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篇外之六:金诏遗事 上:一个宋使的漫漫大金路 1 -- 1001n

共:💬6 🌺52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篇外之六:金诏遗事 上:一个宋使的漫漫大金路 1

     

    篇外之六:金诏遗事(上)一位宋使的漫漫大金路 1

      在上一回,我们讲述了一位虚拟的金使完颜空的大宋之路。这一回,我们要讲述的则是一位宋使的漫漫大金路;与完颜空不同的是,我们不用现给他起个什么名字,因为史书上早就有了,清清楚楚两个字,王伦。

      这位王伦,虽然与《完颜亮的一生》正文基本没有关系,但是,却与金宋之间的交聘大有关系——实话说,只要谈到南宋初年的交聘史,“王伦”二字就是绕不过去的坎儿。如果仅仅是一个外交人才的话,其实我们也犯不着费这么大劲来讲述他。

      但是,王伦,真的不太一样……

      王伦字正道,莘县人,是大宋名臣、文正公王旦的弟弟王勖的玄孙。拐了这么大一个弯儿,祖上又隔了实在太远,他沾不到什么光也确实比较正常。实际上,他不仅“家贫”,而且还“无行,为任侠”,按现在话说,就是个市井出身的流氓无产者。就像作为例证一般,他“往来京、洛间,数犯法,幸免”,可见,也确实不是个什么省油的良民灯。

      但是历史连续多次告诉我们,以上那些不被“正人君子”待见的特点,一点不妨碍他在最关键的时候发光发亮。说话间,第一次考验就来了:

      ——汴京外围被金军攻破了!

      ——皇帝宋钦宗,亲自到宣德门了!

      ——即便皇帝来了,大家还是吵嚷个不停!!!

      就在现场的极度混乱中,王伦挤来挤去,居然成功地挤到了宋钦宗的身边——禁军和贴身警卫都没有阻挡住王伦,可见当时乱成了什么样子——这位身无一官半职的前罪犯,不知道是被什么给激励了,主动对大宋最高的统治者说:

        臣能弹压之!

      宋钦宗估计也是没办法了,来不及多问,当即就解下自己的夏国宝剑赐给了他。可是手里有了尚方宝剑的王伦,并没有立刻转身开始咋呼,而是得寸进尺地说:

        臣未有官,岂能弹压?

      于是拿着宝剑,不管不顾地就开始了自我介绍……

      宋钦宗听着……

      宋钦宗取出一张纸……

      宋钦宗写了一行字……

      “王伦可除兵部侍郎”!

      就这样,浑身冒着金光的新任兵部侍郎王伦先生,“挟恶少数人,传旨抚定,都人乃息”,成功地将场面控制下来。

      事情过后,当时的窘迫也就没人能再想起来了;而如此这般,就能得到大多数人辛苦多年也望尘莫及的从三品官职,实在也难让人心服口服。当时的宰相就很瞧不上王伦,以“小人无功,除命太峻”(市井小人没有功劳,任职的命令下得太陡急)这个理由,奏请将王伦从“事急从权”的兵部侍郎一口气连贬十级,打赏个修职郎(文官散阶,从八品)的身份,补入干部队伍;彻底出了这口恶气以外,也算多少给宋钦宗留了一点点面子。

      而即便如此,修职郎王伦也没有迎来自己仕途上的春天,因为这个新补的官不过是个理由,从此朝廷就可以名正言顺地“斥不用”了。

      被大宋朝廷如此不堪地对待、简直如耍猴般戏弄过一次的王伦,并没有因此像更多的大宋官员一般,抬脚迈向北方去寻找自己的荣华富贵。很快,南宋取代了以前的北宋,急需能够出使大金的人才。可是,这样的人才,哪里有那么好找?

      在当时,北宋的靖康之耻殷鉴不远,谁也说不清楚南宋派出的第一位使臣会有个啥下场;就连宋高宗本人,还不是以“巡幸东南”为名,刚刚从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一口气逃到了目前所在的扬州(今江苏扬州)?毫无疑问,不管是谁,敢于承担这个使命,都肯定需要极大的勇气。事实上,当时的南宋朝廷还不知道,在敌意极强的长江那边,完颜宗翰的“斩首战”精锐部队即将追杀到扬州,泥马渡康王也即将成为现实……

      而王伦,仿佛完全忘记了自己先前所受的侮辱一般,再次临危受命!

      在出发前,他被升任为正七品的朝奉郎;而为了不让大金认为是在随便糊弄,朝廷又给他安上了个“刑部侍郎”的假名头;给他配的副使,则是阁门舍人(《宋史·王伦传》原文如此,疑为“閤门宣赞舍人”,从七品)朱弁(音“变”)。

      就这样,“大金通问使”王伦,最后回看了一眼大宋江山,便踏上了茫茫行程。他担负的任务实在太过重要,根本失败不得;毕竟,再这样任由大金攻击下去,南宋就不是丧权辱国的问题了,而是要彻底亡国的问题了!

      金宋之间万水千山,来回一趟旷日持久,他有心理准备;但是他大概没有心理准备的是,这一去,他就被无限期地扣下了……

      南宋的第一位使臣,就这样成了大金的人质。而继他之后,“宇文虚中、魏行可、洪皓、崔纵、张邵相继入使,皆拘之”——在那个时间段的宋使,简直就像兔子一样,接二连三撞晕在大金的使节柱下……

      就在被留置的时期,一位叫陈忠的商人,偷偷告诉王伦,被俘的徽钦二帝都被关在黄龙府。于是,王伦和朱弁、洪皓(就是后来写出了《漠北纪闻》的那位洪皓)以黄金买通陈忠,要求他去黄龙府;也是由于王伦等人的这个行动,二位皇帝俘虏才知道南宋已经诞生,宋高宗已经即位。

      一次,完颜宗翰派手下的乌陵思谋,来驿馆探望王伦,说到了昔日大辽的事情。王伦说:“当年签订海上之盟,两国约为兄弟,万世无变。后来攻打大辽的云中,宋也实实在在出了兵,帮助大金成就了丰功伟绩。你们上国的大臣,曾经想发兵南来,但是先大圣(完颜阿骨打)考虑到两国盟好,没有允许。随后(金太宗)发兵造祸于宋,那真是先大圣的意思吗?”话头一转,王伦又说,“为什么不考虑长远之策,还给我们二帝、太后,恢复宋的疆土,也可以使南北的百姓不至于涂炭,以慰先大圣在天之灵呢?”

      设身处地想想看,这实在已经是一位身无所凭、已遭羁押的宋使所能说出的,最维护大宋利益而又最可能为金人所听进去的言论了。其中将大金称为“上国”,也并不是王伦毫无原则胡说八道,而是之前的宋高宗早就已经这么说过了;字字句句之间,实在是太难为这位使节了!

      听了以后,乌陵思谋沉思着说,“君言是也,归当尽达之”。很快,完颜宗翰就亲自来探望王伦。在降将如潮的当时,他根本不相信王伦被关在这里,还能如此为大宋说话,“(乌陵)思谋传侍郎(即王伦)语欲议和,决非江南情实,特侍郎自为此言耳”。

      想一想就不难明白,完颜宗翰究竟是会相信自己的手下,还是会去相信敌方的一位使臣?他这么说,当然是为了对王伦造成足够的威压,让他自己不敢去说——但是面对亲手灭亡了北宋、名声赫赫的对方主帅,王伦再次从容回答道:“使事有指,不然来何为哉?人定者胜天,天定亦能胜人,惟元帅察之!

      真叫一个不卑不亢!

      会谈之后,王伦继续被留在驿馆中,过着梦里不知身是客的日子。春天来了又去了,秋天来了又去了;一年过去了,两年过去了……

      突然有一天,完颜宗翰来到驿馆,和王伦商量议和的事情了!突然,王伦可以回大宋了!

      我不知道王伦此时心里是什么感觉,真的无法设想——从他出发的建炎元年到现在的绍兴二年,时间已经过去了整整五年!而在他身后,有的宋使甚至整整被扣留了十六年……

      第一个将谈和消息送到大金的,是王伦;第一个回到南宋通报大金同意谈和的,依然是王伦。只身回宋、已经有了点苏武味道的他,被宋高宗嘉奖,晋官为右文殿修撰(似为正六品)、主管万寿观,两个弟弟和一个侄子也因此被封官。

      之后,大金派出以李永寿为正、王诩继为副的使团,到达大宋。两位使臣牛叉哄哄,直到馆伴使王伦出现,开始和他们聊起大宋出兵云中的旧事,他们才“骄倨少损”,最后还是跪拜了宋高宗的诏书。很显然,王伦再次扭转了局面,成功地维护了大宋的利益。事后,他却没有坐等升官,而是主动“请祠”了。

      请祠,是宋代一个很有特色的说法,实际上就是借口年老无为、只能去管官方道观,来表示自己领点儿俸禄拉倒,不再参政了。本来这些“宫观官”或说“祠禄官”是类似于中顾委的优遇虚职,随着政局演化,也就渐渐成了退休老干部的代名词。显然,王伦是在激流勇退,或许是太累了吧;就连名将刘光世求他出来参议军事,也被婉言谢绝了。

      刘光世请他,他可以推辞;主战派的宰相赵鼎请他,作为“主和象征”的王伦可就实在没借口了,只好到场“陈进取之策”,却不对在座各位的胃口,于是,王伦“复请祠”……

      很快,绍兴七年(1137年)的春天到了。伴随着这个春天到来的,还有宋徽宗、宁德皇后的讣闻。大宋又需要出使大金的臣子了,这一次,宋高宗又选中王伦来当这个难当的差——他去,可不光是为了迎回两具“梓宫”、也就是棺材,更重要的,是向金人争取河南一带的大片土地!

      这么大的题目,宋高宗还挺有准备,亲口告诉他了一条锦囊妙计,就是面见左副元帅完颜昌时,说这么一番话:

        河南地,上国既不有,与其付刘豫,曷若见归?

      原来这锦囊里装的,却是条典型的离间计,要的就是破坏金和齐之间的关系。其实宋高宗也没指望过高,他心里明镜似的:如果大金那么简单就能把一块“不有”的土地还给大宋,那么当年又何必灭掉北宋、何必册立大齐呢?

      明摆着,给人家上上眼药犹可,真去空口白牙地要地盘,谁理你啊?挑拨挑拨也就行啦。

      ——谁也没想到,面对这么难的题目,王伦却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满分答卷!

      在去往大金的路上,使团照例要路过刘豫的大齐。刘豫闻讯在驿馆留住了他,“疑有他谋”,向王伦索要大宋给大金的国书。这个问题,对王伦就是个迫在眉睫的考验:在人家的地盘上,该不该听人家的?敢不敢坚持自己的?

      王伦的回答是:“国书,须见金主面纳”——即使到了大金,不见到金熙宗我也是不交的。为了安抚刘豫这个近在眼前的定时炸弹,他又说“若所衔命,则祈请梓宫也”,其实就是去接棺材,没别的任务啦。

      而刘豫听了这话还是不放心,“(似通“勒”)取不已”。就在这时,完颜昌派来迎接王伦的使者正好到了,王伦这才摆脱了不敢跟完颜昌叫板的刘豫。到了涿州以后,现成的事迹摆着,王伦立刻告了刘豫一状,详细描述了刘豫强行索要国书的不堪行为,顺便再离间一句:“刘豫能够忍心背叛本朝,他日谁能保证不背叛您们大金呢?”

      这一状,告得实在是奇准无比。原来,完颜昌早就对那个由完颜宗翰扶立的大齐看不顺眼了,如此这般,也算刘豫天命该绝啊。

      种种复杂原因导致的合力下,刘豫在这年冬天被废了。一直力主废掉刘豫的完颜昌,也亲自送王伦等人回国,说“好报江南,自今道涂无壅(意为阻塞),和议可以平达”。

      回朝以后,王伦将完颜昌表现出的善意汇报给了宋高宗,指出今后大金和大宋确实可以开始议和了,还说完颜昌答应归还两副梓宫加一个活着的太后,并且答应归还河南等地。他还说,废掉刘豫这个谋略,正是从自己这里向完颜昌发出的。

      纵观他的汇报,唯一的一点水分就出自最后一条。说起来,王伦并不了解当时完颜昌的心理,以为是自己启发了他的思路。实际上,完颜昌早就和完颜宗磐、完颜宗隽等人搭上了伙计,一心坐大自己的势力,也刚刚借金熙宗之手,成功地将完颜宗翰打入诏狱、废掉了完颜宗翰一派的势力;而废掉刘豫,当然更是这一步骤之后搂草打兔子的结果。他更加不知道的是,完颜昌对大宋非常友好,乃至愿意归还河南等地的原因,并不是因为“反正不用,不如还给大宋”——哪有那么好的事情——而是因为他们一伙人正觊觎着金熙宗屁股底下的皇位,“内政”的优先度要高得多,实在不希望南宋这边节外生枝;假如归还了土地,还能帮助南宋朝廷里那位“大金人民的老朋友”、宰相秦桧进一步站稳位置,将有利于将整个南宋渐渐转化为更大的伪齐……

      完颜昌的这一套绝密算盘,不要说王伦,就连大金的政治最高层,也没几个人知道——完颜宗弼够分量吧?照样也是很久以后才知道……

      换个角度看,无论完颜昌打的什么算盘,那也是未来的事情,能不能实现还两说着;而现在,王伦已经实实在在地为大宋争取到了事先难以想象的重大利益——归还梓宫太后、更重要的当然是归还河南等地——毫无疑问,这是兵不血刃的一大胜利!

      绍兴八年(1138年),已经晋升为端明殿学士(正三品)的王伦,再次出使大金,奉命询问宋徽宗和宁德皇后的死亡时间,并交涉归还梓宫的问题。在这个名义下,王伦的真实使命则是明确两件事:议和后的双方礼数;割地归还大宋的具体地理界限。

      双方礼数,实际就是双方交往的名分。这个问题,不说宋高宗及一些主和派,就连对金持强硬立场、积极主张抗金的宰相赵鼎都说,“君臣之分已定,岂可更议礼数”——金是君、宋是臣,这个名分已经定下了;金人再有什么更过分的要求,绝不能答应。而割地界限问题,赵鼎认为能按从前那样,以黄河为线最好,顶不济也不能过了清河。这两条不能退让,他们不答应就不谈了。

      而金人对这两条也没什么意见。大宋使团到了以后,金熙宗显然心情不错,专门为王伦设宴三日,并派出张通古和萧哲,和王伦一并返归大宋。

      就从这个“一并返归”开始,王伦骤然沉入了他生命的谷底。

        下接【原创】篇外之六:金诏遗事 上:一个宋使的漫漫大金路 2

     

    关键词(Tags): #完颜亮#金朝#金代通宝推:西瓜子,敲门,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1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