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一个思想游戏 -- 懒厨

共:💬57 🌺145 🌵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一个思想游戏

    国庆前夕,我收到 @不远攸高 老兄的站内消息,劝我不要抬杠,要发主贴,想想也对,看到铁手都开始写回忆录了,我一把年纪还那么贪玩,实在对不起铁手这么辛苦维持的这块宝地,毕竟在河里练功已久,多少有点收获,还是写点东西,算是这些年抬杠的一个总结吧。

    最近我抬杠的一个话题,是经济类的,关于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争议。还是从这里下手吧,我会用一个通俗的方式进行阐述,尝试把一些经济学的常识说清楚。

    我这里的文章,全部基于一个基本假设,或曰公理:每个人都会在局限条件下争取自己最大的利益。我不打算对这点进行过多的论证,不同意这点的,我的文章不用看,请节省你的宝贵时间,又或者另开主贴,对人性进行鞭挞。

    我的思路是这样的,从一个极简的思想游戏开始,逐步增加各种状态,使得这个游戏越来越贴合我们的真实世界。我的目的是,通过这个游戏,逐步把各个常见的经济学概念解释清楚,然后根据这些概念说清楚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区别。

    提前说明一下:最近我要开发新版本,还要出差,为了节省时间,我不打算在本楼抬杠,但大伙可以随意攻击,我会整理之后,在后续的帖子里慢慢回应,自建高楼这招是向编号老兄学的,应该可以节省我不少时间。

    游戏开始:

    让我们假设一个村落,这个村落三户人家,有人种苹果,有人种小麦,有人养猪,这里的村民,要活下去,除了主食,还要维生素跟蛋白质,因此,种苹果的,需要用苹果去交换小麦,猪肉,种小麦的跟养猪的亦然,也需要用自己的产出去交换其他产品。

    这个极简的例子里,有几个重要的概念:

    首先是分工,种苹果的人不一定懂得养猪,种小麦的人,不一定懂得种苹果,想要得到最高的产出,最理想的情况,当然是人尽其才。

    其二是交易,一个人活在社会里,需要有交易。需要提醒一下的是,这里说的交易,不是通常意义上说的买卖交易,经济学里的含义,其实是交换。这个例子的交易,本质上是劳动成果的交换。

    其三是产权,产出是有归属的,一般容易理解的是,种出来的苹果属于果农,猪肉属于养殖户等等。不仅是产出有归属产权,其实用于产出的生产资料也有产权,包括种植用地等,但扯太远容易搞乱,暂且放下不提,只要记住一点,产出的归属问题很重要就够了,如果不说清楚苹果属于谁的,就谈不上什么交易了,种小麦的,跟养猪的,随时都可以爬到树上摘几个来吃。

    好了,情况介绍完,现在大家都知道,种苹果的需要小麦跟猪肉,种小麦的需要苹果跟猪肉,养猪的需要小麦跟苹果,否则大家营养不良,活不下去。这里就开始涉及到一个分配的问题了。

    有几种分配办法:

    第一种方法,是暴力,养猪的身强力壮,尤其是他手里有把杀猪刀,他就用武力胁迫其他两方,宣布产出的苹果跟小麦都是他的,果农跟麦农都敢怒不敢言,乖乖地上缴自己的产出,而养猪的,也知道自己种不好苹果跟小麦,把果农跟麦农逼死,最后自己还是会营养不良,所以,他也会让其他两方留一些产出,让他们去换一些所需,最狠的是,养猪户还规定了,果农麦农世代为农,不能改变身份,这样才能确保他未来的收获。

    第二种方法,是计划,三户人家共同推举一个德高望重的村长,由村长决定产出的分配。

    第三种方法,是自由,三户人家各自决定自己需要多少,愿意用多少自己的产出去交换。

    这里又有几个重要的经济学含义需要留意一下:

    其一,这里说的几种方法,换种说法就是制度,是这个村落实施的分配制度。

    其二,一旦这个村落实施了某个制度,同一时间,就没法实施其他制度,例如,实施了第一种方法,养猪户就不会傻乎乎地去找一个村长来平分猪肉小麦。选择了第二种方法,也就不会允许第三种,不然何必多此一举,弄个村长来负责分配?

    其三,这几种方法的核心问题,其实就是产出的归属不同的安排,用行话来说,就叫产权安排的制度,这点值得展开细说:

    第一种方法,全部产出都属于养猪户,他说分配给果农麦农多少就是多少,这种安排,是不是很像这句话说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第二种方法,大伙把产出都堆到村头的那块平地,等着村长来分配,但产出的归属就含糊不清了,理论上,每户人家都有小麦苹果和猪肉,果农种出的苹果,到底是否属于果农的呢?毕竟必须先把全部苹果交出去再说,而交出去能拿回多少,就不是他说了算。

    第三种方法,苹果的产出就归果农,小麦的产出就归麦农,猪肉的产出就归养猪户,他们想怎么交换就怎么换,没有村长,也没有恶霸,(需要留意一点的是,为了简化,这里做了一个重要的假设,各户所需的土地也有归属,这里假设了土地属于各户人家)

    这里的三种方法,各有各的麻烦,我开始要加入人性这个变量了。

    第一种方法,假如承认我之前提到的公理,就能理解,果农与麦农肯定不服,凭啥产出归养猪户,心里总想着造反,而养猪户为了自己的利益,肯定会需要拿着刀四处巡查,压制其他两户的想法,这成本也不低,尤其是时间花在巡查上,他就没时间养猪了。养猪户想到的办法,就是搞出一套理论,类似儒家学说,让其他两户心甘情愿,认定养猪户是天命所归,这样他就不用那么麻烦,天天提着刀去巡查。需要说明的是,果农与麦农相信了这套理论,并不意味着他们不理智,这个是他们的思维局限,他们不知道有其他选择,如果是明知有其他更好的选择,而还硬要选相信,这个才算不理智。

    第二种方法,三户人家都没把握村长会不会徇私,村长的解决办法就是:我提前告诉你们怎么分,同意这个计划咱就干,不同意我也不当村长了。就算大家同意了,还有一个麻烦:说好了五斤苹果换一斤肉,但到时养猪户拿不出那么多猪肉咋办?村长就说,别怕,村里的全部东西名义上是大家共有的,但是,实际上大家的产出都交给我来管理吧,我不但要负责公平分配,还要盯着养猪户,还会同时盯着果农麦农,让他们不要偷懒,这样大家总可以放心了吧?至于村长这么忙,累不累,就不是各户所关心的了,当然,村长的做法是否公平合理,会不会顺得哥情失嫂意,各户人家也无法控制,只能认命。

    第三种方法,麻烦的地方就是大家都有私心,卖苹果的,总是把一些烂苹果塞在箩底,卖小麦的,喜欢掺沙子,卖猪肉的,喜欢缺斤短两,由于这些问题,这些人天天吵架,动手比武,无心干活。这也不是没办法解决,这三户人家同样推举了一个村长,但这个村长责任跟第二种的不同,他的作用就是只负责盯着果农有没有卖烂苹果,检查麦农有没有掺沙子,核实养猪户有没有缺斤短两,这个村长,其他事情就不干了,至于村长的收入,就是各户人家把自己的产出拿一点出来供养就是,这位村长,比第二种方法的村长压力小很多。

    游戏玩到这里,临时总结一下,顺便带出一个经济学概念:

    其一,分配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各有各的麻烦,这个“麻烦”,在经济学里,就是成本,各方要付出代价,而且各方都有动机希望将自己的代价降到最低,由于这个成本,是涉及交换的,经济学里,就管这个叫交易成本。

    其二,在一个社会里,共识很重要,没有共识,无论用哪种办法,都会很麻烦,而越“麻烦”,就意味着交易成本越高。

    其三,没有共识肯定很麻烦,但是,有共识并不代表没有麻烦,不同的制度安排都各有麻烦,区别只是多少而已,不存在一个没有麻烦的制度。经济学的行话就是,不存在一个交易成本为零的制度。

    先写到这里,请出土鳖,扛铁牛。

    通宝推:自以为是,不远攸高,普鲁托,
    • 家园 脱产和分配问题不是经济学问题而是社会问题,我的求索是追溯上古 -- 有补充

      懒厨老哥,你用经济学逻辑去描述社会的时候,你将会面对的最大问题是各种脱产者的生态位,这些脱产者生态位并不是靠经济学逻辑就能解释清楚的。

      我说下从我角度看出来的问题:纯粹的经济角度对应着国家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它的分工是绝对没有脱产者的。所以,为了解释各种脱产者生态位,你就不得不引入暴力这个因素,用暴力对经济学思维的各种社会分工进行修正。

      懒厨老哥,你在走弯路啊,因为经济学本身就是一种类似儒家的粉饰太平的学问,本质上是一种舆论控制和媒体。我其实也在试图解决跟你类似的问题,但我选择的就是回溯我们整个东亚文明之初,整个三皇五帝时代,特别是整个伏羲文明之始,伏羲部是如何从女娲部分离出来的,也就是伏羲东迁——关键词,部落,不脱产的氏族,脱产的贵族。

      (1)当时的气候:沧海横流,整个华北平原在季风气候控制下,每逢雨季,黄河中下游就在整个华北平原南北卷动,南至泰山山脉,西至太行山脉,北至燕山山脉。

      (2)当时的农作物和生产水平:当时女娲部位于太行山东西两侧山麓,已经驯化了小米和大豆,从采集、狩猎放牧,变成以粟作农业为主。因为农业,从东亚特有的竹器文明(旧石器文明就是胡扯,东亚是竹器文明)逐渐过渡到新石器文明。

      (3)伏羲东迁之前的部落制度:女娲、大巫双首领制,整个东亚唯一的大部制部落,古羌人分布形成的汉藏语系的诸多小部落来回迁徙的最东方支点。

      (4)伏羲东迁之前的历史事件:

      (4.1)伏羲之前一代或两代的大巫,燧人氏发明了钻木取火,取消了部民对部落集体维持火堆的依赖,女娲部可以分成更小的粒度,也就是氏族,(4.2)但女娲部也因此分裂成祖部和巫部,女娲部中所有母系氏族都站在祖部一边,所有父系的巫师氏族和部落中所有行巫都站在巫部一边。

      (4.3)祖部和巫部之争,源自女娲后代形成的女娲氏和部落普通部民之间的脱产和分配之争,源于女娲部在耕作技术和耕作制度上的飞跃和因此而产生的大量粮食。

      女娲的后代,想脱产,成为贵族,所有的母系氏族都支持了他们,女娲的后代想把所有的粮食都集中起来。

      大巫、巫师氏族和部落中的行巫,所有的父系氏族和除了他们之外的所有男子都站在巫部之间,希望将这些粮食分给部民。

      (4.4)最后一代女娲去世之后,女娲部彻底分裂,选不出新的女娲。此时,女娲氏的首领是最后一代女娲的次子,太乙;巫部首领是大巫伏羲,伏羲是最后一代女娲的长子,太一。

      最终,伏羲率领巫部东迁,从太行山脉迁徙到泰山山脉,和胶东半岛的海洋文明青州部联姻,组建了伏羲部。最初的伏羲部,在淄博附近的博山和原山附近一个无名的小山丘上,太山因此得名,泰山和泰山山脉都是由太山而来。青州部之女,就是青女,碧霞元君,泰山娘娘,泰山姥姥。

      伏羲和巫部东迁之后,太乙和前一代广成女娲的两个儿子,三分女娲祖部,形成了有熊、有虎、有豹三氏族,也就是《山海经》五藏山经中所说的西王母氏族,西王母氏族不是人面,是熊面,熊面、虎爪、豹尾分别对应有熊、有虎、有豹三氏。但很快,有熊就和广成女娲的两个儿子发生矛盾,有熊氏作为女娲的守业人留在了女娲部旧址,也就是河北武安的磁山文明;有虎氏、有豹氏沿着太行山脉东侧南迁到嵩山山脉的南北两侧。有熊氏族是军事贵族,有虎氏族和有豹氏是文化贵族。

      有熊氏族把伏羲部叫做黄熊氏族,黄熊=棕熊=罴,也就是熊罴虎豹都来自黄帝的话术体系,其实就是把黄帝神化成氏族神,目的是自己做所有女娲部分裂出来的部落的爸爸,结果连广成女娲的两个儿子都受不了。

      有虎、有豹把伏羲部叫做东王公氏族,东王公=东皇太一,皇来自伏羲最后被尊称成天皇。

      (5)女娲、伏羲、华夏三部

      (5.1)6800年前,伏羲率领巫部东迁,形成伏羲部,也就是淄博附近的后李文化。

      (5.2)6500年前,伏羲部在泰山山脉两侧达到了当初脱产和分配的部氏之争的临界点,伏羲部的氏族决定继续往往迁徙,当时渤海从燕山山脉北侧深入到内蒙古境内,从泰山山脉往渤海方向迁徙的,是伏羲后代形成的氏族,太昊部;从泰山山脉往洙泗流域的山东丘陵迁徙的,是巫师氏族组成少昊部;留在泰山山脉南侧,少昊部原址的氏族,由太昊部幼子统领,作为我们共同的备份。

      太昊氏族在泰山到渤海之间组建了九黎国,采用军事氏族制,首领叫兵主。九黎国由九个氏族构成,每个氏族由九个部落,最后一代九黎国首领叫,太昊蚩尤,所以,流传到现在的九黎国氏族名字,大概只有九凤。

      少昊氏族在洙泗流域的山东丘陵,实行推举和退休的封禅制,氏族联盟尊伏羲为天皇,少昊氏族的巫皇代行伏羲之政,壮年未过即退休,从山东丘陵选择一座作为自己和自己出身氏族的封地,这就是封禅制的原貌。

      留在泰山山脉南侧少昊祖地的太昊氏幼子,就是赫赫有名的大汶口文化,方国时代南迁到扬州和泰州附近,组建了东方国。

      --

      太昊氏族和少昊氏族合成”黎民百姓“,黎即九黎,百姓指的是少昊的巫师氏族在南迁的前700年间,出现了百位巫皇,留下了百个父系氏族。我们山东和江苏的绝大多数大姓都来在6500年前~5800年前的少昊百姓,所有的姓氏都是巫姓,所有的姓氏都是父姓——除了嬴姓。

      青丘即青州丘陵的简称,青丘之女是巫师氏族之女,因为我们的氏族是不脱产氏族,不脱产同时接受巫师教育的巫师之女,当然比那些部落之女和贵族之女更受部落之长的青睐。少昊百姓外嫁之女统一采用嬴姓,嬴姓是少昊百姓合用的母姓,嬴就是少,在泰山山脉南侧,大汶口附近有两条河流,大汶河和嬴汶河,所以用嬴来指代少昊。

      太昊氏族是军事氏族,虽然不脱产,但军事凶险,允许双妻制,这也成为春秋战国时期《齐人有一妻一妾》的来源。

      少昊百姓是单妻制,除了两个氏族组建氏族联盟,才会采取双妻制。

      有熊氏的军事贵族,那就简单了,一妻多婢百子千孙,有虎有豹的文化氏族虽然好一些但性质是一样的。嫡庶制就诞生自”一妻多婢制“,百子千孙依照嫡庶诞生了宗族的宗支的分别,然后也诞生了最早的两句脏话,”婢养子“和”汝母婢“,6900年过去了,一代一代流传下来的,就成了”byd“和”nmb“这两个太行山东侧最为广泛流传的脏话。

      (5.4)5800年前,少昊氏族顺着泗水流域迁徙到淮河北岸,在淮河南岸遇到了以O1为主以C2南为辅的江淮部,神农就是出身江淮部,父系大概率是O1,神农传承自O1系的神巫一脉。

      最终,少昊嫁女,淮河南岸的江淮部和淮河北部的少昊部组成部落联盟,神农继承了少昊巫皇的大巫职位,成为少昊的托孤。神农是少昊最后一代巫皇的托孤之人,继承了少昊巫皇的大巫职位,负责统领淮河北岸的少昊部之民。跟随少昊之女组建氏族联盟的是少昊的妻族,赤水氏=洙水氏=父姓朱,朱姓也是山东和江苏的大姓。神农少昊组建氏族联盟之后,神农氏的母姓称姜。在帝舜时代,神农氏在北迁到东北之前,封幼子于吕地,从此吕称为神农氏的父姓。

      少昊最后一代巫皇姓李,按照少昊百姓封禅的领地是陇西,所以李姓也是山东和江苏的大型,而且堂号几乎全是陇西堂,因为我们的巫师氏族,在姓氏早期实行的是师徒制,所以山东江苏的李姓和最后一代少昊巫皇的后裔是包含关系。我们是单妻制,不存在百子千孙,所以少昊最后一代巫皇的后裔占在山东和江苏比不高,大部分时间和神农氏在历史中时隐时现。山东和江苏的李姓,绝大多数都是因为师徒关系获得了李姓和陇西这个称号——同样道理,少昊第一代巫皇,少昊契留下的氏族姓张,山东和江苏的张姓大多是少昊契时代因为师徒关系获得的张姓,并非少昊契血缘上的后裔,而是包括了少昊契的后裔。

      少昊最后一代巫皇把大巫的职位传给神农之后,结束了禅让制,也开始像九黎国的太昊氏族一样,军事氏族化,带领巫师和行巫开始西迁。

      (5.5)

      5800年前~5000年前,西迁的少昊在嵩山山脉北侧遇到了有虎氏族,少昊和有虎氏族杂居了一段时间。大概率,娶了有虎氏族的母系为妻,组建了少昊-有虎的氏族联盟。

      因而,有虎氏族也从文化贵族,开始转变为军事氏族,就有了《山海经》五藏山经中”少昊孺帝颛顼于此,弃其琴瑟“。

      有虎氏族是文化贵族中的音乐贵族,大概率对应贾湖文化。文史星历,琴棋书画——其中,文史和书画都指的是少昊的巫师氏族传承的典籍和巫文字,有虎氏大概率对应琴,有豹氏族大概率对应棋和星历,围棋的天元本身就是天文学上观星用的。

      (5.5)5000年左右,西迁的少昊离开嵩山山脉北侧,迁徙到陕县以西的华山脚下,建立西方国,也就是夏国——华夏因此得名。九黎国对应古国时代,西方国华夏是方国时代之始。

      最终,少昊成为白帝,死后葬于华山。我们少昊部对于西迁的少昊的称呼是”白昊“,白昊氏族也是以少昊为名,但书写昊字的时候在左侧多加一个白字。东少昊和西少昊是平行的关系,所以不考虑少昊西迁就会把很多传说和古籍中的两者混为一谈,东少昊是神农+少昊百姓氏族,西少昊是白帝+跟随白帝迁徙的少昊百姓氏族。

      华夏的华,来自少昊西迁之前东华山,所在已经不清楚了。白昊氏族的白帝一脉居住的地方,叫甘,甘来自甘水和甘渊,据说是泗水和微山湖的别称。白帝建立名为华夏的西方国之后,白昊的百姓氏族分散在甘陕各地,建立了大大小小的部落,共同组成了华夏部。整个华夏部中,除了甘陕,最重要的是在汉中地区建立的那些部落。

      在我们少昊部看来,没有什么三皇五帝,只有三昊四岳。三昊是太昊、少昊、白昊,四岳是从少昊白帝建立西方国开始,所有氏族外迁建立的四个方国——外封内禅,以氏族镇四方,是5000年前白帝和颛顼共同开启,因为在白帝和颛顼时代,发生了一件”兄弟阋墙“,最终导致白帝和颛顼开始推行外封内禅,督促氏族外迁。

      5000年前,白帝和颛顼时代,有熊氏的首领,联合烟山北麓的轩辕部,以青州部玄女氏族为内应,杀掉了九黎国兵主,太昊蚩尤。神农部的首领神农夸父率领行巫,北上支援太昊氏,最终兵败被杀。天皇伏羲,地皇神农,是所有少昊巫师氏族公推、巫皇中成就最大的两位,太昊蚩尤和神农夸父被杀,彻底改变了整个伏羲文明的进城。

      白帝和颛顼在钟山杀死了有熊氏的首领,把所有有熊氏流放到了内蒙的草原,有熊氏成为匈人,这个时间点是5000年前(注意,匈人是N系列,和4000年前~3000年前的Q系的姜戎族,2000年前R系匈奴族都是两回事)。

      白帝和颛顼杀死了轩辕部的首领应龙,把轩辕部流放到长江沿岸(轩辕部是N系,是女娲部时代女娲联姻的部落,所以太昊、有熊、有虎、有豹的父系都是N)。

      然后,颛顼率领有虎氏族北迁,在恒山附近的大同建立北方国,死后葬于恒山,被称为黑帝。太行山东侧、燕山山脉南北两侧、黄河之北,都是北方国的领地。

      最后,泰山山脉南侧的太昊汶河氏族,收拢九黎国残余的太昊氏,率领九黎国的其他氏族,南迁到江淮官话区的扬州、泰州一代,建立东方国,死后葬于东台(当时应该是海中沙洲形成的岛),被称为青帝。

      颛顼北迁、太昊南迁,这才是绝地天通的真相——绝帝天通,帝指的是遵奉黄帝的有熊、有虎、有豹三氏,天指的是天皇伏羲传下来的太昊氏。太昊氏南迁之后,西北是以蚌埠涂山为中心的神农氏,整个淮河两岸的少昊部和神农部都归神农氏统领,通过江淮部和神农氏,才把黄帝三氏和太昊氏彻底分隔开来。

      因为颛顼比白帝年轻,白帝西迁之后,是颛顼督促的迁徙,颛顼本身也率领有虎氏族北迁到,所以这算是颛顼的功绩。

      (5.6)4000年前,白昊白帝一脉的舜和有豹氏族的尧组建氏族联盟,拉开了舜和禹征伐的历史,与之前的迁徙比起来,战斗增加了很多。

      自从5000年前颛顼北迁到恒山之后,留在嵩山山脉南侧有豹氏族一家在中原地区一家独大。本来按照白帝和颛顼的规划,有豹氏族也应该外迁,但他们不仅不外迁,而且还在中原号称”中央黄帝“,从帝喾到尧,连续嚎了一千年,但氏族依然停留在原地没动。

      颛顼留在嵩山山脉北侧崇地的幼子一脉,被有豹氏族欺凌得特别凄惨。到舜时代,鲧只能单人只身地托庇在神农氏势力范围之内,神农氏把鲧藏在淮河北岸靠近当时入海口的羽山,这是离有豹氏族最远的地方,但最后鲧依然被杀。

      当时的白昊白帝一脉叫有夏氏,舜是有夏氏族的氏族长。见前文,有夏氏族大概率是一个氏族联盟,母系是自有虎氏析支而来。

      最终,舜通过和娶尧之女,组建了有夏-有豹氏族联盟,舜和尧合力开拓了山西盆地,当时的山西盆地的湖沼开始变成平原,存在着汉藏语系或者女娲部分出来的小部落。最终,尧在山西盆地建立了陶寺作为尧都,大概率死后也葬在那里,有豹氏族的一部分迁入山西盆地,当然,也可以说是迁回。

      舜和神农共工氏合力开拓辽东和东北,神农共工氏封其幼子于吕地,然后带领氏族进入辽东和东北。神农部的中心是蚌埠涂山,神农共工氏将女儿嫁给崇禹,同时也将大巫的职位传给他,大禹是神农共工氏的托孤之人,大禹也是从此时开始成为神农部的统治者,组建的氏族联盟,父姓是崇,母姓是姜。

      最后,舜统领有豹氏族留在嵩山山脉南侧的主力,沿着古云梦泽东侧南下,同时在汉中地区的白昊百姓氏族,沿着古云梦泽西侧南下,两者相会于湘江流域,征服了整个两湖地区的平原地带。我不知道舜统领的氏族和三苗氏族发生了多大的冲突,但我们占据了平原地区之后,本来在各个山脉来回迁徙的三苗氏族,就被迫定居了。

      最终,舜葬于恒山,被称为炎帝,留下的氏族被称为祝融氏——真正的炎帝和祝融氏。

      另外,舜组建氏族联盟的代价,是承认有虎氏族吹逼了一千多年的”中央黄帝“的世系,在尧死之后也从尧这里继承了黄帝的职位——绝大多数传说和神话中的那个黄帝就是帝舜,炎黄子孙的炎黄,可以指帝舜,也可以指帝舜和有豹氏组成的氏族联盟。

      最重要的是,黄帝使仓颉”创造“文字的那个黄帝就是指帝舜。因为帝舜组建了囊括绝大多数部落、方国的一个庞大联盟,巫文是在各部、各方国自流传的。舜的时候,重新统合了各部的文字,最后定下来的巫文,成为后续所有汉族文字的共同祖先,各方国、部落的不同称呼并没有统一,但至少文字暂时统一了。

      《山海经》的五藏山经大概成书于颛顼时代,应该是我们东少昊部的典籍,比帝舜早一千年左右,其中几乎所有的山名都跟现在的山名不一样。战国时起源于南阳地区的道家,因为方子朝携带的周室典籍,被称为黄帝老子之学,其中的黄帝也指的是帝舜。

      舜死之后,诸部和诸方国认为舜的功业足以和伏羲相提并论,因而公推舜的姓氏为”虞“,舜的后代为有虞氏,虞就是有虞氏的族昊。古时虞吴同音而异字,吴是太昊氏的族号,来自昊的减笔;虞是吴加上修饰之后作为帝舜后裔的族号。

      少昊百姓是伏羲和太昊氏的加冕者,禹时诸部诸方国是帝舜和有虞氏的加冕者,整个三皇文明,伏羲是天皇,帝舜是人皇,都获得了最终的公推和加冕。

      帝舜的有虞氏族南迁之后,有夏氏族留在华山下西方国的氏族被称作有邑氏,也就是甲骨文中的西邑夏,地名是甘,城池的名字也是甘。有邑氏是白帝的守业人,而帝舜和有虞氏是重开了炎帝、祝融氏一脉和南方国。

      (5.7)4000年前左右,舜率领氏族联盟南迁之后,禹继承了舜的帝位,同时也有着神农共工氏传下的大巫之位,所以我们少昊部称呼他为大禹,在我们三昊氏族看来,大巫的职位比帝的职位更重要。

      禹掌管神农部、接替神农氏共工职位的时候,是仰韶暖气降雨量最大的时代,中心在蚌埠涂山的神农部是受水灾最为严重的部落,因而,虞达成了整个传说时代单项最高的功业——大禹治水。此时,帝舜尚未南迁。所以,帝舜南迁之后,禹接替舜的帝位,成为所有部落和方国的共主,几乎是众望所归。共主这个职位,因舜而诞生,是比大巫更重要的职位。

      禹的后半生,是率领着崇姜氏族联盟、率领神农部,沿着海岸线征伐长江以南的地区,最终,葬于会稽山。

      禹南征之前,把儿子启留在了中原地区,大概率依然是当初颛顼封的崇地,所以被称为崇启。按照传统,禹的其他儿子都跟随整个氏族南迁,春秋是越王勾践自称是禹的后代。

      (5.8)同室操戈

      后面的历史大家都知道,但很多关键被模糊了——禹留在中原的儿子崇启和神农共工氏留在中原的子孙吕羿组建了联盟,军队禹留在中原地区治水的河工,也就是其中一人继承了共工的职位,所以部民来源大概率依然是神农部。

      崇启和吕羿先是击杀了伯益,然后两次攻击西方国的甘邑,第二次甘之战,华夏败亡,有邑氏被驱逐到陇西地区——陇西地区的陇西,是因有邑氏父姓的陇西李氏而得名,而不是反过来。

      崇启和吕羿占据了西方国,也就是通常意义上夏商周的”夏“,崇启和吕羿,吕邑笑到了最后,以后土的后为姓。因而,崇-姜氏族联盟,就变成了后-姒氏族联盟。

      华夏败亡,大同时代结束,方国争霸时代开始——前者叫传说时代,后者叫神话时代。

      崇启和吕羿能够忽悠和赎买那支出自神农部的河工军队,但他们没法赎买整个神农部,当时是仰韶暖气降雨量最多的时候,他们直接把河工部队拉去东征西讨?甘之战后,从5800年前~4000年前,由淮河以北的少昊部和淮河以南的江淮部联合而成,存续了1800神农部直接解体——然后开启了我们淮河两岸4000年沉沦、4000年泡在水里的历史。

      (6)每一个伟大的时代,都是以背叛结束。

      只不过,大多数背叛是循序渐进、悄无声息、日拱一卒、水滴石穿的,所有人知道他们会背叛,最后他们随着时间慢慢变成了不熟悉的样子,这本来就是一种无奈。

      只有特别少的情况下,背叛以一种特别猝不及防的方式出现,这种背叛可以让一个部落碎得彻彻底底,让我们这些所有留在原地的后裔震惊和沉默几千年。

      背叛了我们的氏族,攫取了白昊氏族在华山脚一千年的开拓成果,在西周冷期(公元前1000年,也就是3000年前)到来之前,那里是最适合居住的地方。

      有人栽树,有人摘桃。种树需要考虑很多,需要氏族一代又一代地接力,摘桃只需要瞄准实力空虚的时刻,背叛就够了。

      真是讽刺啊,背叛我们的人,在这个时代被奉为正朔,天天想去找到一个不存在的夏朝。

      真是讽刺啊,灭亡华夏之人,在这个时代被奉为正朔,出身南方国的殷人口中的西邑夏当然指的是白昊有邑氏的甘,西吕羿建立的夏国在那里,谁在乎呢?

      夏商周都是方国,只有秦朝才是朝。秦出自白昊百姓,父姓是秦,嬴母姓,秦国用嬴是因为姬周全用母姓,为啥?因为姬周,要么是外来的Q系,要么是当初被我们流放到干草原上的匈人呗,他们老早就被流放了,有个毛线父姓?建立殷商的殷人出自东方国,是随着太昊南迁的九黎国氏族,他们在殷商时进入甘陕,用有熊是想被围殴吗?还动不动把东夷、南蛮、北狄开除出去,姬周他配?

      姬周那些破事,当时很多出自古老氏族的贵族都是心知肚明的,像熊绎为什么忽然姓熊,然后被罚看火堆,后来的楚王动不动就”我蛮夷也“,你以为是在说谁?熊绎是帝舜留下的祝融氏后裔,虫鸟篆是最后一代巫文。姬周,要么是蛮夷,要么是外来Q系这种异族,至于哪个是真的,谁知道呢?像这种动不动东夷、南蛮、北狄把我们开除出去的,百子千孙跟有熊氏差不多的,骨子里改不了的嫡庶的,打仗靠姜戎,其他时候经常被姜戎控制的(姜戎族基本上100%是4000年前~3000年前从中亚来的外来的Q系),特征过于明显,只要对传说稍微熟悉一点的,都能看出来姬周的不正常。

      作者 对本帖的 补充(1)
      家园 懒厨老哥你这套逆用才是最厉害的,正用需要发明一套背信经济学 -- 补充帖

      首先,逆用——集资创业,拖欠三十年后买断。

      这是我最近喷那帮【从一共支持者到颂圣派】的时候发现的,河里所有的脱产教士都在兜售一套空手套白狼的【骗子经济学】。河里所有脱产教士的迷魂阵,在经济上都是不成。

      其次,正用——脱产者的存在背后靠的是暴力,但表面上靠的是一套跟博弈论相关的背信逻辑:两人交替往同一个账户存钱,每次数值翻倍,即1,2,4,……

      结果是,首先背叛约定取走所有钱的人血赚,另一人血亏。

      通宝推:川普,
    • 见前补充 5021091
    • 家园 两个路子

      所谓政治经济学的路子,是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同时都要界定清楚,然后探讨生产方式、效率、分配。我们大家在高中和其中一些人在大学学的入门课,基本上是马恩那个时代的学术框架,从哲学体系入手。

      所谓当代西方经济学的路子,就是设计一个没有生产关系和政治背景的经济体,然后来探讨效率、分配。这么简化一下,有它政治、社会的背景,但对于业内的师傅们,就有可能走数理模型这条路。

      不管是哲学体系、还是数理模型,走过来都不容易。从学术本身来说来说,就是每引入一个新的概念到既存体系里都需要一个突破:比如说国内70年代末怎么解释私人企业不是剥削,比如说西方经济学体系里为什么货币能成为必要。这后一个问题在普通人看起来只是需要引入交易成本的一次举手之劳,但把交易成本放到当今数理化模型框架里,一大堆模型就没有解析解了。

      一个更大的问题就是怎么把理论体系和实际操作从逻辑上衔接起来。在中国就是怎么从资本论到宏观管理,在西方这会儿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怎么从经济理论到金融政策操作。

      如果只是在网上侃经济学,就容易多了,基本上可以说是评书经济学,好处可以随时引入新的大侠、法宝,而不需要考虑这个新引入的大侠、法宝本身是不是现实,也不需要考虑这个新引入的大侠、法宝能不能容于既定的框架。比如说,你似乎是用票据来指向计划经济,但所谓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是二十世纪世界经济体系下的一个产物,你把票据引入一个或者可以说是原始部落经济体、或者可以说是一个中世纪庄园经济体里面,能在多大程度上代表概念化的计划经济呢?再有一个具体的问题,如果我阅读理解基本正确的话,就是你把票据和贝壳(应该是你的货币)作为一对相扼的概念,只能用匪夷所思来形容。

      现代的知识技能体系中,人一旦跳出自己的专业应该更加谨慎。我想你作为软件工程师,肯定会遇到客户说、你把界面上的这个小区域简单地改一下还能复杂到哪儿去的场景,而你自己啼笑皆非,其它领域也是一样的。

      通宝推:审度,
      • 家园 政治问题后面我会讲讲的

        只是真的太忙,连续出差差不多半个月。。。。

        经济学的理论本身我不认为有什么复杂,理论的本质说到底还是人性,复杂的是经济学的现象,如果想发论文,各种局限条件的调研,这个确实是要在多个行业浸淫多年才能摸得清楚,仅在在河里侃侃,身边看得到的经济现象,足够多了。

      • 家园 我还有个私人简单分法

        负责任和不负责任(经济学),粗俗的说法就是负不负责任擦屁股。不单经济学,很多个方面其实都体现这这这负责任不负责任的问题。

        @懒厨 兄引以为傲的观点之一就是私企老板亏损了自己负责。事实上,哪个有点样的私企亏损了不是一地鸡毛要社会承担代价?

        • 家园 一地鸡毛?

          据我观察,我上班附近的餐饮店,开了有关,关了又开,你能不能解释一下,我们这个社会,在这种情况下,承担了什么代价?

          • 家园 你觉得开店花的钱都是开店人的?

            懒厨兄呀,你是幸福的人,不幸的事跟你无关的。

            • 家园 是的

              我认为现在开店的钱,是一个人,或者一群人合股的,可以确定不是全社会的。所以我完全不理解你说的:

              哪个有点样的私企亏损了不是一地鸡毛要社会承担代价

              这样吧,要不请你说说一个私企倒闭了,怎么个一地鸡毛,社会承担了什么代价?

              • 是的
                家园 懒厨兄你自己学习吧

                常识。

                我懒,不想浪费时间。

                • 家园 常识告诉我

                  在真实的世界里,全社会绝对不会送钱给我去开店,我开店亏了血本,全社会绝对不会赔偿我的损失,更惨的是,如果我向银行借钱开店,银行要拿我的房子去抵押,输了银行就会收走进行法拍,如果不够,还得限高慢慢还。

                  我只是奇怪,这些常识你怎会不懂?

                  • 家园 两点

                    第一点懒厨兄一如既往的换概念。我原贴说一定规模的企业,你也引用正确了。然后你跟我说奶茶店?大鸡就毛多点,小鸡就毛小点,白条鸡就毛都没条。

                    第二点懒厨兄你的常识说明你没有常识。

                    这样吧。懒厨兄,你既然不会百度谷歌,找你们三当家。小g总玩民法的,见多识广。

        • 家园 这个付不付责任我觉得可以算到分配里面去

          这个付不付责任我觉得可以算到分配里面去, 你做了负贡献会不会得到负分配。不过我觉得还是在分析问题之前,把方法先有个共识。即使你说不想搞个我前面说的(数学或哲学)推理链构成的体系,起码也可以搞个问题罗列式的体系,比如说市场经济有十大特点,计划经济有八大要素,然后大家一条一条地在这个框架里分析,东一榔头、西一棒子也多少能有个界限,而且你第一条说甲是黑的、到了第八条不能随便就说甲是白的。说来说去,其实就是我那时候的初二语文课,议论文的初级写作;我怀疑现在中国的学生,说不定五年级就得学。

          • 家园 生产决定分配,生产目的是分配

            生产决定分配,生产目的是分配。故而南寒河友还有 @铁手 河友说是分配问题,当然是对的。但是解决这个分配,只能通过解决生产,不能脱离生产去谈分配,这就是我说是生日快乐问题的原因。

            中国现在的问题并不是经济发展差,而是转型。包括两个转型,其实两个转型合一也行:一是生产技术向高科技区域推进。之前电力系统,轨道交通系统早已进入所谓无人区,现在华为比亚迪也自称进入无人区,相信相当多一些企业其实已经进入看不到人区。二是由外销型经济转向内外销并重型经济。合一的话我称之为由依附型经济转向自主型经济。

    • 家园 一个思想游戏(续一)

      这个村落,后来又来了几户人家,其中一家,会种葡萄,另外一户,会种大米,还有一户,会放羊,现在我们发现产品多了,这也意味着,交换这个操作比以前复杂多了,算一下账,之前每一个产出,可以换另外两个产出,三户人家加起来,总共也就六种操作,现在多了三个产出,增加到六户人家,交换的操作就变成三十种之多了,情况变得复杂,以物易物会很麻烦,于是,有个大聪明灵光一闪,说我们用贝壳来帮忙交换吧,大家都到海边捡些贝壳,每个人手头存一些,然后用贝壳去换你想要的东西,如果大家都同意,这个交换的难题不就解决了?

      于是,现在有个重要东西出现了,这个贝壳,就是货币,这个货币,用绕一点的话来说,就叫一般等价物。这里提醒一下大家,上一篇提到的共识很重要,这里又体现出来了:假如有个杠精,非要用石头,另一个杠精非要用木头,就是不肯用贝壳来协助交换,贝壳就无法成为货币了,不用货币,交换就会麻烦,麻烦是啥?不就是交易成本更高嘛!所以说,共识真的很重要。

      从某种意义上讲,货币本身不重要,毕竟贝壳不能拿来吃,只不过是用来协助交换产出而已,但是,货币带来的另一个作用,就是可以对货物的价值进行排序,譬如一斤苹果需要三个贝壳,但是一斤葡萄就要五个贝壳,这样我们就很方便的知道哪个产出更贵,这个功能叫市价,这个信息看起来不起眼,但是在某些情况下非常重要,后面会细说。

      除了货币跟市价,这次的变化,还带来了一个新的经济学里的概念,叫竞争:跟上一篇对比,现在的麦农,如果想吃水果补充维生素,就多了一个选择,要么吃苹果,要么吃葡萄。他要选谁呢?这个时候,苹果农民跟葡萄农民两家就存在竞争了,同理种麦子的跟大米的竞争,养猪的跟放羊的竞争,竞争无处不在。

      为何会有竞争呢?这里就涉及到另两个经济学的重要概念,供应与需求。其实上一篇已经提到,各方各有需求,各方也有产出供应,但是上一篇的假设实在太简单,每种需求,就只有一个供应,跟真实世界差的太远,于是没有细说,现在不同了,对应麦农一个人的需求,有了两个供应者,基于人性那条公理,苹果农民跟葡萄农民都想把自己产出卖出,卖不出去的后果,就是烂在手里,劳动白费了,谁都不愿意面对这个局面,于是竞争就出现了。

      大家可以看到,现在的情况就变得有趣了,如果需要维生素,其他几户人家,可以选苹果或者葡萄,甚至果农自己的产出吃腻了,也可以换对手的产出,改善一下伙食,这下有选择了。

      情况就是这样,老样子,还是用之前的三种分配制度对比一下,看看在使用贝壳的情况下会有什么不同的现象。

      先看看暴力那种方法,养猪户依然是老大,即使来了新人,这些人的产出依然是他的,刚开始使用贝壳的时候,他没有限制,让大伙自己去沙滩找贝壳,后来养猪户发现,这贝壳挺好使的,他无需使用暴力,用贝壳也能交换到他想要的东西,于是他就宣布,其他人不许去沙滩捡贝壳,只有他可以捡,这个,就是铸币权了。当然,这个仍然需要暴力,痛打不听话的杠精,确保村里人人使用贝壳,但是,一旦形成了共识,所需的暴力就可以减少很多了。

      接着看看计划那种方法,由于大家都把产出交给交给德高望重的村长进行分配,理论上不用贝壳也行,但现在人多了,交换的操作复杂了,前面说过顺得哥情失嫂意的情况更加普遍了,为了减轻自己的负担,村长提出一个办法,用票据来协助分配,他搞了几种票据:肉票(可以用来交换猪肉或者羊肉),水果票(可以用来交换苹果或葡萄),粮食票(可以用来换大米或者小麦),票据有多少呢,这个就要根据计划来了,譬如说一人一天需要一斤粮食,连村长自己总共7个人,每个人就拿到了365张票粮食票,然后村长再大家的口味,估算一下,大米跟小麦各自需要多少总量,然后再让稻农麦农去耕种,到了丰收的时候,村长再去把粮食收上来做分配。

      这里有必要解释一下,为何需要使用票据而非贝壳来进行分配,关键原因在于,贝壳就只有一种,村长没办法仅用限定价格的方式控制分配的数量,例如某年葡萄特别甜,大伙都想吃葡萄而不是苹果,光靠限定葡萄与苹果的价格,控制不了大家一窝蜂去买光葡萄而苹果无人问津,换个说法就是,村长限了价,却限不了量,限不了量的话,就可能会有人吃了太多葡萄而有其他人吃不到半粒。用了票据就不一样,通过事先颁发的水果票,每个人能够买的葡萄就有了上限,这样就不用担心有人会买不到葡萄了。

      顺便再解释一下,即便是是用计划的方法,贝壳仍然是有用的,在这个例子里面,由于交换的产出实在太少,不过三个品种而已,三种票据就够,但是村落会发展,产出种类会越来越多,假如每出一个新种类,村长就要做预算,预测需求与供应,看看要准备多少新票据,真是太累了,村长精力有限,只能管住最重要的维生素,淀粉,跟蛋白质的生产与分配,其他新品种,譬如养猪户业余用猪皮做了几双鞋子,放羊娃业余用羊毛织了两件衣服,等等,反正量不大,也不影响重要的产出,让他们自己去交换吧,在这种情况下,这个村落还是会用贝壳来协助交易的。

      然后看看自由那种方法,刚开始用贝壳的时候,村长都不想管,放手让大家自己决定就是,结果却是纷争不断,有人说自己的贝壳大一点,一个顶俩,又有人说自己的贝壳颜色漂亮,一个顶十个,太麻烦了(还记得”麻烦“就意味着交易成本上去了吧?),于是大家又委托村长处理,村长说,这个好办,你们以后不许自行去沙滩捡贝壳,全部由我来捡,我会挑那些大小颜色一致的,这样就没有那些麻烦了。用现代的语言来讲,村长这么做,其实就是成立了一个央行,发行货币。

      这个自由的方法有个有趣的地方,交换的时候,是公开的,之前说过,麦农买一斤苹果用了三个贝壳,这个信息很重要,因为在没有第三方干扰的情况下,这表达了买卖双方的真实意愿,作为苹果农民的竞争对手,葡萄农民就要开始掂量自己的葡萄要卖多少贝壳,这样葡萄才不会烂在手里,而作为潜在买家的稻农,他也要掂量,剩下的苹果,他要不要及时出手,不然手快有,手慢无,让养猪户或者放羊娃给买走了。

      除此之外,水果交易摊位还会出现两种常见的现象:苹果农民发现手头剩下一斤苹果,放到第二天就不新鲜了,担心卖不出去,他索性大减价,吆喝一声,一个贝壳一斤苹果!放羊娃一下子蹦出来,掏出一个贝壳,把苹果扫光了。同样的摊位,同样剩下一斤苹果,还会有另一种现象:放羊娃跟养猪户都抢着想买,苹果农民说,这样吧,你们谁出的钱多,我就给谁,放羊娃说,我出四个贝壳,养猪户说我出五个!放羊娃认输,于是成交价变成了一斤苹果五个贝壳,价格上涨了。

      这两个现象里面,同时出现了供应,需求,和价格,它们之间的关系,这就是经济学上一个著名的定律:供求定理。

      跟上篇一样,各种方法对比一下,看看出现货币之后的各自的麻烦:

      先说暴力那种,名义上,所有产出都是养猪户的,他之所以用贝壳而不是用暴力去交换,存粹是因为这比暴力省事,反正贝壳都在他手里,当然,站在他的角度,他也不会给什么好的价钱去换产出,能压就压,由于其他几户得不到理想的收入,那么日子肯定也不会好过,更何况那几户被洗了脑,认可了养猪户是天命所归,既然苦干也出不了头,在此引用人性公理,一个合理的推论,他们会得过且过,反正产出卖不糊好价钱,竞争与否不是那么重要,活下去就行。

      接着说计划,由于不用贝壳,(或者说贝壳用得少)少了前面提到的交易信息,就不起作用了。这样的麻烦是,全靠村长英明神武,准确估算大伙的需求,万一葡萄种出来是酸的,但大家还是得用水果票去换,不吃扔掉的话,是浪费,但是也有可能养猪户的口味很奇特,就是喜欢吃酸的东西,他想多吃,但是他没有多的水果票,除了葡萄,羊肉猪肉,大米小麦的口味,村长都不一定能准确预测,也面临着短缺或者过剩的问题。在另一方面,干活的时候,即便村长盯得紧,大伙根据要求完成任务就是,都是根据票据来分配的,多做又没有额外的激励,引用人性公理,不会有更多的动力去生产这几种核心产出。反而,不受监管的业余生产,由于可以换一些贝壳,贝壳又可以换一些其他的东西,这个他们会更来劲,只不过毕竟是只允许业余弄,成不了大的气候。

      这个现象貌似有点奇怪,同一个人,在某种情况下产出效率较低,另一种情况下,产出效率会更高,这点值得解释一下:原因在于上一篇提到的产出的归属:水果肉类主食的产出,分配是村长说了算,换句话说,产出的归属不是生产者自己可控的,反过来,皮鞋毛衣这些,由于村长不管,是生产者自己说了算的,这个意味着产权是清晰的。基于人性公理,就很容易理解为何产出的效率会有不同了。

      最后再讲一下自由,这种方法的特点是,交易双方是自愿的,而且交换时的价格是公开的,这个信息不但可以引导交易(前面说过的大减价和竞价),还能引导生产:种葡萄的,如果发现种出来的葡萄是酸的,他只能减价出售,好过不减价而全部烂在手里,既然知道了葡萄卖不起价钱,他可以不种葡萄,改种雪梨,来年重新跟苹果农民竞争。麻烦的地方就在竞争这里,葡萄农民可能有天赋,懂得随机应变,种雪梨成功了,打得苹果农民溃不成军,不得不退出水果种植这个行业,根据人性公理,可能出现会有两种情况,其一是在少了竞争之后,葡萄农民完全有可能加价,毕竟是独家生意,不赚白不赚,这种在经济学上叫垄断。其二,苹果农民被迫离场,必定会心有不甘,很可能会搞三搞四,或许会向村长哭诉,让村长主持公道,想办法从葡萄农民身上捞点回来,这种行为,在经济学上就叫行政干预。

      先讲到这里,临时总结一下:这篇讲的,其实就是在货币出现之后,各种制度安排下,资源配置的做法与结果会有所不同。

      又再次请出土鳖扛一下铁牛。

      通宝推:普鲁托,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