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请教一下:苏德战争时期,苏军的兵力是如何源源不断的? -- AleaJactaEst

共:💬48 🌺126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请教一下:苏德战争时期,苏军的兵力是如何源源不断的?

    看过关于苏德战争的文章,感觉上苏军好像是打不完的,根本不怕损失似的:

    而且还不同于拿破仑战争,当时俄军只是硬碰硬地打了一战,实行坚壁清野,主力都保持下来了;而卫国战争一开始,西面的几个方面军几乎被全歼。

    苏联人口最密集的地区被占领,应该无法征兵,苏联还能有效掌握的那些老少边穷地区,怎么还有那么大的人力资源?

    记得说中途岛海战,日军最大的损失不是几百架飞机,而是几百个优秀的飞行员;在当时,苏联又如何能弥补技术兵种的损失呢?就算人够多,也不等于军人够多啊?现在要把我拉上前线,估计抬个担架还笨手笨脚的。。。。

    • 家园 苏军的战斗力是分阶段的。

      虽说苏军的战斗素质水平确实不如德军高.可它在战前的军事训练还是有一定基础和水平的,战争初期德军所取得的成绩主要来自德军的指挥艺术和力量优势,战斗素质和经验及体系优势。就我个人看,苏联红军在战前的整体战斗力是二战时期的顶峰.苏联人最大的损失是41年被德国突袭造成的,结果大量训练有素的正规军,没有发挥作用就完蛋了.因为开战初期的巨大损失,苏联的补充兵源素质跟不上,虽然在莫斯科阻止了德国的进攻,但在冬季反攻和1942年春季反攻中,把战前的最后一部分训练有素的部队大多赔上了,所以从1942年5月至1942年年底这半年时间内,是苏军素质最低的一段时间。陷入了因为大量投入素质低劣的部队,所以节节败退,因为节节败退,所以只能把大量素质低劣部队扔前线与德军拼消耗的恶性循环,但到了1942年年底,一方面在春季反攻中受损的主力部队已经恢复了力量,另一方面,又调来了一部分远东红军,所以苏军的素质开始回升,1943年4月到7月,苏军的总体战斗力已经回复到一个较高的水平。达到了二战时期的又一个顶峰. 但是这阶段德军的战斗力也是顶峰.又有装备优势,加上这一阶段红军的 指挥官素养实在还是问题多多,结果把这批训练有素的部队, 在43年下半年到44年的大规模攻防战中消耗殆尽,但德军最精锐的部队也两败俱伤.到44年初后,红军的战斗力又进入一个低谷,虽然苏军此时战果相当辉煌,但是这主要是因为此时苏联红军主要将好的人员和武器补充给精锐的主攻部队,同时苏联指挥官素质也上升,武器质量得到提升,同时由于43年苏联红军消耗了德军主力,德军的战斗力也开始急剧下降所致。所以到战争未期,苏军的战斗力是两个极端,占大多数的普通部队,战斗力很差.但是精锐部队,尤其是精锐的近卫部队,伞兵和坦克兵的战斗力却非常高。

      • 家园 这样的说法很少见

        苏联军事历史奉为经典的“十次突击”就是从44年初开始的,不觉得这是一支此时进入低谷的军队所能完成的。

        事实上,这是打胜仗所带来的红利,大量的士兵在战火中锻炼成老兵并保存下来,当然成建制被歼的德国人没有这份红利。由于南线的有利形势,苏军总参将几乎全部的力量都用于加强南线主力,一口气在44年8月就打到了罗马尼亚。这时,南线苏军确实已经消耗殆尽了。

        但是消耗殆尽了什么呢?重武器。大部分重装备和卡车都在连续的战斗和前进中损失或耗尽了摩托小时数。可是在随后的轮调和部队转移中,他们就在后方的铁路枢纽等地接受完毕全新运抵的重装备,重新成为一支杀气腾腾的精锐。当德军眼巴巴等着工厂挤奶一样的出坦克大炮的时候,苏军在运转和调动过程中就能完成重装备补齐。

        既然在保存了大量老兵作为主力的情况下,苏军为什么还要大肆搜刮青壮从军呢?这就牵涉到另一个问题:军队编制内的战斗兵员数量。一个师内真正拿枪上前线的士兵,大约只占编成数量的20%左右,所以经常会看到一个几千人的师,编制内步枪只有2000来支。另外的80%除了技术兵种(炮兵之类的)外,大量的属于后勤支援和辅助兵员。征集的青壮大部分是补充这部分部队,因为苏联国内的人力资源确实已经枯竭了。毕竟,将不经训练的壮丁发杆枪就上前线,不是一个合格的军事指挥官的做法,尤其是在节节胜利的情形下。

        苏军不将辅助部队列入师编成内,因此师内战斗兵员比例会高些,德军和美军,尤其是后者,动辄1-2万人一个师的,其中大部分是辅助和后勤部队。要是一个1万人的师编1万步枪手,这仗就没法打了。

    • 家园 苏联当时的作战准备是为了迎接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

      到最后光来了一个德国(及其控制下的欧洲)已经是要念阿弥陀佛了

    • 家园 苏联的动员制度和战时经济的组织是最优秀的

      战争爆发的前7天,就动员了530万人入伍。第一年总共动员了1800万人。整个战争期间共训练了9000万人

      苏联在战前就组织了大量的航空俱乐部,广泛开展民用航空运动,所以储备了大量飞行员人力资源

    • 家园 《兵临城下》纯属胡扯,然后说几点

      -.德国以及后来西方人士为了贬低苏军作战指挥水平,

      所以编造苏军是靠人海压倒德军的神话。其实更多是

      靠大炮飞机的火海和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啦。

      -.苏联特别强调在突破口形成压倒优势,一旦形成突破,

      预备队和战线其他地段的部队都会往这里涌,当面的德

      军会形成“天哪,这么多俄国佬”的印象不奇怪,其实

      这时战线其他地段可能是纸糊的也说不定:)

      - 苏军在战争初期的损失是惨重的,战争中后期苏军指挥

      官也并不是不怕损失,只是由于连续不断的作战,新兵

      有时训练时间不够,经验不足的情况下在作战队形过于

      拥挤,造成人海以及伤亡过重的情况,其实指挥官并不

      想要这样。

      -.战争打了四年,1941年那些14-19岁的未服兵役青少年

      随着时间进入到可服兵役的年龄,他们也可以上前线。

      - 英美的租借物资,特别是一些科技含量高、工艺复杂

      的产品,使得苏联可以解放很多工时和人力用于前线部队

      - 战争后期,在自己国土上,一进入新解放区,就会征集

      当地所有适龄男子从军;打出国境外,从战俘营解放战俘

      后,NKVD甄别一下其他人也统统再次从军,由此可见苏军

      人力其实也是很窘迫的。

      关键词(Tags): #二战#苏军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