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台海登陆战之胡思乱想版 -- 晨枫

共:💬174 🌺169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 家园 不行啊

      水下的地形,洋流都有影响,不是那么好铺的。而且得一直铺到滩头,差一点坦克还是开不上去。铺到滩头怎么能不被人发现?水下通讯,照明怎么办?怎么保证车辆不掉下去?而且坦克能承受20米的水压吗?

      咱们现在的两栖突击车就能装105mm炮,何必潜渡坦克呢?

      • 家园 不需要铺上滩头

        到滩头前水深4-5米深处既可。63A的问题,请见楼下回麦帅的贴。

        水下通道不是架桥,直接放在海底,没有掉“下去”的问题。坦克承受水压的问题,可能需要特别改装,也可能不需要,不知道。

        • 家园 坦克肯定得在硬路面上才行啊

          否则陷住了。关键是坦克潜渡20米深,不可行吧,水下还有水流,地形变化。关键是没什么好处啊,实在要上主战坦克还不如发展气垫登陆艇,豁出去直接往上冲,也比你这个强啊。

          • 家园 要是有那么多气垫船,还用费这个事吗?

            豁出去,要有家伙豁啊。

            • 家园 我看你这个事比气垫船难多了

              关键的关键,坦克潜渡20米能行吗?洋流,地形,水压,而且没有通讯。再说你那个东西不能登陆的时候现铺吧?预先铺全得用潜艇,得用施工潜艇,负载量大,还得会测量,焊接,打桩,安装之类的,都得人在艇里面操作,一大堆设备穿过耐压壳在水流中安装沉重的钢板。整个过程不能被人发现,这个比气垫船容易?

              • 家园 也许吧

                坦克潜渡20米的受压问题不在车体,在于密封,原贴中已经谈到了。

                水下通信通过通气管上的天线在空气中进行。

                水下施工可以用水下机器人进行。施工精度要求不高,这是过坦克,不是大奔驰轿车。

                • 家园 还是那几个问题

                  水流,地形,水压。不是靠密封水压问题就解决了,20米压力不小阿。水下机器人其实就得潜艇了,就算施工精度要求不高,还有地形,洋流的问题,还要机械穿过耐压壳。

                  而气垫船咱们差得也不是太多,主要就是发动机,不行就买毛子的。而且实在不行用侧壁式气垫船,好像有载重比较大的。

                  • 家园 用水下机器人可以在外部拖带

                    不一定要穿过耐压壳。水下20米的压力不算大,不需要太大的训练,徒手潜水都可以达到。

                    侧壁式气垫船的速度快,但对于登陆没有多大的特别效用,还是要开到近岸放下,冲滩都不行,船底结构啰嗦,太娇嫩。

                    美国海军陆战队不装备大量坦克不是因为不想,而是因为不能,LCAC也只能装1-2辆主战坦克,运一个重装旅上岸,不知道要运到猴年马月。

                    台湾战争中,共军的大型重装部队上岸不是没有就打不成仗,但是有了,绝对对加速胜利有作用。

                    气垫船中,俄罗斯的Zubr算大的了,只有450公里的续航力,勉强够台湾海峡来回航渡(注意:登陆点不一定就是在台北-基隆一线),也只能运载3辆T-72坦克。需要多少才能在足够短的时间内形成至少加强装甲团的战斗力?

                    • 家园 别的不行不是说你那个就行了阿

                      拿下一小块滩头就能用坦克登陆舰了。第一波怎么也是高速两栖突击车好,还能排好队形呢。美国原来20艘新港级呢,冷战后都退了而已。重装部队也要展开啊,没有面积怎么展开?何况潜渡20米深这也不可能阿

                      • 家园 不是说了吗?

                        到达近岸浅谈时,提前展开,然后冲击上岸,不是上岸后才展开。用登陆舰才真是上岸后才展开呢,交通拥挤的问题更大。

                        • 家园 都没通讯怎么展开阿

                          就算能通讯,各自的定位呢?而且也容易被发现啊。登陆舰也不是直接上滩头,是在海里放下车辆。咱们都有25节的两栖突击车了,肯定比主战坦克强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