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请指正】小岗村与三农问题 -- 多余6688
http://www.npc.gov.cn/npc/c1773/c16074/gxrwsjl/
http://www.npc.gov.cn/npc/c2/c30834/201907/t20190731_299868.html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3508676135735225&wfr=spider&for=pc
到了今天,直接把60年年代和70年代给忽略了,说不忘初心,原来是周总理让申纪兰种树。
想想都不可能,又说申纪兰促进了男女同工同酬,当然没完全实现,但是也加上了毛主席特有的,但是不够好,哈哈哈。
也不知道这个不够好到底啥意思。
申纪兰早年不识字,但是凭着干,推动促进了世界的真正的妇女解放,当然,江青推崇这种女干部自然是更厉害的。
但是可以肯定,无论是李顺达还是申纪兰都是让当地这个山沟村建设得更好了。
但是几乎9成资料不提毛时代后期,直接从60年代初期过渡到83年!!!哈哈哈。
但是我感觉西沟村分田了,老太太应该是在上面没让回村。
不管怎么说,这个西沟村的建设,没说明,只说:
1941年到1943年,是抗日战争极端困难的时期。当时,日本侵略者疯狂“扫荡”、国民党顽固派降日反共,又恰逢连年自然灾害,太行区受灾人口占到总人口的一半以上,抗日军民只能靠采树叶、挖野菜、吞草根、食咸土充饥度日。为了支援前线,确保当地农业生产,1941年,西沟村成立了农会、青救会、妇救会、武委会等各种抗日救国群众团体。李顺达先后担任了村农民救国会组长、主席、民兵大队长和党支部书记。
李顺达一边带领本村农民发展生产,一边组织民兵配合人民军队抗击侵华日军的“扫荡”。大家白天劳动,黑夜练武,在生产自救的同时,还为前线送去大量粮食。这种田间劳动和对敌斗争相结合的办法,不仅发展了生产,度过了灾荒,而且使参军、参战和支援前线都不耽误。
1942年,西沟村被晋冀鲁豫边区政府表彰为“劳武结合模范村”,李顺达被平顺县抗日政府表彰为“劳武结合英雄”,政府还奖给他一支步枪、两颗手榴弹。这一年,经过党组织批准,李顺达公开了自己共产党员的身份。
成立李顺达互助组
1943年2月6日,李顺达联络了宋金山、路文全等6户农民,成立了全国第一个农业劳动互助组——李顺达互助组,掀开了西沟发展的新篇章。
当时的西沟村解决温饱问题已属不易,想要谋求发展致富,可谓是天方夜谭。据村里的老人回忆:那时候不仅要以糠为食,饿极了连树上的树叶都会吃光。经过一番苦思冥想,在与大家讨论后,李顺达制定了村中发展计划:“山上造林,河沟修地,组织合作社,改造大自然。”西沟人开启了“向自然要粮”的新模式。
1943年春,互助组共开荒120亩,全部种了蔬菜,到夏季蔬菜成熟时节,吃都吃不完。1944年11月,李顺达作为互助组带头人,出席了太行区第一届群英会,被评为“生产互助一等英雄”,大会奖给他一头大黄牛和一面写有“边区农民的方向”的锦旗,从此,这面锦旗就高高地飘扬在太行山上。1948年12月,为表彰李顺达互助组所取得的成绩,太行区党委、太行区行署特授予李顺达互助组锦旗一面,上书“翻身农民的道路”。
那时候,为了实现“土不出沟”的目标,全村人带着粮食、配上糠,一早便出发上山种树,一走就是一天。哪怕是风雨交加的日子,西沟人也没有放弃上山种树。但是,300亩树苗种下去,成活率却极低。面对这样的现实,大家心里不禁打起了鼓。“哪怕只活一棵树,也证明山上能种树。能种一棵,就能有一坡。”面对村民质疑,李顺达信念不移。此后的几十年间,他走遍山,流透汗,边走边宣传,终于形成了“山上种遍核桃沟,河沟两岸种杨柳,梯田发展苹果树,西沟发展农林牧”的经济发展模式。
获得“爱国丰产金星奖章”
1949年,刚刚成立的新中国急需要恢复经济,发展生产。
1950年秋,李顺达在北京参加了全国工农兵劳模大会,并被选进主席团,受到毛泽东接见。毛泽东对他说:“你住在山区,要好好建设山区,绿化山区,将来把穷山沟变成社会主义新农村。”听了这番话,李顺达干劲更足了。
1951年春,李顺达互助组向全国各地互助组发出了“开展爱国丰产竞赛活动”的倡议书,全国各地的劳模纷纷响应,一场农业战线的爱国丰产竞赛活动在全国展开。这次竞赛不仅率先提出了改革农业技术、使用新式农具和发展农副业的生产竞赛计划,还增加了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提高政治思想教育和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创造性的内容。为此,中央农业部颁布命令,授予李顺达互助组爱国丰产奖状一面、奖金500万(旧币)。毛泽东为李顺达互助组亲笔写下“生产战线上的模范”奖状。
同年,为了表彰李顺达及其领导的互助组在农业生产战线上的杰出成就,中央人民政府农业部授予李顺达互助组“全国丰产模范互助组”称号。
1952年春天,为进一步发展山区农村经济,改变过去单纯农业生产结构的状况,适应山区在较大范围内发展多种经济和从事农田基本建设的需要,李顺达在原来互助组的基础上,增加了农户,扩建成农林牧生产合作社。李顺达告诉社员们:“山区农村要想富,全面发展农林牧副,山区是国家的宝地,只有山区、平川都加快全面发展经济,才能建成社会主义。”他还提出了“变坡地为梯田,变荒山为宝山,变穷沟为富沟”的奋斗目标。他带头在山坡上种植松、柏、山桃、山杏和核桃树,沿着山沟自上而下建谷坊、修蓄水池,保持水土,防止流失,并在道路两旁栽种杨树、柳树。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集体造林几百亩,各户造林127亩,为全村大规模进行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952年,李顺达、郭玉恩、任国栋、吴春安4人获得了中央人民政府农业部颁发的爱国丰产运动最高奖——爱国丰产金星奖章。该奖项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只颁发过一次,且只有4枚。
1954年,山西省委、省政府在太原专门召开隆重授奖大会,把“爱国丰产金星奖章”挂在了李顺达胸前。由次可见,当时中央、省委对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视程度以及李顺达开展“爱国丰产竞赛”活动的重大意义。
从互助组到西沟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李顺达带领村民植树造林、打坝造地20多年不停歇。到1972年,先后植树造林15000亩,改造梯田900亩,河滩造地500亩,共治理了大沟7条、支沟28条,闸谷坊800余座,修蓄水池5个、水库4个,把一个“金、木、水、火、土”五行俱缺的穷西沟,建成了“农、林、牧、工、商”全面发展的新西沟。
但是具体怎么样,没说清楚,好像西沟村就是在种树的样子,哈哈哈。
http://www.npc.gov.cn/npc/c1773/c16074/gxrwsjl/gxrwsjl004/201911/t20191119_302289.html
显然西沟村的成就不可能是种树和同工同酬,一定是西沟村也建设的不错,但是功勋的文章里竟然就不说,改开后的成绩不可能算改开前啊?
我跟老李当全国人大代表一直当到第四届,后来他不是了,我还是。到了第九届的时候,有人告诉我,我成了全国唯一的一至九届全国人大代表。央视记者采访我,我说这可是不容易哩,要不是一直不离开西沟,也弄不成个这。
老李就是离开西沟去地委去省里当干部了,不再是人大代表了。我不能离开西沟,不能脱离劳动。咱凭什么当劳模、当人大代表?就得劳动哩。不劳动了,还叫个甚劳模?1973年,省里叫我去省妇联当主任,我就给省领导说过,叫我当什么是领导说了算,但是我不离开西沟,不转户口,不领工资,该开会就来开会,开完会就要回西沟劳动哩。我天生是太阳底下晒的人,就不是坐办公室的人。不是西沟离不开我,是我离不开西沟。当不当什么主任不要紧,当劳模跟人大代表要紧。有人问我:你就图了个这?我说:对啊,就图个这,这就是我的命。
我当了10年的省妇联主任,除了去太原开会就一直在西沟劳动,不叫我当了,也没少了个甚,该干甚干甚。
我给孩儿他爹也说过,你在外面不容易,我在家也不容易,不管你在外面当什么,我是不跟你离开西沟,离开了西沟我就当不成劳模和人大代表了,那可不行。他爹也很支持我,没有再难为过我。
我觉得这条路我走对了,难也好苦也好累也好,我就是不离开西沟。办合作社也好办企业也好,就是要脱贫致富,我就是豁出命也要走在前头。
现在我还是人大代表,十三届了啊。党和国家领导人,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都来家看望过我。我没有想到,改革开放40年,党和国家还表彰了我。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站起来向我们鼓掌祝贺哩。我知道,受表彰的100个人中,有的已经去世了,这说明党和国家不会忘记作出贡献的人们。
老李也走了,老郭也走了,就我还睁着眼哩。这都是跟毛主席握过手的劳模,都是一直听党的话,往前拱着走的人们啊。现在的农村变化多大哩,他们要能看上一眼也就安心了啊。
现在网络发达了,说甚的也有了。有人在网上说我是“三手(握手、举手、拍手)”代表,还说我没有投过反对票。我理解不了,我该投谁的反对票?我们跟着党一直坚持艰苦奋斗,才有了今天的好日子,你叫我反对谁?只能说我工作的还不够,成绩还不大,对不住党和国家给我那么多的荣誉。我是人大代表啊,就是要跟党中央保持一致。听党话跟党走,是我的初心和信念,到死也不会变。
就说这些吧。我老了,我也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走好我自己的长征路。
我有一个私人问题,你也可以不回答,你是农场子弟还是农村子弟,看你老说苏北农场,农场肯定和农村不一样啊,农场的机械化和农村应该说关系不大啊。
小岗村肯定没机械化。哈哈哈。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压缩 5 层
🙂当年还坏典型又有多真啊 2 fakeone 字88 2025-02-09 15:27:24
🙂你这可是高看他了,他根本不是来讨论的 1 真离 字36 2025-02-09 02:58:07
🙂难怪,原来小岗村分田的时候没有拖拉机 3 wolfgan 字45 2025-02-08 03:07:51
🙂说一个有意思的事情,申纪兰和李顺达的介绍
🙂我是在农村出生的,但是距离农场很近 2 wolfgan 字208 2025-02-09 21:27:49
🙂是的,第一位女拖拉机手梁军就是东北农场的,我搜申纪兰第一台拖 1 真离 字2111 2025-02-09 21:57:31
🙂当年有多少生产队有拖拉机啊 1 fakeone 字153 2025-02-09 15:24:17
🙂改开初期很多生产队有拖拉机的 2 wolfgan 字314 2025-02-09 19:4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