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默克尔挨了一顿骂,萨科奇就是好人吗? -- 晨枫

共:💬65 🌺255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默克尔挨了一顿骂,萨科奇就是好人吗?

    默克尔挨了一顿骂,萨科奇就是好人吗?或者说,欧洲还有好人吗?当然,这好人不好人的是针对对华政策而言的,和中国过不去,就要挨中国人的骂,就不是好人。从科尔到施罗德,德国俨然成为中国在欧洲最铁的哥们。具有东德背景的默克尔上台后,一反前任的既定方针,在很多地方和中国过不去。这里面有很多原因,可能还包括她本人的个人原因,包括民运出身和将“失落的青春”怪罪于共产主义,但还有更大范围内更深层的原因,因此不是偶然的,也不见得就会局限在德国。

    20世纪末、21世纪初世界政治经济舞台上的头等大事自然是中国的崛起。从中国崩溃论到中国威胁论到中国机会论,占有世界话语主导权的西方对中国的看法一直在变,心里的滋味也是五味杂陈。所谓西方,实际上包括美国、欧洲和日本三大块,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不独立成块,可以挂靠在上面三块中间。人们对美国和日本的对华思维着力比较多,但对欧洲的对华思维却有些一厢情愿。如果欧盟连接纳在文化、地缘和意识形态上多少还算相近的土耳其都那么吃力,在文化、地缘和意识形态上迥然不同的中国当然属于“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范畴。然而,多年来,在国际政治中遇到困难时,中国经常是把欧洲当作潜在的盟友的,而欧洲也确实相对较少在重大问题上与中国为难,主动参与或者构建对中国的围堵。这是为什么呢?

    不管美国怎么轻慢“老欧洲”,欧洲对于自己作为世界文明的中心这一点丝毫不动摇,美国只是欧洲文明在殖民地生根开花的结果。但现代欧洲已经不能掩饰衰相了。无论政治、经济、军事,很多当年的列强要是单打独斗的话,都不好意思和如今真正的列强打招呼了。欧洲的出路在于联合,欧盟就是这样建立起来的,通过自愿的联盟,重新打造新的罗马帝国。

    欧洲不甘衰落,所以欧洲必然要在世界舞台上寻找不同于美国的独立而强大的声音,这是欧洲在一些世界问题上寻找和中国的合作的基本原因。但欧洲在文化、地缘和意识形态上毫无疑问和美国更加接近,美国才是“自己人”,这一点中国也不要心存幻想。美欧当然有矛盾,兄弟还打架呢,但要是涉及家族利益,寄希望于兄弟拆台那是与虎谋皮了。

    中国的崛起是有一个过程的,在这个过程中,美国作为利益遍布世界的世界霸主,首先感到了压力,于是有了90年代初围堵中国的争论。这个围堵是从全球政治和意识形态出发的。事实证明,围堵中国不可行,但无所作为更不可思议,所以美国在两个极端之间摇摆了十年,现在倾向于放弃围堵政策,改为导向政策,以利益合作为主调,但不放弃强力劝说中国采取对美国有利的政策。中国问题曾经是克林顿竞选时的热门话题,但到了小布什竞选的时候,温度下降很多。这次总统竞选中,中国已经不再作为主要话题了。这里面当然有伊拉克因素在内,但美国民众对中国崛起的不安和怀疑也在相当程度上被对中国崛起的历史合理性和不可避免性的承认所平衡,这种平衡有利于避免极端的民间思潮和投机政治家的逆历史潮流的举动。对于美国来说,中国的崛起已经是一个不可逆转的现实,与其在中国没有挑衅的情况下主动对抗,不如试图影响中国向有利于美国的方向转变。在客观上,美国也没有资本围堵中国了,美中的经济整合已经达到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地步,美国已经做不起这种损人不利己的事了。

    日本是第二个感到中国压力的国家。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日本的眼光一直是向着美国和欧洲的。中国的崛起曾经对日本意味着市场和资源,但当中国迅速成为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主要动力后,中国开始成为经济立国的日本的巨大威胁。尽管从明治维新时代开始,日本就有脱亚入欧和入亚的争论,日本想成为亚洲领袖的野心从来没有泯灭。中国的崛起清楚地表明了这一梦想的终结,日本的心理优越感迅速破灭。日本对中国的围堵是从地缘政治出发的。小泉时代的日本是在做最后抗争的日本,但是连美国都无法围堵中国,日本就更不用痴心妄想了。小泉激怒了中国,但没有给日本带来任何好处。在中国成为日本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之后,刻意与中国为敌的做法已经失去了现实意义,而且危及日本的民生,难怪安倍一上台,首先访问中国,力图与中国修好;福田上台后,在访美之后,也立刻与中国拉关系。日本无力也不愿再主导围堵中国了。

    美国和日本对中国政策的转变都不是出自对中国的爱,而是政治经济现实。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依然是颠簸不破的真理。战争时期没有办法,但和平时期用政治主导经济,经济没有不出问题的。经济出了问题,政治也就撑不住了,前苏联的例子摆在那儿呢。即使在非经济领域,中国也已经成为举足轻重的力量,没有中国的正面参与,世界上很多事情都难有确定性的结果。这对欧洲也一样。但欧洲和美国、日本有所不同,中国和欧洲在地理上相距遥远,欧洲依然有对世界事务指手画脚的兴致,但很多已经属于嘴上过瘾,而不是实际政治、经济、军事利益使然。中欧关系较好曾经是因为没有冲突,现在中国经济正在迅速超越欧洲列强,中国的压力开始显现,但与中国的贸易依然没有达到决定欧洲国家经济和民生的程度。换句话说,现在的中欧关系有点像90年代初的中美关系和21世纪初的中日关系,转折点将出现在中欧经济关系达到足以影响欧洲经济和社会的程度,就业压力导致的民间不满可能会进一步上涨,但生存和共荣的压力会使得中欧关系反而稳定。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在政治和经济上和欧洲相仿,对华关系的稳定化也将取决于对中国的经济依附程度。

    由于历史的巧合,中国对美日的对华政策敌对化达成了各个击破,但美国、欧洲和日本联手对付中国的可能性依然存在,尤其在中国的崛起有意无意地影响了它们的生存的时候。从意识形态上说,美、日、欧有理由联手反华;但是从经济利益上说,美、日、欧又难以漠视对华贸易的巨大利益,从某种程度上说,中国已经成为拉动美、日、欧经济的火车头,把火车头搞垮了对大家都没有好处,美、日、欧更不能忍受单独承担围堵中国的代价而坐视他人得利。在经济上围堵中国已经不再现实,而没有经济上的围堵是一堵空气墙。如果今天美国解决了伊拉克和大中东的问题,日本经济终于彻底走出衰退和重新腾飞,那在时机上和欧洲联手反华是有可能的,但这两个“如果”都看来遥遥无期,而日本的复苏本身就依赖中国的拉动,所以欧洲将孤掌难鸣。至于德国还是法国还是英国要执意和中国作对,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随他去吧,自有中国翻盘的时候。从这一点上说,萨科奇也不一定是好人,但这笔大生意是必要的,目的不是要“贿赂”萨科奇,而是要把法国绑在中国的经济战车上,上车容易下车难,到时候法国要乱说乱动,就要考虑考虑了。德国呢?高调的惩罚是必要的,但实惠依然要悄悄地给德国工商界,要大力增加包括德国在内的整个欧洲对中国的依赖。欧洲的作梗是基于意识形态上的差异和文化上的优越感,但还是一句老话,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屁股决定脑袋。对于围堵这个坎,美国跳过去了,日本也跳过去了,欧洲也会跳过去的。

    关键词(Tags): #指点江山元宝推荐:宁子,landlord,
    • 家园

      墨克儿政府对冒犯中国的测试还是有一定余地的,没对台湾和巴基斯坦说什么。中国对德国心思看的还是很清楚。

      德主动跳出来,我们也正好拿它做出头鸟。看看是和美国合作好,还是同中国合作好。让有心人都看看。

    • 家园 顺便赞一句

      这次的萨科奇单子真符合中国趁火打劫的风格....

    • 家园 哪里有什么好人啊

      各国利益而已。

      德法现有的状况决定的。

      法国现在也算是蹒跚,新总理一天到晚哭穷,萨尔科奇一天到晚喊着改革,的确是不改不行了,偏偏各方都不理他账。全国上下就空客能拿得出手,上镜率快赶政府机构了,出了个380 ,从试飞的那架开始组装就开始热闹,运送组件的时候夹道欢迎,结果弄到今年才飞。卖出去150多架,也不算非常好,至少没747那么成功,要知道空客为了380也算是拼命了。

      6,7年前去北京看空客的时候就听抱怨波音有政府撑着,如今萨科奇如果不跑跑腿,空客那来那么大的单子(尽管不是380,估计法国人要骂娘了,但也比没有强)?现在空客忙着裁员,原来的订单因为推延,问题也不少,正焦头烂额呢。

      德国就好多了,西门子就算不做中国生意,至少不至于太糟糕,连法国的地铁用的也是西门子而不是阿尔斯通,重型车辆奔驰也能捞到不少,还有精密仪器机械什么的,至少不缺饭吃。

      萨科奇也是强硬出身的,内务部长的时候就能来事,而且还特喜欢和美国凑近乎,上台后原来预测不会和中国太爽,现在能弄成这样,也是被逼的

      要是380能像747那么卖座(1300多架)尤其是台湾买个4,5百架,哪里有天津那条组装线的事啊,你让萨科奇喊着大帅哥你是我的巧克力去当台独都行

      • 家园 A380不大可能卖出B747那样的数量

        世界民航业的风向转了,超大流量的hub to hub的空运方式正在由point to point取代,B787和A350更加适合,A380没准真压错宝了呢。到现在为止,A380没有很多美国和日本的订单,主要都是欧洲和日本以外的亚洲国家,还是任重道远呢。

        • 家园 点对点最适合中美之间了

          n多大城市对n多大城市,两个经济规模最大的国家。

        • 家园 380的市场说不定还真的主要就在亚洲

          西方之间,就是相对较远的大西洋航线也不能与辽阔的太平洋或亚区大陆相比。

          虽然787飞的更远,但对于亚洲旅客来说,他们往往都是从少数几个本国或地区枢纽机场出发,而这些亚洲枢纽机场的容量压力也非常大,不可能与太多欧美次中心城市直接保持频密的航路。所以在可预见的时期内,航空业先把亚洲旅客从亚洲送到欧洲或美洲大陆的某个枢纽机场,比一次性点对点的把旅客送达最终目的地要现实的多。毕竟欧美的航空线很发达,转机并不困难。这样一来,380这种巨型飞机就有用武之地了。

          • 家园 现在看来,确实是这样

            不过日本没有下订单,对空客总是一个阴影。说起来,日本一直是波音的天下,空客从来没有打进去太多。日航是世界上买747最多的航空公司,全日空是787的开门客户,都是波音的。

        • 家园 空客其实是有他的优势的

          比如载客航程载重油耗噪音,总之是单位座位飞行成本和舒适程度

          偏偏航空业惨淡无比,空中飞着1千多747,还有6百多330/340,基本饱和了,目前掏的起钱的没几个主了,很多买家是冲着世界最大的名头去购买的,真的要买,得等747们开始退役的那天了

          hth和ptp这个刚好是两家公司的观点不同

          波音公司认为,随着航空管制放开与中型客机兴起,旅客将越来越倾向于点对点的远程飞行。

          中型客机载客量较小,能够远距离飞行,显然适于满足这样的旅行方式。大型客机对空港基础设施要求较高,不适用飞往中小城市的航班,也难以保证每条航线满员。

          空客公司则反对说,波音对未来旅行方式的估计并不正确,而且不负责任。

          空客公司高层销售人员约翰·莱希说:“波音的答案意味着每个乘客将消耗更多燃料,为已经严重负荷的空中管制系统增加负担,而且在各个机场造成更多拥堵。”

          空客公司认为,未来旅客仍将沿用现有旅行方式,即在几个大型国际中转空港转乘小飞机前往较小目的地。

          波音推出787,空客玩380,到底谁挂,目前还看不清楚,但这两年内绝对是空客的门槛,像当年波音开发747一样,玩好了前途无量,挂了就等着关门吧

    • 家园 默克尔目前为此受到的惩罚其实都在她的承受范围之内

      我一直觉得单方面的经济惩罚,在目前的条件下,其实不一定是一种有效的方法。而且法国萨科奇这次访华虽然确实占了点便宜,不过他那些大单合同给德国人造成的压力实际上并不像一些媒体渲染的那么大。德国人也一向把空客看成自己的孩子,核电合同在环保主义颇盛的德国可能引起的麻烦可比达赖大得多。国内政治对立派别趁机在接见达赖问题反弹也是可以预见的,只是现在默克尔和她的基民盟的民调都大幅领先,社民党的批评并不有力,因为这种党派斗争性质过于明显的言论只会让默克尔得分更多,所以在最近的一次访谈里社民党的德国副总理兼外长也有点软弱声明他也不是那种拿人权和经济做交易的人。这个话题也有可能在下次大选会被重新提起,但如果默克尔反击得力,也会因此得利,关键要看到时的经济形势,经济好,什么理论都好解释,经济不好,一切都是罪状。

      个人认为中德重新修好只是时间问题,因为两国关系的基础很好,目前来说在很多方面又都需要对方,也许很快就会有台阶让大家下了。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5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