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地主瞎侃】“难酬蹈海亦英雄”--我看总理 -- landlord

共:💬247 🌺1266 🌵8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7
下页 末页
    • 家园 好文,看完后眼眶里隐隐有泪珠打转,花

      我外公曾经和总理有过一面之缘,也就握个手而已,却让他记了一辈子。外公和总理的合影,也是我们家最珍贵的东西。

    • 家园 我从来不理那些蚊子臭虫,跳梁小丑.

      只给你和萨苏,李根那样的人送花.

    • 家园 花这句:

      这还能叫人么?

      • 家园 南京老哥作为当年的知青,对总理的感情一定是非常深

        总理1月8号去世,76年是1月30号过年,俺们楼后面的一家人正好有人过年结婚,一开始闹得挺排场,结果新郎官是个返城知青,突然建议大家用酒祭奠总理,结果自发的,参加者都把红花摘下,自己佩戴白花。

        当然,祝福的话要说,但是每句最后都是纪念总理的话。

    • 家园 对总理的印象一直很好

      但不得不承认的是,我,可能也包括很多人(当然不包括所有人),完全没有和他本人打交道的经验,长辈亲友中也没有,那么这种印象必然是来源于以往官方的文字记载,影像资料,不管是出于真诚感情的表达,还是另有政治上的需要,难免不是一面之词,所以,多听听另外一面的说法也没有什么不好。

      • 家园 在文革后的文艺界

        科学界、外交等等这些充斥着老九和小资的地方,周恩来被深深地爱戴和怀念着。

        这当然与周恩来对这些领域的关心有关,也与周恩来作为一个普通人,其人的气质与老九和小资这个群体 有着天生的亲和力,有关。

        我觉得,电影“周恩来”正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主要由老九和小资这个群体,所推出的。政府未必有多大推动力,只是乐见其成罢了。

        当然,周恩来不仅为老九小资所爱戴,也为草根阶层所爱戴。只是草根阶层无法直接为这部电影做出贡献罢了。

        至于我们心目中那个完美的道德楷模的形像,除了这部电影,其他因素就是普通百姓、老九小资、直至中层干部的口耳相传了。一个人能够得到如此广泛的社会群体如此深重的爱戴,我能想到的其他人物好像只有阿维塔、甘地,和黛安娜王妃了。但那两位女性受人爱戴的理由远远没有这两位男性来得真实和感人。

    • 家园 也花地主。再说两句。

      经历过文革的普通老百姓甚至中层干部心目中,周恩来的形像是完美的。我的父母,河友的父母们,都是如此。

      我认为这是真实的周恩来,但不够全面。周恩来还有他作为政治人物的一面。从这个意义上,我更相信邓小平对他的评价更趋于全面和真实。

      不够全面的真实,毕竟不是完全的真实。

      上世纪中叶阿根廷总统贝隆,在民众心目中地位一般,但他的夫人阿维塔,却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在阿根廷人民心目中保持着完美的形像,即使到了今天仍有无数阿根廷人民发自内心地爱着她。但真实的阿维塔是一个怎样的女子呢?据我所知,大多数阿根廷人民拒绝接受史实中的那个阿维塔,宁愿接受麦当娜饰演的那个阿维塔。

      没有拿阿维塔与周恩来相比的意思。她是个让我尊敬的女子,但还是不够资格进行这种类比。提她只是想陈述一个事实:一个政治人物,在普通百姓心目中的地位和印象,与其在本职环境内予人的印象,是有差距的。一个公正形像100分的人物,也许政治方面的得分只有90分。(当然了,要想在政治上得100分,需要很多很多的好运气。)

      我们的官方宣传口径上,周恩来在文革中说过的话、签署的文件等等史料,一概不予公开,甚至有的被人为销毁。(我们只能从邓小平的那段话来稍稍推知一二。) 然后就是我们的半官方的软宣传 --- 电影“周恩来”。这部电影更多地是要呈现给普通老百姓们一个他们心目中已经成形的周恩来。所以很大程度上更加深了民众心中的那种印象 --- 周恩来在文革中没有什么错误和责任。至少给我的印象就是这样。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种深深的先入为主,所以当我看到邓小平的那段话时,会惊异于他的措辞 --- “人民会原谅他的。” 这种措辞绝对不是给予一个只犯有微不足道错误的人的措辞。

      我觉得我们官方的宣传,在客观上没有全面真实地反映出周恩来这位伟大的人物。

      一个伟大的人物如果需要靠后人藏着掖着甚至销毁一些史料等努力,才能保持其伟大的形像,这是可悲的。

      这种状况,令那些刻意探寻“历史真相”的人们难释心中疑团。

      至于那些利用官方宣传的疏漏、故意栽赃周恩来的行为,套用一句老友的话 --- “三十三天兜率宫,应许人间有泼皮。”

      • 家园 我对邓这番话的理解,

        总理是人不是神,他对事物同样有认识的过程,主席晚年犯的错误,大家不是当时就认识到了的,在醒悟过来之前,紧跟是不可避免的,紧跟就会犯错误,总理也不例外。

        总理不同于别人的地方在于,他在大家都狂热的时候保持了一定的清醒,竭尽全力维持了国家勉强运转,在狂热逐步退去之后,又是他一手操持,逐步恢复了国家的正常秩序。于国于民有这种天大的功劳,对于他一时的紧跟,人民自然会原谅。

        事后诸葛好做,事前诸葛难当。主席当年,基本上就是个神话,邓公自己是过来人,知道认识到主席的错误是何等艰难,他说这番话的时候,听众也是过来人,不需要另外说明就知道他所指的是什么。这里面是有个基本的语境的。

      • 家园 有些东西是难以明状的
      • 家园 我已经过了理想主义的那个年纪

        可能这个“理想主义”用词不当,就是想说已经不再用简单的好坏来区别人。这个世界没有完人(或是圣人),总理只是比我知道的任何人都接近那个“好”的一端。

        另外,我对总理的感情很特殊(估计还有很多人有类似的感觉):与其说把他当作一位国家的领导者,不如说更把他当作家里的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辈--虽然知道他有缺点,但自己是不会去找,也不会主动去说给别人听的。听到别人说,如果是带着敬意的,那还可以接受;否则,。。。没办法,谁让我们自己更加的不是“完人”呢

        • 家园 地主说的第二段

          我很理解。

          就我个人而言,感受总理的无私奉献和伟大人格,并在追思他的过程里完成一次感情上的升华,与我追寻一个真实的周恩来,是可以同时实现的 --- 当然不是在同一段时间里和同一个心情下,而是说我不会因为今天追寻历史真相而导致明天无法体味那种感动。

          但我知道并非所有人可以做到这一点。

          • 家园 老酒,你这个想法就像当年我对你的要求一样苛刻

            绝大部分人是做不到的。

            我对你那样要求,事后我反思太过分了。你提出的这个高度,就是在西西这个地方,只怕也没几个人能做到。感情和理智,有时真的是很难分开啊。送你一个宝吧。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 家园 其实我也很困惑

              我说我能做到,也许更多的是一种摇摆不定 --- 今天我倾向于这个,明天又会有所改变。

              其实如果能弄清楚文革期间另外几个关键人物的理念、计划,和行为,对我理解周恩来宁可做违心的事也要守住那个位置这个做法 会比较有帮助。其中一个关键人物就是林彪。如果他是追求发展经济 恢复秩序 致力于民生的,和他坚持文化革命,所得出的结论也许会不同。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