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业余密码破译爱好者破译德国纳粹恩格尼玛密码(1001n兄请评点下) -- 葡萄干

共:💬22 🌺4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感谢亲王提示,借这个话题多说几句

刚研究了一下,不出所料,果然说的是M4。顺便BS一下中文消息作者,这摘编的都是哪儿跟哪儿啊……

说起来,欧洲人特别是英国人,对当年的ENIGMA兴趣一直不小。似乎是风气使然,对这种过时的东西、过时的电报,他们总喜欢查个水落石出;这个爱好,倒是比较对我的个人胃口

所以我说,有没有“2500爱好者集体破译密电”这事,没有看过相关可信报道,我实在是不知道。不过,出现这样的事情确实不奇怪,一点都不奇怪……可以说,ENIGMA是密码学历史上的最著名的无字丰碑,有人对它感兴趣,那真是再正常不过了——要是大家都没兴趣,那才叫咄咄怪事,呵呵。

比如有人在复制ENIGMA,花样也是巨多: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是用软件模拟的,种类太多,不一个个列举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是用纸带模拟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做出来不是为了玩,是给大学生当教具的,晕

这是以前发过的那位高人Tatjana van Vark做的,怎么看怎么漂亮: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每个转轮包括40个字符,其中有数字和标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玩真的了。这是某人精心仿制的5号转轮,每个售价1200刀

记得还见过有网站在出售原材料,从电路板、二极管到电阻,总之是你用个烙铁就能复制出一台原理上正确而且可以运行的ENIGMA……

在昔日ENIGMA电文上,也有不少人孜孜不倦地费着劲,呵呵。比如我就见过有人专门破译当年纳粹某集中营的ENIGMA电报,而且内容翔实,令人激赏不已。

老实说,在国内,这样的举动简直就是闻所未闻。密码,似乎还处处跟国家安全有关,多说多问一句好像都遭忌——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就没人对这个有兴趣?不过,既然有那么多爱好者愿意自己DIY飞机玩,难道就真没有人有这方面的兴趣么?

难道说,造飞机比研究密码还难?晕,咱们就是泛泛感一下兴趣嘛,又不是非要搞进这行去……

扯远了。回到这条新闻,我也顺着亲王的食指所向看了一眼。原来还是暴力破解,这倒真是发挥分布式计算威力的大好机会。以原文说,那两封密电,是1942年11月25日的U艇M4密电(难怪中文作者说,1942年11月德军采用了新的密码;这份望文生义的本事,实在是汗)。不过恐怕得让您失望了,没有精心设计的程序,单靠暴力破解,我是破不了它的。

对比破译集中营密电,这次的情况完全不同。集中营密电有照片,上面清楚地标出了日密钥和当前密钥,仅此一步,就已经让计算量变为以前的大约1/(26的6次方),即变为大约1/308915776。如果在此基础上破译密电需要1秒,那么在不知道这些前提条件时,破译的时间……大约是3575天,也就是119个月,或者大约10年……

而且,集中营密电使用的密钥Kr,其中包括了连接板的设置。这一步,又大大化简了工作量;基本上,只要在网上找一个特定型号的模拟器,依次输入当时的设置,运算一下就可以破解了——毕竟,只靠转轮组,变化毕竟还是太少了。也因此,才能以个人之力完成破解。

对于M4来讲,还有一个讨厌的地方,那就是它有4个转轮,比集中营使用的ENIGMA多一个。而这多出的一个,立刻就使26的六次方变成了26的八次方,也即……208827064576……还按刚才条件计算,需要的时间,大约就是6760年了……

这也就是为什么英国人非要使用分布式计算的最重要的原因了。我也只能承认,在什么都不知道的情况硬要进行暴力破解,那只能是对CPU的考验,实在说不上有多大的意思。

反过来看,Bombe的威力也就十分惊人了。第一,那是在六十多年前;第二,它只用了一两千个电子管;第三,它也不知道密电设置——而在巧妙的设计下,这个今天看来简直就是老土的玩意儿,它的效率居然能让今天的电脑望尘莫及。不能不说,这个破译的实现思路才是最最重要的;这也是我前文专门说到的,关键还是在那个编程序的人身上——只是纯粹暴力破解,而不动脑子绕过浪费时间的陷阱,比如文中所用的办法,实在很笨啊。

又想起那位翻译作者来了。不由郁闷地想:我们这些“科技新闻工作者”们,什么时候能稍微认真一点呢?以及他背后的那位编辑,over。

元宝推荐:水风,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