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隆美尔的《步兵进攻》 -- 欧文隆美尔

共:💬35 🌺237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 家园 面对上级的勇气

        在人的操守中极为重要,在军队系统的管理模式下尤其难得。

        记得一个小笑话:英国,德国和美国的三个海军军官各自夸口己方士兵的勇气。英国军官命令他的士兵从20米的桅杆上跳下来。这个士兵做到了。德国军官不以为然,命令自己的士兵从30米的桅杆上跳下来,德国士兵执行了命令。德国人很满意。美国军官见状,叫来一个美国兵,命令他从40米的桅杆上跳下来。这个士兵反问道:先生,你疯了吗?美国军官看看德国人,微笑了。

        我认为这个笑话很逼真地描述了美国兵和德国兵的性格。今天看到楼主的文章,可知德国人中也有这种真正的勇气。的确,在第三帝国后期,针对希特勒的暗杀事件不正反映的德国军人的勇气吗?

        • 家园 我看到的是同一个笑话,但是顺序不同

          先后是德国,美国和英国,最后抗争的是个英国兵。

          二战时,美国军官常常为英军同行居然在执行命令上同上级争吵很惊讶,美军当时执行命令是几乎不折不扣的。

          • 家园 执行上级命令

            不折不扣,是军队管理的最基本要求,所以说在军队中面对上级的勇气是多末的难得。

            我不记得细节,但是在二战中美军自行其是的事例我记得两个。一个是克拉克将军不顾上级命令,进军罗马,以致部分驻意德军得以安全脱身。另一个是巴顿将军指挥所部违令前出,越过了德军防线。不过他这次违令是正确的,体现了一个军人的真正素质。

            在上级下定决心,发布命令之前,下级和上级争吵,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是,不执行命令,按中国古代的说法,必得军法从事。

      • 家园 伯乐啊
      • 家园 空炸了……

        惊喜:所有在本帖先送花者得【通宝】一枚

        恭喜:你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谢谢:作者意外获得【西西河通宝】一枚

        鲜花已经成功送出。

        此次送花为【有效送花赞扬,涨乐善、声望】

    • 家园 隆美尔的《步兵进攻》六

      但他的很多战友的生涯却是短暂的,随手摘录几个:

      小隆的一个好友头天跟他一起挖壕沟,讨论如何处理苍蝇的问题,谈笑风生;接着就在冲锋中受重伤,小隆跑到跟前要帮助他,好友却推开他的手:“赶紧冲锋,我会没事的。” 但他没有实现他的诺言,当小隆走下战场时,他已经死在了医院里。另一个战友腿都被炸掉了,小隆握着他的手不知怎样安慰他,他却说道:“放心吧,中尉,我就是装条假腿也会回来的”。隆美尔接着淡淡补充到这个男孩并没有看到第二天的太阳。

      如果上面这些是难以避免的,有些却令人懊悔。在符腾堡山地营他们受命执行一次偷袭,目的是抓舌头,难度很大,但在精心策划下他们成功了(这次战斗是我比较喜欢看的,有点象奇袭白虎团), 但兴奋之余放松警惕,第二天在敌人的报复中,一个战友被暗算;另一次任务中小隆三令五申前方冲锋,后方不许投手榴弹,但实战中有人一兴奋还是扔了,正好炸在两个士兵之间,全部阵亡,而这两个恰恰是跟随小隆建立很多功勋的老兵。

      在对死亡的强大恐惧中,一些士兵会突然的精神崩溃,小隆刚带兵时就遇过这种情况:一次伏击中,撤退的法军出乎意料的多,尽管突然受袭使法军不知所措,但很快就发觉隆美尔他们人数不多,火力不强,便试图突破包围圈;面对源源不断的越来越近的法军反击,已无法撤退,一时又没有援军,一个士兵突然崩溃,大喊大叫得要抛枪逃跑。这是一种极其危险的情况,恐惧是有传染性的,小隆一把将其抓回,将枪塞回手中,逼令所有士兵集中全部火力持续射击,最终将敌击退。另一次战斗中,全连要在敌人火力下匍匐爬过近百米的铁丝网,除了几个人外,其他人认为是死亡任务拒绝执行,小隆亲自试验后认为可行,回来招呼他人前进,没有人动,小隆紧盯着打头的军官慢慢说:“要么执行命令,要么我毙了你!”没有人怀疑这句话的真实性,全连前进了。小隆因完成这次任务获得一级铁十字勋章。后来随着小隆带兵经验的丰富,处理此类问题的机会也越来越少。隆美尔总结到:战场上瞬息万变,最强的士兵也有崩溃的可能,乱军是最可怕的情况,超过任何危险的局势,很容易兵败如山倒。所以平常特别要注意官兵关系,加强向心力,如果平时下级对上级有很强的信任感的话,紧急情况时乱军的可能性就小;一旦出现苗头指挥官必须马上控制住形势,尤其是部下的精神状态,甚至采取非常措施。

      当隆美尔叙述一个个死亡时,你会感到他微妙的心理变化,从开始的震撼痛苦,到承受无语。全书最后隆美尔谈到再没有回到故乡的战友时,谈到他们的死亡时,非常冷静的说是责任使他们坚持始终,直到没有希望的结局,如果需要为国献身的时候,活着的人绝不能辜负他们。有些地方我读起来背脊一阵阵发凉,感到一个幼稚的柔弱青年逐渐蜕变成真正的战斗动物。猎杀成为本能,是需要不是报复:必要时绝不手软,不必要绝不浪费子弹;战斗中毫不犹豫的杀戮,甚至一枪两个,就是肉搏也经过迅捷精细的盘算;战斗一结束,可以马上面不改色的救援刚射伤的敌人。对於无法避免的事情,勇敢的承担是最好的选择,包括面对死亡,但只要一息尚存,随时准备拔枪射击。‘冷静狡猾’是他的商标,‘死中求活,败中取胜’,是他的拿手好戏,就如同古龙小说中的杀手,微笑中就已出刀,一击不中,全身而退。他杀你,你好像也无法恨他,中间不夹杂任何个人感情。我很不喜欢这样的隆美尔。我以前不懂为什么希特勒处死隆时要那么精心策划,就象打仗一样,现在我觉得却有必要,不但要痛打落水狗,还要打死老虎。不过能让隆美尔甘心受死,大概也只有希特勒能做到。

      但书中还有另一个隆美尔,是我喜欢的......

      关键词(Tags): #步兵进攻#隆美尔
    • 家园 隆美尔的《步兵进攻》五

      1914 Doulcon森林之战:德法的一场森林混战,隆美尔本人后来痛心的回忆,由於森林战拉不开距离,又有浓密的树林遮挡,难分敌我,双方都没有经验,隆美尔这排冲上去后,后方德军开枪,混乱中根本无法表明身份,四周子弹飞跳,一切只能听天由命,身旁的一个战友突然中弹倒下,疯狂的喊:救救我,我要死了,要死了!小隆爬到他身边,抱着他,却什么都做不了,眼睁睁的看着他抽搐着,双手紧扒着泥地,最终死去。没有办法,只有往前才能活命,火力一弱,他们立刻拼命向前跑追击敌人,没想到在森林边缘受到前方火力袭击,发现又是己方部队,

      无论是挥头盔还是手帕,只换回更猛烈的袭击,所有人都紧紧贴在地上,心中祈祷奇迹出现,不要就这样死在自己人手里。终於火力停止了,没有人起来,过了好一会,他们慢慢的爬回森林,发现12个人居然都没有受伤,欣喜之余,才注意周围:清冷的月光透过薄云笼罩着森林,一个人影也看不见,大部队已经走了。穿过青黑的森林,四面八方回荡着可怕的呻吟和嚎叫声,冰凉的地上纵横交错全是双方受伤和死去的士兵。一个男孩在哭泣,他不要死;另一个令人心碎的喊着妈妈,还有人在祈祷,有的则静静的睁着眼睛面对死亡,间或夹杂着法国人呼唤同志的声音,

      20年后隆美尔也没有忘记这地狱般的场景,没有忘记始终飘荡在空中的呼唤;他们引导救护队来到森林,想办法帮助这些可怜的人,无论敌方还是己方。离开森林,他们疲惫的走在原野,谁也不知道自己的部队在哪里,黑暗中看到了微弱的灯光,房子中十几个法国妇女恐惧的看着这些野鬼一样的德国大兵,小隆用法语请求食宿,清晨他们离开了这里,找到部队,才知道大家已经认为他们死了,他们能活着回来真是个奇迹。但有谁知道幸运能够持续多久呢?当日后隆美尔的儿子质疑上帝的存在时,他举战场的例子力图说服儿子,‘一个战士的生涯辉煌或短暂,我相信我的不是短暂的,想当英雄首先要活着,我相信我的幸运星,是上帝让我活下来的。’

      关键词(Tags): #步兵进攻#隆美尔
    • 家园 隆美尔的《步兵进攻》四

      那么未来大元帅的前线第一天是如果度过的呢?清晨上级派遣小隆少尉去侦察敌情,小隆立刻踌躇满志出发,经过半天的努力,圆满完成任务。又累又饿回来恰好赶上部队转移,到傍晚忙碌了一天的小隆终於可以松口气上床睡觉时,团首长下达了一项严肃重大的任务:“去找**营,并引导其撤至**山头”。小隆快马加鞭赶至**营所在地,但出乎意料的是营首长不准备服从,而告诉小隆他们现在归属**旅,小隆不得不请示旅首长,旅首长立刻命令其回到团部:“Shit!乱弹琴,这营归我管”。小隆只好在敌人出没的战区的星夜赶回,团首长听后大怒:“去,或走或爬,到**地找**将军请求指示,看看到底谁怕谁”!小隆一听立刻眼冒金星,靠!俺已经18小时持续行动了,您也不看看俺这小身子骨?但马上内心自我批评:不行,没有不能完成的任务,必须执行!随即强颜欢笑的赶至**将军处,将军一听大怒:“去,告诉旅首长,这营归团管!”,小隆赶至**营发布最终指示,当一切搞定回到团部时,已是新的一天了,军队已经吃完早餐,待命出发,准备在大雾中迎接第一次战斗了。

      小隆的第一次战斗表现,很多军事书籍有较详尽的分析,认为他已经表现出战斗动物的本能,我不想多说,只想补充一句,在激烈的混战中,战斗动物不幸力尽虚脱昏倒在战场上,差点让战友以为他挂了,醒过来的时候战友正在上下其手,妄图找出伤口,真是丢面子!不过不管如何,第一次战斗这个文弱苍白的符腾堡青年还是活下来了,在以后的战斗中,身体不好,胃肠功能紊乱的问题频频困扰他;只是凭借超人的意志和傲气硬挺了下来,这在山地营的表现中尤其突出;他的上级很少意识到这一问题,而是过多的把困难的任务交给他,当然这跟隆美尔的个性不无关系。《步兵进攻》非常强调身体的重要性,确是有感而发的。后来类似跑路找炊事班这种重要任务小隆还执行了多次,他谈到对於基层军官,战争大多数时间相当枯燥,要管很多鸡皮小事,但正是这些小事构成战争本身,比如找不到炊事班,部队就吃不上饭,也就打不动仗;小事没顾到,大事出问题的屡见不鲜,都是鲜血的代价。

      话题转回来,第一次战斗以德军惨胜告终,军官伤亡25%,惊魂未定的小隆得知他两个最好的朋友都阵亡了,这只是一个开始。隆美尔的独子曾开玩笑说,看看《步兵进攻》这本书,就会发现有多少次他的生命处在危险中,而不可能在1928圣诞夜诞生到这个世界。的确他老爸可以说是从死人堆里爬出来的,在《步兵进攻》中提及一大串人名,他们都是小隆的战友,大多葬身异乡。他们的名字随着《步兵进攻》才为人所知,在军事史上他们算不得什么,只是一片混屯的背景,一组群像。但有意思的是他们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甚至超过隆美尔本人:

      关键词(Tags): #步兵进攻#隆美尔
    • 家园 隆美尔的《步兵进攻》三

      我爱好文史,但令我遗憾的是常常只能模糊的遥望那些叱吒风云的身影,更多的时候他们就象一个符号,一个象征,似乎是石头缝里蹦出来的。鲁迅说天才的第一声啼哭也不会就是一首好诗,这句话是对的,但从书籍中你却很难得出这个观点,似乎天才就是天才,只能令人高山仰止。而且有一个规律,名将即使写回忆录也往往对年轻时代轻描淡写,而浓墨重彩于那些轰轰烈烈的激战;这完全可以理解,结果是精彩的,而过程就乏味多了,但没有过程就没有结果,而我个人对过程和细节有偏好。别人写一来形神相隔,二来容易修饰。我基本上通读了二战将领的传记和自传,这个问题或多或少存在,例如曼施坦因,古德里安,我读遍能找到的材料,很多疑问:他们的才能是从何而来的,是如何锻炼培养的?哪些人和事对他们有重大影响?他们开始有什么缺点优点,又是如何克服保持的?但是没有具体答案,就象雾里看花。

      就我个人而言,《步兵进攻》的确是是经典,而不只是军事经典。《步兵进攻》的出版目的是作为辅助教材,纯军事教育目的,并非回忆录和自传,一切都围绕战术运用而谈,其作者那时大概做梦也没有想到有一天能当元帅,但恰恰如此,使这本书没有什么顾忌和修饰,无意中间接提供了一代名将的成长史。我想若真是隆美尔元帅所著可能反倒不容易做到。

      透过字里行间,我看到的是一个年轻的菜鸟是如何成长为一个优秀的战地指挥官,最高勋章获得者:如何从不会到会,如何从会到得心应手,如何从得心应手到革新创造,最后形成自己的风格,如何赢得部下的心,使之生死相随。从第一页到最后一页我看到的是一个男孩到男人的心灵历程,在冷静的文字下跳动着一颗激烈的心,强烈的个性让人无法漠视;冷冷的幽默泄露出一丝顽皮,但随即就被沉重的责任和反思掩盖了,大悲伴随大喜,似乎长久的枯燥艰苦的行程只是为了一瞬间的激荡光华。六十年弹指一挥间,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我们回过头再看26岁的隆美尔,46岁的隆美尔,53岁的隆美尔的踪迹,到底给人们留下了什么呢?

      我只谈谈一些给我留下较深印象的片段,想到哪说到哪,没有什么逻辑性:

      想做一个合格的军人,必须在战场上闯过心理关;纸上谈兵是一回事,真刀真枪又是一回事。年轻人容易冲动,但战场的血腥残酷足以毁灭任何幻想,让人麻木或疯狂;《西线无战事》就生动的记录了一代人的迷失。让我们把目光转移到小隆及战友:1914年一战爆发,动员令下达时,年轻军人的欢呼回荡在古老的修道院中,他们简直是迫不急待的想冲向战场,小隆当时未满23岁,尚属‘有志的进步青年’,兴奋的和战友猜测着战争将如何影响他们年轻军官的未来,他这样描述到:‘当我知道我不是第一批出发时,我失望极了,生怕错过第一场战斗。’他们唱着军歌开往前线,到处是用鲜花欢送的人群。

      关键词(Tags): #步兵进攻#隆美尔
    • 家园 《步兵进攻》的读后感:特点,共鸣与问题

      如果你希望看到的是一部激荡人心的美国大片的话,肯定会失望到底;如上所说《步兵进攻》整体上偏于冷静淡定,而且它是一本小书只有三百余页。

      首先谈谈这本书的特点:

      1) 实用和创新:这是本书最重要的两个特点。如果加一个副标题的话,我建议是---‘怎么办?一战的回忆与反思’。它的目的非常明确,非常实用,就是告诉基层指挥官如何灵活运用基本战术,不涉及任何战略问题。整本书实际上是隆美尔的一战个人回忆录,以时间为顺序,从奔赴战场(23岁)到一战结束(27岁)。其反复回旋的主题就是怎么办!一个年轻基层指挥官在千变万化的战况面前如何判断,抉择,执行任务。书中作者反复强调独立,创新,灵活的重要性,永远不要墨守成规,要敢於负责,乐于负责。对很多基本战术包括军事心理学的运用上都有独到之处。

      2) 形式清晰别致: 本书以时间为顺序,共分六章;每一章又分若干小节,每个小节主要谈及一个战斗行动,文体主要为记叙文,描述的是年轻的隆美尔在战斗当时的亲身经历:战斗背景条件,判断行动,战斗结果;文风比较细腻,强调细节,间有极淡的抒情。小节后附录总结性文字,为议论文,是将近二十年后隆美尔中校对战斗的反思,文风比较简洁,如常见的15条战斗格言即摘选于此。本书有大量插图,非常形像。从整体形式上有点类似于战例选编,但系统性连续性文字性更强,且极为生动,是优秀的辅助类教材。

      3) 战例广泛全面:由於年轻的隆美尔在一战中转战西线,东线,南线,与法军,罗马尼亚军队,俄军,意军都有交手,有丰富的实战经验。本书描述了战壕战,堡垒战,平原战,森林战,高地战,山地战,雪地战,雾战,夜战,雨战,突袭,奇袭,攻坚,正面进攻,攻防转换,以攻代守,动态防御,静态防御等等亲身战例。此书名为进攻,但在分析中极为重视防御,‘攻的下而守不住’是进攻的大患,进而强调攻防转换。

      4)文风冷静淡定,但冷中有热:雷马克的《西线无战事》和容格儿的书我都读过,《步兵进攻》介于两者之间,在文中对战争的描述有点自然主义倾向,读完此书很难让人产生对战争的向往和渴望,有些地方相当沉郁;但同时也不会绝对的排斥战争,你会觉得对於无法避免的事情,勇敢的承担责任是最好的选择。对敌人的态度我个人觉得更偏向于雷马克,全书死亡不断,但从未出现报复的字眼,更多的是一种悲悯和理解,或客观的描述。但客观中又蕴含极大的热情和个性,充满对不可能完成的挑战的兴奋和满足感。

      以上我所谈及的特点都比较笼统,只是尽量避免个人看法,力求客观。下面我想着重谈谈自己的共鸣,也是这本小书真正打动我的地方。对我而言,在看《步兵进攻》前后我对隆美尔的看法是有相当大的差异的,在我心中它的确是经典;此外我也不自量力想谈谈它的问题;最后我想从《步兵进攻》出发深入谈谈希特勒,隆美尔,和总参谋部的问题。

      目前我的设想这篇简评包括三部分:

      (一) 作者及写作背景;

      (二) 《步兵进攻》的读后感:特点,共鸣与问题;

      (三) 希特勒,隆美尔,和总参谋部

      关键词(Tags): #步兵进攻#隆美尔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3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