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欢度中秋】八月十五月儿明 -- 归去

共:💬42 🌺43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欢度中秋】八月十五月儿明

    响应号召,欢度中秋,儿歌一首。

    八月十五月儿明呀/爷爷为我打月饼呀/月饼圆圆甜又香啊/一块月饼一片情啊

    爷爷是个老红军哪/爷爷待我亲又亲哪/我为爷爷唱歌谣啊/献给爷爷一片心哪

    [MP=320,240]http://www.csdyzx.com/caolixin/dfz/xxyy1-6/3/yywwdyb.mp3[/MP]

    仿佛是小学一年级音乐课本里的一首歌。当时学唱的时候感觉很疑惑,为什么一定要跟老红军爷爷一起打月饼呢?

    呵呵,后来找到了答案,因为这首八月十五的儿歌最早是一首电影歌曲。

    呵呵,大过节的,咱先做月饼,再说电影。

    做月饼嘛,要先揉面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哈哈,是广式月饼。要用木模子。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个仿佛没陷儿。健康健康。

    看看是模子印出来是什么图案。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宝塔山耶,延河水啊

    嘻嘻,敢情还是革命牌月饼

    我们也要帮忙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咱得大干一场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既然做吃食,那咱得洗洗手先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做月饼真开心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唧唧喳喳唧唧喳喳

    一个说“我做得大”

    一个说“我做得比你好看。”

    挥舞着双手的那个说“我做了两个!”

    一边做月饼一边给爷爷唱个歌。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月饼好了!大家吃月饼喽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片片有点糊?嘻嘻,见谅见谅,这不着急给大家往桌上送嘛

    这个月饼还好吃不?

    关键词(Tags): #中秋#月饼#啊摇篮
    • 家园 【原创】《啊,摇篮》:大导演的想法与李阿姨的心思

      呵呵,月饼跟包子还是不一样的,月饼好吃的也许正是褶子,比如苏式酥皮月饼。

      大导演谢晋生在浙江、长期生活在上海,呵呵,不过,也在香港念过书。

      呵呵,说不好是苏式月饼还是广式。

      如果说《啊,摇篮》的歌和演员是月饼皮儿的话,那么导演的想法和故事的核心这个馅儿未必跟皮儿一样好玩。

      来来来,先看个大导演的标准像。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呵呵,谢晋无疑是建国后成长起来的第三代导演中的绝对代表人物。“十年”前、“十年”中、“十年”后,看着谢晋的片片长起来许多人。

      《高山下的花环》(1984年电影版)、《芙蓉镇》(1986),河里一个也没看过的,估计不多。

      电影版《红色娘子军》(1960),河里的即使没看过也总听说过。

      虽然这个电影版至少对《红色娘子军》位列“八大样板戏”有推波助澜的作用,不过导演谢晋还是因为电影版中这样那样的倾向被批判过。

      即便如此,谢晋在“十年”的后期仍然有作品问世,如“八大样板戏”中的另一个《海港》。

      据《啊,摇篮》的副导演之一黄蜀芹回忆,《啊,摇篮》算是谢晋被彻底“解放”后主动请缨的第一个片片。

      不过这个片片的故事成为今天这个样子,是应大导演谢晋要求而数易其稿的结果。

      这个片片的剧本原本叫《马背摇篮》,呵呵,看名字的改变大约就能猜出这个一稿是个壮烈的革命叙事。据说是上有飞机,下有炸弹,前有洪水,后有追兵……

      大导演谢晋对这样的故事不太满意,于是让两个编剧改改。

      结果二稿出来,据说故事的主线成了“教养”孩子还是“娇养”孩子的路线斗争。

      1979年嘛。

      (顺便说一下,两个编剧中的一个是徐庆东, 算是“十年”前后成长起来的我国第四代电影人。呵呵,前些年CCTV出了一个还能看的“克隆”电视系列剧:《重案六组》,这个就是徐导的作品。)

      对于二稿中的路线斗争,大导演谢晋依然不满意。

      据说大导演跟两位编剧说:不要战争片,更不要路线斗争!咱要的是人的感情:情侣之间的爱情、同志之间的友情、母子之间的亲情……

      呵呵,也许这个“据说”里有不少演绎的成分,却形象地说出了大导演的“艺术追求”。

      现在回头看谢晋的片子,常常有人会抱怨其中的“道德压迫感”让人透不过气来。好人、坏人泾渭分明;宣扬“正确”、“善”也是谢晋作品一以贯之的主题。

      不过谢晋毕竟是大上海长出来,即便是道德说教,那也得以情动人。

      呵呵,这大约也是大导演谢晋深受人民群众欢迎的重要原因吧:即符合大家的伦理取向,也满足大伙的审美趣味。

      于是,大导演成就了《啊,摇篮》的温情脉脉。

      有人谢晋的作品分为两个阶段:前期是“乐而不淫”的颂诗;后期是“哀而不伤”的悲歌。

      80年代以来的《芙蓉镇》以及《高山下的花环》都属“哀而不伤”的悲歌。

      而之前的《红色娘子军》、还有1962年的喜剧《大李老李和小李》就是“乐而不淫”的颂诗了。

      (《大李老李和小李》要推荐一下,可能是我国难得的、可供四世同堂观看、而且不会发生争执的片片。)

      《啊,摇篮》恰好是谢晋转变期的作品,所以“乐而不淫”是主旋律,“哀而不伤”是偶尔出现的副歌。所以有人说,这个片片是谢晋作品中感情最饱满、最动人的一个。

      呵呵,至于副歌,前面在介绍男二号解放军叔叔的时候提到,片片中其实已经出现了对“十年”或明或暗的宽慰。

      而主旋律,呵呵,就关系到某卖了半天关子的那个李阿姨心中锁了。

      呵呵,这个锁其实实在不是个什么复杂的东西,呵呵,说白了,就是一个关于“解放”的革命叙事。

      《啊,摇篮》中有4个主要女性形象。

      除去张瑜演的那个文艺女青年,其他的三个都在反反复复地讲述跟《白毛女》、《红色娘子军》一样的故事。

      11岁马晓晴演的“老革命”小保育员被卖过多次,童养媳、老妈子……又一个“吴琼花”啊

      2岁的方超演的小院生的妈妈赵姐尽管生活在解放区却摊上了个好吃懒做的男人,还家暴。 身怀六甲还要任劳任怨、挨骂挨打,于是赵姐跑出家门,在革命的摇篮“保育院”生下了革命的接班人小院生。

      至于原本是我解放军营教导员的李阿姨,故事就更惊心动魄一些。

      李阿姨在苏区原本也是人家的媳妇,夫妻关系仿佛也不错。

      不过,李阿姨生产的时候遇上难产。煎熬中的李阿姨听到她男人恶狠狠的声音:“我要儿子”……

      生下来的是个女孩,很快被剥夺了生存的机会。

      而李阿姨也因为不能再生孩子了,不得不离家参加了革命队伍。

      这就是李阿姨心中的锁。

      呵呵,李阿姨心中的锁,以及其他两个保育员的故事,基本是旧社会“把人变成鬼”的逻辑。

      呵呵当然,有幸的是李阿姨她们都来到了革命的队伍,避免了“白毛女”的命运。

      不过,小院生的妈妈不愿见自己的男人,李阿姨也不愿接受解放军叔叔的好意。

      呵呵,毕竟是“乐而不淫”的颂诗,这个片片最后还是皆大欢喜了。

      小院生的爸爸参加担架队,负了伤。小院生的妈妈于是重新接受了爸爸,一家团圆了。

      李阿姨呢,经过老红军爷爷的劝慰、解放军叔叔的教育、还有烈士遗孤亮亮小朋友的感化,做了亮亮小朋友的妈妈,还教唆亮亮小朋友找来个爸爸。

      呵呵,有女性主义研究者指出,《啊,摇篮》中李阿姨的转变表明,我国革命叙事中的女性,终于从无性别差异的战场回归到传统家庭,战士又重新成为“母亲”、“妻子”。

      呵呵,这个就是馅儿。没皮儿好吃吧。

      某爱看电影,可是很怕跟研究电影的人一起看电影或者讨论电影,大约就是这个缘故。

      关于谢晋导演,最后再说一句。

      谢晋是我国第五代导演主要的反对对象。但应该老老实实地承认,谢晋比任何一位第五代导演,都更受广大人民群众的爱戴。

      而且,今天所谓的“主旋律”电影能拍到谢晋大导演这个水平的也不多见。

      另外,谢晋大导演的副导演中出了数个第四代及以后的重要人物,比如黄蜀芹、张暖忻、英达……

      对于这样一位老者,第五代也许多少有失公允。

      关键词(Tags): #啊摇篮#谢晋
      • 家园 好文! 添把柴火!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 家园 不知是谢大导演人品好,还是mm人品好

        惊喜:所有在本帖先送花者得【通宝】一枚

        恭喜:你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吉祥三宝啊。

        你说的谢导的电影我都看过。比较喜欢前期的《红色娘子军》和后期的《芙蓉镇》。《娘子军连歌》是我最喜欢的两首军歌之一,而台词“运动啦!”更是我从大学到现在念了二十年的口头禅。

        • 家园 谢宝谢宝

          某认为是主要还是大人人品好

          某的经验值涨得实在不快,弄得我最近都不敢再学太傅回帖必花了。

          所以某的rp现在估计很差

          那首“向前进”的歌确实也是经典啊,这都快传唱半个世纪了啊

          • 家园 大概是1978年,我看过59年梁信写的原剧本

            比电影多了点爱情和悲壮。这首娘子军连歌就是梁先生自己写得,作曲是黄准。

            “战士的责任重,妇女的冤仇深”这两句写得太伟大了,娘子军的军魂,一下子就点出来了。

            90年代初,央视电影频道刚刚开播,年年三八节放这个。俺家领导说,这个潜台词是不是还要继续解放妇女呀?俺吓得说,那是那是,不过在咱家,妇女解放早已完成,现在要创建新时代了。

            • 家园 小崔《电影传奇》

              《红色女子军》特辑里也特别讨论了一下这个砍掉爱情戏的问题。

              妇女解放还是要常常讲的。不过具体怎么是解放,好像如今也没整清楚

              • 家园 《老片坊》我时不时看一下,不过《红色娘子军》特辑没看过

                倒是看了译制片《桥》的专辑。要不,这两天我蒸个包子?

                • 家园 有空一定要蒸啊

                  尤其是《桥》啊

                  只要不是写成90集,某的经验值还够逐花。:P

                  • 家园 mm居然喜欢这部《桥》?

                    俺曾经大放厥词,

                    接着又谈到了电影《桥》,俺说这时俺最喜欢的战争片。他很好奇,问为什么是最喜欢?德国导演法斯宾德的《莉莉玛琳》,苏联邦达尔丘克的几部战争巨片和许多美国电影,西欧电影难道不如它?俺说,因为俺喜欢!俺尤其对里头那个工程师的遭遇有深刻的共鸣:一个是自己一生心血铸就的巅峰之作,另一边是自己民族的英勇的5千反法西斯战士的生命和自己对国家对民族,对反法西斯大业的责任。俺要是他,就只有站在桥上把自己和桥一齐炸掉,既不忍心看到心血被毁,更不愿意忘记反法西斯的义务。听得他一愣一愣的,连说你是一个很高尚的人,说的俺都脚着俺有白求恩的觉悟了。吃完了烧烤,俺俩齐声高唱《啊!朋友再见》,不过俺用中文,他用意大利文,他告诉俺,意文原名是《Bella,ciao!》。听得周围其他同事个个侧目。

                    不过既然你说了,俺好好写一篇。

      • 家园 到位。花

        谢导很善用新人。

        • 家园 说到点子上了

          谢晋大导演的作品确实红火了一大批新秀。

          女演员除了本片里提到的三位,还有李秀明、陈冲、丛珊……

          男演员呵呵远的不说,对姜文、英达至少有知遇之恩

    • 家园 想起来了,想起来啦

      这歌谣,俺也唱过嘛。

      上花,归去同学中秋快乐!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