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关于李陵匈奴之战,与赵括兄商榷。 -- 煮酒正熟

共:💬52 🌺64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酒大这个帖子的观点和何去非有类似之处

      何去非,字正通,北宋浦城人,宋朝第一个武学博士。他的《何博士备论》中有篇《李陵论》,专门谈到李陵战败,汉武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汉武召陵欲为贰师将辎重也,而陵恶于属人,自以所将皆荆楚勇士、奇才、剑客,愿得自当一队,以步卒五千涉单于庭,而无所事骑也。夫所谓骑者,匈奴剑客,愿得自当一队,以步卒五千涉单于庭,而无所事骑也。夫所谓骑者,匈奴之胜兵长技也。广泽平野,奔突驰践,出没千里,非中国步兵所能敌也。以匈奴之强,兵骑之众,居安待佚,为制敌之主。而吾欲以五千之士,擐甲负粮,徒步深入,策劳麾惫,为赴敌之客。是陵轻委其身以予敌矣。而汉武不之禁也,乃甚壮之,而听其行。上无统帅,而旁无援师,使之穷数十日之力,涉数千里之地,以与敌角而冀其成功。陵诚勇矣,虽其所以摧败,足以暴于天下。卒以众寡不敌,身为降虏,辱国败家,为天下笑者,是汉武以陵与敌也。故曰:二者之失均焉。

      外链出处

      何去非这个看法,我看还是比较公正的。而酒大说这次战败汉武负必须负主要责任,又似乎就有点偏颇了。首先,李陵那什么心结说,我觉得很难成立。因为李广虽然没封侯,但他儿子李敢曾因战功赐爵关内侯,李家三代之梦,早就在李陵叔叔身上圆了。所以我觉得李陵想急于立功的想法,只能算他出于个人前途着想罢了。当然,李陵这么想也无可厚非。而且事后证明他也是非常能打,但能打并不一定就是好将军。李陵太执著于自己的功名,而没有充分考虑五千袍泽陷匈奴围困的危险性,这在战争中是很不足取的。就算那一战汉武帝最后接应了李陵,打胜了,那也是侥幸胜利。关于这点,何去非说的很好:

      “古之善战者无幸胜而有常功。计必胜而后战,是胜不可以幸得也;度有功而后动,是功可以常期也”

      楼下飞将军的感慨的不错。李陵是个勇士,但称不上是好将军。汉武有雄才,却被私心和意气蒙蔽,两人书写的这场悲剧以5000大汉精锐埋骨大漠收场,千古之下,又有几个文人骚客真心为他们想过呢。历史之无情,可悲可叹哪。

      • 家园 花谢锥子补充。但我还是想说一下

        多谢锥子补充。但我还是想说一下,李陵前面的吹大气固然是 期有幸之胜而轻五千

        敢士之性命,但作为一个师长的角色,李陵在领袖面前表决心,无可厚非,不能因

        为他表决心的时候话说得太大,然后领袖逼他完全兑现自己表决心时说的话,最后

        战败了,就把主要责任栽给这个吹大气的师长。

        每个职位有每个职位的权力义务。李陵作为一个师长,其主要责任不是自己的部队

        何时出动、向哪个方向出动,而是一旦出动之后如何作战、如何在杀敌的同时尽量

        保全部队有生力量。这方面李陵已经做得很不错了(除了事前没想到部下带女人这一

        条)。而造成败战的根本原因是少量步军远征且不配后援。这个命令是谁下的、谁该

        负主要责任,不是一目了然吗?

        就因为李陵吹过大气,于是刘彻就派他出战,然后战败后说:明明是你当时非要出

        战的,所以现在战败了你应负主要责任。根本没有这个道理。如果刘彻真的把李陵

        这个师长表决心的话当作经过深思熟虑的成熟军事构想,那么刘彻就应该干脆让这

        个师长围绕自己的这一军事构想来进行具体计划和调拨准备,这种情况下如果战败

        了,那么自然是这个师长应负主要责任。但现在的问题是,刘彻揪住李陵表决心的

        话认作其成熟军事构想,但又不给他任何必要的准备和条件去完成这一军事构想,

        甚至连最基本的接应后援都不派,这种情况下,难道要由李陵来负战败的主要责任??

        最后,根据飞将军分析的情况,看起来是贰师主力部队战事已经结束的情况下,刘

        彻硬逼着李陵进行孤军远征的。这样的情况下你依然说主要责任是李陵、而不是刘

        彻??

        澄清一下,李陵的确有立功心切和侥幸心理这样两个严重问题,但具体到此战战败,

        李陵的这两个问题只应负次要责任,主要责任上面已分析过了,应由刘彻来负,因

        为是他做出了这个孤军远征的错误决策。

        我的确忽略了李敢封侯的事实,多谢锥子和楼下定远兄指正。

        • 家园 关内侯到不见得算封侯

          汉承秦制,制定了二十等爵赏军功。最高第二十级为列侯,次一等的为第十九级的关内侯。关内侯算不算封侯,我没把握,但是我的看法是不算。其差别不在于有多少封地食禄,而在于列侯可以世袭,因此显得与众不同,大家向往。授予爵位时,对关内侯一概是“赐爵关内侯”,而对封侯则是“封长平侯”,“封冠军侯”等等。不过说老实话,世袭也正是这些王侯们后来被打压的根源。试想就算大家都公正守法,新的功臣皇亲要封,原有的不动,国力总是有限的,到最后理论上就是一个无法支撑的体系。因此中途罢一些没有功劳的世袭子弟,无法避免。汉武帝时期“找茬”罢了不少刘姓诸侯根源就是这个。大家拼命争取封侯,不过是为了自己的后代有个好日子过。可是说到底这个世界上还是要靠自己的本事打拼的,父祖的余荫也管不了一辈子。这倒也公平。

          另外说一句,东汉末年天下大乱,正常的赋税收不上来,国力空虚,因此曹操改革制度废止了关内侯的俸禄。此后的关内侯之类的就不值钱了。到了陈庆之的时候,关中侯关内侯最多时曾经一次加封一千多。

          电子赵括:【原创】关于秦西汉的爵位制度,简单给个说明

    • 家园 很可惜的李陵
    • 家园 酒兄,小细节上打个商量

      因为只有这样,才有可能以军功致封侯,圆掉李氏三代之梦。

      李广的儿子李敢跟从霍去病在漠北之战中立功,已被封关内候。

      • 家园 花谢小兄指正和鼓励
        • 家园 酒兄太客气了

          其实我觉得若论对史料的掌握,今人手里掌握的资料自然是远少于当年的太史公,班固之流,对形势的掌握也应该远不如古人。我们现在的分析大多是根据所看到的史料,根据常理,或是根据对某人性格的判断来得出结论,其实离当时历史的本来面目可能已经差之千里了。所谓常理,也不过是一般人的标准,很多人行事并不按常理出牌。何况古今常理的标准不一。所以我一般不敢参与这样的讨论,不过从各位的讨论中受益匪浅。

          酒兄的学识,一丝不苟的态度,兄弟一向是佩服的。

          • 家园 俺倒

            神马时候小嘴儿变得这么甜的了?夸得俺无鸡六兽的... 俺哪里有啥学识,只是一直顽强地对抗主观和情感因素,希望能尽量保持一颗平常心。再就是有错就认,即使在激烈的辩论中。

            看小兄签名档,想必是马孟起的粉丝。旧文一篇,博小兄一桀 :-)

            煮酒正熟:【原创】虎牢吕布 * 磐河文丑 * 白马颜良 * 渭水马超(演义)

            • 俺倒
              家园 咋变成神马了?

              只是一直顽强地对抗主观和情感因素,希望能尽量保持一颗平常心。再就是有错就认,即使在激烈的辩论中。

              做到这一点难上加难啊。酒兄努力在做已经不容易了。

              您这篇大作以前潜水的时候拜读过了,今日再复习一遍。粉丝到不是,俺是连环画那几个画家的粉丝

    • 家园 我看这君臣二人都不咋地

      李陵吹牛在先,五千步兵就要直达单于庭,和送死有什么区别。

      汉武逼迫在后,贰师出兵都四个月了,李陵还有什么出兵的必要?

      两人互相斗气,谁真正想过那五千将士的生命了。

      • 家园 李陵那番言辞有夸张的成分,但不能忽视当时他与刘彻说这番话时

        是有隐含前提 (implicit assumption) 的,这个前提就是 --- 有援军接应。

        李陵诗赋俱佳,智商应该是很高的,而且谦让下士,应该也不是过于自负、爱走极

        端的人。这样一个人,祖父多次出塞征战,对于远征北地需要援军接应这种最最基

        本的军事常识必然了然于胸。更何况他自己就被任命半途接应过贰师,他能连这种

        最弱智的问题都不明白??刘彻在听了他这番豪言壮语之后受到感染,接下来的动

        作也是让李陵出兵同时安排路博得半途迎之。这些都说明,当时君臣二人的对话,

        双方绝对都有这个共识 --- 肯定要安排援军接应,只是没有把这个话说出来而已。

        以刘彻李陵两人的才智和军事经验,如果说他们俩连这个最弱智的道理都不懂,就

        好比你飞将军连团长和军长谁大谁小都搞不明白。这不是笑话吗?

        可见,李陵那番豪言壮语,并非空中楼阁式的胡吹乱侃,而是建立在一定客观现实

        上的,这个客观现实不外两条:一,李陵对自己的指战能力有信心,对自己这五千

        敢士的战力也有信心;二,李陵相信自己会有援军接应。

        所以李陵此番言语,说他夸张,比较恰当,说他吹牛则不太恰当 --- 关键问题是那

        个隐含前提的存在。

        • 家园 老酒未免太高看李陵了

          良久,陵还,大息曰:“兵败,死矣!”军吏或曰:“将军威震匈奴,天命不遂,后求道径还归,如浞野侯为虏所得,后亡还,天子客遇之,况于将军乎!”陵曰:“公止!吾不死,非壮士也。”

          如果说李陵不是走极端的人,这段话就解释不过去,因为我们都知道,这个口口声声说“不死,非壮士”的人最后却轻易就投降了。这段说明,李陵这个人的情绪波动非常大,他冲动起来说的话和他冷静下来做的事会差的很远。他既然有这种表现,谁敢打保票他和武帝的对话不是一时冲动说出来的呢?

          大军出塞应该有后援固然是常识,在塞外会迷路,会失期也是常识,对不对?这些也是不能不考虑的因素。张骞迷路,差点就把李广给断送了,李陵不会不知道这事吧,李广那次还是四千骑兵呢,只坚持了一天就险象环生了。

          李陵和武帝拍胸脯的时候,考虑过这些吗?八成没考虑到,否则为什么他直到九月,武帝下死命令了才出兵?

      • 家园 所以我对李广利什么时候战败回来的很感兴趣

        个人推测是李广利出兵,一开始有战果,后来渐渐不利,因此汉武帝催促李陵出兵。在李陵出兵期间李广利打了败仗,匈奴得以全力对付李陵。李广利每次出兵战果确实不怎么样,但是跑得都很远,战场情况不能及时反馈也是很正常的。《史记》中说“陵既至期还,而单于以兵八万围击陵军。”,说明出兵时西汉朝廷也知道此行有风险,规定了李陵在什么时候可以回来。没想到已经跑不掉了。

        • 家园 那时候李广利早回来了

          “其明年,汉使贰师将军广利以三万骑出酒泉,击右贤王於天山,得胡首虏万馀级而还。匈奴大围贰师将军,几不脱。汉兵物故什六七。

          “汉复使因杅将军敖出西河,与彊弩都尉会涿涂山,毋所得。”(《史记 匈奴列传》)

          李陵出兵的时候,匈奴正在西河地区骚扰,不但公孙敖去了,连原定接应李陵的路博德也去了。李陵出兵,就是跳光棍舞,如果他领的是骑兵也就罢了,五千步兵纯粹是送死。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