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继续讨论:如果不能取消高考,那如何改革高考? -- 晨枫

共:💬119 🌺62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 家园 改革不是改革高考

      高考就是一个选拔,不管用什么方式,把好的选拔出來就行。关键目地是选拔出來是做什么的。高考出來是要去上大学的。所以高考不是问题,大学如何培养人才是问题

    • 家园 这些措施对农村出生的小孩真是,,,,
    • 家园 高考成绩之外的评选标准不妥

      比如奥赛加分,在很多省市完全成了权贵子弟捞取额外分数的手段,而且一窝蜂的追奥赛,导致青少年本就很少的课外时间被挤占。

      我更倾向于增加考试科目,且高校的专业设置首选考试科目和参考考试科目。看过新加坡的水平考试后觉得应该学习借鉴。此外试卷题目也应该分为基础试题部分和附加试题部分,兼顾基本知识和偏、难题。

      彻底改革作文,看看新加坡的华语水平考试的作文题目,与现实的联系之紧,涉猎面之宽,几乎可以作为国内社科类大学生的毕设题目。韩寒说写作文是中国人集体学习撒谎,此言不差!

    • 家园 美国的大学的取生方式其实很不公平。 不值得中国学

      藤校注重的课外活动,公益活动等等的加分, 都是upper middle class以上小孩的玩的。 所以进藤校的也是有钱人家的孩子居多。 还好美国整体资源多, 穷人的小孩也能分到一些。 上不了私校上公立。 大部分公立的师资,教育条件也不错(比不上本国一流的, 但和世界其他地方比就很好了), 读出来也会有前途。中国资源机遇有限, 都让有钱人拿走了, 穷人就没了。

    • 家园 高考偏题怪题不多了

      现在高考,基础题已经占到80%左右,10%有一定难度的题,10%的偏题怪题。所谓高考出偏题怪题,很大一部分是媒体记者自身文化水平不高,做不出来就喊偏题怪题。

      以理科为例,考语文,数学,英语,理综四科:语文确实比较难区分学生,偶然因素较大,但150分的卷子,一般人(定义为上一本线)只要稍用点心,100分出头不难;数学和当年卷子难度有很大关系,确实个别年份难度偏高,但大多数年份下,150分考120分并不需要做对最难的大题,只要做对基础难度的题就够了;英语一般不出偏题怪题,考120分也并不困难;理综和数学类似,基础知识牢固,300分的卷子考到250分很轻松。四科考590分,足以在大多数年份考上一本,上本省的重点大学了。

      • 家园 这样就好

        为今天的中国考生而欣慰!

        • 家园 晨大

          晨大,这样是有前提的:扩招。。。

          否则没这些偏题怪题,你很难筛选出哪些人进一本哪些人二本哪些人专科

          也没啥好欣慰的。

          另外,所谓综合素质,如果从一个更大范围公平角度来说,还不如应试教育。

          这个公平指的就是穷富人之间的教育公平。所谓综合素质,很大程度是得拿钱来堆出来。

    • 家园 高考可能是中国唯一稍微公平一点的地方

      如果按照LZ的这个来改,估计真的要造反了.

      对于很多人来说,高考几乎是唯一翻身的机会.

      另外高考可不仅仅是考智力,其实智力在高考中占的比例并不大.

      高中那点知识,量很小,估计也就是相当于大学一个学期的量.

      但是高考前漫长的学习过程,需要的是极大的控制力,毅力.

      就像科举一样,就那么几本书,反复的学,就是为了降低学习的条件以达到更公平的学习起点的目的,极低的学习条件,可以让家境不好的人.能够通过漫长乏味的学习过程,通过意志来弥补家庭出生的缺失.以达到基本公平的目的.

      这几年是在搞素质教育,但是最后的结果是什么?农村学生在大学中的比例大为降低.降低的比例非常可怕,前一段还在热炒这个新闻.

      LZ提出的这几条,基本上现在或明或暗都有,但是无一例外成为权贵们谋取利益的舞台.

    • 家园 在中国搞软约束,往往就意味着不公平

      搞硬约束,则意味着不灵活。

      这简直就是中国社会的通病了。

    • 家园 不太同意那几个加分的条件

      有个亲身经历,我高考结束以后,高招办还是哪里的,派了个工作组下来听取学生意见,我母校和其他几所高中的毕业生被临时抽去座谈。

      当时学生中支持率很高的一个意见就是,希望能削减竞赛加分和学生干部,三好生之类的加分。

      学生干部加分让学生不爽,是因为这个“干部”的任命是没有统一标准的,干部做得好不好,更没有标准可言。有的学校做得比较好的,校学生会干部由学生自由报名竞选,全校投票产生,开始还不错,后来这个“干部”和加分一挂钩,马上就变味了,竞选过程逐渐变得很“成人化”。

      三好学生就更没谱了,即使没有背后交易的学校,老师跟学生说“虽然你更加符合条件,但是你已经是学生干部了,有干部加分,他还什么都没有,所以教师组的意见是希望你能把这次机会让给他”,这个是太正常,也无法拒绝的桥段了。

      竞赛加分其实是做学生的比较服气的项目了,但也有让人寒心的地方,比如到底哪些竞赛可以加分哪些不可以?现在一般是数理化竞赛可以加分,生物和计算机的虽然也可以但是名额少很多,文科竞赛全部靠边站,这样对理科偏科的学生是不是太优待了?但换过来想,文科竞赛的评判主观性非常大,如果把文科竞赛也放到加分行列里,又会造成多少不公正呢?而且有的竞赛加分权重太大,搞得学生正常课不听,在下面做竞赛题,真的不好说是促进了全面发展,还是阻碍了全面发展。

      高考就是高考,干干净净大家都拿来公平比较才能体现考试的公正,其他一切条件,都只是附加,是大学招生的参考条件而非决定因素,对于有特长的学生,可以通过预留少量机动名额的特招来完成,但必须保证有足够多的名额是真正留给考试的。换句话说,一条高速公路上有8条车道,我宁可交通部门规定7条是大家公平走,一条是特殊情况者专用的,也不希望交通部门说,大家都可以走,但看到特种车,大家都得让。因为如果是前者,我至少觉得选择那7条路可能挤点,但是有把握能走的,而如果是后一种情况,无论我走在哪条道上,都要随时警惕有“特殊车辆”出现。

      从理想化的角度讲,我觉得大学选拔人才的时候总强调自理能力,社交能力,这本身就有点儿不正常。看看自己身边的人,成绩一塌糊涂,却在社会上宏图大展的,到底比例多高?这样的人明显更适合社会而不是学校,是不是非得把他网罗到大学里蹲四年再出来呢?大学是搞高等教育的地方,不是给人贴标签的地方,愿意接受高等教育的去申请进入,大学觉得你有能力接受高等教育的就允许进入,这就是本分了,社会不必要求进了大学的人人成功,大学也不必要求凡是成功的必须人人在我彀中。如果大学的确把高等教育放在首位,那么招收学生的时候考察学生的学习能力放在决定地位也是很正常而且自然的事情,如果确实有特殊学生,那么少数人群特殊对待未尝不可,但似乎不必把“特殊”当成无处不在的普遍,反过来干涉到为大众所设的高考流程和标准,这其实就相当于,大学的本来面目已经变得复杂而模糊了。

      • 家园 送花,特殊学生可以发特殊文凭

        送花,考就是高考,干干净净大家都拿来公平比较才能体现考试的公正。

        对于特长生,学校可以自主招收旁听生,发旁听证,不发正式的文凭,国家不正式承认,完全看今后工作中自己的表现。

        如果读大学是为了增长能力,旁听而没有正式文凭,毕业后自己去搞科研搞技术搞管理,一样可以达到不浪费人才的目的。

        如果大学文凭,只是起到提升社会地位的垫脚石、敲门砖的作用,那还是公平公正的高考算了。本身就不是人才,高考又不行,凭什么把垫脚石、敲门砖给你而不是给别人?

      • 家园 大学和职校的目的不同,现在有点混同了。
      • 家园 然也.
    • 家园 高考如何改革牵涉到国家对本科生的定位问题

      如果国家仍然认为本科生是国家的栋梁,是国家拥有的少而精的人力资源,那么偏题怪题就是需要的。因为无论在科研还是实际应用中,解决怪异问题的能力是必须的。这点有过工作经验的人都容易体会。

      如果国家希望利用本科教育来提高全民素质,甚至希望50%的年轻一代都有本科学历,那么高考就应该偏重基础知识。出偏题怪题只会把老师考生的注意力引向歧路。拉开差距就应该在国家希望的其他方向,比如政治正确,上一代对国家有贡献,有某些特长等等。

      政府掌握教育权的国家,录取是不可能对全民完全公平的。毕竟教育资源是国家的,当然如何分配也由国家决定,正如美国的私校可以自主招收一样。这点很公平合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8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