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打过仗的沈括-启蒙篇 -- 黄河故人

共:💬96 🌺651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打过仗的沈括-总装篇与奏对篇

      这两部分放到一起,是因为沈括同时在给皇帝打两份工,他还在河北的时候就被任命为兼判军器监,用现在的话说是兼任总装部长;同时又担任了一份编写起居注的工作,也就是记录皇帝的言行,这可不是那些太监的担任某年月日时帝幸某妃的记录,担任这个职位的共有二人,皇帝上朝的时候站在皇帝身边记录言行,皇帝出游,这二位也得跟着。这二未不固定,有人出差的时候就会再调人过来。

      沈括担任的这两份工作,这可是美差。当时宋朝的变法已经从经济转向军事,在这个随时可能打仗的时候,担任总装部长可以说皇帝对他的能力的肯定;修起居注更不简单了,整天呆在皇帝身边,随时可能影响国家大计,这可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工作,从另外一个方面也说明皇帝对沈括的信任和关系的不一般。要说沈括是书呆子,马甲是绝对不信。后来沈括被弹劾,皇帝还是把他派到了西北前线。不长的时间,这二位能写上百封信,当然沈括是奏章,皇帝是圣旨。

      沈括在河北拿了任命之后,就去磁州看了锻铁作坊。铁可是重要战略资源,除此之外,他还考察了弓弩这一克制骑兵的法宝(也是当时宋唯一克制骑兵的武器),可见沈括还是很能抓住问题关键的。

      沈括记载了低温炼钢法和热锻法。低温炼钢是把生铁和熟铁嵌起来之后,用泥封然后烧炼,在加以锻打,得到灌钢,这钢的质量不怎么样,碳含量不均匀,沈括称之为“伪钢”;在磁州,沈括才见到真正的百炼钢。沈括还记载了“瘊子甲”。马甲在读架空小说时多次读到“猴子甲”,莫名其妙,不知道为什么和猴子挂上关系。瘊子甲是冷锻工艺加工的,较厚的铁,不加热锻至厚度到原来的三分之二,末端有一点点不锻像瘊子,用来检验厚度变化。沈括记载说,这种铁甲(应该说是钢甲),青黑色,光可照人。韩琦叫人用强弩射,都射不穿,射中钻孔的箭,箭头竟然变形了。

      弓弩乃是沈括的童子功,它对于如何制弓,有独到的见解,对弹性体的材料和结构以及对力学性能的影响都认识颇深,后来引用沈括文章的有《武备志》《射经》(不许向黎叔一样联想)

      沈括的挖坑抗契丹理论没有实行,主要原因是王安石这个军事大白痴的作用。王安石的理论既不是挖坑,也不是种树,他的理论是兵车。实在搞不懂他有没有仔细看史记和战国策,更搞笑的是这位提出的是人力车而非马拉车,居然他还说服了皇帝,这对君臣,真是可以。后来沈括和皇帝聊天,沈括说用兵车倒是不错,吴人用兵车,李靖也用过偏厢鹿角车,问题是人家用的车轻便迅速,现在的车,用牛拉一天都走不三十里,搞搞后勤,平时用用还可以,指望这玩意打仗,不是神州行,我看不行。皇帝恍然大悟,“咋没人跟我叨嗑叨嗑过这问题呢,我得琢磨琢磨” 问题是王安石复相,兵车又开始行了。这件事也让王安石对沈括的印象有好转坏,直到被排挤。

      阵法大辩。宋神宗的偶像是李靖,有个兵车派的中坚力量郭固跟皇帝探讨了一下李靖的九军阵法。他的观点是九军合成一个营阵,行则为阵,驻则为营,九军合计十万多人,占地纵横十多里。沈括发挥了他的实事求是精神,说到哪儿去找这么多方圆十多里的平地呢?还要保证这些地方有河流和筑营的森林。

      郭固还说,士兵要“面面相向,背背向承”这样才能符合古代说法。沈括很郁闷,士兵站成胡同了,这是列队欢迎敌人还是打仗啊?看来沈括后来跟皇帝嘀咕过这问题。有一次皇帝说,这么打仗需要先下战书,约好时间,把不平的地铲了,把坑都给填了,花花草草先都砍了,然后大家摆好架势,开始打仗。你以为人家和你一样傻呀(这句是马甲发挥),教场阅兵可以,打仗我看不行。

      沈括还有一项很重要的工作是修城,,还写了《修城法式条约》,主要参考资料是赫连勃勃的万城,当然沈括没要求像修万城那样的规矩修城,万城坚固到用刀砍会冒火星(绝非豆腐渣工程,而是人骨工程),而且城墙外面向外突出的马面很长很密集,没有死角。

      在下面就到了沈括真正打仗的时候了,那句话怎么说来着,咱还没用过,哦!土鳖抗铁牛

      关键词(Tags): #沈括
    • 家园 许洞《虎钤经》

      许洞(976年—1015年),字洞夫,一作渊夫,北宋吴郡(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是太子洗马许仲容之子,科学家沈括的二舅。

      真宗咸平三年(1000年)进士(《吴郡志》),任雄武军推官,擅长弓矢击刺之伎,精于兵学,有文才,尤精《左传》。景德元年(1004年)著有《虎钤经》一书,为均州(今湖北西北部)参军。恃才傲物,与僧人潘阆有往来,因忤逆知州马知节而被除名,一生未受重用,大中祥符四年(1011年)献《三盛礼赋》,召试中书,任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主簿,年四十二而卒。龚明之《中吴纪闻》载:“洞平生以文章自负,所著诗篇甚多,欧阳修尝称为俊逸之士者是也。”《宋史》卷四四一有传。

    • 家园 看来

      艺高人也不一定胆大啊

      胆量很大程度上和身体条件没关系

    • 家园 【原创】打过仗的沈括-河北篇

      1074年8月,王安石罢相,是年十一月,沈括任河北西路查访使。在军事上,沈括与王安石这个军事大白痴颇有冲突,王安石的离开,给了沈括好大的机会和空间。虽然沈括是王安石变法的支持者,同时也被认为是王安石的人。

      河北大家都知道,由于石敬瑭斯人斯事,又由于周世宗出使未捷身先死,赵匡胤欲赎买幽州却又有烛影斧声之事,赵光义北伐幽州,水平却又差得要命,一片平原,面对的却是契丹的骑兵。赵光义之后,契丹连年南下,寇准支持真宗欲驾亲征,用钱换来了数十年的还说得上的和平。

      宋辽之间,互视为敌国。宋失去的不只是这么多钱。要在平原驻兵防守,耗费甚众;失去产马之地,买马支出太多;历代宋帝,均以燕云十六州为念,却屡战略败,面子也拉不下。辽方面,虽然宋那边每年得到大笔收入,转眼之间又被宋人一些不值钱的茶、瓷器等收了回去;辽铸币能力不强,流通多是宋钱,旁边放着这每个大银行,还没什么保安,不去抢一把实在对不起自己;1072年王韶平定河璜,断西夏一臂,等于宋辽夏元素平衡体系突然失稳。此时,河北防务变得如此重要。

      那么,为什么时沈括呢?他有理论基础啊。他接替的谁的职务呢?大奸臣章某。沈括的作为有:

      1、保甲法。当时有人建议局险筑寨,契丹来时,百姓入寨躲避。沈括反对之:百姓若溃,岂不拱手让城?溃散之际,何免百姓死伤?生死存亡,自相残杀不要太多。沈括的做法是武装百姓,战时为兵,平实为民。

      2、池塘防线。对付骑兵,最好的方法是不要让他们冲起来,那就样在地理上面做文章。山川是死的,人应该怎么办?当时有两种观点:1、种植树木;2、开挖池塘。沈括是反对第一种观点的,认为这无异于给敌人提供攻称器械的原料;还有人士反对第二种观点的,认为严冬一至,塘泊顿成平地,而且开挖池塘,劳民伤财。

      3、保马法。原来宋的军马,由官府负责,马养的那叫一个惨。后来大宋提出,马由百姓养,养马可抵赋税。沈括反对这一观点,认为宋朝百姓再养马,也养不除契丹那样的马,更出不来契丹那样的骑兵,但是宋朝的强弩,却使克制骑兵的利器。这个弩的弩机,更是当时的高科技产品,契丹造不出来,虽然他们也很馋弩这兵器。

      4、兵棋推演。这已经是他出使契丹之前的事情了,当时路过雄州,他哥哥那时在那里,兄弟两个又温习了一下少年的游戏。1)在真定府驻兵,守磁州、赵州;2)守白马渡,此处河窄易渡;3)守卫州、怀州。迫敌于河桥过河,然后决堤灌之;同时真定府军断其归路,堵塞唐河,待敌援兵来救,再淹一次。

      个人感觉要是契丹冬天来攻,似有不妙。

      关键词(Tags): #沈括
      • 家园 冬天的话契丹恐怕要冒断绝粮草的危险,尤其是马的粮草

        冬天,契丹来攻要看目的是什么,要是小股的骚扰抄掠不一定打得过宋军,如果是比较上规模的以蚕食为目的的出动恐怕得有全局战略的指导,契丹当时似乎没这个战略,如果是大举南下,粮草就成了要命的东西,

        没有了马的粮草,契丹骑兵就成了步兵,而且还是饿得半死的那种,此外作为游牧民族立国的国家,契丹自己也要留粮食过冬,要是不小心,没准一仗下来契丹自己就先崩溃了,契丹在自己身后可不是没有虎视眈眈的敌人的,蒙古人,金人,高丽人,不管其实力如何,都在跃跃欲试要捞一票的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