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请指正】小岗村与三农问题 -- 多余6688

共:💬485 🌺1290 🌵23新 💬104 🌺14 🌵1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农民是苦,但也不能撒谎

一,我是直接引用饶平县志的数据,包括粮食总产数据,没做任何换算;

二,

往外调的都是大米,没有番薯

但也要注意到,大米的增产幅度也比番薯更高,而且国家收购大米的比例总的趋势是在降低的。

至于你说往外调的都是大米,没有番薯,意思是应该也调点番薯给城市?

这个问题我还真没研究过,可以随便聊聊。从我自己的经历来看,调番薯给城市的事似乎是有过的,大约在73-75年的时候,我们家的粮食定量里,有一些番薯,那时我们家是蒸着吃。但这个时间很短,我印象里也就几个月,而且量也不多,主要还是大米。另一个问题,公粮是要长距离运输、多环节转运和跨年度储存的,用番薯交公粮,怎么储运?有没有技术上的问题?

三,你还得面对某人撒谎的问题:

饶平长年种植番薯13万亩,约占饶平耕地的1/3,据饶平县志记载,1962-1979年间,饶平农业人口人均口粮在33-42斤之间波动,根据饶平大米、番薯产量和大米上交比例大致推算,口粮大约80%是大米,20%番薯,可以说口粮不够,吃不饱,但说农民没番薯吃,那就是说这位农民口粮全是大米?凡尔赛吧。

倒是懒厨的母亲是可能没番薯吃的,因为她是城市户口,知识分子,她的粮食定量都是大米。

四,

农民真苦

没人说农民不苦,但我们的分歧在于:

1,说农民苦,还要不要实事求是?是不是因为农民生活苦,就可以不顾事实地夸大其词?

2,说农民苦,要不要历史地看,从变化的角度看?

3,说农民苦,要不要结合历史背景地看,结合国家当时的背景来看?要不要考虑客观条件的限制?

4,说农民苦,是不是就要把他们说成是偷奸耍滑的懒汉?

5,说农民苦,是不是就要否定农民的付出的价值,否定他们做出的历史贡献?

6,在新中国,农民的苦可以避免吗?或者说什么时候农民可以少吃点苦?

7,农民吃的苦,是集体化带来的吗?解放后农村不走集体化道路会不会更好?

8,如果没有当年农民吃的苦,八十年代的中国会是什么样?

--------

关于6和7,我的观点是:

农村集体化是新中国的必由之路。我说是必由之路,没有说是终极之路,是不是终极之路我暂时没有观点,但80年代初解散农村集体化太早了,当时条件并不成熟,找的理由也是荒唐,在这一点上,二代领导是不负责任的。

前30年农民吃的苦(而且还是特别的苦)能不能避免?这个要分开说,农民(其实也是全中国人民)有两个阶段特别苦,一是三年困难时期,人民公社初期浮夸风和共产风,这个工作严重错误带来的,应该可以避免,这个我觉得争议不大。另一段是1965-1970,这段时间延长了苦的时间,本来这段时间国家是打算增加农业和轻工业投入的,结果反而大幅减少。但我觉得这个在当时的国家大战略下,难以避免。

通宝推:燕人,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