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我的戏迷史(二) -- 月色溶溶

共:💬59 🌺58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 家园 我的概念,越剧就是“红楼梦”,“红楼梦”就是越剧

      其他都没听过,现在的角儿,是谁,就不明白了。

    • 家园 【文摘】百年越剧

      百年越剧知识

      1.越剧诞生,是1906年3月27日在嵊县东王村香火堂前,由落地唱书艺人袁福生、李茂正、高炳火、李世泉等借用四只稻桶垫底,铺上门板,演出小戏《十件头》、《倪凤煽茶》和大戏《双金花》(后半本)。这是中国越剧第一次正式演出,越剧(最初称“小歌班”)从此诞生,该日被定为越剧诞生日。

        2.越剧第一副戏班,是1906年东王村演出后,高炳火等特请来师傅倪生标来掌班任派场师傅,由他讲戏分场,派角色,正式组成了“李世泉钱景松戏班”,成为越剧史上第一副戏班。

        3.越剧第一次进入城市演出,是1910年进省城杭州的。当时钱景松、高炳火等的第一副小歌班,正在余杭城乡演出,因唱书时认识的老关系,聘请他们到杭州市郊拱宸桥茶楼演出。茶楼唱书是常有的,可演小歌班戏文以前却没有,茶客吃茶又看戏,甚是欢迎。被杭州人称“滴啄班”的“的笃班”应拱宸桥荣华戏院老板相邀进戏院演出,这是“小歌班”诞生以来第一次进中等城市戏院演出。

        4.越剧第一次在上海演出,是1917年5月13日,首演于十六铺新舞台原址新化园,剧目为全本《蛟龙扇》。广告中标有“绍兴改良”四字。挂牌演员有:袁伯泉、袁伯松、俞岳法、袁陆奎、金娃桂、俞月花、袁文三、袁生莫、冯凤舞、俞逸相、支苏运、金荣奎、俞存喜等13人。

        5.第一个越剧专职乐队,是1920年底至1921年1月,以马潮水、王永春、卫梅朵、白玉梅领衔的男班,演出于升平歌舞台(在华兴戏园原址改建)。并从嵊县请来“戏客班”的3位乐师周小灿、周孝棠、周林芳,建立了越剧史上第一个专职乐队,演唱改为由丝弦伴奏,越剧音乐由此进入〔丝弦正调〕时期。

        6.首次称越剧为“绍兴文戏”的,是1921年9月16日,由费翠棠、岩焕亭等组班的男班,演出于第一戏院,是日,《新闻报》广告中有“由西门移此烦演绍兴文戏”一语,这是越剧首次有“绍兴文戏”之称。

        7.越剧第一副女子科班,是1923年7月9日在嵊县中南乡施家岙村开科。当时在上海经商的嵊县商人王金水从京戏髦儿戏中得到启发,请来男班著名大面金荣水任教戏师傅,回嵊县举办女子科班。其中有小生屠杏花,小旦赵瑞花、施银花,小丑施小彤,老生王香珠等。后来,这一天被定为女子越剧的诞生日。

        8.越剧第一位女小生,是屠杏花,时间为1923年。

        9.越剧女班第一次在上海演出,是1924年1月,在上海在升平歌舞台演出,报纸广告上称“髦儿小歌班”,演员有施银花、赵瑞花、屠杏花等。

        10.第一次形成〔四工调〕,是1925年第一副女班施银花新创的。它解决了女孩子的唱腔问题,发挥了姑娘家嗓音的特长,成为女子越剧的基本腔,即以6—3定弦。《方玉娘祭塔·上宝塔来第一层》是〔四工腔〕的第一首著名唱段。

      (该网页列举了百年越剧的80个“第一”)

    • 家园 其实戏曲主要还是看唱腔

      伴奏和台上摆设太多反而容易喧宾夺主,影响观众的欣赏效果。所以我一直认为要培养一个戏迷,最好的方式不是看电视,而是听广播,能够集中精力欣赏唱腔,在想象中构画出戏曲的场景是最好的。

      • 家园 唱腔是很重要的,

        很多戏,我就是在爷爷的收音机里听得耳熟能详、倒背如流的。。。不过对人家专业的来讲,所谓“千斤白,四两唱”,并不是说念白比唱重要,而是表明不仅要重视念白,而且还要在念白上下功夫。。。

        对我们一般爱好者来说,听听唱唱名段就差不多了。。。

        • 家园 赏戏如品酒

          需要眯上眼睛,细细品味其中的妙处。这种体会确实不太适合现在的快节奏的生活。

    • 家园 不懂戏曲

      但拦不住我来凑热闹,对不?你们内行看门道,俺们就看热闹。

    • 家园 戏迷沙发

      在越剧的发祥地,绍兴下面的嵊州,以前叫嵊县的,这种草台班子就特别多。不过你可不要看不起草台班子啊,很多草台班子的演员,唱功做功并不比那些上海杭州的名演员差,常常让人感叹唱出头之难。

      时也命也运也呀

      • 家园 我也很爱看那些讲戏曲演员故事的电影电视,觉得特别江湖。。。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4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