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谈谈我研究生教育的一点感受 -- 崂山一道士

共:💬3 🌺40新 💬3 🌺3 待认可5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谈谈我研究生教育的一点感受

前两天“思想的行者”老弟回复我的帖子说“其实大学教育的资源是足够的”,再加上最近学生不尽如人意的表现,引发了我想吐槽的强烈愿望,就说到哪里就算哪里吧。

我以前在中科院的一个研究所工作,现在在一个非985、211的学校(但是是一本招生)带研究生,搞科研。跳槽的原因以前讲过,不再多说。在中科院的时候,学生有从青科大、武汉纺织大学等学校招来的博士生,现在的硕士生多是二本学校考上来的。除了我的第一个博士生,是兰州大学毕业的本科加硕士,表现出较好的基础和科研能力,其他的都有诸多的不如意之处。

最大的不如意,是他们的本科基本都白学了。我是搞有机化学的,招来的学生最初就知道最简单的亲核取代反应,很多人连由乙醇和乙酸制备乙酸乙酯的反应机理都写不对。真的很无语。据了解,像大多数的二本院校,包括一些差一些的一本院校,有机化学老师都不怎么教反应机理,因为对学生来说太难了!我问过学校里给本科生上有机化学课的老师,他说都不怎么给学生讲共振结构,因为学生听不懂。有机化学反应机理中的弯箭头代表电子转移和进攻的方向,这是开宗明义就应该讲明白的原则(我记得我当年的本科老师就是这么讲的),但绝大多数学生不知道,因此写机理的时候就各种各样奇奇怪怪的荒腔走板。我努力给学生开点小灶,讲讲真正意义上的高等有机化学,能真正理解吸收的,我现在还没有遇到。有的时候真有“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的感叹。

一方面,是老师不敢讲难了,题不敢出难了,怕学生考试挂科率太高;一方面,是很多学生根本就不愿意学,就指望着老师上课讲讲自己就懂了,下来不愿意努力。然后就形成了恶性循环。此外,这么多考上来的研究生,绝大多数就只是想混个文凭,对科研,对新生事物其实就没有兴趣。这其实是双非院校的普遍现象。当然,985、211的学生好一些,但质量也下降得厉害,不认真学习的比例远高于我读书的时候,有心理问题的学生也明显比以前多。所以,现在尽管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的人数都比以前多很多了,但总体质量却下滑了,真正能做原创性工作的,其实不多。中美之间在原始创新方面的差距,其实还很大。

如果要说教学改革,第一要做的事情我认为是放弃毕业率指标。非985、211大学要提升教学难度,提升淘汰率,现在的大学,被毕业率绑架了。这样,现在的非985、211大学的水平提升了,才能说“大学教育资源足够”,否则,教出的学生不如当年的中专生。

通宝推:唐家山,冬晓,石狼,踢细胞,大眼,审度,起于青萍之末,
  • 上帖之待认可回复,花囧定4 / 0
    会不会有这样一种可能性

    招生名额是增加了,但实际上优秀学生本身就那么多,实际上并不是人人都有能力学好理工科的。加上社会风气日渐浮躁,也就这样的结果了。朋友在n线城市做中学校长,自他有决定权以来,每年都会挑选50人免费开展课后数学小灶。前些年他们学校一级只有七个班,他挑选50人,现在学校搞得风生水起,有二十多个班一级,他也还是挑选50人。

    教育目标转变的结果,而教育只是各个方向之一

    从普通的学生,教师,院校的角度看,无能为力,得过且过。

    另一方面,功利得讲,接受服从各种限制条件,可以顺利挤进“精英”赛道。

    整体水平的高低,在现在是能承受的代价。

    主要还是因为中学时期负担太重

    一张一弛 到了大学相当部分学生都松弛下来了。

    而老师也知道这种情况,没有对学生提出刻意的要求。

    如果对大学生也跟高中生一样的实行全国统考,不及格的淘汰,可以想象得精神疾病的,或者精神疾病加重的会更多得多。

    因此只有在中小学时期放松来,在中小学时期60分万岁,而不是中小学时期各种难题怪题偏题一直做,还一再机械重复。

    中学阶段不要透支大学时期读书的精力,只有这样,中国的教育才能真正搞好。

    否则,看起来全民爱读书,实际上都是一知半解,只懂一点中学的皮毛,大学都在玩,而且一个个的自尊心特别强,根本容不得他人批评。

    以数学而言,我在河里举过的例子所有自然数相加为什么等于一个负数,这是一个很基础的解析延拓的理论 应该属于本科数学的内容,但整个华文网络几乎没有一个人能够解释清楚(解析延拓将原来的加法函数变成另外一个函数,在原函数处于平常的情况下,新函数与原函数相等,但原函数变成无穷大的情况的时候,原函数被延拓成一个不会等于无穷大的函数,所有自然数相加等于无穷大,被延拓成另一个函数了,所以等于负数了)

    再比如生物学 ,本来转基因的毒性问题涉及到蛋白质的结构,涉及到DNA解码蛋白质 ,这里面的内容非常精深,今年的诺奖就是发给AI预测蛋白质结构的,但网上一大帮人就是认为只要懂了高中化学就能够保证蛋白质能够被精确解码,你要反驳他,他就说你高中生物都没有学好。

    再比如经济学,我一再指出钱多了物价就上涨仅仅是一个极度简单化的经济学模型的理论,西方经济学界还有更准确得多,也被西方决策层真正采用的理论,但整个华文网络,除了那个极度简单化的理论模型以外,根本不相信其他理论。

    为什么,因为那个极度简单化的理论满足了自尊不足的国民的自尊心,瞧——我这么聪明,经济学我一看就透,钱多了,就是放水,物价就会涨,这个道理很简单,我懂。

    你要反驳他就是与他的骄傲的自尊作对,人家就不愿意了。

    总体来说就是这样,中国人把读书的精力用于中学时期的偏题怪题以及相互就分数展开的激烈的竞争,结果基础理论严重不足,而且心态严重的不健康,不能平和的面对别人的批评。

    生活压力变大,科研已经失去吸引力

    早年,由于计划经济余波,你这代人经济上压力不大,因为即使低水平下的【等富贵,均贫贱】也可以让人减少压力。所以成绩优秀的孩子,延续高中的对学习本身兴趣,走上科研道路的不少,甚至是尖子生主流。

    但是后来随着改开的深入,花花世界诱惑越来越多。发现自己的清华老师买房那么难,日子过得比老家辍学贩牛仔裤的表哥还紧巴,自然就转了性。除了极少数富家子弟,或者志于出国的,大部分优秀学生都选择走其他的道路。

    所以不是整体学生质量下降了,而是你拿到的,是下等马。即使读了研究生,你的学生真想搞科研的很少,人家不过图找工作的梯子。把你的那些东西搞明白虽然不是一无是处,但是比见个HR经理,和那里的老板喝顿酒,优先级低太多了。

    另外现在的大扩招形势,是教育严重超前于产业。所以绝大多数人是没有合理就业的。虽然青年失业率标称不到20%。但是学机电的本科生,在超市收银也算就业的。二三线以下大学,去你那里读研,甚至有可能只是图一份补助,和拖延几年应届生身份。本科毕业要有家乡的街道公务员当,真不会选你。

    为什么张海峰现在那么火?他懂个屁的科研。但是他动就业,因为大家读书主要就图将来挣钱。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