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光武亦不杀功臣 -- aokrayd

共:💬185 🌺444 🌵5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3
下页 末页
                      • 家园 这个有点绕

                        完整的正统论要分为两部分,一为“正”,二为“统”,“正”基本就是阐述统治合法性,但统治合法性理论古今还是不同的,“统”就是指统一,比如南宋时,宋儒会强调宋政权为正,但因为沦陷失地,不好说是一统天下了,所以为了达到正统,恢复是有天然正当性。恢复失地,古今都是正义的,但理论出发点是不同的。

        • 家园 厉害,说的透彻
        • 家园 可惜洪武惑于自己一朝的成就而忽视了长远的制度维护

          他的军户制和地方控制能力都是空前成功的,但这其实是建立在他个人能力和意志超级强悍的基础上的,所以他死后明制就很快江河日下了,军户制还算是维持了一段时间,在维护边疆归属中华上从历史上看也算是功劳很大,但不许官吏下县的制度让明朝的地方管制能力一塌糊涂,直接种下了明代之后空有庞大国力而动员效率极差的祸根。

          • 家园 所以说朱元璋不读书害了他

            他的很多制度都是目标良好,但是执行中问题重重,但他又不愿意听取朝臣的意见,他在的时候可以用强权推行,他死了以后这些制度就逐渐走向瓦解。

            • 家园 这个和不读书没什么关系吧

              老朱由农民出身,对于很多政策的制定都还是有一些实际经验的。而且制定的时候肯定对于细节肯定会要下面的官员讨论。但是这些政策会侵犯到原来的大地主和豪强利益,像朱八这么强势的人在被顶撞后反弹就很正常了。

              而且这些政策后来的废除是统治者和利益集团妥协的结果,新皇帝用来换取好像和势力体对于自己尚不稳固政权的支持。大多数强势的领导者在力排众议之后制定的制度,即时有其先进性,但是不能把这个制度的支持力量在自己执政期间培养起来,使之与敌对(这个算人们内部矛盾吧)势力拥有相抗衡的力量,那么这些政策最后的废除或者削弱就是可以预见的。

              这个本朝可鉴。

              但是如果是一些具体的可完成的事业的话,情况就好些。如秦始皇的统一文字度量,唐的以番为屏,清的削番,收台湾,本朝的造原子弹,朝鲜战争。这样的事一旦做完,影响立刻出现,整个时势被带到新的局面。反对力量很难再逆流而动。

              另回黑岛人兄,朱集团里面的李善长和刘基算得上起了一部分萧张的作用了吧,在有了自己的势力和地方以后,不建立一个官吏(公务员)体系来实现统治和管理是不可能的。

              • 家园 那可不一定

                老朱的政策很多是有问题的,比如官员薪水过低,这个在物价水平不高时看不出来,但在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以后绝对会影响很大。空印案也是,让偏远地区的官员因为一个印章来回奔波效率太低。

                • 家园 至于空印案

                  到底杀了多少人尚有争论

                  官员们习以为常的做法,应该就是“潜规则”

                  而空印是有可能造成贪赃的

                  不过老朱的杀机最主要的应该还是在于认为官员欺骗了他。既整个官场都知道的事,就他不知道。最为一个皇帝是比较难容忍的。

                  正确的程序应该是提出意见,对皇帝上书来改革吧

                  • 家园 空印案的问题是在于老朱处罚过度了

                    即使要处罚,惩戒一批作为典型也就够了,全国都覆盖的这种处罚严重影响了正常的行政工作。

                    • 家园 再摘一段

                      郑士利对于空印案的申辩与批评,有以下几点:第一,官方文书要有效,必须盖有完整的印章,而钱粮文书盖的是骑缝印,是不能用来为非作歹的;第二,钱粮之数,必须县、府、省到户部,级级往上相合,只有最后到户部才能知道一个确数,而如果“待策书既成而后用印”,那么就必须返回省府重填,势必要耽误时间,所以“先印而后书”只是权宜之计,不足以怪罪;第三,朝廷此前一直没有明确禁止空印的立法,现在杀空印者是没有法律依据的;第四,官吏们都是经过数十年才得以造就的人才,这么轻易杀掉,是很可惜的。第二条提到“先印而后书”,也就是“空印”,《中外历史年表》说:“元时,官府于文书有先署印,而后书者,谓之‘空印’,洪武建元以来,相沿未改。”《剑桥中国明代史》解释说,这是因为钱粮在运输过程中会有损耗,所以发运时的数字肯定跟户部接收时的数字是不符合的,但在路上到底损耗了多少,官吏们并不事先知晓,只有到了户部才能知道其中的差额。所以,官吏们习惯用空印文书在京城就地填写实际的钱粮数字。

                      由此可看出,这个习惯实际上是从元朝就开始的。要根治这种习惯,估计要是要下点儿重手。而这种“漂泊”往往确实是贪污的手段。

                      另外我比较同意老朱杀人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官员“欺罔”,但是未必没有根除这种习惯的因素。

                    • 家园 这个是网上收来的

                      http://xiangyata.net/data/articles/a03/680.html

                      关于空印案,有两点可以补充。第一是处罚了哪些官员?《明史·刑法志》记载是“每岁布政司、府州县吏诣户部核钱粮、军需诸事”,后来的处罚是:主印官员(即掌握印把子的人)处死,副手以下杖一百充军远方。明代的省级地方机构有三个,即布政司(掌民政与财政)、按察司(掌司法与监察)和都司(掌军政),三司分权,互不统属。往下的地方机构府州县,都是由布政司这个系统下来的,跟其他二司没有关系。按《明史;刑法志》的记载,空印案中被处罚的官员都是布政司而下的官吏。其实不然,还有一种,即地方上的监察官(言臣),也就是各省按察使司的官吏。方孝孺《叶郑传》说“行省言臣二十余辈、守令署印者皆欲置之死”,后来朱元璋“竟杀空印者”。看来,言臣中也有主印者,自在被杀之列。洪武九年六月,朱元璋已经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文中的“行省”是方孝孺沿袭旧称。

                        第二是到底杀了多少人?吴晗《朱元璋传》说空印案与郭桓案一共杀了七、八万人,《国史概要》也说空印案与郭桓案连坐被杀的人数以万计。这个数字同样可能是从《明史·刑法志》而来。《刑法志》说郭桓案“系死者数万人”,又说 “二狱(空印案与郭桓案)所诛杀已过当。而胡惟庸、蓝玉两狱,株连死者且四万”。所言“过当”,也许即相当甚或超过之意。空印案也如郭桓案等三案,所诛杀也在四万数,故吴晗云两案有七、八万人被杀。然而,这个估计是成问题的。方孝孺《叶郑传》说空印案发生时,“凡主印吏及署字有名者皆逮系御史狱。狱凡数百人。士利兄亦以河南时空印系狱中”。士利兄即士原(《明史8226;郑士利传》中作“士元”),曾任河南怀庆府同知,此时官湖广按察司佥事。士原或即“行省言臣二十余辈”中的一个,幸而不是主印者,得以出狱。郑士利在这些人入狱之初就想上书,后来为避嫌计,所以等到士原受杖出来后才言事,主要就是为留在狱里的那些死囚申辩。《叶郑传》文末说士利失败了,元璋“竟杀空印者”。贯通全文看,士原任官湖广,以从前的河南任内事牵连入狱,说明他是从湖广逮进来的,而朱元璋是按空印文书上的署名顺藤摸瓜来捕人的。等皇帝完成了大逮捕,也不过数百人。直到全文末尾,也不像在这数百人之后又进行了株连逮捕。而且,这数百人中,还有一些人被充军了。所以,被杀的人也就不会超过数百人。所谓的数万之数,很可能是猜测类比之词(其他的几个大案确实杀人很多)。退一步说,明初整个官吏阶层的人数不会太多,而跟空白盖印文书有关也只是其中一部分人,朱元璋再狠,也不可能一下子把人都杀光,弄得自己在中央做光杆司令。翦伯赞主编的《中外历史年表》说,洪武九年“空印狱起,官吏下狱者数百人”,这应该是实际情形。

                • 家园 明初对官员过于苛刻

                  一是由于老朱早年是农民,对于贪赃官员比较痛恨,二是明初贪官太多,本来就是乱世用重典。

                  而且当初制定的时候物价水平不高,官员尚可生活,后来估计老朱被继承人的事都忙糊涂了,就没工夫管这个了。皇帝爱廉贫,官员示贫以邀宠是很正常的。

                  至于说应酬,很简单,按皇帝的理解,好的官员是不应该应酬的。创业初始,老朱自己尚且节俭,要他去考虑官员们之间应酬的需要?至于说老朱的治理政事的能力,应该还是不错的。他把相权收回那么多,杀的官员也那么多,国家经济和人口都还恢复得不错。朱棣也都算是勤勉的皇帝了,还是要找人分担政务。

                  很多时候,一些能力比较强的人或者性格比较坚韧的人就是这么考虑问题的。既然我都能做到,你们就应该也能做到。这么简单儿的事,这么宽松的条件。这没什么难得嘛。

                  • 家园 当时官员的薪水可不只是养家

                    还要用来养机关的闲杂人员,当然就不够了,朱在设计薪水时没有考虑这些因素,而且物价上涨也会导致实际工资下降的,何况每年到京城汇报工作都要花钱,以菲薄的补贴哪里够呢。

        • 家园 极有启发:

          一项政治制度的产生,皆有其时代原因,且非一朝一夕之功。

          而朱洪武时代的社会生产力发展及交通的完善,也使得他将整个社会纳入中央政府的控制范围内成为可能,明代里甲制的建立对中国社会文化的影响至为深远,直至当朝对整个中国社会的想象。

          ----怪兄有时间的时候展开说一说吧。

      • 家园 补充一点朱元璋的名字

        原名是朱重八,表示父母的年龄,简称朱八不太好。

        这个跟刘季又称为刘三还是不太一样。

      • 家园 黑岛人的文章很长知识啊。花一个!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