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挪威打工记 -- 陈比尔

共:💬22 🌺68 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挪威打工记

    在国外,如果你不是贪官污吏的公子小姐,或者百万富翁的二世祖,想日子过的宽裕些,总是要去打工的。打工就是打工,一种赚钱的手段而已。给餐馆端盘子洗碗是打工,在写字楼做兼职也是打工。二者没有什么区别。如果只是考虑工资多少的话,前者的收入一般更高。至于轻松,当然是后者了。

    对于在国外的中国人来说,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从事体力劳动往往是打工的主要形式,比如洗碗端盘子。管你在国内是教授还是作家,在国外的第一步往往从这里开始。许多人觉得是有辱尊严,可是我倒想问问,对很多人来说,刚开始除了洗碗还能干嘛?你就是想教书写作,那也得外语过关啊。况且人家许多达官贵人的孩子也都在洗碗送报纸,为啥你做不得?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国家主席就握着环卫工人的手说了一番话,大意是,我当国家主席是为人民服务,你淘大粪也是为人民服务,我们只是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这话如今也没人提了,因为在国内高低贵贱早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了。

    第一份工,电脑助理

    我认识的在挪威的中国学生,课外没有不打工的。主要的工作有三种,端盘子洗碗、送报纸、做导游,我做过其中的前两种。不过我的第一份工是学校的电脑助理。

    到挪威不久,学校就开学了。第一周基本是介绍学校,熟悉老师同学。我很快就认识了学校的新老中国学生,其中一个师姐(说是师姐,年龄还小我4、5岁,只是比我早入学一年)在学校的研究生电脑房做电脑助理,我又天天背着笔记本去那里上网,就混熟了。和她聊天中,我知道电脑助理是份不错的工作,一个礼拜上班10个钟头,上班时间基本就坐在办公室,可以上网,可以看书,可以发呆想心事,反正只要肉身在那里就可以。工作没啥压力,学生使用电脑过程中有问题时,就负责解决,自己解决不了的,就报告上级的电脑部门。收入也非常可观,一个钟头税前收入100克朗。

    于是我就暗暗上了心,新生大会时,学校电脑部的人提到,要在新生中招收一批电脑助理,在学校的图书馆和研究生电脑房工作。会后,我马上发了一份邮件给电脑部报名,顺便把我的个人简历也附了上去。过了一个礼拜没有回音,我又发了一份邮件询问,电脑部回答请我再等一等。不久就收到他们的答复,让我某天上午去办公室面试。

    面试时,气氛也很融洽,两个电脑部的职员问了我一些问题,主要是个人情况和对工作的看法。我说自己在学校的专业是信息技术管理,正好对口,也希望在工作中学习专业知识;从前的工作很大一部分是客户服务,而电脑助理的一个主要工作就是服务;技术上可以熟练操作电脑,对于应用软件也较熟悉;至于工作中的一些专业技能,可能不懂,但愿意学习,相信经过培训后可以胜任;就职后希望加强管理,比如设立工作日记、对每台电脑建立档案、等等。总之,自信在电脑部的英明领导下,以本人的经验和能力,可以胜任这份工作。面试过程中,两个老外不断交换眼色,我觉得有戏。

    第二个礼拜,就接到去研究生电脑房上班的通知,和师姐做了同事。后来知道,这次报名正好8个萝卜8个坑。所有报名的人都有份,皆大欢喜。不少中国同学看我拿到奖学金在前,又找到美差在后,都半认真半开玩笑的说我走狗运,我得了便宜也不好卖乖,心里却想,你们早干嘛去了?试都不试一下,难道要人老外把好事硬塞给你?

    为人处事中,我始终相信一点:很多事情,你去做花不了多少时间精力。不成,没啥损失;成功了,很可能收益很大。那为什么不去试一试呢?

    第二份工,送报纸

    时间过的真快,转眼到了第一学年的暑假了。挪威的暑假特别长,有两个多月。我的打算是用一个月的时间去西欧看看,剩下还有一个多月,当然不能浪费,还是打工赚钱吧,谁会嫌钱多呢?再说电脑助理的工作在暑假里就暂停了。

    在暑假,下午送报纸是份不错的工作。许多人外出休假,报纸订量减少;另一方面,不少送报纸的也休假,所以反而更需要临时工顶替,报酬也会比平时多一些。

    在挪威所有的合法收入都必须上税,学生打工要交10%的所得税。我原来的税卡是在学校电脑部工作用,想在暑假打工,必须再去找税务局,办一张新的税卡,然后把税卡给新的雇主。还好税务局和报社离学校都不远,步行还不要5分钟。税卡办好后,去了报社。报社的人让我填了张表格,留下税卡,说到时会和我联系。

    过了一个礼拜还没有消息,我就知道挪威人办事不着急的毛病又犯了,又去报社询问。这次他们很客气,发行经理马上现场办公,问明了我的住处,拿出一张当地的送报路线图,问我想送几条线,用什么交通工具。我听老生说刚开始送报纸别太贪心,2条线差不多,感觉可以再增加。于是我说自己有辆山地车,想送2条线。

    经理在地图上找了一会儿,略带歉意的告诉我说,我住处附近的线路都有人送了,现在有两条连在一起的线,但离我家比较远,骑车要15分钟左右,问我是否感兴趣。我看看地图,感觉离住处也不是很远,再说也没有别的线路,就答应下来了。经理也很高兴,说以后一旦我住处附近有线路空出来就通知我。接着他又把我负责的两条线的工头的电话告诉我,让我和他约定时间,接受培训。临走时,还发给我两个大帆布袋子,可以固定在自行车后架装报纸。

    就这样开始了我的送报生涯,第一天是培训,由工头带我熟悉线路,交代一些注意事项。因为我记忆力好,认路快,一天下来基本把自己负责的两条线记住了。

    培训结束时,工头交给我两个大塑料本子,里面是两条线路的订户资料。每个订户的姓名、地址和订的什么报纸都打印在硬纸片上,插在一个个小格子里。每天上班第一件事,就是根据当天报社的通知,注意哪些订户退订或者重订,把退订客户的卡片的空白背面朝上,订阅客户的名字和地址那一面朝上,这样,当天有谁订了什么报纸,翻开本子就一目了然了。

    然后就开始送报纸,把报纸一张一张塞到订户的信箱或者门缝里。开头几天,动作不是很熟练,我一般是骑到一个信箱前,刹车,看本子,拿报纸,卷报纸,开箱,塞报纸,关箱,再找下个信箱。掌握技巧后,看本子、拿报纸、卷报纸的动作可以一边骑车一边做,到信箱前刹车,开箱、塞报纸、关箱,动作一气呵成。

    干了几天,我负责的两条线路用一小时多一点就能搞定了,觉得还有余力。既然是放假,两条线也是送,四条线也是送,还不如多加两条线多赚一点,反正下午也没法做别的事情。于是又去报社,申请加两条线。经理一看线路图,是有两条线空着,离我的住处也不远,骑车10来分钟,可离我原来的线路就远了,旧线在住处的北边,新线在住处的南边,住处就在中点上。我想既然没选择,也只好接受了。

    送报的日子里,每一天是从中午开始的,上午睡到11,12点,吃过午饭,再躺一会儿,下午1点半准时出发,先到南边的新线路,差不多用1个半钟头送完两条线。再骑20多分钟的车到北边的旧线路,有时累了就回去休息一下。再花1个多钟头送完旧线,一般结束都要到4,5点。一下午下来真是腰酸背痛腿抽筋了,T恤衫都能拧出汗来。挪威夏天的下午还经常下小雨,我好在年轻体质好,洗个热水澡吃顿饱饭就恢复回来了。晚饭后无事可做,就跑去学校上网。回来看会电视和室友聊聊天,就去睡觉,感觉日子过的和神仙一样。

    送报工作虽然劳累,但我从来不觉得辛苦。这是我自己的选择,没啥好抱怨的,再说不是还有收入吗,就当是报社出钱给我减肥健身吧。

    每天重复同样的工作的确有些枯燥,但送报过程中,也有不少有趣的事情。

    首先是信箱,各家各户的都不一样。有的是木质的,明显有些年头了,上面还画着动物或者花草,古色古香,就象艺术品一样;有的就是一张铁皮打成,再刷上绿色的油漆,简单干脆;有的邮箱上面明明白白写着住户姓名、门牌号,让人一目了然;有的就只有个门牌号,更有的连门牌都不写,还摆在两户中间,让人一头雾水。有的信箱设置明显,就在大门旁边;有的信箱却象保险箱一样,仿佛主人要和别人捉迷藏,要花大力气寻找,浪费我的宝贵时间。大部分信箱是木质的,开关方便,有些铁信箱设计的象暗器,不小心手就会被上面的毛刺划破。有些粗心的订户外出度假却忘记退订,信箱里已经塞满了邮件和旧报纸,我却仍然要使出吃奶的劲把新报纸塞进去。如此种种,不一而足。

    每天的报纸都是一捆一捆打包后扔到送报点的,为省时间,我是从来不数的,数量够不够到了最后才知道。不够的时候打个电话给工头,工作时间他总是开车在分管的线路周围巡视,一会儿他就会来把余数补上。大部分情况下报纸都有多余,挪威又没有收购废品的,所以我一般留一份看看上面的图片和电视节目,剩下的就塞到每条线路最后几家的邮箱里,或扔在公共汽车站留给有缘人。有些老人,可能是为了省钱,不订报纸,经常就在路旁等我,我只要有多余的,总是送给他们。一个老头,可能觉得过意不去,有次拿了一块巧克力给我,我当时竟然没收,后来想想,是应该要的,一来是礼貌,二来不能让他觉得欠我的情。

    挪威的夏天既漂亮又舒服。说漂亮是因为各家的庭院里都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争奇斗艳;舒服是因为那里的夏天气候宜人,一点也不热。地形又以丘陵为主,凉风阵阵,在这样的环境下骑车送报,也算是种享受。有时还有奇遇,一次在路上,前面不到一百米处竟然出现了3只麋鹿,似乎是母亲带着两个孩子。我当时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因为在居民区几乎不可能看到麋鹿。它们迈着悠闲的步伐,根本没把我放在眼里,从树林中走出来,穿过公路,又消失在灌木丛中。

    送报纸对我,只是业余时间玩票而已,所以一开学,天气转凉后,我就金盆洗手,又去赚电脑助理的工资了。对于没有奖学金的同学来说,送报纸是主要的打工形式和收入来源。有些同学长年送报纸,平时下午送晚报和午报,周末凌晨还要送早报。到冬天,外面天寒地冻,大雪纷飞,气温经常在零下15度,他们仍然要在早上4,5点出发,因为积雪结冰,只能步行,经常回来已经是满身湿透,分不清是雪水还是汗水了,真不知道他们是如何坚持下来的。相比之下,我已经算幸运了。

    那年的暑假,我用送报纸赚的钱买了部数码相机和单反相机,一直用到现在。第二年暑假,因为忙于毕业论文,也就没再去送报纸了。

    第三份工,餐馆小工

    对于中国学生来说,在餐馆打工,也是一个好选择。收盘子洗碗不需要什么特别的技能,只要肯下力气人勤快就行。一天下来虽然累点,但赚的多,能有大几百克朗,而且是现金,不用上税(我的另外两份工的工资都打入我的银行帐号,交10%的税),对老板和自己都有利。在餐馆打工,老板还管饭。今年初在挪威遇害的两个福清学生,他们就在奥斯陆一家著名的中餐馆打工。老板是华人教会的核心人物,也雇了不少中国学生,我的很多同学都在那里做过,有端盘子洗碗的,有在衣帽间看衣服的。

    我打工的是一家挪威人开的餐馆,当时一个关系很好的同学已经在那里干了一段时间,老板缺人手,让他找人。他问我的意思,我想了想,感觉收入不错,又只在星期天干活,顶多牺牲睡懒觉的时间,就答应下来。

    餐馆开在森林深处,只在冬天营业,专门接待滑雪经过的游客。主建筑是一栋两层结构的木屋,带地下室。二层和地下室是老板一家的私人空间。一层有两个带壁炉的餐厅,还有厨房、柜台、操作间。附近还有一间仓库和车库。木屋前面是一个很大的空地,空地和屋檐下摆放着不少长条桌椅。没有下大雪的时候,客人们都喜欢在室外休息。

    老板一家三代同堂,大大小小7口人。老板是个60出头的老头子,从祖辈继承下来这间餐馆。他为人和气,爱聊天,负责餐馆的外勤比如采购、开车什么的。餐馆真正管事的是老板娘,里里外外大大小小的事情都是她做主。整天不苟言笑,经常在柜台和厨房巡视,也看不得我们打工的休息下来。时间久了,我们发现她其实人不错,对工人也不抠门,要我们做的活,总是自己身先士卒,典型的刀子嘴豆腐心。客人多的时候,更是柜台、餐厅、厨房团团转,结帐、收盘子、洗碗样样来。

    老板夫妇有一女一男。女儿女婿都在餐馆帮忙,女儿帮老板娘打理餐馆,女婿做老板的助手。儿子是他们一家的骄傲,他是挪威唯一一个参加巴黎-达喀尔拉力赛的摩托车手,一年有好几个月在外面比赛,在家里的时间也多是和一帮车手切磋。餐厅四面的墙壁上摆满了他历年参加各种比赛赢得的奖杯,大大小小有100多个,经常有好奇的顾客问我们这些奖杯的来历。

    女儿有两个小女孩,都非常可爱。大女儿有4岁多,金发碧眼,典型的北欧洋娃娃,有点怕生人。小女儿更好玩,才1岁多点,经常在地上爬来爬去,家里人也不管。餐馆打工的,不管是中国人还是挪威人,都很喜欢她,闲下来的时候,经常抱在手上逗她玩。

    餐馆虽然小,只在冬天营业,可钱赚的却不少。主要原因是垄断,方圆10几里,仅此一家,别无分号。滑雪远足的人只能在这里休息消费。半年赚的钱足够一家用,此外,儿子出国参赛的部分费用,一家人出国给他加油的差旅费,都是靠餐馆挣的。除了我和同学负责洗碗收盘子,老板还雇了4,5个临时工在柜台招呼客人,其中两个是奥斯陆大学的中国女生,比我们还早上班,先做完当天用的煎饼,再去柜台帮忙,剩下的都是挪威女孩子,靠打工赚几个零花钱。她们都是典型的北欧美女,可惜我们语言不通,又以赚钱为主,和她们交流不多。

    周六晚上,如果需要我第二天去上班,同学会打电话通知。星期天清晨,怀着对温暖被窝的留恋和对即将到手的工资的憧憬,我坐上去奥斯陆的地铁,半小时后到站和同学会合,再转车去奥斯陆大学方向,几分钟就到目的地。老板会开着他的丰田皮卡在车站等我们和其他的临时工。人到齐后出发,车要沿着公路开10分钟左右,然后开进去森林的私家路。其他游客只能步行或滑雪进入森林。

    到达餐馆一般是10点,下车后就开始干活。先去仓库拉些木头,给壁炉生上火。接着去厨房,把用过的餐具放到自动洗碗机里清洗。然后拿把刷子,到外面去把桌椅上的积雪扫干净。再去储藏间搬几箱软饮料备用。忙过这些,如果客人不多的话,可以停下来喘口气吃早饭,早饭午饭吃的都是餐厅卖的东西。

    说是餐厅,其实只能算是个小卖部,卖的都是简单的成品和半成品。主食主要是蛋糕和店里自制的煎饼,涂上黄油和果酱或夹上香肠。喝的有咖啡、可可、软饮料,其他还卖一些糖果、巧克力等零食。

    吃过早饭,我会和同学一起祈祷,希望老天爷下雨下雪甚至下刀子。因为天气恶劣客人就会少一些,我们就不会那么辛苦,反正收入是固定的。

    该来的总是要来,12点左右,餐馆的客流量开始进入高峰期,而且要持续几个小时。这时的活和早餐前的一样,唯一不同的就是频率大大加快。我们会分工一下,一个人专门跑外勤,拎个大周转箱到外面把用过的餐具收进来洗,把空饮料瓶装箱搬走,再补充新的进来;一个人专门负责洗碗机,把另一个人收进来的餐具分成玻璃杯、咖啡杯、盘子碟子,装进不同的托盘后再放入洗碗机,洗好后送到柜台备用。忙的时候,常常是外勤刚刚把一个装的满满的周转箱放下,又拎个空的跑出去,洗碗的人也是如此,刚刚清空一个箱子,另一个又来了。

    开始我们一般会为了分工争一争,谁都知道外勤累,一个装满餐具的塑料箱有20多公斤,还不好用力,走路的时候只能上身后倾,用肚子顶着箱子,相比之下洗碗还算轻松的。为了说服对方去外面,我们会拼命列举外勤的好处,比如看美女、换空气、拿小费什么的。争来争去,老板娘来了,脸皮更薄的那个只好骂骂咧咧的拎着箱子出去了。其实谁都没占便宜,外勤和洗碗的隔段时间就要换一下。时间长了,有个人难免有些撑不住,那时另一个就会主动拎着箱子出去,让对方休息一下。两个人都撑不住了,我们会各拎着箱子出去收些餐具,然后同学找个僻静无人的地方抽根烟,我找个人多的角落在桌子上趴几分钟。直到听见老板娘的呼唤,才抱着箱子先后回到厨房,开始新的轮回。

    下午两点多是午饭时间,如果客人没那么多,可以坐下来休息几分钟吃饭。否则就自己找空当解决了。我特别喜欢热可可加奶油,既解渴又补充热量,一天下来要干掉好几杯,同学则钟爱软饮料,抽空就拿起一瓶往嘴里灌。每次看到对方那副有便宜就占的丑态,我们都会皱起眉头摇着头谴责,“东家雇你真是倒了血霉了!”

    冬天的太阳落的特别早,4点多天就黑了,客人慢慢减少,我们也可以开始放慢节奏喘口气了。等客人走了差不多,餐具都收进去了,所有人开始收尾。把餐厅的椅子叠到桌子上,先扫地再用水拖,厨房和操作间也要收拾,攒了一天的垃圾要拿到外面去,这时大家不管多累,都干的很起劲,盼着早干完早拿钱回家。

    老板娘再三检查,终于对收尾工作表示满意,她也知道我们归心似箭。接着,这一天最重要的时刻到来了。老板从口袋里拿出几叠卷好的钞票分给大家,大家没有当场数,因为都不是第一次,但心里都有数,知道老板不会少给,也不会给错。一般我们4个中国人拿的最多,因为工作量最大,老板在这上面不搞种族歧视。

    然后大家又坐上老板的皮卡,他把我们送到地铁站,我们各自道别回家,相约下周再见。兜里的工资,省点花,够我两个礼拜的开销了,回家照例好好吃一顿慰劳自己,然后洗澡上床梦周公,结束劳累充实的一天。

    关键词(Tags): #挪威#打工
    • 家园 我外甥上大学的头一年。

        学校为照顾贫困学生,搞了几个勤工俭学的职位,打扫卫生什么的,结果没人报名。我外甥不够条件,见没人报名他就报上混进去了。

        第二年就轮不到他了。

    • 家园 兄弟写得好啊

      我自个觉得出国不打工是一种损失,不光是钱少赚了,更重要的是那种经历是在国内是比较难有机会去尝试的.我在国外干过搬运工,售货员,工厂杂工,电脑测试等等等...听上去档次都不高,但我觉着养成了自己务实的态度,也磨炼了意志.要撂在国内估计我一辈子都不会有机会去干这些活的.

      继续写啊,花!

      • 家园 的确的确,经历很重要。

        我在挪威打的那些工,要在国内肯定没机会做。一来没有环境,二来自己也没到那地步。到了国外,工作也没有贵贱之分,凭力气赚钱,没什么羞耻的。

    • 家园 我今儿个非花了你

      大家在国外都不容易啊,兄台的目标是比尔盖茨?

    • 家园 【原创】第一次发长贴就有这么多鼓励

      我在2003年就回国了。文章里可能写的夸张了一些,但当时真不觉得吃多少苦,就当作是一种磨炼,还有就是赚钱。其他没有奖学金的同学,打工就辛苦多了,不论春夏秋冬都要做,尤其冬天送报纸。

      有了奖学金,再加上打工的收入,手头真是宽裕不少,最后赚的钱通通在假期去周游列国了。

      在国外的时候机缘巧合上了西西河,一直潜水到现在,竟然发现自己的笔名和密码还在。

    • 家园 咋.一看.你可老人了哦.

      现在还在挪威吗?

      应该会说挪威语了吧.

      以前河里有个半通就是挪威的喔.

    • 家园 出国留学打工也算得上是一种经历

      只有经历过了才知道生活的酸甜苦辣。

      我曾经打过一份坐办公室整理资料的工,要说比起端盘子、送报纸来说不知轻松了好多,但是特别无聊,天天就是几个动作,折纸、裁纸、装订,坐得一天下来腰酸背痛的。干了几个月,实在是干不下去了,又拿到老板的一小笔钱,就没有再干下去。

      但是现在回想起来还是觉得很值得的,人生增长经历了。

    • 家园 气死老板了

      吃过早饭,我会和同学一起祈祷,希望老天爷下雨下雪甚至下刀子。因为天气恶劣客人就会少一些,我们就不会那么辛苦,反正收入是固定的。

    • 家园 真不容易, 花一朵

      .

      在国外,如果你不是贪官污吏的公子小姐,或者百万富翁的二世祖,想日子过的宽裕些,总是要去打工的。

      我觉得象我这样90年代以后到美国读书的大概要好一些, 看看周围有全奖的人,几乎没有人需要打工,当然学习是相当紧张,尽快毕业找到好工作才是正路. 当然毕业工作了也可以说是打工,但毕竟是个CAREER.

    • 家园 拿了奖学金还能打学校工,比美国好赚很多啊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2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