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南北志---北朝志 -- 南北朝大蟑螂
平心而论,在对待帝国北部边境的游牧民族上,东汉帝国做的委实不如西汉。总的来看,这其中有诸多因素。首先是对手的实力和规模。西汉时匈奴独大,在经过了冒顿的盛世之后,匈奴在结构组织上已然相当完善。除了保持了游牧民族追逐水草的特质之外,在行政管理军事组织方面,已经和一个国家没有什么区别了。这也就使得西汉得以在广袤的大草原上与之展开大规模决战。而对于东汉政府而言,其时匈奴势微,北方草原上可以说是群雄林立,除去死而不僵的匈奴之外,乌桓,鲜卑都不可小觑,可无论其中的哪一个,都远远没能达到西汉时期匈奴的高度。历次见诸与《后汉书》早期的战争,基本上都是各个部落或者若干个部落联盟与王朝的争斗而已,如西汉时期动辄数十万的倾边入寇相比真是天上地下。这个也就使得后汉帝国在应付这方面的事务的时候显得相当的为难,明明攥紧了拳头,可是就是找不到明确的打击对手…这种尴尬的确是难以处理的很。
其次是帝国的国力和政策。在经过了王莽的篡汉之后,东汉帝国虽然依旧保有帝国之名,可是国力军力都一大不如前了。下面是东汉和西汉的一个人口数目的大致情况,东汉与鲜卑争斗时期的衰弱,可见与斯了:
公元二年(西汉平帝二年)五千九百五十九
公元一零五年(东汉永兴元年)五千三百二十五
公元一二二年(东汉延光四年)四千八百六十九
公元一四零年(东汉永和五年)四千九百一十五
公元一五六年(东汉永寿二年)五千六百四十九
而即便是这样,在帝国国内,乱事也是连绵不断。如公元101年,汉永元十三年有许圣起事,公元102年,汉永元十四年,有烧何羌起事,公元109年,汉永初三年,又有张伯路起义,公元111年,汉永初五年,再是杜琦、杜季贡起义…帝国对于国内已经是自顾不暇了。
国事如此,如西汉武帝时期大规模的民间骑兵储备,有东汉一代,简直不敢想象。因此帝国在处理边境事物的时候,往往采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花钱买平安的赎买政策,以及以胡制胡的牵扯政策。但是,如此以来,年年是耗资亿万倒是罢了,最主要的是,这样也就助长了游牧民族的嚣张气焰。翻开《后汉书.乌桓鲜卑列传》,同篇如“骄纵”,“复寇”,“转盛”的字样比比皆是。这也就反映了帝国政策是如何的失败了。
不过,幸好的是,尽管中央政府相当的无能,但是这个时候,鲜卑却自己招惹上了天大的麻烦。
公元123年,“延光…二年…(鲜卑)其至鞬自将万余骑入东领候,分为数道,攻南匈奴于曼柏,薁鞬日逐王战死,杀千余人。三年秋,复寇高柳,击破南匈奴,杀渐将王。”《后汉书.乌桓鲜卑列传》,其时南匈奴虽然已经归附中国,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再加上鲜卑恃武而骄,四下欺凌如乌桓等的其他部族,各个部族早以不忿,经此一战,终于激起了公愤。
公元127年,“中郎将张国遣从事将南单于兵步骑万余人出塞,击破之,获其资重二千余种。”《后汉书.乌桓鲜卑列传》,这是帝国以及其从属部族对鲜卑的一个信号,帝国开始要转守为攻了。但是鲜卑,或者说整个的鲜卑群落却没有意识到这点。在其后不久,鲜卑卷土重来,这次他们的目标是辽东的玄菟。当然,这一次,他们同样的遭到了帝国方面的严刻打击。
《后汉书.乌桓鲜卑列传》记载,在面临来自鲜卑的骚扰的时候,“乌桓校尉耿晔发缘边诸郡兵及乌桓率众王出塞击之,斩首数百级,大获其生口、牛、马、什物,鲜卑乃率种众三万人诣辽东乞降。”这个乌桓校尉耿晔的来历可不简单,他是东汉耿氏的一员,而这个耿氏,有东汉一代,“大将军二人,将军九人,卿十三人,尚公主三人,列侯十九人,中郎将、护羌校尉及刺史、二千石数十百人”,实在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望族,如算到汉末才因为耿纪诛杀曹操未遂,反被曹操族灭,耿氏真可以说是“遂与汉兴衰云”。了《后汉书.耿弇列传第九》。
这里附带说说耿晔的祖父,上述九将军之一的耿恭。耿恭这个人真是异乎寻常,岳飞岳武穆的名篇《满江红》中的千古绝句“壮志饥餐胡努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说的就是耿恭在章帝建初元年(公元77年)以偏师征守疏勒城的事迹。那一仗真正打出了汉家儿郎的气魄。耿恭以百人之力,抗拒匈奴单于亲自率领的大军经年之久,箭尽粮绝,甚至榨马粪以求水,熬皮甲炖弩弦以充饥…真是非常人所为啊。范晔在《后汉书》中写道“耿恭疏勒之事,喟然不觉涕之无从。嗟哉,义重于生,以至是乎!”,嘻,诚是斯言,诚是斯言,读史如此,当浮大白以畅饮,慰英魂于千载之下。
有祖与此,耿晔这个人自然差劲不到哪里去。在玄菟一战后,耿晔开始积极的部署并主动寻找和鲜卑交手的机会。公元132年,这样的机会终于来了。“(永建)六年秋,耿晔遣司马将胡兵数千人,出塞击破之。” 《后汉书.乌桓鲜卑列传》。
耿晔的胜利开始给屡屡受鲜卑袭扰的边境长官以良好的鼓励,在耿晔的表率下,边疆诸郡也开始不顽固与防守,积极进攻了起来。当然了,单单靠中原汉帝国的力量依旧是不够,所幸运的是,这个时候的鲜卑已经成为了众矢之的,一提到打击鲜卑,无论哪个民族都有兴趣插上那么一腿…“冬,渔阳太守又遣乌桓兵击之,斩首八百级,获牛、马、生口。”,其中自然是以被鲜卑欺压最多的乌桓最盛,甚至还出现了像“率众君”扶漱官这样打击鲜卑的先锋人士《后汉书.乌桓鲜卑列传》。
不过,需要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时候,尽管帝国依旧采用了以胡制胡的政策,但与初期有了很大的区别。在初期,帝国几乎是抱着一种完全信任的方式来驱使其他民族的,帝国只需要负担军费而已。这样不但弱化了帝国在这些部族中的影响力,降低了这些部族对帝国的畏惧,更主要的是,这样无法将帝国和其附庸的战力得到最大的发挥。而现在则不同了。帝国不但继续大规模的驱动来自匈奴,乌桓的骑兵,更主要的是,帝国也开始将自己的战力融其中了。这就使得双方的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在东汉时期,尽管帝国缺乏相当的骑兵,但是,帝国良好的科技水平无疑可以最大程度上的弥补这点。东汉时期,军队开始大量的装备驽。这是一种远射兵器,可以理解为安有臂的弓。东汉军队中的弩主要分“强驾”和“小驾”两种。强驽的射程和杀伤力比小驾更大。弩的射程和强度,通常以“石”计算,有一、三、四、五、六、七、八、十石等八级,一般六石驽最为常用,大约可射二六○米,最可怕的是,这些弩的箭矢上还往往涂有剧毒。有这样的配备,汉军自然具备了良好的防卫和大范围杀伤能力。再加上匈奴,乌桓等在机动力量上不亚于鲜卑的游牧民族相助,鲜卑的遭遇也就可想而知了。
公元132年冬天,也就阳嘉元年冬天。耿晔再次调遣汉军以及乌桓部队,出塞攻击鲜卑。公元133年春天,汉帝国匈奴中郎将赵稠也从派遣下属的南匈奴兵力,出塞攻打鲜卑。这两次都收到了相当好的效果,在联军的打击下,鲜卑被迫数次进行大规模的战略迁移,甚至舍弃水土丰饶的地域以躲避联军的追击。这对于鲜卑这样的游牧民族而言,后果无疑是灾难性的。
在经过汉王朝和其他部落的联手打击后,鲜卑已经不堪重负。而偏偏就在这个时,更大的打击来临了。在躲避追击的迁徙中,鲜卑的一个类同与领袖性质的人物其至鞬亡故。鲜卑一时群龙无首,四下崩析。汉帝国的边境得以不闻鲜卑之名二○余载。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5
🙂【原创】其四:鲜卑大人檀石槐 7 南北朝大蟑螂 字6646 2007-01-04 20:16:04
🙂那个时候45岁去世,不算不正常吧 电子赵括 字64 2007-01-04 20:31:44
🙂平均寿命三十多应该是因为战争之类吧,早期智人的水平 夜月空山 字0 2012-08-09 23:46:59
🙂【原创】其三:帝国的反击
🙂【原创】其二:早期的鲜卑 7 南北朝大蟑螂 字7024 2007-01-04 20:1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