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武学史论文 三国“孙氏武功”考 -- 王外马甲

共:💬40 🌺163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三国“孙氏武功”考(三)

三国“孙氏武功”考(三)

欲探询孙氏武功来自哪里,或者欲考证孙氏获得武功秘籍的来龙去脉,都必须从严格考据史料、细致分析孙氏武学流派的基本特点入手。我知道,西西河是个高手云集的地方,在这里,学术上的东西是来不得一点马虎的。

武学归根结底也是人学,不同地域、不同风俗、不同信仰、不同身体条件、不同习惯爱好,产生的武学是不一样的。比如往远了说,黄皮肤和白皮肤的武功不一样,中国和泰国的武功不一样;往近了说,山里的苗族和平地的汉人武功不一样,南拳和北腿也不一样。所以,要考证孙氏武功来自哪里,必须先研究这门武功里面的文化。

可是我分析了很久,发觉这“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内涵还真是奇怪。本来,中国的武学非常强调物质基础,大到打仗小到打架,都讲究个“兵马未到,粮草先行”。“穷文富武”嘛,反映在具体行动上,就是练武必先有兵器,身上带的家伙不仅越多越好、而且越名牌越好。你看关羽、张飞打刀造枪时那付急不可耐的样子,你看吕布骑赤兔马时那个得意扬扬的劲头,那才是中国武功的真正代表。自己的东西是宝贝,比如你要向张飞借钱可能容易,可要向他借蛇矛就不好商量了。偏偏这种孙氏武功,对自己带的东西蛮不在乎,打着打着就把自己红头套丢了,或者把刀丢了、把枪也丢了,这是什么怪玩法。况且,中国的文化讲究仁义,武学也讲究礼仪,强调“不为己甚”,汉末、三国时候,世道虽然混乱,儒学却依然坚挺,想想连孔融小朋友都知道要把大点的梨子让给人家,而孙氏武功却一出马就惦记着别人的东西,这实在有点离经叛道,不可思议。

分析到这里,我就认为,这么奇怪的武学思想不大可能源于我国。可不在我们这里,又应该在哪里呢?我想啊想啊,终于知道了!呵呵,你也知道了吧,对了,就是日本啊。

只有那里的人能看见别人的好东西就想抢过来,而且手脚特别快;也只有他们得了别人的东西马上就会用,并且在发现自己比别人强之后,马上用别人的东西把别人卡嚓了……这样的武功,不是他们,恐怕还没有人想得出来。

一旦确定了孙氏武功的发源地,武功秘籍的来源就不难考证了。

还记得孙坚十七岁时首次现身江湖的事件么?当时孙坚在钱塘,遇到的是一群海盗,冲突之后的结果是海盗 “以为官兵至,尽弃财物奔走”。 鉴于事件发生地的特别的地理位置,以及遭遇的歹徒的身份的特殊性,我们有理由相信:当时在场的海盗(或遇难客商中),至少有一人来自日本。而在那些被丢弃的财物中,至少有一本源于日本的武林秘籍,由于日本当时刚引入汉字不久,还没有开始本土化的“平假名”改造(并且估计当时日文发展水平有限,秘籍之中图谱颇多),因此孙坚对这本原装日文书很能看得懂。 总之,正是由于这次偶然的际遇,年青的孙坚从此步入了武林的行列,开始了血雨腥风的残酷人生……

哦,也许有朋友要问:如果武林秘籍出现在这里,那书的主人岂不也是武林高手,怎么会被杀害或者逃跑?还有……???

别急别急,史学研究需要渐进的过程。容各位河友待我慢慢考证过来。

(周末要出去应酬,接下来的东西,等我酒醒以后再接着编吧,抱歉了)

元宝推荐:雪个,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