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抽烟的闲侃——第一支烟 -- dreamflyer

共:💬27 🌺41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之四:抽烟抽出来的艺术

王朔作品《修改后发表》(《编辑部的故事》)中有这么一段描写:

“陈主编仰头吐出一个又大又浓的烟圈。“烟圈烟圈。”戈玲指着笑。“还说不会抽,老烟枪了。” “不行了。”陈主编笑着挥手赶散烟圈。“过去文化大革命的时候,我还能吐出一条‘毛主席 万岁’的标语呢。”……

看到这里时,我的肚子都笑疼了。了不起!当年为了练习吐烟圈,我很花了一些功夫。经常嘴巴都绷麻了,才吐出一个稍微圆一点的。朋友介绍了一个简易的方法:含上一大口烟,把嘴巴尽量关成细圆形,然后不停地用手指轻点腮帮子,一个个细小的烟圈,就络绎不绝地从口中冒出。

不过,这样做纯粹是为了烟圈而烟圈,完全失去了那份潇洒劲儿。男人抽烟吐烟圈,除了少部分是为了自我娱乐外,多半是为了娱乐他人——尤其是像戈玲那样年轻漂亮的女孩子。陈主编心中多半有两大遗憾:一是遗憾自己的年龄;二是遗憾自己再也不能潇洒地吐出“毛主席万岁”了。

香烟比鸦片烟、鼻烟流行得都要广得多,但香烟在艺术上的贡献,比前两者就要逊色得多了。请注意,这里指的是它们本身,被它们影响的艺术家,暂且不计算在内。

鸦片烟有著名的烟枪、烟灯、烟钎、烟榻等一系列完整的设备。对于清末民初的遗老遗少们来说,抽鸦片可以抽出很大的排场。他们所用的器具,自然也是相当的精美,远非贵州军阀王家烈部“双枪兵”手中的家伙可比。不过,由于鸦片烟本身名声太糟,所以这些精美的器具,我们现在只能在痛说家史的博物馆中,方能略睹一二。

相对来说,鼻烟壶就有名气得多。大家都知道,过去抽鼻烟的人,随身都挂着一只小小的烟壶。本来也是一简单容器,但到了八旗遗少们手中,便成了中国一种独特的艺术品:鼻烟壶内画。制作者们用细长的铁钩,在半透明烟壶的内壁,细细地勾刻出各种精致的图案。

据说贵的鼻烟壶要卖几十万!便宜的好像只要人民币十几元,国内任何旅游点门外的地摊上,均有出售。它和著名的貔貅玉雕一起,成为中国旅游庸俗艺术品的两大代表。大家闲逛的时候,不妨买一只来玩玩,记住一定要讲价!

香烟(烟草)最简单,最多在烟盒上印些漂亮图片。一般人认为,玩不出什么艺术来。但这世界上莫名其妙的能人就是多,例如上文提到的陈主编,可以用烟圈吐一行字出来。试想,如果他继续努力,多吐一点,结果会怎么样?

还真有人这么做了!而且是早在清朝时候。纪汝佶(纪晓岚早死的儿子)在他的笔记中有以下记载:

有一次,纪汝佶去给一个姓吴的人拜寿。客人中,有个60来岁的人,会玩烟戏。清谈了一会儿,他的仆人拿了一支巨型烟斗过来,大概可以装四两烟(比纪汝佶的老爸纪大烟袋还猛!)。那人一边吸,一边咽,吸了半天才吸完。

吸完之后,他问主人要了一大碗浓茶喝下去,说:“我给您添一些鹤来祝寿可以吗?”说完,张嘴便吐出了两只烟做的仙鹤,飞向屋角。接着,他吐出一个盘子大的圆圈,双鹤就从圈中穿过,来回飞舞。

然后,就听得他的喉咙中嘎嘎有声,吐出烟细如线,亭亭直上,散作云状,蒸腾不定。大家仔细一看,原来都是一只只寸许的小鹤,挤在一起,上下翻飞。

这时,那客人的弟子走过来,说:“我的技艺不如我的师父,只好给诸位献上一个小把戏了。”说完,他张口吐出一大团烟云,慢慢地结成了一座小小的楼阁,雕栏小窗,历历如画。在座的客人无不大惊!

纪汝佶说,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到,他是绝对不会相信世上还有这样的奇事。

类似的记载也出现在清代李斗的《扬州画舫录》中。那是一个姓匡的人,他以卖水烟为生,这种技艺,大概是他的宣传广告。据李斗的记载,他吐出来的多是栩栩如生的山水画。当时的人都称他为“匡烟”,他平时是驾着一只小艇卖烟的,于是,便在艇身上,自己题写上“烟艇”两个字,很是风雅。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