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从教育产业化和教育公益化谈开去(一)(完) -- 晨枫

共:💬123 🌺71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从教育产业化和教育公益化谈开去(一)(完)

前一阵子河里争论教育公益化问题,引起一些思索。教育事关民族前程,至关重要。教育的产业化是一个很敏感的话题。我不是专家,只能以一个外行的眼光提供一点观点,供西西河众批判。

教育应该是公益事业,这个没有什么好争论的。问题在“应该”和“有能力成为”之间的差距,和在眼下没有能力时的对策。政府出钱办教育,政府的钱哪里来?最后还是从老百姓那里来,政府自己是变不出钱来的。这个事情,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政府通过税收的钱来办教育,这就一定比老百姓直接掏钱受教育合理吗?不见得。政府的税收是普遍的,不管现时是否享受教育的好处,都 要交税。换句话说,是所有人贴补部分人。老百姓直接掏钱,则是自己贴补自己。从理论上讲,通过税收最后享受,间接地支付自己的教育费用,有在时间上 分摊的好处,这是老百姓直接掏钱所没有的。不过直接掏钱也是“一次性”的,不是永远没有尽头的“阎王账”。

教育的公益性问题上,中小学基本教育和大学教育应该分别讨论,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情况。

按照法律,中国的9年制小学、初中教育是义务教育,但长期以来中央政府并没有具体资金确保这个义务教育的实现,而是把责任推到省市地方政府,造成贫富地区之间的极大差距。由于初中之前的基本教育是义务教育,而不是公民的个人选择,国家确实有义务提供教育经费。应该注意的是,基本教育的目的不单是公民的技能,更主要的是公民的基本养成,包括文明礼貌、道德法制。在国家已经有能力承担公民的免费基本教育的时候,这件事应该作为头等大事,而且义务教育应该延长到12年。自然,所谓国家提供的免费基本教育并不免费,而是社会生产力大大提高了,整个社会有能力通过税收的方式将部分剩余价值拨出来,用作全民教育。这税收可以从个人所得税中提取,也可以从企业或商业流通税中提取,最终都是落实到个人头上,对于这一点,不必心存幻想,不存在“国家出钱”的事。即使在改革开放之前,“利润上交”也是当时的缴税形式,换一个名目和实施细则而已。

免费基本教育也不是国家拨款那么简单。地区之间的差别依然存在,国家拨款应该根据统一的教育水准要求和地方财政拨款标准,根据地区差别,以填平地区之间的教育投资差别为主。这应该作为专项拨款,其用途用法律形式保证。落实到每个学校,按学生人数拨款,鼓励学校之间竞争,保证机会均等。

基本教育实现公益化的时候,还必须顾及基本教育的普遍化和公平化。中国的重点学校制度有其道理,但也有很多弊病。这人为地造成学校之间的差别,学生之间的差别,是全民义务教育体制里不应该有的现象。如果在大多数甚至所有学校中都开设重点班,只要得到班主任推荐,所有人都有进重点班的机会,但重点班的课程“加料”,分数严格,而且和普通班的分数一视同仁,也就是说,加料的数学考试80分和普通班数学考试80分同等对待,这样进重点班的唯一目的就是多学东西,迎接挑战,而免除很多功利的因素。这样对重点班学生并不完全公平,但可以避免为升学而往重点班里钻的弊端。加拿大中学里有IB(International Baccalaureate,英国体制)和AP(Advanced Placement,美国体制),课程比普通班重很多,IB比AP还要严重。学生的考试分数并没有加分,但高三部分课程的学分得到大学承认,所以到大学可以少选课,或者大学一年级“炒冷饭”,轻松一点,以在关键的大学一年级保持分数。很多初次离家的少男少女,资质聪颖,但一下子还没有学会自己管自己,常常在大一时一落千丈,不是人人在悬崖边上都能勒住马的。大学录取的时候,在理论上对IB或AP分数没有特别考虑,但是在分数相似的情况下,哪一个学生更努力进取,更愿意接受挑战,这是显而易见的。北美大学讲究的不易定是最高的录取分数,而是最能适应艰险、最愿意接受挑战、最优领导才能或创新精神的人。再扯远一点,在相近的分数情况下,社会活动能力、文艺、体育优秀的,在录取和得奖学金上要得到大大的优先,这也是不少北美亚裔子弟被“高分低能”一棍子打死的一大原因。

关键词(Tags): #信口开河元宝推荐:四月一日,宁子,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