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罄竹难书”有新解 -- 纳米小洞儿
谢狂徒兄文摘,不过兄弟看了后,还是有些疑问。
语言文字在流传、使用中,不少词语都产生了多义,但也要分场合、语境。使用不当时,就容易产生误用。比如差强人意,原本指虽然不是最好的结果,不过也很满意。而现在许许多多的报纸或者文章都把这一词用作马马虎虎、不怎么满意的意思。我们能把这种用法看作是例外吗?类似的还有“昨日黄花”,明日黄花到了某些人的笔下,想当然的成为昨日黄花,这些也能看作是例外吗?或者这样的例外慢慢多了,以后汉语大词典就可以在这两条解释下面,也加上“多用来指xx,间或xx”?
我们再来看文摘中举的三个例子。其一,《王洛宾墓志铭》,王洛宾去世似乎在80年代还是90年代,墓志铭当为今人所撰,那么这个罄竹难书,是否可以类比现在有些人使用的差强人意呢?或者此墓志铭作者名气不如阿扁,所以未引起争议。这一点有待分辨。
其二,邹韬奋先生的文章,只举了“沦陷区的同胞在抗日战争中所表现的奇迹,真是所谓罄竹难书。”这一句,而没有上下文。我没有看过韬奋先生的原文,但我可以联想到,邹韬奋先生乃著名新闻工作者,他所指的沦陷区的同胞对象是否也可以是汪精卫之流呢?汪伪之流在抗战中所表现出的奇迹,才真是所谓罄竹难书。没有上下文,难免有断章取义之嫌。这“所谓”二字,似乎有点意思。
其三,应是最有重量级的证据了。唐朝著名文人皮日休写的罄南山之竹,不足以书足下之功。这句确实没有什么歧义,是褒义的罄竹难书。我们回过头来看贬义的罄竹难书,习惯上我们把这个词用作贬义的来源是
旧唐书成书时间我不确定,但按惯例,不会是唐朝,而可能是元、宋或者明。一般都是新朝人才敢写旧朝事,没有谁有胆子写当朝的。所以可以推导是后来的旧唐书有了贬义的罄竹难书的用法后,罄竹难书才作为一个贬义词成为共识的。而之前皮日休的褒义的罄竹难书,因为名气不够大,没有带动这个褒义的流行,反而被后来者居上了。流传至今,我们就习惯把罄竹难书作为贬义使用了。这一条论据,似也可商榷一番。
至于《汉语大词典》的解释,因其为解放后编纂,是否可能也是看到前人如皮日休的用法,觉得罄竹难书也偶尔用作褒义,并以其为贬义解释的“例外”。这么想没有错,但如果贬义的罄竹难书真的是晚于褒义的罄竹难书出现,那么反而是贬义的罄竹是褒义的罄竹的“例外”,并流传为习惯用法的。
当然陈先生水扁,如果博闻强记,知道有皮日休有罄南山之竹之语而引用之的话。俺们除了佩服之外,还要惭愧自己不如水扁兄那么博学了。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罄竹难书”有新解 2 纳米小洞儿 字187 2006-05-22 08:05:28
🙂倒不是为SB辩护,不过,好像“罄竹难书”原来确实是可以用作褒义的 酒剑狂徒 字150 2006-05-23 04:24:39
🙂【文摘】“罄竹难书”的另一面 酒剑狂徒 字2073 2006-05-23 04:33:15
🙂一点看法
🙂回秋树兄 1 酒剑狂徒 字468 2006-05-24 06:52:42
🙂罄竹难书 1 楚客 字83 2006-05-22 23:28:30
🙂阿扁的讲话可圈可点…… purohol2 字0 2006-05-22 18:17:50
🙂杜正胜同志已经从新注解了,扁扁没有用错,是你们一知半解. sabretootiger 字0 2006-05-22 17:4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