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国民党政府出卖外蒙古经过 -- 大费

共:💬236 🌺136 🌵7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再解释一点

前一帖是针对大费文中的一些不严谨地方而回的,下面说一下自己的一点看法。

我猜想大费的本意是想探讨民族认同和融合的问题,不过我也可能理解错。

中国古代的民族概念是很淡薄的。大唐的李家皇室带有鲜卑血统。满清入主中原后也成为正朔,以至其灭亡时遗老遗少对辫子还不肯割舍。可以说几千年来中国人在意的是谁家天下,而没啥民族概念,而中华的延续靠的是文化。即使外族问鼎,也要么被中华文化所糅合,要么就被最终驱逐。

待近代西方的武力和文化入侵,才使得中国的民族意识启蒙。但此时的先驱们头脑中的民族意识首先是“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汉族国家,排斥少数民族的狭隘汉族意识。这种意识驱使下,不奇怪当时一心想恢复汉族国家的革命者们理想中的“中国”只是“渝关而内,十九行省者,为汉人之分地。…今日逐满,… 以收复吾所故有而已”,而少数民族地区是可有可无的。武昌起义用象征十八省铁血团结的“十八星旗”为国旗【十八省与十九行省比少新疆】。同样也不奇怪武昌起义后革命党们张口闭口是以“十八省”、“汉族”、“汉人”为号召,而根本没有考虑民族团结和国家领土完整。

五族共和的思想则来自立宪派。1911年12月4日立宪派占多数的各省代表在上海开会,“取五族共和的意义,决定以五色为国旗。红、黄、蓝、白、黑,象征汉、满、蒙、回、藏。”。孙中山也因为清王朝的灭亡已成定局,开始注意民族团结和避免国家分裂,顺应形势发展接受了五族共和以及保持领土完整的主张。他在“临时大总统就职宣言”中强调:“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武汉首义,十数行省先后独立。所谓独立,对于清廷为脱离,对于各省为联合,蒙古、西藏意亦同此。行动既一,决无歧趋,枢机成于中央,斯经纬周于四至。是曰领土之统一。”可以说,到此为止,官方才明确表达了团结各民族为中华民族的思想。中华民族这一概念进一步发展深入人心,待日本入侵之时,国家兴亡就不在视为改朝换代,而是亡国灭种的威胁,才会“人不分老幼,地不分南北”,靠民族主义的激励赢得抗战。

回头看大费说的“政府对待蒙古人的一个基本态度,不理解,不尊重,不团结;怀有很大敌意”,其实是当初民族隔阂的反映。这种敌意是来自双方面的。可以想象,当满清倒下,而取代之的革命者们挥舞十八星旗,宣称要建立汉族国家时,蒙古人的感受、所受的冲击、和产生的离心力。当时的不少革命者一相情愿地认为蒙藏等民族发展程度差,不足以自立,必然得依附中国,而忽视其离心倾向。所以,外蒙的分裂放在这个大环境下看,不简单是一人或一党的错误,而是当时历史的局限。徐树铮兵进外蒙,用毫不留情的铁腕政策迫使外蒙放弃自治。这种铁腕体现的也是当时民族思想,结果是失去外蒙上层的人心,为后来的分离埋下了祸根。但坦率地说,如果民国政府在笼络人心上做得好些,可能会推迟点外蒙分裂,但个人认为,以当时的国际环境、中国之国力和人的认识,是不可能把外蒙拉住的。国民党执政后一直致力统一中国,不愿,想必也不敢,承担失去蒙古的历史责任。但外蒙事实上已经独立了,又牵扯复杂的国际势力角逐,所以不是简单靠“蒙古人到国民党政府中,军队中担任要职”就可以收买,把离心而去的外蒙拉回来的。 要重新找回民族认同,还是得慢慢来,用文化,还有经济的手段。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