日方无偿援建“字样。

1982年5月,在卫生部部长钱信忠的提议下,中组部调中央结核病研究所所长辛育龄担任中日友好医院首任院长。选用辛育龄是因为他是1939年入党的老党员,曾在白求恩援华时代任过其助手,解放后曾留学苏联,既政治过硬又有丰富的医疗管理经验。当时卫生部给辛育龄定的目标是“起步要高一些,着眼要远一些”。

根据最初的援建协议,建筑材料在中国购置,医疗仪器由日方无偿提供。但辛育龄担任院长后即提出影像诊断、放射治疗、检验设备和电镜等精密仪器应购置欧美新一代产品,但日方坚持应按协议提供日本本国产品,并保证是日本最新一代产品。

为此辛育龄先后向卫生部长钱信忠作了汇报,表示欧美设备相对日本本土产品更加先进,要求日方追加投资到200亿日元以用于购买欧美高端设备。但日方认为在协定已经签署完的情况下,中方追加的要求过于苛刻,双方进行了七次谈判都没有谈拢。最后该事件上报给了负责对外贸易的和中央领导万里和谷牧牧,由谷牧约见日本驻华大使进行了磋商。

最终日本政府出面同意再追加20亿日元投资,并通过日本民间渠道再募集10亿日元,而中方也同意拨款1000万人民币,最新签署了建院协议。

在实际的建设过程中中日双方也碰撞不断,实际日方最终出资额大大超出了预算金额。

日方原本提供的烧煤锅炉不适合中国煤炭实际情况,最终日方重新改建。

日方原本援助设计方案中没有职工食堂,但中方坚持要求修建否则在完工验收上不签字,最后日方答应增加该项目。

按原协议,院区的基建设施和医疗设备由日方无偿援助,但病房内的寝具由中方自己配备。在建院收尾阶段,日本羽毛寝具株式会社表示愿意无偿援助寝具,于是这批寝具后来也是由日本提供的。

当时医院进口了大批精密仪器,需要高技术人才接管使用,但全国都没有相应的人才,于是中方又与日方签订协议,安排全院科室主任以上人员轮流赴日研修半年、处以上行政人员赴日研修3个月,相应费用由日方承担。

日本千叶大学校长井出源四郎是日本援建专家组负责人,辛育龄向他提出,医院还缺一所图书馆,经过数次沟通,日方同意再援建一所图书馆。

1984年10月23日,中日友好医院举行了隆重的开院典礼,两国国家领导人出席了仪式。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时任全国政协主席邓颖超分别题写院名。开院时中日友好医院设有1000张床位的医疗部和300张床位的康复中心以及临床医学研究所和高级护校,总编制人员2640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达1885人,那时的中日友好医院是全国最大的医院,也是全国设备最先进的医院。

辛育龄在开院后不久就辞去了院长职务,在此前曾在院内南花园里为为每一家资助过中日友好医院的中日单位放置了一个定制的大理石石碑,表示”我们不能忘了日本友人的帮助,要有感恩之心。”整个南花园花费了120万元,有人因此告了辛育龄。

最后总结一下,绝大多数中国人不知道,在改革开放后的四十年里,中国是世界上国际援助的最大受援国之一,据不完全统计,从1979年到2003年仅中国接受的ODA金额就达1072亿美元。政府开发援助(ODA)是指发达国家政府为发展中国家提供的,用于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的,赠与水平25%以上的赠款或贷款。ODA贷款分为无息贷款、优惠利息贷款两种,优惠利息贷款的利率一般在1%至5%之间浮动,还款期限一般在10年以上,可以长达30年。

最早对华提供援助的国家是澳大利亚。1978年11月,澳大利亚主动表示愿意向中国提供一笔5000万澳元的低息优惠贷款;截至2011年,澳大利亚共向中国提供12亿澳元援助。

给中国提供最多援助的国家按金额排名分别是日本、德国、法国、英国、西班牙、美国。从1979年到2010年的31年里,日本对华援助金额接近2900亿人民币,占国际对华援助总额的66.9%,其中低息优惠贷款33164.86亿日元(折合2638亿人民币)、无偿援助1557.86亿日元(折合124亿人民币)、技术援助1739.16亿日元(折合138亿人民币)。

点看全图

今天中国发展到现在的地步,不能说和西方国家过去40年的援助没有关系,即使不说一声谢谢,也不能恶语相向甚至否定历史,不然以后谁还会还敢再向你提供帮助。

  • 上帖之待认可回复,花囧定2 / 0
    日本援助了中国,但又在靖国神社方面伤了中国人的感情

    一个伤害你感情的人给你钱,你会感谢他吗?

    所以光指出日本对中国的援助这一点是不够的

    问题还是在于双方的不同的历史观的问题:

    怎样看待日本发动的太平洋战争和侵华战争?

    太平洋战争前日本是否遭到了西方的压迫

    太平洋战争是否可以在一定意义上理解为东方对西方压迫的反击。

    如果后面两个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

    即太平洋战争前日本同样遭到了西方的压迫

    太平洋战争在一定意义上是日本对西方压迫的反击。

    那么日本战后纪念那些反击西方压迫的死者即参拜靖国神社是可以理解的

    但靖国神社里面的侵华战犯也在里面,怎么办?该不该移走?

    但要移走侵华战犯灵位又会遭到相应的日本遗族的反对,日本的体制貌似比较难以解决这个问题。

    总之,具体问题比较多。

    就我个人认为,

    1,确实日本也遭到了西方的压迫。

    其实当时的西方世界,本来就是互相倾轧的,已经搞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了,当时的世界是弱肉蚕食的世界,是各国纷纷通过占领殖民地来侵略他国的世界。

    西方世界没有最基本的善恶观,没有尊重他国主权的基本观念,想的就是我占有殖民地越多,真理就在我手里。

    在这种情况下,所有的国家都面临着生存危机。

    欧洲国家诸如德国法国意大利等等也存在生存危机。

    东方的日本作为工业化最迟的国家更是存在着生存危机。

    而且日本存在的生存危机中还包含着西方对东方民族的种族歧视在里面。

    例如1882年昧国通过了种族歧视主义的排华法案 ,1924年又通过了同样种族歧视的排日法案

    今天的世界,尊重他国主权已经基本成为共识 为什么,这主要是毛泽东周恩来的功劳。

    种族歧视也已经基本上被世界所抛弃,这里面新中国起到的作用也很大。

    例如抗美援朝中国的胜利就让全球华人包括新加坡人感到扬眉吐气。

    但在更早的1941年,日本将不可一世的英国舰队消灭,让英国殖民军队耻辱性的向日军投降,也在一定意义上粉碎了西方人的傲慢,鼓舞了东亚人的信心。

    总之今天的世界是尊重他国主权 ,种族平等的世界,但二战以前的世界不是这样的世界,从日本也面临生存危机和日本也遭到种族歧视的角度来看,可以给太平洋战争更多的正面意义。

    因此也可以对日本参拜靖国神社有更多的一些宽容。

    中日友好必然有着美好的未来

    首先,历史帐不管人民如何想,必然会翻篇的。人民必然是健忘的。 这个世界不是靠着正义,公理活着。是靠着利益活着。前脚打完仗,后脚变盟友的故事太多,我就不一一举例了。

    中日摩擦最厉害是中国产业升级到某一个阶段的事情。过了那个阶段,中国成功取代日本的部分生态位,日本成功转型到另一个生态位,摩擦的基础就没有了。国家在经济领域的竞争本来就不是你死我活的。谁都想多吃多占。但是经过一系列碰撞之后都会有了一系列的升级和适应。日本退出白电,造船等多个领域,但是往上游发展,更加专精华,隐藏更深,更不易被取代。中国站稳脚跟,开始向上下游发力。竞争依然存在,未来依然会有变化。但直接摩擦会变小。相应的,舆论也会降温。

    日本重度老龄化,开始收缩到小岛上。渐渐过渡到金融资本,小一号的美国。不愿意放开国门,要保持日本民族的纯粹。代价就是退出中央舞台。未来变成小日本,而不是大日本。既然如此,做美国的马前卒还真的那么有用吗? 还需要跟周边冲突吗? 宁失千军,不失寸土。这话可是有条件的。从日本实际条件来看,现在千军可比寸土重要多了。岛上到处都要没人住了,还有扩张的冲动吗?资本都出去增值,而又不用去伺候国内的躺平的一代。 它们对内政外交的要求恐怕也会随之改变。

    所以中日友好是有现实的基础的。当然美国的存在让中日韩任何形式的联合,联盟都是地狱级的难度。东亚,东南亚恢复类似中国为中心的朝贡,或者说现代一点,联盟制度,基本上可以看作中国彻底摆脱1840年由外患导致的沉沦,彻底恢复其在世界舞台上主角身份的象征。目前来看还需要几代人的努力。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