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陈经大作读后感之一 探讨官办经济的运行机制 -- jsj97
先是说教育
在1981年前亚洲大学入学率最高的一个国家是菲律宾41%(日本35%),这样造就了一支世界上素质最好的劳工队伍:菲佣.(香港的朋友说,雇菲佣最大优点就是小孩子英语能力提高很快.)
就我个人观点看,一个国家教育发展水平要立足于国家中远期发展需要做有前瞻性的规划.而且脱离了政治制度谈教育,就会落入形而上学.一个国家的教育规划往往和这个国家的战略发展观与政治体制息息相关.印度教育一直继承英国式的精英教育,这个和印度政府的精英统治密不可分,这个就造成了印度教育重视高等教育轻视基础教育的长期政策.而中国共产党是以标榜代表工农阶级利益,更重视基础教育,而对高等教育的态度是根据实际需要出发的.长期以来中国大学走的是从基础出发由下而上循序渐进的培育人才的基本战略.
就我来看中国教育问题,首先是教育结构性问题,主要是因为苏联模式而来的文理教育分家带来的综合性人才培训不足的问题.其次是因为教育改革带来的教育的社会公平性问题.最后是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问题.可以这样说,中国的教育改革规划反映了中国问题的一贯特征:战略清晰,实践曲折;规划优秀,细节忽视.但是我对中国教育的前景和对中国经济的态度一样保持乐观,其中主要因素是中国教育改革和经济改革,是在众多矛盾与问题中抓主要矛盾,这个在讨论的时候要看明白什么是结构性问题什么是实践中的偏差.印度尽管理工学院一流,在高等教育上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的经验与方法.但是印度教育走的是精英统治路线下的精英教育.今天印度大学90%的毕业生不愿意做社会基础性工作,培训出来的大学生尤其是IT方面的大学生多不能服务于本国发展,成为发达国家的优秀员工.如果说中国教育的浪费是显性的体制上的,那么印度的教育浪费是隐性的结构性的.如果真要看发展性,那么看今天中国大学24%的毛入学率,和从最近几年开始每年几乎为印度大学培训数额一倍的软件人才,以及我们开始追赶印度和到今天开始逐步超越印度软件的脚步可以看出我前面说的优势与劣势的相互比较了.
中国的教育改革的确出问题了,而且问题很大,已经到激起民愤的地步.我下面说的不是为教育改革中的错误开脱,是换个角度或者说从陈经官办经济的观点出发看中国的教育改革.
在1991年的时候,印度大学入学率是6%,中国是3%.当时中国大学生与印度一样有精英化趋势.不过与印度不同的是,中国的教育培训体制下尤其在工程技术领域里由于技术工人的大量缺乏我们的工程师往往兼顾了技术工人的活.但是就是这样,我们的高级人才的缺口成为当时严重困扰中国向产业化纵深发展的瓶颈.
在这个背景下,由于长期投入不足与发展的迫切的需要,开始了教育改革.坦率的说,教育产业化,这个是率先从发达国家开始的.从1983年日本高等教育开始教育产业化开始,教育产业化基本席卷除美国之外的所有发达国家.从一些数据看,效果很显著.日本与德国就是自那期间开始突破大学入学率低于50%的瓶颈的.(日本约65%,德国约60%)反而是美国同期大学入学率略有下降(73.5%下降了2%).而中国教育改革也不可避免借鉴了这个思潮.从入学率看中国大学入学率2005年达到24%,在预期远景规划到2020年达到40%,略大于日本1983年水准.(1983年日本入学率35%).现在都讽刺中国,大学教学硬件上去了,质量下去了.这个客观反映了,大学教育改革的一定事实.但是我们看印度,教育上投入那么多,基础设施上还很多沿用殖民地时代的资源.这个对印度今后教育发展是不能不补的课程.我们现在建的教学楼,体现了我们体制里的一个优势,这个就是陈经在他的官办经济里说的:集中力量办大事.中国和印度在发展观上,最大的差异就是,中国重基础,印度护精英.中国在基础建设上的巨额投入,今天给中国带来的巨大发展我们有目共睹.同样,今天中国制造能有今天的底子,没有大批高等教育人才的充实,仅仅依靠什么的血汗工厂是不可能的.我们在2005年能在软件产值上开始超越印度,没有足够的人才资源为后盾是不可能做到的.2005印度大学入学率是13%,但是就是这样印度大学生毕业也不能实现充分就业.大批高质量人才流失海外.印度大学生传统上以政府公务员与国营企业为主要就业去向,所以1991年印度高种姓大学生因为种姓公务员份额问题引发暴乱.而今年,发生同样的纠纷也是同理,可以说印度的教育问题,要改革的远远不止是漂亮的数据.
接着说医疗(说的简单点请原谅):
最近网络上喧嚣一时的,印度全免费医疗保障制度,几近深入人心.先不说这个观点的对错,绝对意义上全免费医疗当今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国家能够真正做到.我们先看一篇报道:
印度的免费医疗果真很美吗
在这个文章里提到:
印度政府2005-2006年度用于农村公共健康事业的总资金投入为1028亿卢比(约合24亿美元)。这个数据,与我掌握的资料基本吻合,即是印度政府近年来用于全民卫生事业的投入,每年不超过人均25元人民币。这是个啥概念?据我所知,在中国最贫穷的中西部地区,政府试点并将在2008年在全国全面推广的“农村新型合作医疗”,由中央、地方、农民本人共同出资参合的资金投入,都已经达到了每年人均30元人民币的水平(东部经济发达省份还有超过50元人民币的)。而这种规模(不论30元还是50元人民币),也仅仅能够解决参合农民治个头疼脑热的小病,一遇大病,参合农民就只得望“合”兴叹了!在印度,仅凭政府每年人均25元人民币的卫生事业投入,就能建立起一整套行之有效而又功能完善的全民免费医疗大餐,难道印度的医生都是可以大为无米之炊的巧妇?连如此浅显的直观数字都不顾就开始叹服印度这个徒有虚名的“免费医疗体系”,岂不是忽悠人吗?
下面我给我从有关资料查到的有关印度医疗的有关资料:
到1997-1998年度,印度每万人病床获得为9.3张,每万人医生数字为5.2人.到1999年,印度人口出生率为26.1%,死亡率为8.7%.印度人均寿命为63岁,印度婴儿死亡率为70%.
印度和中国一样,在建国以来无论在医疗卫生上还是在教育上都取得长足的进步,这个我们在讨论的时候不能一味抹杀造,不然讨论就好无意义.但是造成印度医疗卫生局限的问题,除了有上面文章所引用的观点外,一些结构上问题不能忽视.
我们以印度联邦政府2001-2002财年计划拨款为例分析.印度联邦政府2001-2002财年计划对卫生与计划生育拨款总数为585.283亿卢比,其中计划生育开支为354.147亿卢比占总数60.5%.中医疗卫生央拨款只负责全国疾病预防计划.因此造成了卫生与医疗基础设施由邦一级政府负担.要知道印度政府财政一个指导原则就是对地方财税以使地方政府依赖中央政府为原则,其结果可想而知.由于世界性通涨与能源与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影响,现在印度基础医疗对国外援助以来日渐加深.今年印度超过南非成为爱滋病第一大患者拥有国,所以现在的印度医疗体制下,形势不容乐观.我们在汲取印度经验的同时,应该看到印度医疗卫生制度的弊病.
最后我要说的是,巴西把自己称为"潜在的超级大国",这个国家在资源上与教育上还有医疗上的数据远比中国和印度漂亮的多,但是今天依旧是潜在的超级大国.印度几十年中在世界舞台上左右逢源,为什么今天被中国赶超了?西方和印度往往乐于把这个看作印度改革比中国迟,市场化比印度要晚,我想里面有更深的原因.那不是一些漂亮的数据能掩饰的,印度要超越今后的中国,首先需要的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革命,而不是改革.不解决一些本质问题,印度所谓的发展潜力就依然只是潜力.巴西如此,印度依旧如此.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原创】陈经大作读后感之一 探讨官办经济的运行机制 6 jsj97 字2694 2006-04-08 04:24:44
🙂【原创】陈经大作读后感之二 谈谈教育医疗的问题 2 jsj97 字3110 2006-04-10 07:28:54
🙂从官办经济的观点出发对略比中印教育兼说印度医疗体制不足
🙂2000年各国教育费用负担比例摘 葡萄 字0 2006-06-14 16:18:03
🙂其他地方讨论里有人回复的中国地方医疗的情况 葡萄 字0 2006-06-14 03:45:15
🙂击节赞赏!唯一的一点疑问,人均寿命到底是多少?? 金口玉言 字22 2006-06-14 00:03:25
🙂那应该是独立前的数字了,我这个是截止2000年的数字 葡萄 字0 2006-06-14 01:09:34
🙂42岁应该是80、90年代的数字 金口玉言 字100 2006-06-14 01:4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