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水门事件(十二) -- 梦秋

共:💬21 🌺64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历史与现实可以相似

          但是重复的可能实在太少。我就不相信现在还有记者可以重现当年无冕之王的辉煌。

          每次发帖,总能从地主兄和其他斑竹处得到支持和鼓励,在此一并谢过了!

          • 家园 应该是我谢你

            作为河友,通过你这个系列增长了知识。

            作为版主,感谢你这个系列对版面的贡献!

    • 家园 【原创】水门事件(十三)

      水门事件(十三)

      12月19日,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法院开庭审理新闻记者在报道水门事件当中的“不当行为”。《洛杉矶时报》在这次庭审当中中箭。

      想必大家都没有忘记水门案发时那位不称职的哨兵——躲在水门饭店对面的汽车旅馆当中给“窃贼”们望风的巴德文。伍德沃德和伯恩斯坦一度想从此人身上打开缺口,但是却给这家伙的5,000美元出场费吓跑了。《洛杉矶时报》拣了个便宜,没花一分钱就从巴德文这儿掏出了许多有价值的东西,大意是说水门案件是有组织的政治间谍和破坏行动的一部分。10月4日的报刊头版上这些内幕见报。

      想不付出点代价就坐享其成,世上还没这等事,《洛杉矶时报》因此倒了霉。水门案件中被起诉的七位直接涉案者(巴德文是现场的第八人,但没有受到起诉)对巴德文不但没和他们一起上法庭,反而四处拆台揭他们老底的做法大为光火,他们的律师在庭审的这一天提出传讯《洛杉矶时报》驻华盛顿记者站站长劳仑斯。

      在法庭上,法官西里卡要求劳仑斯交出《洛杉矶时报》在采访巴德文时所有的文字以及录音资料。

      西方新闻界的规则之一:新闻媒体在采访匿名的消息来源的时候,媒体必须保证消息来源的身份和访谈的所有内容不被泄露给外界。这种保证必须以协议的形式保存下来。除非双方一致同意协议无效,否则任意一方违背协议的做法都将是对己方信用的极大伤害。

      巴德文虽然不是匿名消息来源,但是他所提供的信息是其本人的一家之言,《洛杉矶时报》不可能全盘采用来自他的单方面信息。如果劳仑斯向法庭交出了所有的采访纪录,其中的某些信息将可能对巴德文不利。任何因媒体的行为不当导致对消息来源个人利益的损害,对媒体本身来说都是难以接受的,何况这样的做法也违背了媒体和消息来源之间的信用协议。

      劳仑斯拒绝了西里卡的要求。后者当场宣布,以藐视法庭为由将他拘禁,警察随即将他带走。哪怕他的律师搬出了宪法第一修正案,西里卡也无动于衷。

      劳仑斯被带到地下室里关了几个小时后,上诉法庭即宣布暂缓他的拘禁。三天后,巴德文的律师宣布自动解除巴德文本人与《洛杉矶时报》之间的信用协议。采访巴德文的所有资料上交法院。

      西里卡赢了。这是个杀鸡给猴看的战术动作,目的是恐吓一下当天在法庭里旁听的伍德沃德 和伯恩斯坦。这两个记者在外装神弄鬼的程度已经接近了西里卡可以忍受的极限。

      11月,在《华盛顿邮报》总编的严厉催促之下,伍德沃德和伯恩斯坦使出了记者的全武行。干得最出格的事情,是他们弄到了水门案件陪审团的成员名单。熟知西方法律的朋友大概都知道,在案件未曾审判之前,陪审员名单是保密的。可这难不倒两位记者。他们具备有完美的逻辑推理能力、撕不破的厚脸皮、好记性和烂笔头。连猜带蒙,坑蒙拐骗偷,一番努力之后,他们终于弄齐了所有陪审员的材料。接下来,他们针对其中半数的陪审员开始了电话调查和上门采访。另外半数陪审员在他们看来属于冥顽不化的类型,不但挖不出消息,说不定还会偷鸡不成蚀米一把。

      事实证明几乎所有的陪审员都水火不浸。在伍德沃德和伯恩斯坦所调查过的陪审员当中,只有一人承认了自己是陪审员,但是再多一点消息就没门。其余的陪审员干脆装聋作哑。其中一人甚至忽悠起两位记者:

      “水门?是不是那座很漂亮的大楼?在雾气很大的河边?嘿嘿,我在电视上听说过这事儿……”

      一边装傻,一边向西里卡发牢骚说受到了《华盛顿邮报》记者的骚扰。《邮报》的律师接着收到来自法院的警告:西里卡法官是不可预测的。

      在《洛杉矶时报》华盛顿记者站站长蹲班房的这一天,西里卡在法庭上不点名地教训了两位记者:“(新闻媒体)试图从陪审员处获得信息至少是一种潜在的藐视法庭的行为。”

      西里卡在同一天的庭审中还专门作出说明,要求所有的证人在案件审理没有结束之前不得接受记者的采访。

      伍德沃德和伯恩斯坦接受了教训。此后《华盛顿邮报》在发表两个人合作的重要新闻报导时只署其中一人的名字,以免两人同时陷入法律纠纷之中。此外,为了防止类似《洛杉矶时报》那样遭到突然传讯,他们决定,一旦得到传讯的消息,就立刻将手中所有的调查档案转移到《华盛顿邮报》发行人凯瑟琳.格雷汉姆手中,无论如何也不能交给法院。

      新闻界与政府和法院之间的较量在艰难地进行着。

      在《华盛顿邮报》10月10日的报导当中引用过“深喉”的信息,声称在白宫,至少有50人从事政治间谍和破坏活动。在随后的报导当中,伍德沃德和伯恩斯坦总共证实大约25人参与此类事件。另外的人尚未被揭露。《邮报》的总编们隔三岔五地给两位记者施加压力,要求他们挖出漏网的人。

      11月12日,两位记者在洛杉矶找到了失踪达一个月之久的塞格里蒂(政治间谍和破坏活动的主要执行者之一),对他进行了长时间采访。可怜的塞格里蒂已经意识到了自己不过是白宫的一个小卒子的角色。自从10月10日被《邮报》曝光之后,记者和联邦调查局探员的双重纠缠让他不堪重负,以至于在面对两位记者的采访时好几次泪眼涟涟。伍德沃德 和伯恩斯坦对他的采访并没有很大收获,只不过证实了塞格里蒂受雇于总统秘书查平,为他那些间谍和破坏活动付工资的是总统私人秘书卡姆巴齐。这三个已经被《邮报》打倒,再去炒旧饭未免显得有点落井下石。

      意外的收获也不是没有。

      塞格里蒂提到,在他接受联邦调查局的讯问之前,他曾经和来自白宫的某个人就是否该如实回答讯问问题进行过“讨论”。后者建议他如实回答所有讯问。塞格里蒂没有说出此人的名字,但是说这个人是“迪恩调查组”成员。

      “迪恩调查组”的头头是总统特别顾问约翰.迪恩。1972年8月29日,尼克松在记者招待会上宣布:迪恩受总统委托,就白宫人员是否与水门案件有牵连在白宫内部展开“彻底地”调查。

      伯恩斯坦产生了怀疑。塞格里蒂并非白宫人员,迪恩管他不着。他凭什么干涉联邦调查局的工作?难道是事先串供?

      伯恩斯坦从一个消息来源(他给她的代号是“Z”)处部分证实了他的怀疑,那就是,有人试图尽量掩盖事实真相。迪恩在其中扮演着“非常有趣的角色”。此外,总统手下的三位大将:霍尔德曼、厄利希曼和科尔松不但是一系列政治间谍和破坏活动的组织者,他们自案发以来就一直在极力掩盖和误导事实。

      有人掩盖事实,这是伍德沃德和伯恩斯坦早就知道的。在水门事件发生之后,米切尔等人毁掉了许多有关水门事件的档案和资料。两位记者对此心知肚明。他们甚至知道这种销毁证据的行动有一个行动代号叫做“大扫除”(housecleaning)。但是来自总统的钦差大臣居然也参与其中,这里面大有猫腻。

      记者们的猜测并没有错,迪恩是整个水门事件当中至为关键的人物。他的作用,此后我们就会知道。

      “Z”与“深喉”一样,没有提供任何具体的信息。如果伯恩斯坦真的从她那儿获得什么具体信息的话,只用一个单词概括就够了,那就是:管道工。

      白宫里从事政治间谍和破坏工作的那50个人,他们拥有的共同的名字就是“管道工”。

      这支“管道工”队伍,在1969年就存在了。

      关键词(Tags): #水门#法官#管道工
    • 家园 砸花
    • 家园 照例砸花!

      《华盛顿邮报》这帮人也真不容易啊

    • 家园 【附录】水门事件主要人物时间表

      附录:水门事件主要人物时间表(不断更新中)

      约翰.西里卡: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法院的首席法官,负责审理水门案件

      本.布莱德利:《华盛顿邮报》总编之一

      科尔松:总统特别助理

      麦克格雷格:“争取总统连任委员会”主席

      卡姆巴齐:总统私人律师

      查平:总统秘书,负责安排总统日程

      霍尔德曼:白宫办公厅主任

      马格鲁德:“争取总统连任委员会”竞选事务副主管

      齐格勒:总统新闻秘书

      唐纳德.塞格里蒂:律师

      克劳森:白宫通讯部副主任

      波特:“争取总统连任委员会”计划主管,曾任白宫办公厅主任霍尔德曼的助手

      斯隆:“争取总统连任委员会”司库,曾任白宫办公厅主任霍尔德曼的助手

      米切尔:“争取总统连任委员会”主席,曾任联邦政府司法部部长

      施坦斯:“争取总统连任委员会”财务主管,曾任联邦政府商务部部长

      马尔迪安:“争取总统连任委员会”政治联络员,曾任联邦政府助理司法部长

      亨特:前任白宫助理,在水门案件中负责指挥

      利迪:“争取总统连任委员会”财务助理,曾任总统国内事务助理厄利希曼的助手,在水门案件中负责指挥

      厄利希曼:总统国内事务助理

      穆斯基:民主党1972年总统候选人

      麦克戈文:民主党1972年总统候选人

      斯特拉岑:白宫办公厅主任霍尔德曼的政治助理兼“争取总统连任委员会”驻白宫联络员

      巴克:迈阿密商人,被抓获的水门“窃贼“之一

      麦科德:“争取总统连任委员会”保安主管,被抓获的水门“窃贼”之一

      巴德文:“争取总统连任委员会”保安,在水门案件中负责望风

      凯瑟琳.格雷汉姆:《华盛顿邮报》发行人

      约翰.迪恩:总统特别助理,总统特别任命的负责调查白宫人员是否涉案的调查组负责人

      西尔伯特:司法部检察官兼水门案件公诉人

      克莱迪恩斯特:于1972年接替辞职的米切尔担任联邦司法部部长

      大事:

      1972年6月17日凌晨,水门“窃贼”被警方抓获。

      6月20日,案发的第三天,《华盛顿邮报》揭发亨特涉案。

      8月1日,《邮报》发现了资助水门“窃贼”作案的秘密资金的线索。

      8月25日,《邮报》发现“争取总统连任委员会”财务主管施坦斯与竞选秘密资金有牵连。

      8月29日,尼克松总统任命总统特别助理约翰.迪恩对白宫人员是否牵涉入水门案件进行“彻查”。

      9月15日,七名直接卷入水门案件的嫌疑人在华盛顿特区法院被起诉。

      9月29日,《邮报》揭发“争取总统连任委员会”前任主席米切尔涉案。

      10月4日,《洛杉矶时报》援引水门直接涉案人巴德文的消息,揭露水门案件只是一系列有组织的破坏和间谍行动当中的一部分。

      10月10日,《邮报》揭露了塞格里蒂组织和参与的针对民主党的政治间谍和破坏行动。总统秘书查平被指有涉案嫌疑。

      10月15日,《邮报》揭发总统私人律师卡姆巴齐涉案。

      10月17日,参议院政府作风小组开始审查尼克松手下人员与水门案件的牵连。

      10月25日,《邮报》引用不实信息受到广泛指责。

      10月27日,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在黄金时段播出水门事件综合报导。新闻媒体开始全面参与水门事件的报导。

      11月7日,美国总统选举。

      1973年1月10日,华盛顿特区法庭开庭审理水门案。

      1973年1月14日,《纽约时报》报导,因水门案受到起诉的七人仍旧得到秘密资金的支持。

      1973年1月15日,《时代周刊》证实了《纽约时报》14日报导的内容并公布了具体细节

      1973年1月20日,尼克松宣誓连任美国总统。

      1973年1月30日,水门案第一阶段庭审结束,七名被告被确认有罪。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