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奇文一篇,如果是真的,作者恐怕要喝好几年的茶了。 -- 混天球

共:💬51 🌺48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奇文一篇,如果是真的,作者恐怕要喝好几年的茶了。

    在世界军事论坛看到转载的一篇奇文,看着很真实,因为提及大量人名和组织机构,而且文章官气十足,风格八股。文章的题目叫"沈阳飞机工业集团参观调研总结"。开头一段点明了时间,人物,事由。

    9月26日我航空发展研究中心技术所一行10人由人力资源处李立军副处长和技术所领导宋宪斌的协调组织,以及队长许鑫家的带领下到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601)和沈飞工厂进行参观调研,整个行程为期三天,期间得到601人力组织部李斌部长的热情招待,尤其是人力组织部王舒凌副部长全程陪同我们协调此次参观调研,保证了这次行程进展地相当顺利。大家也对这几天能参观和了解大量的飞机设计实验设施和生产线,并与众多专家交流学习十分满意。

    文中接着大量讲述了沈飞的光荣历史,风云人物,艰苦创业,空前挑战,航空报国,现在管理制度等等。此处不再引用八股,去粗存精,只把重大泄密(如果是真的)列出:

    目前601所主要从事歼-8Ⅱ(J-8II)和歼-11B的改进改型,对歼侦八、苏30飞机加换装和歼15舰载机的研制,四代机预研,还有与俄罗斯合作开展的先进战略意义的高空长航时反隐身“神雕无人机”项目。

    这和爱好者们对沈飞的估计差不多,工作负荷也差不多。这个无人机不知是不是上次航展中沈飞展示的型号。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关于歼八,作者写道:

    601所长期对歼八歼八二系列飞机进行改进改型, 主要成果有:将俄罗斯的射程20-22公里的A弹换装为国产化的PL-11,实现了战斗机下视下射的能力,有效射程23公里;歼八F型安装PL12中远程(有效射程55公里)发射后不管导弹,并进行双目标攻击,试射成功(12号工程);歼八G型空地反辐射导弹YJ91,使用导弹主动攻击模式来发射,已试飞成功;歼侦八加装可见光、红外雷达等侦查监视设备,以及空地数据链传输,同时拥有侦查和对地攻击能力。

    歼八F和大家知道的一样,这个歼八G倒是没听说过。这里找了图片给大家参考一下。

    YJ-91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关于歼11:

    由于我国的歼击机水平整体上落后于世界领先的航空航天国家,为提升自身的国防实力与航空工业的技术,引进苏联的苏-27战斗机,于2002年6月使该机与我国其他武器系统相兼容,并实现9 种武器的自主保障。苏-27战斗机加换装工作涉及重新更改其敌我识别系统,换装国产的导弹以及更改使用界面,使用国内的零部件进行自主保障等。随后又继续对该机进行武器弹药自我保障、发动机更换和部分机载设备国产化等方面工作。在与苏联合作的歼十一生产线建立后已进行了00、01、02、03批的生产,由于国产FWS10发动机还不成熟,还有新研制的综合电子系统未有应用经验,歼十一B型改舰载机项目仍在进行技术攻关,舰载机需要改通常的减速着陆为加速着陆,并需要加装着陆钩、缩短尾椎、折叠机翼等,这些改进涉及许多方面的设计和制造问题,还需要相应的试验对其加以验证,因此这些问题至今还在攻克之中。目前仍在进行歼十一B国产化、改进以及飞机大修和定延寿等工作。

    这个大肉来了,泄的忒猛:

    第二日下午我们与601所气动室、总体室、隐身室、无人机室、远景飞行器室(王光耀、黎军、张鹏)等6个研究室的主任设计师进行了座谈,收益颇丰。讨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四代机的设计和后续发展考虑上,601四代机项目“雪鸮”采用三翼面的鸭式布局,视野宽阔,较三代机歼十一B低可探测性(隐身性能)更好,雷达波散射面RCS<0.3, 还具有超音速巡航和过失速机动等能力,携带有先进的任务系统, 能同时攻击多个目标, 由于四代机的研制使用成本高昂, 设计还必须考虑基于价格因素的后勤保障系统。

    这个布局大概就是网上常见的那几个泻出的图啦,看来谣言是有根据的。三翼面布局的典型代表是Su35,Su37,大家看图: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看来沈飞又想在苏27系列上大改,来冒充四代机,唉!咋就没人家成飞的志气呢?作者进一步讨论到:

    为何601所的四代机选用带鸭翼的三翼面布局?以及有何优势进行了激烈讨论,隐身对于四代机是一个必须考虑的因素,机身机翼在同一平面内隐身性能最佳,但601所验证结果是鸭翼前向小偏角对隐身性能的影响是可以接受的,因为飞机隐身需要考虑的因素有总体、航电、材料、雷达、发动机尾喷管等多种因素,美国四代机的七个选型中没有一个是鸭翼布局,甚至有美国军方的官员嘲讽说“鸭翼最好安装在敌人的飞机上”,这一论断是美国整个国家战略和作战模式决定。美国作战强调进攻性,要在全球之内保持其优势,进攻的策略要求更多地强调隐形,超视距攻击,作战采用编队方式进攻,为了隐身的需要只在空中进行有限几次雷达开机,远距锁定敌方就进行攻击,然后发动攻击的战斗机撤出,由紧跟的后续机队瞄准敌方攻击,这样敌机当受到第一次攻击时进行规避动作,将自身完全暴露在随后编队的飞机雷达面前,这种完整的作战体系主要以中远距进攻为主。而俄罗斯则倾向于防御的态势,这样可以通过别的手段来进行探测,如地面的雷达系统,或空中的预警网络来发现这个隐身飞机,这样隐身飞机一旦靠近或被发现后,隐身就没有用了,作战优势就要依靠高机动性来打。这就说明隐身飞机对一般传统意义上雷达针对的频段来看,作用还是比较大的。然而现在的战争在初期已经脱离了平台对平台对抗的模式,而是整个体系的对抗,这样如果有比较完整的互相弥补的传感器系统,不仅仅是雷达系统来看的话,发现、定位甚至是攻击隐形飞机也是很有可能的。隐身飞机正前方的雷达反射面积比较小,可以达到0.01平米以下,但从俯视、斜视就不是这么小,将来的侦查和探测手段可以不完全从正前方,不过目前应该说隐身飞机还是很难对付的。

    本来以为高潮已过,作者又下场参观,描述了车间的热火朝天,和6S管理,接着又爆料:

    目前沈飞制造厂每年能生产歼八II型歼击机15-18架,还有苏-27生产线及其他型号任务。

    得,歼八III看来是一年一个团。

    一个平淡的收尾:

    总之这次沈阳之行收益匪浅,对航空工业由远及近,从宏观到具体有了一个集中的了解,感到航空工业这种风险大,周期长、投入高的国家高新技术战略性产业必须依靠国家的长期大力的支持,并且对航空工业的投入和支持等于鼓励我民族的自我创新,它的发展也反映了一个国家的国力。不过目前我们还与世界航空强国之间存在着"发达"、"不发达"的差距,虽然目前已经建立了一个完整的航空工业体系和人才队伍,但仍存在摊子大、力量散和重复建设的问题,技术创新也比较薄弱,用专家们的话就是,现在我国航空技术发展的可预见性差,发展的连续性不强,是专家带动的跳跃式发展。在与601人力组织部部长李斌交流时了解到航空工业在困难时期人员招聘和人才流失等情况,反映了企业效益与人才之间的关系,随着这些年国家政策向高新科技技术行业倾斜,航空工业的发展已经度过了困难期,并逐步向好的方向发展,目前应该转变困难时期人员招聘时的观念,从指标性的计划到多渠道培养、考核、选拔模式转变,在选拔和网罗人才方面航空大多数企业不能凭着主观判断或当作一个任务去完成,一定要秉承国际大公司用人唯才,宁缺勿滥的作法。(技术所,崔玺康)

    我们这些看客也是受益匪浅。作者猛一看是尔康,难怪。如果不是本人,那定是有人要害他。否则,估计要喝几年极品普洱茶了。各位老大点评一下?

    • 家园 最近国内杂志有公开报道:

        沈飞一种重点型号的飞机实现首飞。

        但网上好象没什么反应。

    • 家园 双宝啦。^_^

      我看这个文章的时候只注意到四袋机了

      没想还有这么多猛料啊

    • 家园 一点好消息,道听途说啊

      如楼下所贴,泄密的不是作者本人,而是某不知深浅的外人。而此文并不是最近所作,是前几年的作品,被此好事者看见,就贴了上来。

    • 家园 还真听说此公已经去喝茶了
    • 家园 这位崔老兄真的要倒霉了

      听说某所因为这篇文章开保密会议了,全所保密大检查……

      刚毕业没两年的硕士研究生,嘴不严啊,前途要悬

      就是下面这位小崔

      高超音速飞行器前体优化设计方法研究

      崔玺康  叶正寅 

      摘 要:基于响应面法对高超音速飞行器前体进行气动优化设计,流场求解采用欧拉方程,并结合非结构动网格技术,便于适应复杂外形而且在每次外形改变后不必重新生成网格,有利于保证计算效率,响应面模型采用二次多项式来构造,数值结果表明由本文设计的前体/进气道布局结构简单,能获得更高的压缩率和总压恢复系数,以及更高的升阻比,该方法在多约束多目标条件下进行气动优化设计,设计质量较高,有一定的工程应用价值.

      关键词:高超音速;非结构动网格;前体;多目标优化

      分类号:V2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54X(2006)02-0077-05

      Opgitimization Method Research about the Forebody and Afterbody of Hypersonic Aircraft

      CUI Xi-kang  YE Zheng-yin 

      基金项目:教育部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教学科研奖励计划资助

      作者简介:崔玺康(1982-),男,陕西铜川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计算流体力学.

      作者单位:崔玺康(西北工业大学,翼型、叶栅空气动力学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72) 

           叶正寅(西北工业大学,翼型、叶栅空气动力学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72) 

      参考文献:

      [1]彭均,陆志良.Ma4.5巡航飞行器乘波体方法优化设计[J].宇航学报,2004,25(2).

      [2]黄志澄.高超声速飞行器空气动力学[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0.

      [3]姚文秀.高超声速乘波飞行器气动实验研究[J].宇航学报,2002,23(6).

      [4]Batina J T.Unsteady Euler airfoil solutions using unstructured dynamic meshes[R].AIAA 89-0115,1989.

      [5]熊俊涛,乔志德.基于响应面法的跨声速翼型气动优化设计[J].实验流体力学,2005,19(1):104-108.

      [6]卢险峰.最优化方法应用基础[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3.

      [7]任露泉.试验优化设计与分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收稿日期:2005年12月23日

      修稿日期:2006年2月24日

      出版日期:2006年3月31日

    • 家园 官泄?
    • 家园 年产15-18架

      产量是不是低了些?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