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一个思想游戏 -- 懒厨

共:💬57 🌺145 🌵1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一个思想游戏(续一)

这个村落,后来又来了几户人家,其中一家,会种葡萄,另外一户,会种大米,还有一户,会放羊,现在我们发现产品多了,这也意味着,交换这个操作比以前复杂多了,算一下账,之前每一个产出,可以换另外两个产出,三户人家加起来,总共也就六种操作,现在多了三个产出,增加到六户人家,交换的操作就变成三十种之多了,情况变得复杂,以物易物会很麻烦,于是,有个大聪明灵光一闪,说我们用贝壳来帮忙交换吧,大家都到海边捡些贝壳,每个人手头存一些,然后用贝壳去换你想要的东西,如果大家都同意,这个交换的难题不就解决了?

于是,现在有个重要东西出现了,这个贝壳,就是货币,这个货币,用绕一点的话来说,就叫一般等价物。这里提醒一下大家,上一篇提到的共识很重要,这里又体现出来了:假如有个杠精,非要用石头,另一个杠精非要用木头,就是不肯用贝壳来协助交换,贝壳就无法成为货币了,不用货币,交换就会麻烦,麻烦是啥?不就是交易成本更高嘛!所以说,共识真的很重要。

从某种意义上讲,货币本身不重要,毕竟贝壳不能拿来吃,只不过是用来协助交换产出而已,但是,货币带来的另一个作用,就是可以对货物的价值进行排序,譬如一斤苹果需要三个贝壳,但是一斤葡萄就要五个贝壳,这样我们就很方便的知道哪个产出更贵,这个功能叫市价,这个信息看起来不起眼,但是在某些情况下非常重要,后面会细说。

除了货币跟市价,这次的变化,还带来了一个新的经济学里的概念,叫竞争:跟上一篇对比,现在的麦农,如果想吃水果补充维生素,就多了一个选择,要么吃苹果,要么吃葡萄。他要选谁呢?这个时候,苹果农民跟葡萄农民两家就存在竞争了,同理种麦子的跟大米的竞争,养猪的跟放羊的竞争,竞争无处不在。

为何会有竞争呢?这里就涉及到另两个经济学的重要概念,供应与需求。其实上一篇已经提到,各方各有需求,各方也有产出供应,但是上一篇的假设实在太简单,每种需求,就只有一个供应,跟真实世界差的太远,于是没有细说,现在不同了,对应麦农一个人的需求,有了两个供应者,基于人性那条公理,苹果农民跟葡萄农民都想把自己产出卖出,卖不出去的后果,就是烂在手里,劳动白费了,谁都不愿意面对这个局面,于是竞争就出现了。

大家可以看到,现在的情况就变得有趣了,如果需要维生素,其他几户人家,可以选苹果或者葡萄,甚至果农自己的产出吃腻了,也可以换对手的产出,改善一下伙食,这下有选择了。

情况就是这样,老样子,还是用之前的三种分配制度对比一下,看看在使用贝壳的情况下会有什么不同的现象。

先看看暴力那种方法,养猪户依然是老大,即使来了新人,这些人的产出依然是他的,刚开始使用贝壳的时候,他没有限制,让大伙自己去沙滩找贝壳,后来养猪户发现,这贝壳挺好使的,他无需使用暴力,用贝壳也能交换到他想要的东西,于是他就宣布,其他人不许去沙滩捡贝壳,只有他可以捡,这个,就是铸币权了。当然,这个仍然需要暴力,痛打不听话的杠精,确保村里人人使用贝壳,但是,一旦形成了共识,所需的暴力就可以减少很多了。

接着看看计划那种方法,由于大家都把产出交给交给德高望重的村长进行分配,理论上不用贝壳也行,但现在人多了,交换的操作复杂了,前面说过顺得哥情失嫂意的情况更加普遍了,为了减轻自己的负担,村长提出一个办法,用票据来协助分配,他搞了几种票据:肉票(可以用来交换猪肉或者羊肉),水果票(可以用来交换苹果或葡萄),粮食票(可以用来换大米或者小麦),票据有多少呢,这个就要根据计划来了,譬如说一人一天需要一斤粮食,连村长自己总共7个人,每个人就拿到了365张票粮食票,然后村长再大家的口味,估算一下,大米跟小麦各自需要多少总量,然后再让稻农麦农去耕种,到了丰收的时候,村长再去把粮食收上来做分配。

这里有必要解释一下,为何需要使用票据而非贝壳来进行分配,关键原因在于,贝壳就只有一种,村长没办法仅用限定价格的方式控制分配的数量,例如某年葡萄特别甜,大伙都想吃葡萄而不是苹果,光靠限定葡萄与苹果的价格,控制不了大家一窝蜂去买光葡萄而苹果无人问津,换个说法就是,村长限了价,却限不了量,限不了量的话,就可能会有人吃了太多葡萄而有其他人吃不到半粒。用了票据就不一样,通过事先颁发的水果票,每个人能够买的葡萄就有了上限,这样就不用担心有人会买不到葡萄了。

顺便再解释一下,即便是是用计划的方法,贝壳仍然是有用的,在这个例子里面,由于交换的产出实在太少,不过三个品种而已,三种票据就够,但是村落会发展,产出种类会越来越多,假如每出一个新种类,村长就要做预算,预测需求与供应,看看要准备多少新票据,真是太累了,村长精力有限,只能管住最重要的维生素,淀粉,跟蛋白质的生产与分配,其他新品种,譬如养猪户业余用猪皮做了几双鞋子,放羊娃业余用羊毛织了两件衣服,等等,反正量不大,也不影响重要的产出,让他们自己去交换吧,在这种情况下,这个村落还是会用贝壳来协助交易的。

然后看看自由那种方法,刚开始用贝壳的时候,村长都不想管,放手让大家自己决定就是,结果却是纷争不断,有人说自己的贝壳大一点,一个顶俩,又有人说自己的贝壳颜色漂亮,一个顶十个,太麻烦了(还记得”麻烦“就意味着交易成本上去了吧?),于是大家又委托村长处理,村长说,这个好办,你们以后不许自行去沙滩捡贝壳,全部由我来捡,我会挑那些大小颜色一致的,这样就没有那些麻烦了。用现代的语言来讲,村长这么做,其实就是成立了一个央行,发行货币。

这个自由的方法有个有趣的地方,交换的时候,是公开的,之前说过,麦农买一斤苹果用了三个贝壳,这个信息很重要,因为在没有第三方干扰的情况下,这表达了买卖双方的真实意愿,作为苹果农民的竞争对手,葡萄农民就要开始掂量自己的葡萄要卖多少贝壳,这样葡萄才不会烂在手里,而作为潜在买家的稻农,他也要掂量,剩下的苹果,他要不要及时出手,不然手快有,手慢无,让养猪户或者放羊娃给买走了。

除此之外,水果交易摊位还会出现两种常见的现象:苹果农民发现手头剩下一斤苹果,放到第二天就不新鲜了,担心卖不出去,他索性大减价,吆喝一声,一个贝壳一斤苹果!放羊娃一下子蹦出来,掏出一个贝壳,把苹果扫光了。同样的摊位,同样剩下一斤苹果,还会有另一种现象:放羊娃跟养猪户都抢着想买,苹果农民说,这样吧,你们谁出的钱多,我就给谁,放羊娃说,我出四个贝壳,养猪户说我出五个!放羊娃认输,于是成交价变成了一斤苹果五个贝壳,价格上涨了。

这两个现象里面,同时出现了供应,需求,和价格,它们之间的关系,这就是经济学上一个著名的定律:供求定理。

跟上篇一样,各种方法对比一下,看看出现货币之后的各自的麻烦:

先说暴力那种,名义上,所有产出都是养猪户的,他之所以用贝壳而不是用暴力去交换,存粹是因为这比暴力省事,反正贝壳都在他手里,当然,站在他的角度,他也不会给什么好的价钱去换产出,能压就压,由于其他几户得不到理想的收入,那么日子肯定也不会好过,更何况那几户被洗了脑,认可了养猪户是天命所归,既然苦干也出不了头,在此引用人性公理,一个合理的推论,他们会得过且过,反正产出卖不糊好价钱,竞争与否不是那么重要,活下去就行。

接着说计划,由于不用贝壳,(或者说贝壳用得少)少了前面提到的交易信息,就不起作用了。这样的麻烦是,全靠村长英明神武,准确估算大伙的需求,万一葡萄种出来是酸的,但大家还是得用水果票去换,不吃扔掉的话,是浪费,但是也有可能养猪户的口味很奇特,就是喜欢吃酸的东西,他想多吃,但是他没有多的水果票,除了葡萄,羊肉猪肉,大米小麦的口味,村长都不一定能准确预测,也面临着短缺或者过剩的问题。在另一方面,干活的时候,即便村长盯得紧,大伙根据要求完成任务就是,都是根据票据来分配的,多做又没有额外的激励,引用人性公理,不会有更多的动力去生产这几种核心产出。反而,不受监管的业余生产,由于可以换一些贝壳,贝壳又可以换一些其他的东西,这个他们会更来劲,只不过毕竟是只允许业余弄,成不了大的气候。

这个现象貌似有点奇怪,同一个人,在某种情况下产出效率较低,另一种情况下,产出效率会更高,这点值得解释一下:原因在于上一篇提到的产出的归属:水果肉类主食的产出,分配是村长说了算,换句话说,产出的归属不是生产者自己可控的,反过来,皮鞋毛衣这些,由于村长不管,是生产者自己说了算的,这个意味着产权是清晰的。基于人性公理,就很容易理解为何产出的效率会有不同了。

最后再讲一下自由,这种方法的特点是,交易双方是自愿的,而且交换时的价格是公开的,这个信息不但可以引导交易(前面说过的大减价和竞价),还能引导生产:种葡萄的,如果发现种出来的葡萄是酸的,他只能减价出售,好过不减价而全部烂在手里,既然知道了葡萄卖不起价钱,他可以不种葡萄,改种雪梨,来年重新跟苹果农民竞争。麻烦的地方就在竞争这里,葡萄农民可能有天赋,懂得随机应变,种雪梨成功了,打得苹果农民溃不成军,不得不退出水果种植这个行业,根据人性公理,可能出现会有两种情况,其一是在少了竞争之后,葡萄农民完全有可能加价,毕竟是独家生意,不赚白不赚,这种在经济学上叫垄断。其二,苹果农民被迫离场,必定会心有不甘,很可能会搞三搞四,或许会向村长哭诉,让村长主持公道,想办法从葡萄农民身上捞点回来,这种行为,在经济学上就叫行政干预。

先讲到这里,临时总结一下:这篇讲的,其实就是在货币出现之后,各种制度安排下,资源配置的做法与结果会有所不同。

又再次请出土鳖扛一下铁牛。

通宝推:普鲁托,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