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统一之后的中国电影问题 -- 达闻奇

共:💬103 🌺434 🌵4新 💬74 🌺8 待认可2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老兄真资深,多谢

全文引用,原文链接在此:《T省的八四、八五年》(1986)

【尺度最大的大陆电影

一、角色

1程戈

程戈是影片的主角,是影片着重讲述的一个正面形象。他包下一分厂之后,做了几件事:

1、按绩效发工资,员工奖金高出总公司几倍不止。

2、开除了后进的五名员工。

3、聘用了很多劳教过的青年做职工。

明确奖惩制度是提高公司效率的好办法,并不一定别人想不到,而是别人不敢做。出头的椽子先烂,程戈有领导一分厂的魄力。

一个有魄力的人应该有霸气,影片刻意掩藏了程戈的霸气,他在讲话时都很冷静、理智,并不是一个“正义斗士”的形象,而是据理力争的形象。

在八十年代能够拍出这样思考政治的电影已经十分不容易。

更不容易的就在于拍出了程戈的冷静。

很多电影把反抗者塑造成“孙悟空”,孙悟空是毫无顾忌的,人们抱着看热闹的态度看孙悟空,见到不平就打,见到不公就骂,观众看了很开心。但这样的角色并不全面,因为人大概都是有顾忌的。

程戈并不疯狂,在他的理解之中,他做的事是理智的。

单纯的从外表、语言和行为来塑造并不能使程戈的形象充分变成圆形。影片中,程戈的儿子是一名劳教过的青年,找不到工作。程戈在法庭上承认,自己看到儿子的苦闷,就想到了社会对于这些青年的不公平。所以自己的厂子就接那些虽然劳教过仍然上进的年轻人。

这样,把一个“伟光正”的形象尽量的合理化了。

通常,电影都在展示“异类”,而这种“异类”必要生活化、合理化才能让观众感同身受。

程戈在接收采访时说想过自杀,这也成为后来不让他继续担任厂长的口实。这是对人物性格的合理剖析,一个靠理智勇敢起来的知识分子,不会有孙悟空那种“无知者无畏”,他内心的苦闷是存在的,胜诉之后,他甚至也没有表现出特别兴奋。

2郭刚

郭刚是位年轻的审判庭庭长。在他的坚持下判决程戈胜诉。他的形象比程戈更为内敛。他的话不多,很多心理活动仅仅通过特写来表现,让观众去猜他怎么想的,他在忧虑什么。

郭刚顶住了上级的压力,在法院讨论“程戈案”是在小范围内审理还是大范围审理时,郭刚把内心中的想法集中做了表述:

前不久我在杂志社了解,他们从100个人里抽查了这样一个问题:如果有人伤害了你,有三种选择你会选什么,30人选择以牙还牙,67个人选择忍气吞声,3个人选择上我们的法院。是不是我们的执法者们做不到“刑上大夫”?是不是我们做不到“王子与庶民同罪”?而我们执法机关做不到秉公执法,我们法的天平总是向权势严重倾斜?同时,我也在想,是不是人民群众对我们执法机关失去了信心,我们是不是正在失去强有力的支柱——人民群众。也许,我有点危言耸听,但这是我们的心里话。真的,如果人民对我们的执法机关失去了信心,就有可能变得对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失去信心,就可能变得对我们的恶中国共产党失去信心,如果真是这样的话,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通过语言刻画了人物,让角色不再神秘,他在讲这番话之前,参加讨论的公职人员有的在手指上画画,有的偷偷地吃糖,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们不会思考人民群众对党是否会失去信心的问题,这是明确的对比。

这对比不仅仅是道德层面上的,也是思想层面上的。很多尸位素餐的职工是没有郭刚这样的思维去思考问题的,这是用对比的方法表现了郭刚的水平。

最后,郭刚则被调到郊区法院“锻炼”,当被采访的时候,他说在郊区法院同样是锻炼人。这是不是郭刚的心里话不得而知,以他的思维水平,是一个无论在哪里都能发挥作用的人,就是因为他真的是在不断的思考,这是他和那些庸人最大的区别。

3马书记

总厂党委的马书记是革命一代。是程戈案的被告。他的形象不是大奸大恶,甚至他希望通过调节来解决问题的时候,立场仍然是不希望党的颜面扫地。他是一位清正廉洁的老干部,他自己住的是小平房,把楼房让给其他员工。他在后代中也是一位了不起的形象。败诉后,他认为对自己的罚款该罚,自己出,而对两名同事的罚款不合理,应该由组织出。

这些方面堆积起来,马书记的形象就变得十分丰满。是一位有担当,有脾气,有性格,高风亮节,一心向党的老同志。

所以影片中他和程戈的冲突属于认识差别,而不是私仇。影片最写实的叙述在于:程戈胜诉,继续担任一厂厂长,合同到期后,马书记在党委讨论程戈是否继续担任厂长时说,程戈有过自杀倾向,所以不适合继续做厂长。

这个做法是公事公办还是出于私仇,影片没有解释,这是最好的处理,因为在日常生活中,此类感情也绝难分的清楚。马书记可能真的认为程戈软弱不适合再干,也可能是出于私仇,也可能是必须公开矛盾以确保不出现第二个程戈,也可能是来自上面的压力……一切皆有可能,而且,一个结果,并不一定只有一个原因。

二、故事架构

影片的叙事十分考究,故事有两条线,一条是两个记者采访事件的线,另一条则是程戈案过程线。这种打乱时空顺序的讲法在八十年代可以说是非常超前的。

电影并非没有败笔,影片插入了两个影响郭刚的片段,一个是餐馆里年轻情侣的对话,一个是做小偷的告白。两个故事脱离主线故事,单纯为改变郭刚思想而存在。这样的表现手法极少出现在先进的电影中,因为比较生硬。

三、电影语言

影片画外音过多,这是八十年代很多电影的不足。电影是综合艺术,通过画外音来表现故事,是“反电影”的。

影片采取了新闻播报的方式来讲述,或多或少弥补了画外音多和故事生硬的不足。

虽然在今天看来,电影画面非常粗糙,但表现马书记家时用了一个长镜头,从马书记的家镜头升起,摇到一片高楼,最后又摇回清贫的小巷,这个镜头不仅有对比,也通过上升与降落带起情怀。类似这样的长镜头在电影中还有一些。

影片用到了很多跳切镜头,来自大师戈达尔的经验在片中得以体现,应用得非常富有诗意。

四、主题

影片思考了一系列问题,最终认为“党也有可能犯错”。

在后来的总厂的党委会上,有人已经提出了反思:“因为我们的错误决策,使一分厂损失了五十七万元,这是我们的错。”

清正廉洁、一心为公的马书记可能会错,党也有可能会错,电影最终以中央的正确指示结尾。电影很大程度上反应了当时中国人思想的活跃。

只可惜,我们现在再难看到尺度这么大的电影。

在“娱乐至死”的当下,无论是观众还是电影制作人都更倾向于简化的故事、善恶二元的设定、平面的人物、避开现实的情节。这时,我们回看《T省的八四、八五年》会被吓到,我们曾经,还有能拍出这样电影的时代!】

汉水老兄,我也半信半疑!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