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对联趣谈(1)----对联的起源和孟昶 -- 信陵门下客

共:💬121 🌺350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对联趣谈(1)----对联的起源和孟昶

    过年开了拜年贴,就另想起个贴谈谈对联的。结果日复一日,忙些柴米油盐,这一耽搁,清明都过了,眼看这话题得放到明年春节了。明年复明年,明年不太多。咱还是今年事今年毕,顾不上合不合时了,这就开讲。入场听课的同学,每人交一块腊肉两朵花。德意志香肠、西班牙火腿一概欢迎,交豆腐干的门外旁听。

    对联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文学形式。这个到不用申请什么专利,凭老外哪些长长短短的拼音单词,他想学也学不了。

    那么对联最早是什么时候才开始有的呢?这得从Long long ago 说起……啊,今天咱是讲国粹文化,洋文先靠边站。这得从很久很久以前说起,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每逢过年的时候,有在大门的左右悬挂桃符的习俗。桃符就是用桃木做的两块大板,用来驱鬼压邪的(还好鬼都是规规矩矩走大门的,这要有个翻墙进来的,不知道桃符还管不管用)。上面一左一右画上两员神将“秦叔宝”和“尉迟恭”,等等,待俺查一查,好象搞错了,这两位值日生还得过一千多年才上岗呢。当时那是“神荼”和“郁垒”。这两位一站就是一千多年,好在天庭的样子和大家去的庙里也差不多,就中间领导有个座,两旁的同志平时也站惯了的。

    这一站就站到了五代,大概是人们看门旁站的这两位看的时间太长了,有了点审美疲劳。于是开始把吉祥文字写到桃木板上。这就开始有了对联。

    目前在历史文献中能够查到的最早的一付对联,它的作者是蜀后主……哦,这位同学举手了,你来回答。刘阿斗?BI---错误,请拿掉一个吉祥物。刘阿斗是三国时期蜀汉的后主。咱们现在说的是五代十国时期,五代十国时期共出现过两个蜀国,有趣的是连三国的蜀汉,这几个蜀国都是两代而亡,成都的王气,看来还是稀薄了一点。

    咱还是接茬说五代的蜀国,公元907年建于王建,925年亡于王衍的,史称前蜀;公元934年建于孟知祥,965年亡于孟昶的,史称后蜀。中国有文献记载的最早的一付对联,就出自这位后蜀后主(有点拗口哈)孟昶之手。

    话说这位孟昶同学,非常之爱好文学。曾经花巨资命人在石头上刻《论语》、《尔雅》、《周易》、《尚书》等十经,历时八年才刻成。还怕刻石经流传不广,又刻了木版大量印刷。后世的古籍收藏,最重宋刻本,而宋代刻本最早实际上兴起于蜀,后人言及“宋版”,都以蜀本为上佳之品。原来孟昶同学除了对联,还是木刻本的创始人。

    不过作为一个文学青年,有一件事令孟昶同学非常郁闷;就是数千里以外的金陵有一个后生叫李煜的,竟然选了同一个职业,偏偏也要来文学论坛玩一票,居然还玩成了宫词版主。这一下把孟同学在文坛的光芒彻底掩盖了。所谓既生昶,何生煜。老天爷真是太爱开玩笑。

    在坛子里玩不过你,咱就关起门来在家玩。孟同学从青城找来一个费MM,ID叫花蕊夫人的。擅长吟咏,精工音律。关起门来唱唱树上的鸟儿成双对,其乐何如。费MM喜欢花,孟同学就让宫中尽植牡丹,国中遍植芙蓉。成都的别名又叫蓉城或是锦城,就是那时候传下来的。看来做文学青年还有个好处,就是留名比较容易。

    面对佳人,孟同学的才思之泉又开始喷涌,一时兴起,作了一首《玉楼春》送给MM:“冰肌玉骨清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绣廉一点月窥人,欹枕钗横云鬓乱。起来琼户启无声,时见疏星渡河汉。屈指西风几时来,只恐流年暗中换。”情景交融,香艳撩人,意境深远。多年以后,大文豪苏东坡先生还拿来翻唱过。能入小苏法眼(到孟同学这里,大苏只好变小苏,学士恕罪则个),孟同学也很是自豪了一番。

    孟同学和费MM两情相悦,其乐融融。有一句成语叫乐不思蜀,就是说孟同学太高兴了,高兴得把他那主营业务给耽误了。结果某一天起床后,发现门下的集团已经给太祖长拳的CEO赵匡胤给收购了。这下只好卷个铺盖到老赵那儿混饭吃了。到了老赵家,费MM马上写了首诗给老赵:“君王城上树降旗,妾在深宫哪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很不给孟同学面子。

    扯远了扯远了,咱今天讲什么来着。对联?对了,是对联。现在来看看确立了咱们孟同学联坛始祖地位的对联:

    [SIZE=3]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SIZE]

    短了点?是短了点。这不才开始么?

    土鳖,来来来,替俺扛着铁牛。待俺喝水去。

    关键词(Tags): #对联(当生)#孟昶(当生)元宝推荐:AleaJactaEst,铁手, 通宝推:当生,
    • 家园 鸡蛋里挑点小骨头

      文中言道

      “成都的别名又叫蓉城或是锦城,就是那时候传下来的。”

      锦官城一词在印象中应该是从东汉末年蜀汉时期便流传下来的

    • 家园 【原创】对联趣谈(7)---一代枭雄袁世凯

      上回咱们谈到为催帐面十万债,周妈单挑袁世凯。既然提到了老袁,不得不专章谈一谈。盖中国悠悠上下五千年,被人用对联骂得最多的,大概就要数这位袁大总统了。

      袁世凯以小站练兵起家,因戊戌事变发迹。1908年(戊申年)农历八月二十日,袁府大摆宴席,庆贺袁世凯五十寿辰。有宾客献寿联曰:

      戊戌八月,戊申八月;

      我佛万年,我公万年。

      按联中的“戊戌八月”,指的是1898年8月,戊戌事变,袁世凯靠镇压维新运动而飞黄腾达;“戊申八月”,指当时袁的五十寿庆;“我佛万年”中的“佛”,指慈禧太后,时称“老佛爷”;“我公万年”中的“公”,则指袁世凯,此句是祝贺袁世凯像慈禧太后一样长寿万年。这幅对联,极尽PMP之能事,文辞上也没有太大的可取之处。倘无其后的故事,实不足以流传后世。巧的是两个月后,慈禧太后宾天。便有名士祝鸣元偷偷地将这副对联改了三个字:

      戊戌八月,戊申十月;

      我佛今年,我公明年。

      意谓老佛爷今年宾天,明年该轮到袁世凯你老兄了吧?老袁看了,居然没有应咒而去,想来其时血压应该还不算太高。

      未几民国肇始,中山先生出任临时大总统。先生虽号大炮,权术上却远不如袁之老谋深算。袁手握北洋军权之王牌,统吃上下两家,轻轻易易把个大总统的沙发就给占了。

      袁手拥重兵,复大权在握,司马之心渐昭。有宋君教仁者,欲组阁以制之,被袁使人刺于上海火车站。要说老袁毕竟是个粗人,只图一时之快。偏偏选的两个人手脚又不利落,蛛丝马迹,渐至无可遁形。

      宋君葬仪之上,挽联云集,老袁遂成众夫所指:

      前年杀吴禄贞,去年杀张振武,今年杀宋教仁;

      你说是洪述祖,他说是赵秉钧,我说是袁世凯。

      沪军总司令黄兴挽宋教仁联,全联别出心裁,交错纵横地整镶了六个人的名字,把关连的历史事件穿插其中,构思精巧,使袁世凯之面目暴露无遗。

      坏尔长城,问谁实为之,殆出诸野心勃勃者;

      何来刺客,亦大可疑也,果能逃万目睽睽乎!

      广东省蕉岭县陈敬孙挽宋教仁联,一责一问,遒劲有力,袁世凯其能自辩乎。唯老袁当时想来已经焦头烂额,顾不过来了。

      养虎果然贻大祸;

      烹猿宁足祭先生。

      杨季威女士挽宋教仁联,上联说国民党纵容袁世凯,致贻祸于宋教仁。下联则以“猿”代“袁”,直欲烹之而后快矣。

      桃源何处寻渔父?

      博浪翻教刺子房。

      佚名挽宋教仁联,宋教仁为湖南省桃源县人,号渔父,上联借用《桃花源记》典故。下联则用张良博浪挥锥刺秦皇的典故。将袁之剌宋比作秦始皇派人刺了张良。构思奇巧,出人意表。

      既生瑜,何生亮;

      卿不死,孤不安。

      易顺鼎挽宋教仁联,易顺鼎是同光派著名诗人,和前文提到的樊增祥并称“樊易”,做起对子来果然也不隍多让。此联以袁世凯口吻而撰,可谓一针见血,讽刺入骨。联句分别集自《三国演义》五十七回和六十一回,巧妙精湛,堪称力作。

      话说袁杀了宋教仁,权威日重,自大总统而终身大总统,还是觉得不过瘾,只好勉为其难登基做皇帝。无奈逆天行事,天其不佑。闹到众叛亲离,最后还被一个老妈子逼上门来要帐。俺都替老袁觉得憋屈。(按说老袁杀宋教仁都不带犹豫的,对一个区区周妈,竟然束手无策。古人云,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信哉斯言。)

      袁大皇帝一口气沤不过来,伏维尚飨了。还没骂过瘾的朋友,只有赶紧搭末班车了。一时老袁灵前白幡飘飘,蔚为大观。

      劝进有书,劝退有书,葩经云:进退维谷;

      造祸由己,造福由己,太上曰:祸福无门。

      佚名挽袁世凯联,“进退维谷”、“祸福无门”两语妙手拈来,意味深长。老袁泉下读来,想来只有苦笑而已。

      曹操云:毋人负我,宁我负人,唯公善体斯意;

      桓温谓:不能留芳,亦当遗臭,后世自有定评。

      佚名挽袁世凯联。魏武帝一句“宁我负人,毋人负我”,千古之后尚不能为人所谅。以老袁诸行,纵欲留芳后世,其可得乎?

      辛亥革命,你在北,我在南,野心勃勃,难容正人,惧我怕我,竟欲杀我;

      海内兴师,上为国,下为民,雄师炎炎,义无反顾,骂你笑你,今天吊你。

      蔡锷挽袁世凯联。蔡袁恩怨,世人皆知。此联论文辞,不如后来小凤仙挽蔡锷两联。但将军直笔书来,自有一股豪气。

      好算得四十余年天下英雄,陡起野心,假筹安两字美名,一意进行,居然想学袁公路;

      仅做了八旬三日屋里皇帝,伤哉短命,援快活一时谚语,两相比较,毕竟差胜郭彦威。

      黄兴挽袁世凯联。袁之窃国,天时地利人和一样不占, 整个一付十三不靠,而竟一意孤行,致身败名裂为天下笑。故黄兴比之为捡了一个御玺就烧包的袁术和弑帝夺位的后周太祖郭彦威。老袁家连出这么两位半吊子皇帝,也真叫是无可奈何。

      起病六君子,

      送命二陈汤

      讽袁诸联中,当以此联最为脍炙人口。"六君子汤"和"二陈汤"本是两种中药汤头剂名,"六君子汤"是补益剂,由人参、白术、茯苓、炙甘草、半夏、陈皮等组成,有助阳补气之功,适用于一切阳虚气弱、脾虚肺损、面色萎白、言语轻微、四肢无力、脉来虚弱等症。"二陈汤"是由中药半夏、陈皮各五两、茯苓三两、炙甘草一两半研粗末,每服四钱,加生姜七片,乌梅一个同煎,主治咳嗽胀满、呕吐恶心、头眩心悸等痰饮症。唯置于此联何意?盖袁世凯复辟帝制之始,授意"立宪派"杨度、孙毓筠、严复、刘师培、李燮和、胡瑛等六人组成"筹安会",这六个人时称"六君子",是袁世凯称帝的吹鼓手。上联"起病六君子"即是隐讽袁垂涎皇帝宝座,"六君子"大造政治舆论是"起病"之本。下联"送命二陈汤"的"二陈汤"暗指陈树藩、陈宦、汤芗铭三人。他们原是袁的心腹,曾出谋划策拥袁上"金銮殿",后来在全国人民一片讨袁声中,袁世凯陷入绝境。他们见大势已去,就倒戈反袁,分别在陕西、四川、湖南宣布独立。这一举动,成了袁世凯的"送终汤"。 这一对联妙在上下联都一语双关,既指中药,又指历史人物和史实,概述了袁世凯称帝迷梦破灭的经过。诚为不可多得的佳作。

      [待续]

      关键词(Tags): #袁世凯(当生)
    • 家园 好文送花、收藏!

      遵嘱奉上鲜花2朵、腊肉若干!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 家园 【原创】对联趣谈(6)---王闿运和他的老妈子

      这回我们要谈的,是晚清的一位大名士。王闿运(1833—1916),字壬秋,一字壬父,号湘绮,湖南湘潭人。咸丰二年(1852)举人,曾入肃顺、曾国藩等人幕。后相继为成都尊经书院、长沙思贤讲舍主讲,衡州船山学院山长,江西大学堂总教习。清末授翰林检讨,加侍讲衔。民国初任国史馆馆长兼参政。

      王闿运青年时才华早露,曾入咸丰皇帝的智囊肃顺之幕,成为大清智囊的智囊。惜乎时运不济,肃顺和叶赫那拉氏斗法,棋差一着,连老本都输个精光。王闿运则从此被打上了“肃党”的烙印,不得超生。要想翻身,只有等西太后宾天。偏偏这个对头做老佛爷出了瘾,一做就是好几十年。王闿运这个名士自然也只好一直奉陪下去鸟。

      古谚有云:“是真名士自风流。”凡名士,多少免不了带点旷达、放浪之气。王闿运是大名士,风流放浪自然一样不少。只不过别人风流,或流连花丛,十年一觉扬州梦;或依红偎翠,小红低唱我吹箫。只有咱们的王大名士与众不同,对自家的老妈子——周妈情有独钟耳。

      说起这周妈,诸兄切莫小看。不管是湖北督军王占元,还是袁大总统的饭局,周妈照例是陪咱们王大名士一同上座。(俺自问这辈子,最多也就是在某位局长大人的席上敬陪末座而已,尚且战战兢兢,食不知味。岂敢望周妈之项背乎。)

      其后王闿运受聘做了国史馆馆长,这国史馆的人事,自然就是咱们周内当家说了算。为了方便跟人打交道,周妈特制名片,上面王闿运亲笔手书六个大字:王氏侍佣周妈。拿将出去,到也唬住不少人。周妈世面见得多了,胆子未免越来越大,至于借王的名义写信替人求官,率众大闹妓院。闹得京城上下,略略有点头脸的,无人不知周妈大名。

      最拽的是,老王引退回湖南后,袁大总统要筹备当皇帝。想到这位大名士,要请他领衔劝进。王大名士开出价码,俺王闿运这三个字,一字十万,要卖三十万大洋。要不说老袁是大头呢,这冤大头当得那叫一个爽快,即电湖南都督汤芗铭先付一半。未几帝制失败,袁大总统焦头烂额之余,就打算赖了剩下这一半烂帐。王大名士岂肯干休,于是遣周妈赴京讨帐,其间过程精彩,网上另有妙文述及,不可不读。河里反对全文转载,只好请各位略移大驾,自己去看了:

      外链出处

      唠唠叨叨说了这许多题外话,还是回到正题上来。不久以后,王夫子应邀去见大成至圣先师,照例各位常在坛子里混的朋友,一幅挽联是赖不掉的。樊山先生挽挽袖子,代周妈拟了一联:

      忽然归,忽然去,忽然向清,忽然亲袁,叹公百事无成,只有文章惊海内;

      是君妾,是君妻,是君义仆,是君良友,痛我一棺未盖,空留舆论待千秋。

      亦庄亦谐,实为妙文,唯庶几有违费老“做人要厚道”之训。

      王夫子才高学富,平生所作楹联不少,被认为居清代楹联名家前列,或谓冠有清一代之首。只不过老王平时以名士自居,名气大,脾气更是不小。当年曾游南京,金陵名士每多自负,颇看不起外省人。王遂题一联曰:

      吾道南来,原是濂溪一派;

      大江东去,无非湘水余波。

      濂溪,指宋代大儒周敦颐,湖南道州(今道县)人。世称“濂溪先生”。湘水自洞庭流入长江,故有“湘水余波”云云。此联一挂,南京众名士面面相觑,做声不得。

      不久以后,南京新建关庙,王闿运又即席书题一联:

      匹马斩颜良,河北英雄皆丧胆;

      单刀会鲁肃,江南名士尽低头!

      大爽一把之余,人也算得罪了一大片。

      顾我则笑;

      问道于盲。

      这是王应袁世凯之邀出任国史馆馆长兼总统顾问时所作。内嵌“顾问”二字,意为:你老兄请我来,我是没什么本事的,反正老兄看我,我只会笑脸相迎。要问我什么治国之道吗?那就如同向瞎子问路。语词谦虚而语意倨傲,调侃得袁大头发不出一点脾气。

      民犹是也,国犹是也;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

      这也是调侃袁世凯的。意指民国虽然有了总统,但百姓还是像以前一样,国家政局也还是像以前一样,妙语双关,很是幽了老袁一默。此联传出后,后来有人在上联后面加了“何分南北”;下联后面加了“不是东西”四字。变调侃为詈骂,解气是解气了,却不是老王原笔。须知老王若如是写,三十万大洋就要泡汤了。

      男女平权,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阴阳合历,你过你的年,我过我的年。

      这是民国元年壬子元旦自题的春联。1912年1月1日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旦。1月2日南京临时政府通电各省改用阳历。2月19日何香凝等向议会院要求女子参政。20日女界参政同盟会在南京正式成立,提倡男女平权。老王以清廷遗老自居,未免看不惯诸般新政,故出此语。

      老王骂完这个骂那个,风头一时无两。可惜纵然声名盖世,阎罗兄却依然铁面无情,不肯稍稍优待。待到驾鹤西归,追悼会上,友人龚福焘挽之云:

      傲尽公卿,差能不作祢衡死;

      论其身世,只当先时伏胜观。

      比之为东汉狂士祢衡,老王一生调侃别人,此际纵有不满,当不至于爬起来反唇相讥了罢。

      [待续]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