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三国随章侃 四十六——七十五章 -- 沉睡的天空

共:💬213 🌺526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三国随章侃 第六十章 杂谈

  三国随章侃 第六十章 杂谈

  

  (演义第六十回 张永年反难杨修 庞士元议取西蜀)

  

  其一:曹操与张松之遇:本回演义开章说到张松向刘璋献计,求见曹操,结果不得礼遇,这事在史实中确实发生过,但是记载和演义大有出入,张松求见曹操乃是发生于曹操攻取荆州之时。《三国志.武帝纪》中记载

  

  “公进军江陵,下令荆州吏民,与之更始。乃论荆州服从之功,侯者十五人,以刘表大将文聘为江夏太守,使统本兵,引用荆州名士韩嵩、邓义等。益州牧刘璋始受征役,遣兵给军。”

  

  《三国志.刘二牧传》中记载

  “璋闻曹公征荆州,已定汉中,遣河内阴溥致敬於曹公。加璋振威将军,兄瑁平寇将军。瑁狂疾物故。璋复遣别驾从事蜀郡张肃送叟兵三百人并杂御物於曹公,曹公拜肃为广汉太守。璋复遣别驾张松诣曹公,”

  

  而演义中却是将张松见曹操放在了曹操攻取关中之后,这是演义为了情节需要而安排的,因为在时间上差了许多,所以很多情况也发生了变化,不过有一点到是相同,便是曹操的傲气。演义中称曹操征讨马超得胜后“傲睨得志”所以不重视来使的张松,而三国志中则称曹操“曹公时已定荆州,走先主,不复存录松,松以此怨。”两者都是因为曹操胜极而骄结果怠慢了张松。

  

  确实,曹操乃是三国之中数一数二的人物,他对人才的重视至极,求贤若渴,因此也吸引了众多人才聚集其下,成就了他一番伟业。但是与当年跣出迎许攸相比,后期的曹操手握大半天下,志得意满,对于人才就也有些马虎起来了,尤其夺下荆州那时,长年之敌刘备遭遇大败,江东惶恐不安,此时谁也没想到会有赤壁之败,眼见天下已经到手,曹操对于蜀中那来使张松不甚礼遇也乃是人之常情了。

  

  对此,习凿齿称:“昔齐桓一矜其功而叛者九国,曹操暂自骄伐而天下三分,皆勤之於数十年之内而弃之於俯仰之顷,岂不惜乎!是以君子劳谦日昃,虑以下人,功高而居之以让,势尊而守之以卑。情近於物,故虽贵而人不厌其重;德洽群生,故业广而天下愈欣其庆。夫然,故能有其富贵,保其功业,隆显当时,传福百世,何骄矜之有哉!君子是以知曹操之不能遂兼天下者也。”

  

  这是将曹操不能一统天下的原因归咎于曹操的骄伐,确实,单就益州张松此事,确实有些道理,但是一统天下其实最关键的还是“实力”二字,虽说人才确实会因你的礼遇而亲近之,但是人才更会审时度势,因势而动,即便张松不受曹操礼遇,也是在曹操兵败之后才最终下了决断。“会曹公军不利於赤壁,兼以疫死。松还,疵毁曹公,劝璋自绝,”

  

  其二.刘备与张松:演义中将刘备对张松的礼遇写得相当盛大,只是我们前面已说,张松面见曹操是在曹操征讨荆州时,而不是演义所称的曹操出征汉中后,那张松在见过曹操折道荆州那也自然是虚构的了。演义之所以如此写还是纠缠于那“人才”二字。

  

  曾经在前几章谈过《三国演义》之所以崇尚诸葛亮的缘故便是因为他是众多文人的偶像和希望,那个时代的文人都有一种梦想,便是一朝能得到刘备这样的明主赏识,所谓“学成文武艺,卖与帝王家。”于是演义中处处突出“人才”的重要性,张松这里也不例外,以短时间内在曹操处的冷遇和在刘备处受到的礼遇相比,便是如此道理。

  

  其实张松确实有见刘备并受到礼遇,但是于何时何地便不得而知了。

  

  其三张松与杨修辩论时谈到蜀中人物时说过一段话“文有相如之赋,武有伏波之才;医有仲景之能,卜有君平之隐。”

  

  “文有相如之赋”指的是西汉大文学家司马相如,他是蜀郡成都人,善于辞赋;“武有伏波之才”应该说的是伏波将军,虽然西汉的伏波将军路博德也是赫赫有名的人物,但是张松所说的伏波将军应该指的是马援,便是马超之先祖,他是扶风茂陵人,汉光武帝下的名将,常年在边地征讨,立下赫赫战功,他做过汉中太守,若拉扯上他算为蜀中名人也未尝不可;“卜有君平之隐”说的是西汉末年的哲学家道学家严君平,他是出生蜀中,也常年在蜀中活动;但是“医有仲景之能”便有些怪了,仲景指的是张仲景,乃是东汉末年的名医,其著作有《伤寒杂病论》,后世称之为“医圣”,其名头不亚于张松所指的其他三人,但是怪异的是:其他三人都是张松之前的古人,但是就是张仲景和张松是同时代的人,而且还死于张松之后,即便当时张仲景有好大的名头,但是一般而言,不会将他与古人一同并列,比如在称赞诸葛亮之能的时候可以说他能力如管乐一般,或者说他和荀彧之才不相上下,但是断断不会说诸葛亮之才如“管乐荀彧”一般的。而且张仲景的历史记载中除了三国演义的这段话将他列为“蜀中人物”(张仲景虽称为“医圣”,但是在一般人中的名头远不及同时代的华佗,甚至三国志中记载了华佗而没有记载张仲景,倒是在三国演义中有了他的名字。)其他记载都没有谈到张仲景与蜀中有什么关系。因此看来,这张松的“蜀中人物”这应该是后人杜撰而言。

  

  

  

  其四“松于袖中取出一图,递与玄德曰:“松感明公盛德,敢献此图。但看此图,便知蜀中道路矣。”玄德略展视之,上面尽写着地理行程,远近阔狭,山川险要,府库钱粮,一一俱载明白。”

  

  地图在古代征战中极其重要,古代可没有什么GPS全球定位系统,若在平原尚好,一旦到了如蜀地这样的地形复杂地区,没有向导或者地图,一旦进去就只怕绕圈子出不来了。两国交战,要知己知彼,其中这探明对方地形当为首要。地图的意义不单只是地形图而已,这其中往往代表着“领土”的含义,献图便代表着割让“土地”;如在荆轲刺秦王事件中,太子丹便献出督亢地图,代表着燕国将督亢之地让与秦国。

  

  

  其五“人主几番存厚道,才臣一意进权谋。”本回结束说到,刘备与刘璋相会,庞统张松法正都献计要刘备杀了刘璋及其下属,反倒是刘备执意不肯,最终引出了作者的这两句评论。

  

  史实中也确实有其事,刘备不肯做固然是因为会背上骂名,但是也是因为这与他一向奉行的先取民心的做法相悖,而且虽然袭刘璋一行可以乘机进逼成都,但是也难保益州再立新主与之对抗,刘备一生用兵,不爱用险,自然不会采纳。

  

  不过这里到不是说刘备用兵之事,而是说下属之心。一般来说,都认为下属会惟主公之命而从,但是实际上,主公也要受到下属的压力,甚至有些情况是下属的压力驱使主公行命,一些情况主公只是被下属压力驱使的傀儡而已。

  

  就好比战事之中常会发生乱兵造反事件,在潮水一般的乱兵之中,将领们即便自心不想,也会被逼上贼船。再比如说这权臣篡位吧,其实最热心的往往不是权臣本人,而是那些下属们,因为一个个都想得那拥立之功,做那开国元勋,新朝栋梁,这可比做权臣之下的爪牙好得多了,有这么些下属怂恿着,即便再有忠心再谨慎的大臣也要起那歹心了。正如在“杯酒释兵权”赵匡胤所说的:“人孰不欲富贵,一旦有以黄袍加汝之身,虽欲不为,其可得乎。”这黄袍,虽然说有时是自己日夜盼望着来,但是也有是被下属们涌上来披上的。

  

  人非圣贤,下属们在为主公谋富贵时,也在想着自己的富贵呢。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