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逆思维”谈武术 -- 宽容

共:💬19 🌺65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老夫也来偏颇的谈一谈武术以及李仲轩先生

风满袖,你既然说作者“其实一点东西都没有”,那么老夫问你,你真的能回答作者提出的那些问题吗?

如果你说“我练武术,主要是为了健身,不是为了打人。”或者说“我练的武术只能健身,不能打人。”那么,你的功法再玄奥,也没什么,因为你练的,不是技击武术。

但是,你所谈的武术,不但自称能打人,而且打人的水平还很高。什么时候你能打人了,再来谈什么,健身第一,搏击第二。不错“技击是末技”,但是,对于王芗斋如此,对别人就未必了。正如常说“四十不惑”,可是这话是说圣人的。一般人真能“四十不惑”否?

那些“不懂技击”、“不会技击”、“不擅长技击”、“不敢技击”、“不愿技击”的人,你们是没有资格说什么“技击是末技”的。

当你有了相当的技击水平再来说“技击是末技”,因为你有了技击的能力,才有说““技击是末技””的资格。正如人只能放开自己拥有的东西,你怎么能放开你从来就没有过的东西呢?

如果你从来就不能技击,却要说什么“技击是末技”,是否说明您的武术“不重视技击”,甚至“不能技击”呢?好像“不能技击”的武术,不是高层次的东西。

如果您所谓的高层次,有“不去技击”、“不懂技击”、“不会技击”、“不擅长技击”、“不敢技击”、“不愿技击”、“一动手就趴下”这些特点,那么您练的就不是武术。您说的层次再高,也是骗人的东西。

说“技击是末技”的王芗斋,在晚年对动手的要求也是绝不推辞的。王芗斋某弟子七十高龄,也和蔑视王芗斋的人交手。说“技击是末技”不是“不去技击”。真正的武术家,绝不会认为追求技击是低层次的东西。

相反,有些年轻人,受某些人的蛊惑,竟然认为不能技击的玄虚武术,要比能技击的实用武术层次高。这些人生错了年代,应该在气功热的时期,都去练气功,那将是他们一展身手的好时代。

你说打是入门的东西?好,老夫问你,你的水平如何?你能打人吗?以作者的观点,如果你不能打人,那你就连门还没有入。(老夫不完全赞同这个说法)

一切说起来玄妙无比的武术功夫,如果他不能打人,或者一动手就输,那么无论这个功夫说的如何神奇,理论如何高深,他都是骗人的。

不知道您是以什么标准来衡量一个人的武术水平?武术的主要目的,不是提高人生修养,也不是娱情。武术来自于格斗。格斗水平的高低是衡量武术水平的唯一标准。武术比的是功夫,是技击能力,不是比你的人生观,价值观。不是比谁更高尚,更豁达。而是比谁更能打人?

例如,老夫我练拳多年却不能打人。但是我可以干脆的承认,我练的就是不能打人的拳,我不练技击的东西。我就是为了消遣。我不为了打人。你们能打的个个都比我强。可是换了别人行吗?他自己明明不能打人,却偏要跟别人说自己的拳是能打人的,而且比谁都要厉害。

现在有些人常说什么“以武入道”。老夫就要问:什么是道?什么叫入道?你为什么要入道?你入了道做什么?入道非要通过练武术不可么?如果你练成了不能打人的功夫,却声称自己已经“入道”,那么是不是这不能打人的工夫也是高层次的?

因为,能打人的没入道,不能打人的已经入道了。

所以,不能打人的,比能打人的有功夫,层次高。

如果你怀疑作者的水平,你有两个办法证明你有怀疑的资格。第一,你可以写出“字字珠玑”文章发表在武术杂志,批驳作者的观点。因为网上最火的帖子也不过几百的浏览量,能有什么影响?发行量低的武术杂志,每期也都在10万本以上。把你的观点写出来,影响有多大啊?不为别的,为了维护你“字字珠玑”的美好印象,也是值得的。但是,杂志的稿件有个基本的条件,那就是,逻辑清晰,有理有据,只要你做的到,就一定能发表。因为杂志最喜欢有争论的文章,这样的文章很刺激读者。

提醒你一下,在2005年12期《武林》中,作者发表有《重读道新拳论》,也提到了你崇拜的李仲轩先生,君不妨找来一读,再来写作评价。

还有一个办法,作者欢迎武林朋友交流,如果您能来,或者朋友有机会能见到作者,看看作者本人功夫如何,能不能打人,再来评价作者的工夫水平。

如果一个人自以为自己得层次高,看不起别人,认为别人的层次低,可是一动起手来就会输给别人,我不知道,这个时候,究竟是站着的人层次低还是躺着的人层次低。

武术不是气功里的遥感开天目,可以由着你胡吹,衡量武术水平的高低,不是技击是什么?难道是修养或者境界?武术是技术,不是人生观或者生活观。

三体式、五行拳不是宗教信仰。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三体式、五行拳也有老架、新架。有人改造三体式、五行拳是何原因?至于你说你有亲身体会,老夫问你,你的劈拳打出去手上是什么感觉的?这个感觉,练对了就会有,练不对,一辈子也不会有。这个要是说不上来,谈什么亲身体会呢?

李老说五行拳能练出轻功,那好,老夫我不懂拳,你们这些自以为懂拳的,你们练五行拳练出轻功了吗?

老夫对作者的某些观点,并非完全赞同。对于作者的“唯技击论”更有不同看法。但老夫却无法反驳作者的“不能打人的武术就是错的”的观点。

至于李老,老夫也是崇敬有加,李老确是出自形意传授的前辈。这个老夫决不怀疑。李老的文章是重要的资料,老夫每篇都仔细读过。李老是淳朴之人,无私谈出自己的“心法”,难能可贵,令人起敬。

但是你说李老的东西是真传,必须有依据。不能因为这个东西你没听过,觉得新鲜,你就“觉得”这个东西是真东西。那也太主观了。你必须有事实的依据。请问,你有什么依据?

老夫倒有些依据,能证明李老是真传,只是从来没有谈过,不过这里老夫不愿多谈。如果以后有人质疑李老,老夫倒是可以帮忙为李老辩护几个回合。这里不说别的,只说简单的。李老在《薛颠的猴形》中讲:“我们李派形意是转身收式”。至于如何“转身收式”,李老没有展开。只要是李存义传形意,必然是“转身收式”,而且有好几种转法。请问您是否知道?如果连什么是“转身收式”,怎么转,为什么这么转,怎么收,为什么这么收都不知道,那你凭什么来判定呢?“转身收式”是个很重要的特点。如果你连这个“转身收式”都不知道,甚至根本没见过,那就根本没有资格谈什么东西是李派形意的真传。

不要说这个不重要,虽然这仅仅是个枝节问题,但是李老讲:形意拳在细处,在小活,大家记得吗?连枝节的问题,都搞不清楚,谈什么根本?

老夫虽然功夫不济,但是自以为还算捕风捉影的“知道一点”。请问朋友是否也知道一点?

如果知道一点,就可以谈一些,李老哪些话应该重视,哪些话拿不准,需要慢慢研究。

如果不谈技术,也有其他的问题。为了照顾某些朋友的情绪,咱们不谈敏感的,也说个简单的。

李老讲:真正造就郭云深功夫的是,郭云深家传的功夫,而且可能是少林。郭云深只不过是看李洛能名气大,“挂靠”在李洛能名下的。那么请问,郭云深所练、所传的究竟是不是来自李洛能的传授?造就郭云深的家传功夫,在何处?这个说法有什么依据?谁能证明?

李老在《熊形》中谈到的关于“风水”的那段话,根本的违反了“风水学”的原理。请问那些称李老为“三百年才出一个的大隐”的朋友们,如何解释?“三百年才出一个的大隐”哪有不懂风水的?

不谈“风水学”是否科学,李老是不是相信“风水学”,仅仅说错误的引用其他学科的东西,况且,“风水学”和武术有什么关系?难道真的要用“风水学”来作比喻讲解武术吗?

我们的武林,从来就是把人当成神,既然是神,就不容别人质疑。李老是大家,想必也不会不容别人稍有疑问。

还是那句话:我们武林爱用情绪代替分析,别人夸他们拳好,他脸上笑成一朵花,别人刚指出个错,他一张脸“呱嗒”像门帘子似的撂下来,够十五个人看半个月的。

目前有些人,崇拜李老,只要有人对李老的说法稍有疑惑,就如同犯了他的大忌。

至于什么玄学,形意大师李存义是武术家,不是玄学家,更不是修道的道士,没那么多的玄虚的境界和玄学理论。常说单刀李存义,那么,李存义刀法何在?李存义的刀是什么样的?有些人连这些都说不清楚,连李存义的形意八式是什么样都没见过,却也要来说什么东西是李派真传,简直是胡言乱语,而且语无伦次。

李老和薛颠仅仅见过两次面,不信是吗?看看《一个头,见薛颠》李老自己怎么说的?仅仅见了两次,说什么,薛颠从来没有参与过迷信活动。实际上,薛颠本一贯道道首,本来就是“大仙”,关于他的传闻之神奇程度和欺骗程度,绝不次于当年气功热中出现的严新、张宏堡、沈昌等“大师”,难怪会有如此多的神奇传说。

说什么李老“字字珠玑”、“堪为国师”、“三百年一见的打隐”。不知道是赞美李老,还是糟蹋李老。

你要知道,只要李老有一句话让人拿不准,就谈不上什么“字字珠玑”。至少这句话、这几个字就不是“珠玑”。李老的文章真的没有一点让人吃不准的地方吗?你要知道李老是人不是神,只要是人的观点都是可以探讨的,只有神才是不可以探讨的。李老的话是不是百分百的绝对真理?是不是不能质疑?是不是稍有质疑,崇拜者就要跳起来,拍桌子?

如果李老在天有灵,知道他的某些崇敬者是这般胸怀,不知作何感想?

还有人说什么,李老的东西“直指人心”,让人“见性成佛”,更是无稽之谈。李老本人是不是佛教徒尚未确定。就算李老是得道高人,但是李老本人是否成佛也还是个未知数。他怎么能让你成佛?再有看李老文章的人很多,你看见谁成佛了?

究其原因,不过是有些人需要李老作为他们的偶像来崇拜。才会如此。

老夫就说到这里。如果有人对老夫文中的问题做实际的探讨,老夫欢迎。骂老夫要骂的有道理。像某些人上来说别人,没水平,没东西,却又不说明理由,你凭什么说人家呢?无理由的说谁都会。你说人家,却又说不出道理,不能说明人家哪说的不对,这算什么呢?难道就这样讨论问题?

所以。对于无理由的嘲笑、谩骂。老夫一概不予理会。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