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我与面条的故事(1) -- 清嘴小麻籽

共:💬41 🌺88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我与面条的故事(2)

2. 初入社会之下面机与颗粒归仓

清嘴今年回国,颇有几位大佬瞄准了新兴的开车一族,跃跃欲试地向清嘴打听国外的drive through 在国内能否拷贝,如何拷贝. 清嘴词穷之际,不禁脱口而出:“开家面馆”。主意虽说是馊点儿,但开家用机器下面的面馆确是清嘴多年心中所想。

大学三年级有一个半月的专业实习,地点在中国最大的城市---上海。工厂在离市区一小时车程(指大巴)的远郊,厂子很大,至少也得有一万多职工。我们60 多个学生住在当年为柬埔寨实习生盖的宿舍里,一日三餐或四餐在职工食堂搭伙。 清嘴虽说是从小在工厂宿舍区长大,这么大的工厂还真没见过。不免觉得很多事情都十分新鲜有趣。首先是上海的工人阶级当时比较喜欢住在市区,所谓“宁要市区一张床,不要郊区一间房”。于是乎大部分职工都坐厂车跑通勤,每天早晨的车队那是相当长了。其次就是清嘴最佩服上海的工人阶级的地方:这么多职工都不从家里带饭,都在厂里唯一的食堂就餐。

由于种种的原因,清嘴从14岁开始一日三餐吃食堂,一直吃到26岁结婚,改为只是在食堂吃午餐迄今。其间转战大江南北,吃遍国内国外,吃过的中外食堂怎么也有几百个吧。迄今以为,还没见过比这家食堂更大,更忙,而忙中不乱,井井有条的。要说食堂虽大,也绝容不下万把人同时吃饭。于是各车间分时下班,轮流进场,在不到俩小时内解决战斗。要说讲秩序,不插队,保持餐桌清洁那是靠上海工人阶级的觉悟,可说到保持饭热菜香,汤烫面不烂,那可就靠食堂的装备了。

我们都知道面要好吃,当然是要一碗一碗的下。可人多了就供应不上。学校食堂的面都是先下好了盛在一个大盆利用水泡着,去晚了就只能吃烂糊面了。可人家的食堂,甭管多少人排队,绝对是一碗一碗地现下,还不让您久等。这靠得就是一台自制的下面机。这玩意儿既无装饰,又无商标。下部是一条高不过一米,宽不足三尺,到足有三米多长的水槽, 盛满了热气腾腾的面汤。水槽的上方是一条挂着铁丝编成的小篓子的传送带。下面的师傅将生面条装入一个个小篓子,面条便缓缓地进入了水槽。 待到篓子潜游出水,盛入清汤,配以荤素浇头,面得矣。

清嘴及其亲密战友们正值精力过剩期,每日下班后游泳踢球打乒乓打篮球打牌。直折腾到子夜,便冲入食堂和夜班工人抢夜宵。清嘴的保留曲目是三两素面加酸奶一瓶。夜宵素面下得极软,且仅售几分一两。令清嘴饱不思蜀。清嘴一直以为是夜班的福利价,很是得意自己的精明已直逼上海地区的人民。直到某夜无意间见到大师傅从水槽底清扫出软软的。。。。。。

清嘴遂立志,要开家用机器下面的面馆,经营理念就是:颗粒归仓。

关键词(Tags): #杂记#面条#清嘴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