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地主瞎侃】“难酬蹈海亦英雄”--我看总理 -- landlord

共:💬247 🌺1266 🌵8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7
下页 末页
家园 【地主瞎侃】“难酬蹈海亦英雄”--我看总理

点看全图

山西青年工人王立山当年诗作的前四句

人笨笔拙,但有些话不能不说。。。

“总理”这个词,在中国是有特定含义的,如果前面不加姓,大家都知道说的是谁。

我对这个人小时候真的没什么特殊的感觉,记得当年的课本里有一篇《一件白衬衣》,但也只是一篇课文,没留下什么特殊的影响。

慢慢的长大了,懂事了,看到家里的《天安门诗抄》,好奇的看了看,向父母问了一些傻傻的问题,好像是感觉到了什么,又好像没什么。。。当时心里觉着总理一定是个大好人,这么多人都那么爱戴他!

点看全图

1914年,中学读书时期的周恩来

高中有幸进入他的母校,隔壁就是他的纪念馆,甚至所住的宿舍据传就是他当年上课的地方,可对于我这个对党史、政治几乎是一无所知的傻孩子,还是没培养出什么特别的感情。

网络是个好东西,你可以从中得到大量的信息。渐渐的,知道了关于总理的很多小故事,印象比较深的有他身边工作人员的回忆:总理的脑子特别好,觉睡的很少,有时连着干几天都不休息。早晨天不亮就起床,有时太困了(才睡了两三个钟头啊!),就让人架着他在院子里走圈!真是“日理万机”,70多岁的人了!

一些普通老百姓的回忆见到的也越来越多,比如在西西河就有“一直在看”的《父亲的空军生涯-总理逸事》、“萨苏”的《中国厨子和老外的难题》。。。这些都是普通人的回忆,不是什么宣传材料----其实像总理这样的人需要什么“官方”宣传么?就算是在那最黑暗的日子里,虽然某些高高在上的家伙百般歪曲和阻挠,难道就能蒙住亿万老百姓的目光么?

点看全图

十里长街

有人说人民群众也会被蒙蔽的。蒙蔽的liao一时,难道能蒙蔽一世么?总理在《论名誉》一文中说过:

虽有颠倒黑白者,恐不足以当万世之公论也。。。则一时之名誉,虽有不洽于时议者,然千载之下,兰台执笔,固自有公论也。若夫汲汲于名犹汲汲于利之徒,日惟名誉之是谋,不遑计及实事,虚声盗世,眩世眩俗,以淆乱风气者,是名誉之罪人也。

不要因为自己多读了几本书,就以为自己什么都知道了,把别人都当成什么自我“麻醉”的“愚民”!这样的“愚民”何其多也?!几乎所有总理身边的人,那些和总理接触过的工人农民、士兵警察(想起了那位当年每次路过,总理都向他招手的老警察)、理发师、厨子。。。那么多人,都被“麻醉”了?哈!

总理是人,不是神!有些人说什么“走下圣坛”,总理自己何时上去过?某些人非要把他捧上去,其行可耻,其心可鄙!既然他不是完人(或许是我知道的人里最靠近的),难免也有缺点,邓公也说过:“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周恩来同志说过很多违心的话,做了好多违心的事。但人民原谅他。。。 ”如果实事求是,拿出实打实的材料,澄清一些事实,我觉着没什么;但如果为了“眩世眩俗”,歪曲、甚至伪造材料来向总理泼脏水,我倒要问问,对于这样一位为了国家和人民呕心沥血、鞠躬尽瘁,累死在工作岗位上的老人,难道不该有起码的敬意么?想想那位冒着寒风,被人架着在院子里跑圈的老人,你如果心中仍然无愧,那我也无话可说了--这还能叫人么?

点看全图

花海人海

总理的骨灰散入海中,他无墓更无碑,如果说有,那碑立在亿万的中国老百姓的心里!

收笔之时,记下总理早年的一首小诗,现在看来,别有一番理解和感动:

大江歌罢掉头东,

邃密群科济世穷。

面壁十年图破壁,

难酬蹈海亦英雄

--------------------------------------

一口气写完,犹豫良久,算了,发了

关键词(Tags): #地主瞎侃#周恩来#总理元宝推荐:擎箭天使,电子赵括, 通宝推:兰之子,三笑,Che,lucase,大溪水,
家园 这个要顶...
家园 这个要花!
家园 地主不必介意,那个啥嗡嗡叫的是啥货色大家都清楚

他自以为得计,俺不过是冷眼看他表演。。。人家脸皮都不要了,侬和他争论岂不是对牛弹琴。。。甚至还不如。

就凭他这么叫唤以为能抹黑总理,嘿嘿,还真透着幼稚。。。

咱该干嘛干嘛!

家园 这个不

埋雷的话,显得偶太没有眼光了

向总理致敬

虽有颠倒黑白者,恐不足以当万世之公论也。。。

家园 居然没宝

总理真是过了一辈子穷日子啊。。。

家园 心声啊,支持地主

不要因为自己多读了几本书,就以为自己什么都知道了,把别人都当成什么自我“麻醉”的“愚民”!
总理的骨灰散入海中,他无墓更无碑,如果说有,那碑立在亿万的中国老百姓的心里!

家园 某些人非要把他捧上去,其行可耻,其心可鄙!

恩。

家园 献花!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家园 【文摘】不花没人性啊
家园 对总理的评价,人民群众自有公论

虽然不敢说是最好的,但绝对没有见过更好的

看过报道,当年总理逝世,联合国提议降半旗致哀,有些国家反对,认为既不是国家元首,也没有此等先例,时任联合国秘书长的瓦尔德海姆的一番表述代表了全球人士对总理的评价,大意是

“哪个国家的领导人一生没有孩子,在国外没有一分钱的存款,又如此受到人民的爱戴?如果再有,联合国也会降半旗!”

于是提议顺利通过。

我个人不想再看到更加“真实”的总理形象,宁愿在此方面做一个十足的“愚民”,只为了相信世间还有某些东西值得深深的尊重与怀念!

家园 也花地主。再说两句。

经历过文革的普通老百姓甚至中层干部心目中,周恩来的形像是完美的。我的父母,河友的父母们,都是如此。

我认为这是真实的周恩来,但不够全面。周恩来还有他作为政治人物的一面。从这个意义上,我更相信邓小平对他的评价更趋于全面和真实。

不够全面的真实,毕竟不是完全的真实。

上世纪中叶阿根廷总统贝隆,在民众心目中地位一般,但他的夫人阿维塔,却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在阿根廷人民心目中保持着完美的形像,即使到了今天仍有无数阿根廷人民发自内心地爱着她。但真实的阿维塔是一个怎样的女子呢?据我所知,大多数阿根廷人民拒绝接受史实中的那个阿维塔,宁愿接受麦当娜饰演的那个阿维塔。

没有拿阿维塔与周恩来相比的意思。她是个让我尊敬的女子,但还是不够资格进行这种类比。提她只是想陈述一个事实:一个政治人物,在普通百姓心目中的地位和印象,与其在本职环境内予人的印象,是有差距的。一个公正形像100分的人物,也许政治方面的得分只有90分。(当然了,要想在政治上得100分,需要很多很多的好运气。)

我们的官方宣传口径上,周恩来在文革中说过的话、签署的文件等等史料,一概不予公开,甚至有的被人为销毁。(我们只能从邓小平的那段话来稍稍推知一二。) 然后就是我们的半官方的软宣传 --- 电影“周恩来”。这部电影更多地是要呈现给普通老百姓们一个他们心目中已经成形的周恩来。所以很大程度上更加深了民众心中的那种印象 --- 周恩来在文革中没有什么错误和责任。至少给我的印象就是这样。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种深深的先入为主,所以当我看到邓小平的那段话时,会惊异于他的措辞 --- “人民会原谅他的。” 这种措辞绝对不是给予一个只犯有微不足道错误的人的措辞。

我觉得我们官方的宣传,在客观上没有全面真实地反映出周恩来这位伟大的人物。

一个伟大的人物如果需要靠后人藏着掖着甚至销毁一些史料等努力,才能保持其伟大的形像,这是可悲的。

这种状况,令那些刻意探寻“历史真相”的人们难释心中疑团。

至于那些利用官方宣传的疏漏、故意栽赃周恩来的行为,套用一句老友的话 --- “三十三天兜率宫,应许人间有泼皮。”

家园 同感
家园 送花得宝。顺便加一句:中国需要两个周恩来,一个是

老百姓的,另一个是历史的。前一个的形象的建立已基本完成,另一个还需要时间。毕竟,关于那一段历史,我们还有那么多问号和未知。其实,即使那段历史的资料完全公开了,关于周公的所为比较清晰了,其历史的定位也会随着将来的社会情况的改变而变化;当然,老百姓的总理也会。这就象岳飞,对其的评价,千百年来,无论在史学家那里,还是在民间,也是起起浮浮啊。更何况,周恩来本身要比岳飞更复杂,其影响更深远。千年的议题呀。

家园 对总理的印象一直很好

但不得不承认的是,我,可能也包括很多人(当然不包括所有人),完全没有和他本人打交道的经验,长辈亲友中也没有,那么这种印象必然是来源于以往官方的文字记载,影像资料,不管是出于真诚感情的表达,还是另有政治上的需要,难免不是一面之词,所以,多听听另外一面的说法也没有什么不好。

全看树展主题 · 分页首页 上页
/ 17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