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为什么有的国家穷,有的国家富?(一) -- 斩鞍

共:💬27 🌺9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三,科技和教育

四, 科技、教育

说到知识,我们的第一反应往往是科学知识,科学知识又往往与科技和教育相联系。尽管不太恰当,为了方便起见,科技和教育还是用先前的方式分析。

科技

依据:复杂的说法。有个索洛模型,就是说经济增长依赖什么条件呢?一个是人力,一个是资本,但是单方面膨胀的时候就会出现边际效益下降。一个人一台机床可能比两个人一台机床效率高,但是一个人十台机床可能就不行了,反之亦然。那么根据这个定律,经济是不可能无限增长的,因为人力和资本都不会无限膨胀,但是科技因素的介入就为无限增长提供了动力:一个人是没法管十台机床,可是通过电脑可以了,那么边际效益就往上飞跃一下。所以科技对于经济的关系是很大的。

大白话呢?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美国人往中国卖一架飞机得换中国人8亿件衬衫!为啥中国就得买呢?中国如果能自己造出飞机来不就省了N亿件衬衫?科学技术不及人尔。不光是造飞机,总体上来说是全面不及,所以还是得做衬衫买飞机。

正面案例:我们不举美国吧,太大路了。瑞士,一个内陆小国,什么也没有,精密仪表机床硬是能在国际上打开局面,不用可怜巴巴地卖奶酪过日子。

反面案例:前苏联。比美国先发射人造卫星,核潜艇核导弹战斗机坦克车……说飞机吧,世界上第二种超音速客机,最大的运输机。苏联已经不存在了。

解说:你可以说苏联的东西傻大黑粗,可是管用不管用呢?管用,这也是技术一种,思想方法不同而已。苏联的科技水平不如美国,但是和中国的不如不同,它大面上还是旗鼓相当。这样的科技水平,显然没有表现为第一生产力,否则,要垮也应该是中国越南先垮才是!你可能置疑说:苏联那是军事科技水平高,并非总体科技水平高。恭喜你,答对了!可是,为什么最尖端的军事科技不能转化成民用科技呢?我们买SU27,SU30,为什么图154 扫地出门呢?为什么苏联的T64吓得美国人光脚飞奔赶造M1,但是冰箱却造得象大衣柜?

结论:科技本身是花钱的,却不一定能生钱。单纯的科技水平高,不意味着国家可以因此富裕。

教育

依据:我们现在每年教育投资900个亿,占GDP的比例不仅比发达国家低,比很多非洲国家都低。再穷不能穷教育。贫困地区和贫困学生的教育问题从来没有象这几年这么抓眼球,人人都知道孩子是我们的未来,未来的经济是知识经济,对孩子的教育是我们对未来的投资。我们并且设想,当我们的孩子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国家就可以到达更高的科技水准,因而也就拥有了更加强大的第一生产力。眼下,我们玩不过老美,再过二十年呢?咱们中国大学生要是比美国人口都多了,还会比美国穷吗?

正面案例:好像所有有钱的国家教育投入都不小,有反例没有?

反面案例:刚才也说了,很多非洲国家教育投入按比例来说都比中国高,怎么没见他们发达呢?前苏联当年毕业的大学生可比美国的多。要说中国都不少,虽然当年是天之骄子,架不住人口基数大,多少我不记得了,赶英大概没问题的。现在一个崩溃了,一个大拐弯走了市场经济的出路。

解说:对于中国大学生数量不少的问题,肯定有人不乐意,那是什么呀?工农兵大学生?学毛选比学知识多的?你管他学什么做什么?大学生就是大学生,国家培养出来的,他学的东西不对也不能改变教育投入的事实啊!那么倘若他们都学到了东西呢?“我是国家一块砖,哪里需要往哪里搬”,这些投入可以发挥出多少效果?即使到了现在,我们的清华北大投入不小吧,打算建成国际名校的,毕业生都跑到哪里去了?当然在美国也不是不能为中国经济做贡献,好像总是没那么直接。

结论:教育投入不能跟人才培养划简单等号,人才培养也并不一定意味着人力资源运用水平的提高―――我攒了一罐子硬币,不花都是废铁。

插述:我这样把相关因素掰开讨论,一定有人会觉得不合理。有些问题就像鸡和蛋一样,互为因果,怎么可以单列讨论呢?我想,上面的因素都是贫富差异的必要条件,确实互相联系,但是用反证法推断他们不是充分条件应该也是正当的。关于技术和教育的问题,我就打算揉在一起讨论了。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