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崇祯十七年:(一)渔阳鼙鼓动地来 -- MP4
甚至在第一次议和时提出可以取消皇帝的称号,如果只是一种骗人的手段,用得着如此放低身段?即使在松山之战明军主力全歼的情况下,还力排众议提出极为宽大的议和条件,明朝此时其实根本没有任何谈判的本钱。如果皇太极真的想灭亡明朝,在松山大战后立即进军山海关,直指北京,以明朝当时全军尽没的处境,拿什么来抵挡?其实清早在1638年就完全有灭亡明朝的实力,而此时李自成并未成气候。
转:金庸《袁崇焕评传》中对皇太极议和看法
袁崇焕回任之后,宁远、锦州、蓟州都因欠饷而发生兵变,当时自然不能与清兵开仗,于是与皇太极又开始了和谈,用以拖延时间。皇太极对和谈向来极有兴趣,立即作出有利的反应。袁崇焕提出的先决条件,是要他先除去帝号,恢复称“汗”。皇太极居然答允,但要求明朝皇帝赐一颗印给他,表示正式承认他“汗”的地位。这是自居为明朝藩邦,原是对明朝极有利的。但明朝朝廷不估计形势,不研究双方力量的对比,坚持非消灭满清不可,当即拒绝了这个要求③。
皇太极一直到死,始终千方百计的在求和,不但自己不停的写信给明朝边界上的官员,又托朝鲜居间斡旋,要蒙古王公上书明朝提出劝告。每一个战役的基本目标,都是“以战求和”④。他清楚的认识到,满清决计不是明朝的敌手,明朝的政治只要稍上轨道,满清就非亡国灭种不可。满族的经济力量很是薄弱,不会纺织,主要的收入是靠抢劫⑤。皇太极写给崇祯的信,可说谦卑到了极点⑥。
③关于这场交涉,因皇太极称帝之后再自动除去,又向明朝要求发印而不得,在满清方面是受到重大屈辱,所以清方官文书中都无记载,或有记载而后来都删去了。但清内阁档案中还留存皇太极天聪四年颁示的一道木刊谕文,其中公开承认这件事:“逮至朕躬,实欲罢兵戈,享太平,故屡屡差人讲说。无奈天启、崇祯二帝渺我益甚,逼令退地,且教削去帝(号),及禁用国宝。朕以为天与土地,何敢轻与?其帝号国宝,一一遵依,易汗请印,委曲至此,仍复不允。”
④《明清史料》丙编,皇太极谕诸将士:“尔诸将士临阵,各自奋勇前往,何必争取衣物?纵得些破坏衣物,尚不能资一年之用。尔将士如果奋勇直前,敌人力不能支,非与我国讲和,必是败于我们。那时穿吃自然长远,早早解盔卸甲,共享太平,岂不美哉?”
⑤《天聪实录稿》,七年九月十四日,清太宗致朝鲜国王信:“贵国断市,不过以我国无衣,因欲困我。我与贵国未市之前,岂曾赤身裸体耶?即飞禽走兽,亦自各有羽毛……满洲、蒙古固以抢掠为生,贵国固以自守为素。”
⑥《天聪实录稿》六年六月,清太宗致崇祯皇帝信:“满洲国汗谨奏大明国皇帝:小国起兵,原非自不知足,希图大位,而起此念也。只因边官作践太甚,小国恼恨,又不得上达……今欲将恼恨备悉上闻,又恐以为小国不解旧怨,因而生疑,所以不敢详陈也。小国下情,皇上若欲垂听,差一好人来,俾小国尽为申奏。若谓业已讲和,何必又提恼恨,惟任皇帝之命而已。夫小国之人,和好告成时,得些财物,打猎放鹰,便是快乐处。谨奏。”最后这句话甚是质朴动人。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压缩 10 层
没有人会满足于现状的 MP4 字418 2003-10-24 08:18:38
如何解释松山之战后皇太极主和? 查理五世 字186 2003-10-24 09:12:42
松锦大战后,明军关外精锐尽失,皇太极虽有意乘胜入关灭明 朔雷 字679 2003-10-24 10:02:57
皇太极竭力想达成议和
同意去汗号时,袁崇焕还在,后金宁远,宁锦大败, 朔雷 字673 2003-10-24 11:45:26
绕路山海关在某种特定情势下其实是更高明的战略 查理五世 字502 2003-10-24 22:08:32
呵呵,我引用绕行山海关的目的是为说明山海关不易下, 朔雷 字1242 2003-10-25 07:09:44
😂查理兄,历史只是我诸多消遣之一, 朔雷 字1082 2003-10-27 03:2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