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东线防守大师 - 陆军元帅莫德尔 -- 史鉴

共:💬83 🌺499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东线防守大师 - 陆军元帅莫德尔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引子

    1945年春天,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进入尾声。3月7日,美军夺取鲁登道夫大桥,突破德军莱茵河防线。3月30日,盟军完成了对鲁尔区的合围,德军B集团军群43万官兵成为瓮中之鳖。4月15日, 一名美军上尉出现在德军B集团军群司令部,向司令官莫德尔转交第38空降军军长李奇微中将的劝降信。这绝非一封普通的劝降信,李奇微在信中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无论西方历史还是军人职业,都未曾见过比美国的罗伯特-李将军更加高尚的人物、更加卓越的战争艺术大师、更加忠诚的国家公仆。八十年前的今天,他忠实的部队残破凋零,被优势敌军重重包围,并且失去了继续战斗的一切手段。他选择了体面的投降。现在同样的选择摆在您面前。为了一个士兵的荣誉,为了德国军官团的名声,为了您国家民族的未来,请立刻放下武器。您的人民急需您拯救的生命去恢复正常的社会生活;您保全的德国城市是民生不可或缺的部分。”

    莫德尔仔细看过劝降信,抬头问他的参谋长瓦格纳少将:“我们所做的一切,是否足够对历史有一个交代?一个战败的司令官是否还有别的选择?我知道在古代他们通常服毒自尽。” 思忖再三以后,莫德尔请瓦格纳带给李奇微一个口信,表示他必须遵循对希特勒的誓言,因此不能投降。在以后的几天里,莫德尔发布一系列命令,遣散18岁以下的少年兵和老兵,将库存军火分发给各个部队,允许部队指挥官决定何去何从。

    一切安排妥当以后,莫德尔开始走向自己的归宿。他带着几个副官驱车到处乱撞,期望找到美军防线的缝隙得以逃脱。当莫德尔意识到逃跑的努力都是徒劳,自杀这个字眼就频频出现在他的谈话中。忠实的副官试图说服他回心转意,向美军投降,莫德尔无奈回答:“我不能这么做。俄国人已经宣布我是战犯,美国人肯定会把我交给他们绞死。我最后的时刻已经来临。” 4月21日,在杜伊斯堡附近的一个树林旁边,莫德尔从容镇定地跟几个副官一一握手,嘱咐说:“你们可以把我葬在此处。” 然后独自走进树林。几分钟后传来的一声清脆枪声,为陆军元帅莫德尔卓越的军事生涯划上一个沉重的句号。

    元宝推荐:海天,1001n,晨枫,MacArthur,逸云三洲,
    • 家园 好文啊

      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但人类的历史不能仅仅记录胜利者的视角,哪怕是为了给后人一个教训或者经验,有些记录出自于失败者的视角也是必要的。

    • 家园 又见史鉴兄好文,就是等的时间太久了。
    • 家园 关于土星战役中几个数字的疑问

      苏军总兵力190万? 3000辆坦克?

      -- 卷入土星的苏军是20,24,29,30,31,41集团军,加起来能有190万?, 当时南线的天王星共11个集团军才110万, 后来在柏林,三个方面军共才200万.

      苏军阵亡被俘20万, 伤残50万?

      -- 就算是总兵力190万, 打掉了70万, 剩下的苏军还有多少战斗力, 德军为什么不打着鼓,唱着歌, 齐步走进莫斯科.

      • 家园 “火星陨落”一节的数据,来源于David Glantz的著作。

        《Zhukov's Greatest Defeat: The Red Army's Epic Disaster in Operation Mars, 1942》University Press of Kansas (April 1999)

        190万是两个方面军的总兵力,参加勒热夫战役的苏军肯定没这么多,估计也就是五六十万人。苏军大的攻势,都是分成若干阶段,兵力依次投入。火星作战计划的目标,是歼灭德军两个集团军,所以不可能一开始就倾巢出动。

    • 家园 按中国的谥法,应尊为:莫勇烈公。
    • 家园 写的真好,由衷佩服

      令感谢在SC回答关于欧洲宗教战争若干问题,一并花谢之

    • 家园 再顶

      顺便在经典文章下留个名。

    • 家园 !!^^UP^^!!

      flower!

    • 家园 莫斯科41年冬天的气温

      刚看到文章2,第三装甲师。为了不打断主贴的顺序,就回帖在这里吧。

      先说莫斯科冬天的气温,napolen在《莫斯科会战的决定性因素--泥泞与严寒》(见http://www.cchere.net/thread/580559#C580559)一文中给出过41年冬天莫斯科附近地区的气温数据:

      (btw,不知Mars,napolen等关于东线战场的高手是否还在西西河?)

      “然而,事实又是怎么样的呢?让我们来看一下1941年11月至12月莫斯科附近的气温

      变化情况(气温测量时间为早上7点,考虑到莫斯科地区纬度较高,当时又是冬天,这个

      气温当比较接近全日最低气温)。

      11月15日 摄氏-7 华氏20

      11月16日 摄氏-6 华氏22

      11月17日 摄氏-8 华氏18

      11月18日 摄氏-11 华氏13

      11月19日 摄氏-9 华氏16

      11月20日 摄氏-7 华氏20

      11月21日 摄氏-3 华氏26

      11月22日 摄氏-4 华氏24

      11月23日 摄氏-4 华氏25

      11月24日 摄氏-9 华氏16

      11月25日 摄氏-11 华氏13

      11月26日 摄氏-9 华氏16

      11月27日 摄氏-8 华氏18

      11月28日 摄氏-6 华氏22

      11月29日 摄氏-1 华氏30

      11月30日 摄氏-1 华氏30

      12月01日 摄氏-8 华氏18

      12月02日 摄氏-11 华氏12

      12月03日 摄氏-7 华氏19

      12月04日 摄氏-18 华氏0

      12月05日 摄氏-25 华氏-13

      12月06日 摄氏-26 华氏-15

      12月07日 摄氏-29 华氏-20

      12月08日 摄氏-15 华氏5

      12月09日 摄氏-4 华氏24

      12月10日 摄氏0 华氏32

      12月11日 摄氏-6 华氏22

      12月12日 摄氏-2 华氏28

      12月13日 摄氏-22 华氏-7

      12月14日 摄氏-19 华氏-2

      12月15日 摄氏-27 华氏-17

      可以看到12月4日该地区虽然降温,但是的温度只是在-18度,不知道下面这段话能否给个参考资料?

      12月4日,机会终于到来。这天气温骤降至摄氏零下40度,德军的进攻陷于瘫痪。第6装甲师师长劳斯(Erhard Raus)在回忆录中写道:“酷寒天气下,德军士兵冻得浑身僵硬,无法端起步枪瞄准射击;步枪枪栓卡住,撞针一击即碎;机枪结了一层冰壳,润滑油冻在枪膛里;弹药供给中断;迫击炮弹钻进深深的雪窝里发出一声空洞无害的爆炸声;地雷完全失效。

      看到目前,整体感觉对莫德尔的描述是比较高,大,全的,而对手则是愚蠢的。

      斯摩棱斯克战役结束之后,德军没有继续前进,斯大林误以为铁木辛哥代价高昂的反击战挫败了德军攻势,于是指示宣传部门大造舆论。此时斯大林并不知道,德军已经改变攻击方向

      中央集团军群在斯模棱斯克战役之后的停顿,既有战略上的原因,也有本身遭受严重损失,急需整补的因素。还有,“大造舆论”这个非中性词的感情偏向还是可以看出来的,苏军这边也可以说是非常时期的鼓舞士气。

      自从巴甫洛夫大将被枪毙以后,苏军将领变得谨小慎微,没有最高统帅部的命令便不敢轻举妄动。因此苏军两个集团军坐失良机,眼睁睁地看着第3装甲师从容渡河,长驱直入。

      至少彼得罗夫斯基率领第63步兵军渡过第涅伯河的逆袭,是没那么“谨小慎微”的。

      然而苏军总参谋长沙波什尼科夫元帅命令各部队坚守阵地,不许擅自移动一步。这个愚蠢的命令给了德军装甲部队迂回穿插的天赐良机。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6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