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即使没有文革,中国经济也不会提前进入第二世界 -- 葡萄

共:💬1730 🌺11319 🌵6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16
下页 末页
                    • 家园 不会是裘老的家人吧。。

                      我想你家里长辈应该没有豢养过家奴的经历。很确实的讲,我家长辈有。而且他们在讲述当年往事的时候:他最早从德国回来的时候,眼界高看不起劳动人民。还经常打骂护士和助手。直到下放到农村,在生活中接触了最普通的农民。

                      我前两天看了07年 《大家》采访裘老,裘老说文革那事,就提到了。。

                    • 家园 应了一句老话“前人栽树,后人乘凉”

                      转型的代价是一代或几代人的付出,但成功的话,“后人乘凉”

                    • 家园 荒唐!毛选和知青使农村识字率大增?

                      就是你很会说也不应该张咀就来吧?

                      捧毛捧到无X的地步.把文革都捧上了.就是没文革中国也进不了二世界,也不必要搞一个串联批斗武斗不上学不开工红宝书忠字舞最高指示不过夜7亿人看8台戏的革命吧?

                      现实刺激你粉上了过去,也不要不分青红把现在的一切成就都归于那个过去.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 家园 我不愿意为文革说好话

                        文革对传统和社会信任的破坏,是有目共睹的。

                        但是,在知识传播方面,一下子把初等教育普及,也是一个收获。

                        是功就是功,是过就是过。无法相互补充和比较。

                        所以,即使太祖,也是三七功过。那么,文革,算他七分害,另外三份功也别故意抹杀。

                      • 家园 那么你告诉我文革期间提高的20%识字率怎么来的吧

                        我发觉你这样的人,似乎从来不需要事实。我被人提醒这个话题,一个是驻边的军官,他告诉我是知青在他们那里几年普及了当地的识字率。还有一个就是一个后来考上硕士的农民子弟,他当年识字就是知青通过毛选让他们认的。理由很简单,当年除了毛选可以用来识字的书几乎没有。这个是当年德国农民在路德改革宗教后,使用德语的德国农民通过圣经普及了德语的情况类似。

                        不过对于你,讲话从来只从自己需要的观点出发,尽说些没有脑子的废话。也就那样了。你的表达,和你的认知,就和今天遇到的一个激烈批判的文革的人一样。我对此的评价不过:你们不过在用文革的方式,捍卫你们的观点。文革在你们身上的痕迹已经无法抹去,如此而已。

                        下次跳出来表达什么的时候,最好用点脑子。声音大,有时候只是表示你无知。

                        响水湾:荒唐!毛选和知青使农村识字率大增?

                          • -- 系统屏蔽 --。
                          • 家园 知青知青

                            说起知青想起一件事情。在美国读书的时候在教堂听一8*8出去的女人的传教,其中不免要控诉一番。而控诉中最重要的内容就是知青下乡了。为让听众体会其中的痛苦,例子便是“扛100斤的袋子装车”。

                            我的母亲出生农村,她每年都要“扛100斤的袋子装车”,否则就要饿死。要不是我父亲在暗无天日的煤矿出生入死几十年,她一辈子都要“扛100斤的袋子装车”。我母亲的妹妹,现已年近60,但仍然要每年“扛100斤的袋子装车”。

                            知青现在大多已经回城,他们的这段经历虽然痛苦,却至少有个头,甚至还能作为向上爬的敲门砖。而象我的母亲和她的姐妹,却一辈子要承受这样的痛苦,还没有任何人同情。我的母亲和她的姐妹们,在中国有几亿之多。知青,又有多少?还有多少城里人,未曾做过知青?

                            知青真的这么无辜?

                            平等何在?!普世何在?!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 家园 你上来说的不过是听人家说的二手货色,

                          我是在文革后期在农村读完小学的,而我母亲是文革前中师毕业的在乡村任教的小学教师.在农村起作用的正是文革前正规毕业生.有知青和回乡青年做代课教师,是因为文革没有了正规生,质量是不行的.而农民工90年代开始大量出现,算是95年25岁,8岁读书,正是78年,是改革之年,所以根本感谢不到文革.

                          对文革仇恨也好恐惧也好,都是正常人对这场红色恐怖的正确反应,容不得你嘲讽.我是决不希望文革重演的,大多数中国人包括我是会倾力阻止文革再现的,你几乎没有什么希望.当然很可能根本用不到阻止,因为已经没有了文革的土壤.

                          10年时间不管多么黑暗多少也会有进步的,增加一点识字率算什么?何况也不是正规的数据,应当统计大学中学小学毕业生而且合格生才正规吧?

                          • 家园 呵呵,不是文革农村会有足够数量的文化教员么?

                            在发展的初期,数量优先于质量!

                            不否认你的长辈是个合适的优秀教师,可她就算全身是铁又能打几根钉?在当时的时代靠中高等教育的师范生培养途径能满足普及教育的要求么?

                            上山下乡的一个背景是城市工业发展不足以满足就业需求,所以城市高中毕业生毕业就是失业,这个会造成什么后果那一代领袖肯定很明白,所以依靠思想和组织动员能力把他们弄去更多的还残留着封建宗法制度影响的农村,本身也是改造社会同时改造他们自身的一部分。这个对于他们作为个体和群体看上去有点残酷,但从整个社会进步的角度看无疑是必须的。

                            小资情调在社会大潮前是没有用的!毛主席教导我们:革命不是请客吃饭!

                        • 家园 很多人就是如此!

                          你们不过在用文革的方式,捍卫你们的观点。文革在你们身上的痕迹已经无法抹去,如此而已。
                          精辟、深刻!

                        • 家园 举手回复,我姑姑和父亲的事

                          姑姑和父亲均为知青。

                          姑姑在山西当时她身体不好,所以被调去当地小学教书,当时所在的学校老师大部分为插队知青。

                          而除了知青当地很难找到来教书的“文化人”。

                          父亲在东北,兼任赤脚医生同时教授当地孩子数学(二中出身,数学学的不错)

                          大量的当时知青下乡之后,能找到的最轻松差事就是教书了。

                          • 家园 也许是个案,长辈说他们下乡后高中生几乎100%有过当教师

                            的经历,当然是有先后.我问知识青年走以后呢?回答是他们教出的学生继续.正规师范生完全代替已经是90年代的事情了

                    • 家园 系统,明白,让人信服,一篇扛鼎之作。

                      收藏了,谢谢葡萄兄。

                    • 家园 同意物格修齐所说,此篇葡萄说的明白而系统,很好
                    • 家园 看了这两个帖子

                      我算是想明白了为什么要破四旧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1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